胡荫奇治疗风湿病临证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胡荫奇治疗风湿病临证精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王义军,唐先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书籍编号:30534006
ISBN:97871172329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84740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信息
书名:胡荫奇治疗风湿病临证精要
作者:王义军,唐先平
ISBN:978711723298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名老中医是中医药学术的带头人,他们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是中医行业的宝贵财富,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鲜活生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性。需要保护、抢救挖掘、整理推广,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胡荫奇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近50年,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风湿病学家,学验俱丰,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且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特别是在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尤有心得。胡荫奇学术理论渊源深邃,独具一格,其学术思想在风湿界独树一帜,为了传承发扬其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主要从五个部分对胡荫奇学术思想与诊治风湿病的经验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医家小传,第二部分是医论医话,第三部分是学术思想,第四部分是方药心悟,第五部分是医案精选。原始素材主要来源于胡荫奇已发表的有关风湿病的文章与论著,其学术继承人及研究生跟师学习期间收集整理的临床验案,及其弟子以前发表的有关胡荫奇诊治风湿病经验的文章。
本书的特色,一是作者大多是跟随全国著名老中医胡荫奇学习多年的学术继承人或博士研究生,深得胡荫奇真传。二是本书把笔墨的重点放在胡荫奇最擅长治疗的风湿病上,而且对其在临床上用方、用药特点予以详尽淋漓地展示,务求毫不保留地写出临床真正有效的内容,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跟随名师学习、查房的感觉,使读者“读后能用”“用之有效”,从而对中医风湿病学科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所面对的读者主要为从事中医风湿病诊疗工作的风湿科医师,同时可供全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参考,亦可作为广大风湿病患者诊疗时的参考资料。
编者
2016年10月
第一章 医家小传
胡荫奇(1943—),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胡荫奇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荫奇名医传承工作站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药和制剂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免疫类疾病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3年开始从事痹病(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0名,学术继承人5名,中医学术传承博士后2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白塞综合征、硬皮病等,对其他多种内科疑难病症也有很深造诣。曾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获奖。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风湿病临床常用中草药指南》《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简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等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一、探赜岐黄,初涉风湿
胡荫奇1943年9月出生于北京,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诵读研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中药、方剂、经络腧穴,步入中医之路。1968年12月毕业后,胡荫奇即至甘肃省张掖地区高台县人民医院,悬壶乡邑。初到基层,医疗条件简陋,医院不分科室,胡荫奇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积累中,除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不仅奠定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还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诊疗水平。当时基层的风湿病患者较多,且常年饱受病痛折磨,胡荫奇常言“医者父母心”,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悬壶济世的心态,胡荫奇逐渐把重点放在中医治疗风湿病诊疗的经验积累上来。
二、不断进取,名师引渡
胡荫奇素来认为学医之路才是真正的“学海无涯”,医生的一生就是追求的一生、学无止境的一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后,胡荫奇即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学习。当时研究生班讲授专业课程的老师均为全国悬壶济世的名家,如岳美中、方药中、任应秋、刘渡舟、朱良春、颜德馨、邓铁涛、孟树江、万友生、李今庸等国家级名老中医,授课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不仅教授临证时的切身体验,同时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胡荫奇自述名医授课深感四部经典源泉不竭而又受益无穷,恩师言传身教更是得益匪浅,终身受用。
三、随师临证,继承创新
胡荫奇1981年10月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并获硕士学位,之后便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科病房工作。胡荫奇经常教育学生“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勤于临证才是学好中医的关键,这也是其当年从医跟师的真实写照。初到广安门医院时成立内科研究室,恰逢名医路志正、谢海州、赵金铎、刘志明等教学查房,胡荫奇经常跟随查房、出诊、抄方。当时胡荫奇主管病房工作,凡遇疑难杂症,还经常约请在京名老中医赵绍琴、方和谦、步玉如、巫君玉、吉良晨等会诊研讨,师诸老之学,博采众长,见名家手眼,如沐春风,在深入理解医经含义、领略名家独到的临证经验中,继承创新,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中医诊疗思路。
四、精勤不倦,术业专攻
1983年,全国中医学会痹证专业委员会成立,胡荫奇时任副秘书长,开始重点从事中医风湿类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后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务处处长(负责医政管理和临床药理基地工作,涉猎中药新药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兼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免疫类疾病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中医药基金会传承发展奖”。
胡荫奇与焦树德、路志正等首先提出中医风湿病的三级诊断模式,即病类-二级病名-证候三级诊断模式。在风湿病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先后提出:风湿病活动期多从湿热毒瘀论治;从伏邪论治反复发作的风湿病;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分期制宜;辨证论治,以证候为核心;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的有机结合。胡荫奇精勤不倦,至今仍在杏林耕耘,指导临床医生遣方用药,培养后继人才,传承临床经验,为中医学术的不断提高,中医事业的弘扬光大默默奉献。
第二章 医论医话
第一节 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如果不进行正规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具有很高的致残率。类风湿关节炎相当于中医的“痹证”或“痹病”。目前,西医虽有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手段如生物制剂,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很难迅速推广。而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胡荫奇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且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特别是在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尤有心得,下面就胡荫奇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一、辨证求因,分证论治
辨是辨别、辨析;证指证候;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分证是把望、闻、问、切四诊所采集的信息,运用中医理论和辨证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归纳,提炼为某种有特定属性的证候;论治,是指确定治则和治法,施之以方药针灸等方法。辨证论治,以证候为中心,法随证立,方由法出,“理、法、方、药”要一脉相承,顺理成章。胡荫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主张首先要辨证求因,然后再分证论治。
1. 寒湿痹阻证
证候特点:
关节局部冷痛、肿胀、屈伸不利,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晨僵,肢体重着,步履艰难,口淡不渴,舌质淡或淡黯,苔白,脉弦紧。
辨证求因:
寒湿痹阻经络。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
蠲痹汤(《医学心悟》)。
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
加减:
风偏胜者,加防风、荆芥,并重用秦艽;寒胜者,加附子、千年健;湿胜者,加防己、薏以仁、萆薢。
2. 湿热痹阻证
证候特点:
关节局部红肿疼痛,触之发热,得凉则舒,口渴不欲饮。晨僵,肢体重着,步履艰难,烦闷不安,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辨证求因:
湿热痹阻经络。
治法:
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
风湿安冲剂(胡荫奇经验方)。
黄柏、苦参、连翘、虎杖、萆薢、木瓜、穿山龙、青风藤、汉防己。
加减:
湿重者,加苍术、土茯苓;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伤阴者,加生地、秦艽;湿热蕴毒者,加土茯苓、土贝母、漏芦等。
3. 热毒痹阻证
证候特点:
关节局部红肿、疼痛剧烈,触之发热,得凉则痛减,发热口渴,关节活动受限、不能屈伸,晨僵,肌肤出现紫红色斑疹及皮下结节,大便秘结或不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辨证求因:
热毒痹阻经络。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宣痹通络。
方药:
热毒痹冲剂(胡荫奇经验方)。
土茯苓、土贝母、连翘、苦参、虎杖、漏芦、地龙、忍冬藤、野菊花。
加减:
湿重者,加萆薢、苍术;热灼伤阴者,加生地;关节疼痛明显者,加穿山龙、秦艽。
4. 寒热错杂证
证候特点:
自觉关节冷痛,但患处触之发热;或自觉患处关节灼热疼痛,但又恶风怕冷;或症见关节红肿灼痛,但遇寒痛甚;伴有晨僵,口苦,便秘尿赤,舌质淡,苔白或黄或黄白相间,脉弦或紧或数。
辨证求因:
寒湿痹阻经络日久,郁而化热;或素有湿热内蕴,又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
治法:
祛风散寒,清热通络。
方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麻黄、制附子、杭芍、知母、桂枝、细辛、汉防己、黄芪、白术、生甘草。
加减:
关节肿胀疼痛、痛处固定不移者,加全蝎、蜈蚣;恶风,自汗者,去麻黄,加大杭芍、黄芪的用量;热象较重者,去附子,加虎杖、秦艽、忍冬藤。
5. 瘀血痹阻证
证候特点:
肌肉关节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局部肿胀,可有瘀斑或硬结,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淡黯,舌质黯红或黯,舌边有瘀斑,舌下脉络紫黯,脉沉滑或弦细。
辨证求因:
瘀血痹阻经络。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
活血通络协定方(胡荫奇经验方)。
赤芍、姜黄、蜈蚣、川牛膝、川芎、莪术、延胡索、鸡血藤。
加减:
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兼有痰浊者,加胆星、白芥子;兼有阴虚者,加生地、秦艽;兼有阳虚者,加巴戟天、淫羊藿。
6. 痰瘀痹阻证
证候特点:
关节漫肿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按之稍硬,患处肌肤紫黯,或有痰核、硬结出现,肢体顽麻重着。眼睑浮肿,口唇黯红或淡黯,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细或弦涩。
辨证求因:
痰瘀痹阻经络。
治法: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
痰瘀痹协定方(胡荫奇经验方)。
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赤芍、青风藤、穿山龙、僵蚕。
加减:
痰重者,加胆南星、半夏;瘀重者,加水蛭、三七;疼痛较剧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乌梢蛇。
7. 肝肾亏虚证
证候特点:
肢体关节变形或僵硬强直,活动不利,肌肉萎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弱。
辨证求因:
肝肾亏虚,筋骨络脉失养。
治法:
补益肝肾,固本通络。
方药:
固本通痹协定方(胡荫奇经验方)。
山萸肉、巴戟天、杜仲、川断、当归、鸡血藤、青风藤、肉苁蓉、黄芪。
加减:
关节肿胀甚者,加白芥子、胆星;关节疼痛甚者,加穿山甲、老颧草。如阴血亏虚,咽干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者,加生地、地骨皮、夜交藤。
二、病证结合,分期制宜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等邪侵袭是其发病的外在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病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内生痰瘀,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骨骱,而致难以祛除。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