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读物 >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伍君仪、

出版社:湖北教育工作室

出版时间:2019-09-01

书籍编号:30531497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02696

版次:

所属分类:外语学习-英语读物

全书内容: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总目录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国内的教育体系把英语定位为“语数英”三大主科之一,贯穿整个中小学阶段,而到了大学本科还有四六级、考研等,英语都是硬指标,学生投入学英语的时间、精力远超其他科目。然而,国内的很多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英语,结果还是不会听、不会说,词汇量不如美国3岁小孩,毕业后基本没有用。


随便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英国人或澳大利亚人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其英语水平在我们眼里都是非常牛的,但他们不一定有过人的语言天赋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学渣”。我们费老劲学英语,可普遍都学得很烂,这其中还包括不少颇为聪明的学生,为什么?反过来看,假如美国人来到中国,随便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中文水平在他们眼里也是非常牛的。这说明语言达到母语级别的水平,跟IQ、语言天赋都没有必然的关系。


目前主流的二语习得(学习外语)理论提出,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中的时间越长,语言能力就掌握得越好。典型的例子:出国时间越长,对当地语言的掌握就越好。语言习得跟语言学习是两码事,“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母语是“习得”的过程,而“学习”则是有意识而为之。鉴于中国人的英语学习十分低效,我们是时候更换思路了,将英语当成“第二母语”,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习得”。多个研究显示,大量自由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对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写作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宜作为我们这个“第二母语”的主要输入方式。


本书系统介绍如何把英语设置为个人的“第二母语”,明确区分“学英语”和“用英语”的根本区别,彻底告别低效的学习行为,在听、说、读、写中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从而获得母语级的语言习得效率:个人词汇量迅速提升至10 000(以testyourvocab.com测试为准,后同)以上,国内外各级英语考试一路通关。本书把这种方法称为“透析法”(dialysis),它是一种英语使用法,高度依赖以电子词典查词增加个人词汇量,从而推动在生活中全面“用英语”。本法适合具有一定语言基础但从未读懂过一本英文原著的人士自学英语,典型对象包括初中及以上学历人士,但不适合连26个字母都未掌握的真正“零基础”人士,以及有中文阅读障碍、失读症等问题的人士。


Use it or lose it.(用进废退。)

本书使用攻略


Part 01 理念篇: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飞跃


彻底颠覆你“学英语”的三观,从此,你可以向英语母语人士看齐——他们并不比你更聪明,也没有比你更强的语言天赋,只不过日复一日地在生活中听、说、读、写英语而已。考试分数的暴涨将会是你“用英语”之后取得的第一个成果。


Part 02 词汇篇:词汇量是“用英语”的原动力


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英语词汇量,听、说、读、写都是无源之水。背词根、背词app等都是缺乏效率的学习方式,将电子科技的力量结合英文原著,就能轻松地让你的词汇量从可怜巴巴的一两千暴增到10 000+。请记住:背词学习是记不住的,只有用过的生词才是属于你的!


Part 03 阅读篇:读懂长篇和短篇英文原著


读懂英文原著不再是英语学霸的特权,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控制好原著阅读难度,你也可以走上这条英语的“快车道”。传统的“精读”“泛读”只会将你死死捆绑在英语课本上,你需要彻底改变。全新升级的透析法“50%自适应查词”“货仓式滚动复习”将给你带来超高的英语接触密度。一起来完成“头七”挑战,之后你会看到一马平川!


Part 04 听力篇:用英语听懂全世界


从英文歌到英文电影、电视剧,从英文电台到电视台,再到在线公开课,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让你彻底告别“学英语”时代的听力材料。“用英语”要求你不能看任何字幕,而听力的提升归根结底就是词汇量的问题。先建立好听世界各国“真英语”的渠道,等待词汇量上升后自然水到渠成。


Part 05 口语篇:创造条件全天候说英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英语角”已经向网络QQ群、微信群口语圈转型,为无数被“演出焦虑”困住嘴巴不敢说英语的中国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说英语空间。逆透析技术将直接扩大你的逆向词汇量,给口语的流利程度做“硬件加速”,你再也不需要靠有限的简单词汇为不懂得的说法绕弯解释。


Part 06 写作篇:网络时代的英文写作


英文写作绝不仅是应付考试!微博、微信朋友圈是你写英语的最佳场所,而读雅虎等英文国际新闻后写评论,更是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好机会。掌握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用技术手段消灭“低级错误”,增加“高级表达”,然后一起“占领雅虎”。


Part 07 编译篇:当英文原著的搬运工


编译比翻译更轻松简单,用途也更加广泛。掌握编译英文原著的正确方法,流水线般大量生产优质的中文,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有时会远超传统字斟句酌的翻译。记住读者至上,在不歪曲原文的前提下让读者获得良好流畅的阅读体验,是编译的精髓。


Part 08 玩家篇:用英语玩转你的生活


“用英语”比“学英语”好玩多了,你可以大胆地将电脑、手机、平板等的操作系统设置为英语,进而用英语去打游戏、导航、导游、做菜……生活中到处是学问,也到处是乐趣,换成英语去生活,你可以足不出国门就享受异国风情,与此同时相关领域的英语词汇量也会暴涨。

与英语交朋友(套装共10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英语是一种等待你去驾驭的工具,不是一门需要你去反复刷题的科目。


◇别只看英语教材了


与真实的语言世界相比,教材只是杯水车薪。


◇准备英语考试,单单掌握“套路”可没用


只有深厚的英语内功,才能让你在各类考试中脱颖而出。


◇走出英语学习的时间困境


日常听、说、读、写都用英语,无须刻意安排,让你全天不间断精进语言功力。


分不清“学英语”“用英语”,十几年的英语白学了


你为什么老是学不好英语?一位同学发给我的手机截图不经意暴露了问题的症结——都是被“假英语”害了。她本来想在手机上下载BBC(英国广播公司)的app,却手抖多打了两个中文字,结果搜索了“BBC英语”。随后,一堆“学英语”的app就蹦出来了,如“BBC双语新闻”“BBC职场英语”,全是学习材料!


我经常推荐大家看Yahoo(雅虎)新闻,有网友就留言说用“英语头条”“豌豆荚一览”等app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新闻也不错。我下载安装了一下,发现都是国内的内容聚合app,精选了Yahoo、BBC、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电讯报》)甚至是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等外国媒体的新闻资讯。对此,我还是建议直接上Yahoo、BBC等媒体读“用英语”级别的材料。


很多人无法理解,明明是从Yahoo一字不差复制粘贴过来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是“学英语”与“用英语”之争。


“学英语”的对象是各种学习材料,只为了学语言本身,包括教材,英文简写版、中英对照版图书,国内的英语学习类报纸和杂志,国内的英语教材配套录音、听力材料,国内的英语学习类app等。


“用英语”的对象是“英文原著”,通常是英语国家或地区人士使用的材料,并非为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而设计,包括原版(影印版、引进版等)英文小说、非小说图书、产品说明书,还有非英语著作的英译版,《三国演义》等的英译版也勉强算,国外出版的英文报刊,国外英文网站,英文歌、电影、电台、电视台、网络视频,国外的英文公开课(如“可汗学院”)、讲座(如TED),英文版app(如Apple Maps、Uber等上显示给英语母语人士看的英语)等。


有时,“学英语”和“用英语”难以绝对划分,但有一个实用的判断方法,就是看看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等英语母语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使用到。


有人说,初学者应由浅入深,逐步从“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事实上,无数人“过渡”了十几年也没有用上英语,英语水平惨不忍睹。另外,“用英语”也有很简单的入门级材料。例如,美国的儿童读物,它可比很多“学英语”的教材简单多了。


现在很多英语老师也会用“使用级”的材料进行教学,很多人就迷糊了。例如看美剧Friends(《六人行》)学英语,读英国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学英语——这些材料写的都是美国人、英国人的生活,有着娱乐、认知、休闲等实际用途,但外国人是没打算用它们来学英语的!如果你把它们当成学习材料进行精读、精听,就跟学教材没什么两样了,因为你只是学习了非常有限的内容,其间还离不开英语老师的“搀扶”(讲解、纠正、练习、测验等教学行为),并不能独自使用英语——下课后,如果你还没形成看美剧、读英文杂志的日常习惯,到头来也是没用的。


“用英语”,就是像英语母语人士那样,直接在生活中使用这种语言,让自己过上英语化的生活,然后英语就变得简单了。我见到太多人在空谈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却几乎从不说英语、写英语,学来学去,英语水平还是原地踏步。


将日常生活的听、说、读、写逐一切换成用英语,便是最好的。我每日习惯看英语图书和新闻,做菜就看英语菜谱,跟家里人习惯说英语,跟网友聊天只打英语,开车的时候还用iPhone的Maps app做全英语导航取代了“百度地图”……我把这一切行为总结成一套英语使用方法,命名为“透析法”。


在生活中全面“用英语”,比专门花时间“学英语”有意思多了,让你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强你的英语,时间长了你就会越来越接近英语母语人士。反过来看,你的汉语能达到母语级的水平,也就是每日习惯使用汉语的结果。有的同学说对英语不太感兴趣,怎么办?我回答说,我对这门语言的兴趣不会比你更大,我只是使用这门语言去生活,去过好每一天而已。


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就会变得强大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就是打造一个“秘密武器”,包括在听、说、读、写的生活各方面只用英语,包括每天只收听、收看英语的广播、电视,跟家人、同学只说英语,书和新闻非英语不读、不看,网络聊天、社交媒体只写英语,最近我还改用英语看天气和导航……这么说有点儿凌乱,很多同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有很多疑问,其实反过来看就简单了: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很快就会走向强大。


假设你和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共同沦落荒岛,彼此的共同语言只有英语,那么无论你的英语有多么差,对方的英语是否是母语,你们都能够在求生历险中实现沟通,语言障碍根本不算什么。这是因为人际沟通是人脑进化而成的强大本能,即使常用的语言通道受阻,人脑也会展示出极其强大的可塑性,神经纤维会形成无数新的连接,强力开通新的语言通道。


在网上经常有人讨论怎样学英语、怎样练听力、某个学习方法好不好,探讨得十分热烈。但是,我极少见到有人在网聊中写英语,我用英语发言并鼓励他们用英语,他们的语言习惯也很难改过来,这样谈“英语学习”有什么用呢?还有人说“要学好英语,先要学好中文”,貌似很有哲理的样子,其实不然——中国人的中文已经足够好了,普通人的语言水平曲线早就到了平缓阶段,再用功,提升也是有限的,你就是再花4年读个大学中文专业或者播音专业,恐怕中文写作也很难提升到金庸、莫言的高度,中文口才也很难达到黄子华、郭德纲的造诣。相比之下,你的英语提升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提升到接近于外国普通人的水平。这就取决于你是否使用英语、每天能用到多少。


当然,在中文世界,你要主动关闭多年来的语言通道,比沦落荒岛更难,需要克服内外两重阻力。


1.自己的惯性。用中文的确很舒适省心,现在要放弃这种舒适了。比如,今天手机推了一条猛料,你也许会习惯性地点开腾讯或者网易上吸引眼球的标题,但现在你只能上Yahoo.com或者BBC的app看有没有对应的英文报道;在QQ群内大家用中文畅聊甚欢,你也想凑热闹发表一番高见,但一想到不能用中文了,就不得不把要说的话先用英文翻译出来,其中还可能有不懂的表达,需要查电子词典;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看中文字幕能满足对剧情的好奇,但现在你只能用耳朵去捕捉每个音节,似懂非懂……其实语言的惯性是可以扭转的,培养使用英语的习惯之后,你就能一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