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人工智能 > 奇点将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奇点将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奇点将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奇点将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美)本·戈策尔,付云鹤,杜甜甜,张璐璐等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书籍编号:30529599

ISBN:978711550953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0279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人工智能

全书内容:

奇点将至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讨论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即通用人工智能和奇点现象。本书涵盖了奇点理论提出以来该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剖析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各种实现途径。作者不仅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思考未来技术,比如意识上传、飞米技术等如何为通用人工智能提供可行性,还将现有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在生物学领域进行探索。至于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和平共处,作者给出了积极的答案。最后,作者将技术升华到思想,在哲学层面做出了阐释,展现了一幅完整的未来学图景。


本书适合所有想要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阅读。



版权声明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9 by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Ten Years To The Singularity If We Really Really Try by Ben Goertzel, ISBN 9781505550825.


Copyright © 2014 by Ben Goertzel.


本书中文简体版由作者授权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对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任何手段复制和传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译者序


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Ben Goertzel博士。作者在书中对通用人工智能和奇点现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各种途径,并表达了未来机器人和人类和平共处的信心。本书不仅包含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成果、专家意见,更从哲学角度阐释了这些科学概念,既彰显了科学的严谨又饱含着人文关怀。


本书语言流畅自然、通俗易懂,作者娓娓道来、抽丝剥茧,结合工业4.0、3D打印技术以及“深蓝”“沃森”“《危险边缘》”等大众较为熟悉的概念,来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本书虽然信息量很大,涉及的专业问题较多,但并不晦涩,整体可读性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近30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它已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书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同时从根本上探讨了“智能”“通用智能”“奇点”等基础性、核心型概念,为读者讲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阐释、分析和预言。专业或非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获得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思考。



译者简介


付云鹤 生物学专业,自由译者,主要翻译方向为社科、文学类作品。


杜甜甜 南京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现居上海,喜爱文学,主要翻译方向为社科、历史及小说类作品。


张璐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新闻从业者,现居北京,主要翻译方向为新闻、财经及社科类作品,曾参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翻译项目。



前言


我在四五岁刚接触科幻小说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书中提及的类似于人工智能、人类智能以及超人类智能的未来。时光流转,我从最初纯粹地猜测、幻想未来,慢慢开始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过去20年,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在现实世界的实时应用已成为我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近期主要借助OpenCog[1]项目)。但我一直都在留意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及其与人类目前和未来生活中其他方面存在的联系,即它与你能想到的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坚信从人类智能到超人类人工智能的转变将比人类历史上任何变革都更加彻底——如果要从历史中找到一个类比的话,它更像是从细菌到人类或者从岩石到细菌的转变。短期来看,这一转变将给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理带来诸多巨大影响。长期来看,这一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想到这些,就让人心潮澎湃、无比激动。


2009—2011年,当时我可以用来写文章的时间比现在稍微多一点,我在《超人类主义杂志》(H+ Magazine,我参与编辑的一份电子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论及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奇点以及相关问题。虽然这些文章不像一本单一主题的书的各章节那样连贯,但它们确实反映了一系列共同的主题,表达了清晰、一致的观点。因此,我将它们与同期写的几篇未在H+ Magazine上发表的文章(其中两篇发表在别处,另外两篇一直在我的硬盘中未见天日)结集成书。


或许有必要提醒一点,本书不会详细介绍我个人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研究,此前我已在各类专业著作中介绍过自己的研究工作,目前我的研究重心是OpenCog开源通用人工智能平台。我还在编写一本非专业性的书籍,书名是Faster Than You Think,其中将介绍我现在的研究内容。本书的某些章节确实也谈及了我本人研究工作的一些内容,但只是零星分散地顺便一提,并未做系统介绍。但是,本书肯定会全面介绍我对通用人工智能与未来主义的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通用人工智能与这些技术可能给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的继任者带来的光明前景等问题的看法。


本书收录的文章都不是专业性的,其中一些文章浅显易懂,相当于报刊文章的水平;另外一些较为深入细致,相当于严谨的科普书籍或科普杂志中刊登的文章。任何读过一两年大学的人——不论什么专业,都能看懂本书中的文章。


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从某些角度讲已经“过时”了——我撰写此序时已是2014年中期——但我未对相关内容做任何更新。待你读到本书的时候,2014年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这些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同时这些文章也记载了2009—2011年我对文章中的主题的思考。通用人工智能正飞速发展,人们对奇点、人类未来以及超人类事业未来的看法也在快速更新。人类在某个时期写下的对遥远未来(概念上或时间上的)的种种想法,不仅是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也透露了人类在本书写作时的生活状态。


弗里德里希·尼采[2](Friedrich Nietzsche)当时为自己拟撰写的《权力意志》(不是他逝世后于1906年出版的同名注释集)一书作序时,在序言中这样形容这本书:“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仅此而已。这本书属于喜欢思考的人,仅此而已。”


本书亦仅引导人们思考,书中内容并非绝对权威、不可更改。本书内容难免不成熟,因为我们仍处在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尽管从时间上来看我们或许已十分接近技术奇点,但我们仍需在技术、科学以及概念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才能真正迎来技术奇点。一旦我们处于奇点前夜,书中谈论的一切问题都将截然不同。但此时此刻,认真思考书中的内容——如同我写这些文章、邀请你们读这些文章时所做的一样——是到达奇点必不可少的一步。



[1] OpenCog是一个开源软件项目,旨在利用数学和生物学原理以及专业的软件工程技术,直面通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2]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方面。



第1章 比肩——继而超越人类



我们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尚处于人类演进发展的初级阶段,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即将来临。


据人类目前所知,宇宙已存在了约140亿年,地球已存在了约40亿年,多细胞生物已存在了约20亿年,而人类基本进化到现代人距今则只有几百万年。


人类文明史仅能追溯到1万年前,而地球上多数地区的文明史更为短暂。在这并不算长的历史中,人类做出了各种奇妙的发明或发现,如语言、数学、科学、宗教、时尚、体育、社交网络、爱情、艺术、音乐、公司、计算机、宇宙飞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人类发明和发现新事物的步伐一直在加速。人类在11至20世纪创造的新事物远远多于1至10世纪,在1至10世纪创造的新事物又远远多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元年,以此类推。


当然历史自有其兴衰沉浮,人类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很难量化。但从定性方面来看,人类的加速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本人就有切身体会。与我还是个孩童时的20世纪70年代相比,当今世界新产品问世、科学新发现的速度都快得不可思议。


但人类迄今为止经历的一切变革与即将到来的这场革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截至目前,人类已取得的进步、正在经历的变革都围绕着“人”这一范畴。我们创造了新的通信手段,制造了新的加工工具,探索出各种修身养性之道。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相比截然不同。的确,放眼世界,那些豪情满怀、身兼数职的青年科技企业家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与一个世纪甚至半个世纪前的人几乎完全不同。尽管人类社会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其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截至目前,人类的身体和大脑构建、指引着即将来临的各种变革,但人类身心一直以来稳定不变,对社会变革也构成了束缚。


有识之士早已洞悉人类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已创造出各种工具来帮助人类完成大部分体力劳动。下一步我们将创造能够帮助人类完成脑力劳动的工具。我们将创造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程序——不只是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弱人工智能”程序,还包括能够巧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通用人工智能。我们希望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舒适、快乐有趣,为此我们创造了斧头、锤子、工厂、汽车、抗生素和计算机;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将开始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各国和各大企业将出资支持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以获得经济发展优势——目前这一趋势还不明显,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取得进展,必将在全球掀起一股投资狂潮。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人类历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


倘若这一天真的到来,之后人类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呢?科技的加速发展将引领我们去往何处?当然,目前我们还无从知晓。不妨设想一下:最早创造了具有复杂句式的语言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猜想这种大胆的创新性“语言”最终将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他们或许会萌生一些有趣的想法,但他们能预见数学、陀思妥耶夫斯基[1]、嘻哈文化、PS图像处理软件、超对称理论[2]、遥控巡航导弹、《魔兽世界》[3]和互联网吗?


但是,人们稍一思考,就能推断出功能强大的通用人工智能问世后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比如,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那么这第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很可能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以此类推,第二代通用人工智能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加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这就是英国数学家欧文·约翰·古德(I. J. Good)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智能爆炸”。根据这种智能爆炸可能带来的巨变,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在20世纪80年代预测人类或将迎来“技术奇点”。


数学上,“奇点”一词可指在该点上,某条曲线或某个面以无限快的速度变化。当然,技术革新的速度不可能真的接近无穷。虽然我们也许能够克服已知的各种物理条件的限制,但很可能还存在我们目前尚未意识到的约束条件。即便如此,智能爆炸很可能会引发“奇点”,使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发生巨大的、无法预测的质变。


近年来,以奇点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为主题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著名发明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于2006年出版了《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还撰写了许多相关文章,多次发表演讲,他的种种努力使全世界开始关注奇点这一概念(本人曾有幸在关于雷·库兹韦尔先生的纪录片《卓越的人类》(Transcendent Man)中客串,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纪录片,赶紧上网一睹为快!)。在雷·库兹韦尔之前也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