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阅读点亮生活!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于玉华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时间:2017-08-01
书籍编号:30511015
ISBN:978755680709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9581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中小学
版权信息
书名:海底两万里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日期:2017-08-01
译者:于玉华
ISBN:978755680709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全书导读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不幸落水,和仆人康塞尔游到怪物的脊背上,才发现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同进行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海底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10个月之后,他们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人物介绍
阿龙纳斯
一位享有盛名的生物学家,知识渊博,晓古通今,在海底的航行中,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尼摩船长
一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不愿与陆地上的人打交道。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康塞尔
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精通分类理论。他生性沉稳,为人随和,对主人无限忠诚,总喜欢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
尼德·兰
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高手,他身材魁伟,体格健壮,脾气火爆,性格耿直,受不了约束,总是计划着逃脱。但是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图说经典
图①夜幕降临,船依旧在缓慢地行驶着。我靠在右舷的船舷墙上,康塞尔站在我的身旁,眼睛盯着前方。我注视着康塞尔,发现这个小伙子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过了一会儿,我和康塞尔正聊着天,忽然听到尼德·兰大喊道:“看哪!我们寻找多时的大怪物就在那里呢!”
图②我们走进了一个宽敞华丽的客厅,装在天花板上的灯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线。客厅四周的墙壁悬挂着壁毯,壁毯上点缀着三十来幅名画。大厅中间有一个喷泉。环形的水池是由一片大贝壳制成的,在其周围,是红铜架子的玻璃柜,里面摆放着最美丽的串珠。
图③当我看见两具巨大无比的躯体发着磷光向我们游过来时,我血管中的血液都凝结了!这是一对十分厉害的鲛鱼,它们尾巴巨大,眼光阴沉,嘴的周围有很多孔,它们的铁牙床可以把整个人咬成肉酱!幸运的是,它们眼力极差,没有看见我们。
图④我走到珍珠贝面前,发现它的两壳是半张开的。船长走向前去,把短刀插入两壳间,使它们不能再合拢,然后他用手把它的膜皮弄开。在膜皮里面,我看见一颗可以自由活动的珍珠,跟椰子一般粗大。它呈圆球形状,完全透明,发出璀璨的光茫,这使它成为稀世珍宝。
图⑤这时,尼德·兰指着一棵大树,喊了起来:“啊!先生,一个蜂巢!”“一个蜂巢!”说着,做了个完全不相信的手势。“真的是一个蜂巢,”他重复说,“并且有好些蜂在周围飞呢。”我走向前去,仔细一看,在那里,在龙血树洞中挖成的一个孔穴上,有无数勤劳智慧的蜂。
图⑥尼摩船长站在平台上,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依然屹立不动。他腰间用绳子捆住,可以抵抗阵阵冲来的大浪。尼摩船长正视着闪电,好像要把这风暴的灵魂吸取过来。我也站在平台上,用绳子把自己捆住,欣赏这风暴,同时又赞叹这个不怕风暴的人。
飞走的暗礁
1866年,在海上发生了一件十分怪异的事。一段时间以来,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怪物的身体特别长,中间粗,两头细,有时还会发出神秘的光。它一会儿出现在这里,一会儿出现在那里,神出鬼没,更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
故事发生在1866年的7月20日,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加尔各答—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正悠闲地行驶在海面上,当它航行到澳大利亚海岸东边5英里时,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哈哈,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暗礁。”船长巴克先生以为是座没有人知道的暗礁,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高声喊着。他正打算测定暗礁的位置,突然这个物体喷出两道水柱,射到空中150英尺高。巴克船长吓了一跳,暗礁上有间歇喷泉,还是暗礁上住着一只海怪,它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水柱?巴克船长因为吃惊而张得大大的嘴巴还没来得及合上,怪物就已经不见了。
无独有偶,3天之后,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在距离喜金孙总督号遇到这个巨大物体700英里的地方,也看见了这个奇特的巨大物体。人们非常困惑,难道这个奇特的怪物长了飞毛腿吗?即使它不吃不睡,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游出这么远啊!
人们的困惑还没得到合理的解答,新的疑惑接踵而来。两周之后,航行于大西洋的两艘船,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离上面说的地点2000里远的地方,竟然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据船上的人观察,这个怪物长度有100多米。
之后,又有接连不断的消息,贝雷尔号,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法国军舰诺曼底号、克利德爵士号,都碰到过它。
这个庞大的怪物成了人们谈论猜测的主题。茶余饭后,人们习惯性地聚在一起,开始了漫无边际的猜测。“它肯定是一座可以自由移动的暗礁,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庞大的身躯呢?”一个胖乎乎的市民看见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十分肯定地说道,他那不容置疑的语气让身边一个学者模样的人嘴角轻蔑地撇了撇,学者模样的人慢条斯理地说:“它应该是一种鲸鱼类动物,要不怎么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得那么快呢?”有些人赞许地点了点头。角落里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嘟囔着:“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怪物,一定是我们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离奇的大怪物,至于它是什么样子的,恐怕谁也不知道呢。”他的发言也得到了某些人的赞同。每次都是这样,争论之后,人们心中的谜团丝毫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重了人们心中的疑问。
怪物成了各大城市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人们发挥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怪物身上编造着各种各样的奇闻。甚至有人说那是一条巨大的水蛇,并且亲眼看见过。继而在一些报刊上,也出现了关于巨大怪物的各种离奇报道,更有甚者,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报刊中产生了相信者和怀疑者,自以为懂科学的新闻记者和一向自以为多才的文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6个月后,人们渐渐淡忘了怪物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这一次,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危险,怪物不仅变成了暗礁,还是一个可能随时飞走的暗礁。一连串的事件让大家感到措手不及。1867年8月的一天,蒙特利奥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在海上航行时,右舷撞上了任何地图也没有记载过的一座岩石,船上值班的海员们立即跑到船的后部,仔细地观察着海面,除了一个600多米宽的大漩涡,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摩拉维安号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一直继续航行。后来到达船坞进行检查时,他们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被撞裂了。
没多久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英国苟纳尔公司的斯各脱亚号正平稳地行驶在海面上。下午4点16分,乘客们正在大厅中吃点心时,斯各脱亚号船尾、左舷机轮后面一点,似乎发生了轻微的撞击。不是斯各脱亚号撞上了什么,而是被什么东西撞上了。这次冲撞十分轻微,要不是管船舱的人员跑到甲板上来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也许船上的人谁也不会在意。
乘客们十分惊慌,安德生船长对大家说:“不会发生危险的。船用防水板分隔成几段,水不会流过来的。”
说完,他立即跑到舱底去检查。发现第五间已经有海水进入了,而且进水速度非常快,可见破口处的窟窿非常大。安德生船长下令立即停船,让一个潜水员下水检查船身的损坏情况。潜水员发现船底有一个长两米的大洞,这么大的洞是无法堵住的。因此斯各脱亚号只好在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情况下,继续向前行驶。此时它离克利亚峡还有5000米,所以船驶回公司的码头时已经晚了3天。
工程师们开始对斯各脱亚号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船身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用4厘米厚的铁板做成的船身上,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
“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呀,要凿穿4厘米厚的铁皮,得多大的力呀!”有人惊讶地说道。
“是啊,那个怪物刺穿了那么厚的铁皮,竟然还能够轻松地脱身逃走,太不可思议了!”
此事的影响可想而知,舆论又一次轰动了起来。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现在都算在这个怪物的身上了。由于它的存在,各大洲之间的海路变得非常危险,人们十分恐慌。大家坚决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头可怕的怪物从海上清除掉。
【写作借鉴】
◎巧用举例法,增强说服力
举例法,也就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运用这种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本章中列举了喜金孙总督号、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等就是典型例子,并提供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证明了的确有一个“巨大的物体”存在,增强了真实性。
赞成或反对
由于我是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法国政府派我在内布拉斯加州进行了6个月的考察。斯各脱亚号发生意外的时候,我刚刚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地区考察回来,带着所采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珍贵标本回到纽约,准备在5月初动身返回法国。
我到纽约时,这件事正被传得沸沸扬扬。
因为斯各脱亚号的裂口有目共睹,所以人们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它是浮动的小岛,是不可捉摸的暗礁。不过,这种假设很快就被推翻了。理由是,除非这暗礁在腹部有一架机器,否则,它从这里到达那里怎么可能只需要一会儿呢?
有人说它是一只浮动的船壳或是一只巨大的破船,这更不可能了,因为它转移得实在太快了。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人们最后分成两派:一派说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说这是一艘动力十分强大的潜水艇。
后一种假设尽管勉强说得过去,但通过调查就站不住脚了。如果是某个人想拥有这样一种机器,实在是不可能的事。他是在什么地方制造它的?是什么时间造的呢?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他又怎么能保守得住秘密呢?
在人们想尽办法提高武器杀伤力的时代,如果某个国家瞒着其他国家制造这种武器,这倒是很有可能。然而,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否认,所以这种战争机器的假设也不可能成立了。
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本叫《海底的秘密》的书,受到学术界的赏识,也因此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我一到纽约,就不断有人来问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于是我只好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4月30日的《论坛报》上。现节录一段,以表明我的观点:
我对各种不同的假设一一加以研究之后,由于所有其他的假设都被排除掉了,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有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海洋生物存在,我倾向于它属于一种巨大的独角鲸之类的……
我的文章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反响很大,很多人赞同我的观点,甚至有人主张把这个令人惊恐的怪物从海洋上清除掉,以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
公众的意见统一之后,北美合众国率先发表了声明,纽约已经做好一切准备,随时组织起一支远征队,前去清除“怪物”。
很快,一艘名为“林肯号”的二级战舰,由法拉古舰长亲自指挥,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立即起航。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人们决定要追赶这怪物时,它却不出现了。整整两个月,谁都没有怪物的消息。
就在人们焦急困惑的时候,从加利福尼亚开往上海的一只汽船唐比葛号,于7月2日在太平洋北部的海面上又看见了这个东西。这则消息令群情振奋。大家请求法拉古舰长立即起航,一刻也不要耽误。日用品已经装上了船,舱底装满了煤。
在林肯号离开码头前3小时,我突然收到一封信,内容如下:
递交纽约第五号路旅馆,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先生
先生:
如果您愿意加入林肯号远征队,合众国政府很高兴看到您代表法国参加。法拉古舰长已为您准备了一个舱房。
海军部长何伯逊敬启
读完何伯逊部长的信,我忽然感到我生平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捕捉这捣乱的怪物,把它从世界上清除出去。想到这里,我内心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虽然刚刚长途跋涉回来,我很疲倦,非常需要休息,并且我很想回到祖国,看看朋友,看看我在植物园内的小房子和我收藏的珍贵标本。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了,我忘记了疲倦,忘记了朋友,忘记了收藏,忘记了所有的一切,我毫不犹豫就接受了美国政府的邀请。
眼下,我必须到太平洋的北部去找这头独角鲸,这和我要回法国去是背道而驰了。
“康塞尔!”我喊道。
康塞尔是我的仆人,我很喜欢他,他对我也很好。这诚实的青年是佛兰蒙人,他是一个生性冷淡、循规蹈矩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