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诗词戏剧 >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重返汉语诗歌黄金时代,与唐诗相遇。以历史演义的方式和幽默诙谐的笔法,将大唐诗人的故事与作品相互印证,带你穿越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感受蕴藏于汉语中的不老诗心。

作者:李晓润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495913

ISBN:978755201915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9057

版次:

所属分类:文学-诗词戏剧

全书内容: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自序


在中国文学的圣殿里站着两排神仙,一边是唐朝诗人,另一边挤在一起的是其他朝代的文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很不以为然,但看看庄子、司马迁、曹植、陶渊明、庾信和自己的老师苏东坡都没意见,只好忍气吞声。


假如没有唐诗,那么唐朝只有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值得一提。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段时间相对强盛,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这种依靠圣君贤相一时兴起建立的所谓盛世很难持久,最好的例证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开元天宝。


唐朝在对外战争中负多胜少,武功战绩和宋朝一样不堪回首,但在后人眼里,它依然是那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中国第一王朝。这个王朝已经远去千年,但是全世界的华人聚居区依然取名唐人街。一切都和唐诗有关。


安史之乱使唐朝站在悬崖边缘,杜甫反而因此得出结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天送给唐朝的天才诗人太多,所以唐人相信天佑我朝。


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


本书将带你回到那个惊才绝艳的时代,出新意于旧史之中,寄妙趣于文学之外。


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会喜欢唐诗。只要你喜欢唐诗,今日就应断屠,用买肉的钱买书。


是为序。


李晓润

第一回 王子安星沉碧海 骆宾王剑起清淮


虎牢关外,两军对垒。


每队一百人,一共三十队。窦建德反复数过,李世民身后的玄甲军只有三千人。三千人就敢直面自己的十万大军,鹰扬河朔的窦建德疑窦丛生。


对李渊这个年少英武的儿子和这支号称战无不胜的玄甲军,夏王窦建德早有耳闻,可他们此刻的狂妄还是让窦建德震惊。


窦建德认为李世民不可能这么冒险,一定有轻兵正在迂回攻击夏军,所以下令按兵不动,坐等唐军主力上门。


两军在烈日下进行耐力和毅力的比拼。一个时辰之后,夏军逐渐乱了阵形,有些口渴的将士擅自下马去黄河痛饮。


李世民和他的玄甲军依旧纹丝不动。


更多的夏军将士走向河滩,横过两军阵前。他们自恃人数占绝对优势,不信玄甲军敢主动挑战。


李世民一夹马刺,抽出长刀冲向夏军。玄甲军如影随形。


人声嘈杂的前排夏军根本听不到后排同袍发出的警报声,待他们意识到危险迫近时,玄甲军的战刀已经挡住日光,给他们带来人生最后一片荫凉。


此役夏军战死三千人,被俘五万人。黄袍金冠的窦建德在五万灰头土脸的俘虏中格外显眼。唐军主力随即转攻洛阳。心悦诚服的窦建德亲临城下现身说法。彻底绝望的王世充献城投降。


唐高祖李渊号称唐朝开国皇帝,但世人公认李世民才是唐朝的真正建立者。虎牢关之战一锤定音,年轻王朝两个最强大的对手束手就擒。就算从玄武门之变以后真正登上皇位算起,李世民也不过二十七岁,当之无愧的史上最年轻开国皇帝。西去取经的唐玄奘回国后证实,就连远在印度的戒日王,也知道中国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少年天子。


李世民给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的第一印象是“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北宋文豪欧阳修说李世民“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毛泽东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李敖也说唐太宗柔情侠骨一应俱全,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贞观初年(6 2 7年),天下安定。这天早朝的时候,心情不错的唐太宗问:“众位爱卿,你们觉得朕和历史上哪一位帝王比较接近?”


文武大臣知道唐太宗希望被人比作尧舜禹汤,所以都投其所好,只有魏征一言不发。


李世民问:“魏征,你怎么哑巴了?”


“臣过去在陛下面前信口开河,经常让陛下忍无可忍。臣担心陛下怀恨在心,将来会迁怒我的子孙。”


“杞人忧天。魏征,你认为朕是那种反复无常的小人?”


“除非陛下赐我免死金牌和丹书铁券,否则我今后打定主意尸位素餐明哲保身。”


银鞍白马度春风:回到唐诗现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


“好,朕答应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陛下很像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亡国昏君,李世民父子正是推翻他的统治建立唐朝。满朝文武看见魏征把李世民比作杨广,都认为得意忘形的魏征凶多吉少。


李世民强忍怒火:“你说说看,朕和杨广有何相似之处?”


“杨广是隋朝开国皇帝次子,陛下是大唐开国皇帝次子;杨广凭自己的战功赶走太子当上皇帝,陛下也是凭自己的战功赶走太子当上皇帝;杨广涉嫌杀死父亲杨坚和哥哥杨勇,陛下也没有放过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杨广看上了大哥杨勇的妃子,陛下也收留了李元吉的妃子。陛下的皇位虽然是太上皇主动禅让,但天下后世肯定有人认为太上皇退位有些勉强。请问陛下和杨广是不是很像?”


魏征这些话虽然无礼却都是事实,李世民哑口无言,过了好半天才找到理由反驳。


“至少我没有开凿运河劳民伤财。”


“大运河沟通南北,长远看来有百利而无一害。”


“杨广没有玄甲军。”


“陛下亲口对我们说过,当年跟随杨广巡视塞上,亲眼见证隋军士马之强。”


“杨广没有我长得帅。”


“承认杨广帅的人包括他的仇家,说陛下帅的人主要是我们这些部下。”


“按照你这说法,朕还不如杨广?”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杨广已经盖棺定论,陛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世民回首往事,发现自己当上皇帝的过程确实和老丈人隋炀帝如出一辙。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奋发向上,就会被后人看作第二个杨广。魏征等人看准了李世民这种心态,经常和他抬杠。李世民气得回到后宫撞墙,久而久之骨质增生,额头两边像长了角一样。从此头上长角成了帝王的标准像。


科举考试虽然由杨广开创,但李世民把它光大发扬。有一次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皇城,得意地对身边的文武大臣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彀是指弓箭射程,唐太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都在我控制之中。很多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一生都在忙于赶考。中唐诗人赵嘏不禁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初唐四杰都诞生在贞观年间,骆宾王诞生在贞观元年,五年之后卢照邻诞生。贞观二十三年,王勃和杨炯携手来到人间。在大唐的天空下,第一个引吭高歌的诗人正是年仅七岁的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十岁左右离开义乌,跟随当上县令的父亲来到山东青州,在父亲引导下和当地名士交游,神童的名声渐渐传遍齐鲁。他父亲去世以后,厚道的山东人民不但没有把孤儿寡母赶走,反而让出当地推荐指标,把他作为贡生送往京城参加进士大考。


唐朝进士考试不糊名,也就是说如果朝中有人,完全可以打招呼走后门。不过当时担任考官的通常是德高望重的大臣,一般不会做得太过分。那时每榜录取的进士很少超过三十人,所以每个进士的家世背景、作品人品甚至饮食习惯都会被人肉搜索,毫无秘密可言。每年出版的《登科记》都是当年的图书销量冠军。主考官要是让人抓住把柄,很可能身败名裂,著名诗人宋之问甚至因此丢了性命。


既然考试不完全取决于临场表现,举子自然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印象分。最常见的就是行卷,即把自己比较得意的诗文抄录几份献给有名望的大臣。如果能够得到这些大臣的赏识推荐,那么你就可以提前准备庆功宴。还有一种方式是拉帮结派互相声援,为首的“棚头”即举子领袖连王公大臣也不敢怠慢。诗风清雅恬淡的刘长卿在中进士前就曾做过棚头,拎着实名制菜刀威慑主考。


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王勃和杨炯出生的这一年的五月,终南飘雪,天下缟素,千古明君之首的唐太宗被牛鼻子老道忽悠,吃下帝王特供的仙丹之后中毒,年仅五十就永垂不朽。带走一个伟大的帝王,送来两位杰出的才子,上天也是大唐的粉丝。


唐太宗逝世的时候,骆宾王正骑着瘦马走在夕阳古道,他痛哭一场后继续赶路。连续几次考试失利,他不得不回老家义乌求助。古代诗人多数都是陶渊明的信徒,他们并不想进官场勾心斗角。可是不做官就没有俸禄,没有俸禄就无法养家糊口。思想徜徉在最美的诗乡,身体停留在最脏的官场,这是古代诗人最纠结的地方。


虽然先后得到唐太宗之弟道王李元庆和宰相刘祥道、名将裴行俭赏识推荐,但骆宾王只做过王府侍读学士、奉礼郎、侍御史之类的小官。这个裴行俭是个乌鸦嘴,他断言初唐四杰都难得善终,结果被他不幸言中。少年才子江湖老,骆宾王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可他得到的生日礼物竟是坐牢的耻辱,罪名是监守自盗。他在牢里写下《在狱咏蝉》为自己辩护。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西陆指秋天,古人认为太阳沿着黄道在天上运转一圈就是一年,到了西边就是秋天。南冠指楚冠,楚国在中国南方,《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楚国琴师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此后诗文常以南冠代指囚徒。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鬓发还是黑色。《白头吟》最早是汉乐府民歌的相和歌辞,据说出自卓文君之手,后来包括鲍照、虞世南、李白在内的很多诗人都有拟作,最著名的是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当时武则天已经垂帘听政,骆宾王因此怀恨在心。你武则天号称知人善用,却把我这个文坛领袖关在牢中;你不把我当人才,我就给你搞破坏。出狱之后骆宾王去了幽燕一带军队幕府短暂栖身,对武则天的不满与日俱增。他的《易水送人》盛赞荆轲刺秦,暗示自己不惜以死抗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高宗调露二年(6 8 0年),骆宾王调任浙江临海丞,世称骆临海。那里靠近他的老家义乌,但骆宾王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三年之后武则天称帝,骆宾王在扬州和英国公李勣之孙徐敬业相识,并为徐敬业写下著名的《讨武曌檄》。李勣就是传统评书里的徐茂公,入唐后赐姓李。


和王勃继承了家族的天才相反,徐敬业显然没有遗传到祖父的军事才能。起义很快失败,但是骆宾王的檄文却千古传诵。骆宾王后来下落不明,很可能和徐敬业一样死于乱军之中。


《讨武曌檄》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双壁。这两篇雄文的写作时间相差不到十年。骆宾王的文采到了连敌人都佩服的地步,据说武则天看到檄文中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惊问“宰相怎么能错过这样的人才?”


骆宾王之死还有其他说法,流传最广的是灵隐为僧说,事出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据说扬州兵败若干年后,流放江南的诗人宋之问去灵隐寺游玩,口占一联“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一句。这时有人随口帮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左右张望,除了禅床上一个老和尚,周围并无别人。他后来得知此人正是骆宾王,再次登门拜访时老和尚已不知去向。


初唐四杰中排名第一的王勃来自山西绛州龙门,他祖父文中子王通是隋末大儒。王通和初唐著名将相温彦博、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李靖等人亦师亦友。他的弟弟东皋子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王绩的代表作《野望》当时家喻户晓。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是指诗人隐居的山西河津县东皋村。薄暮指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是指迫近。徙倚就是徘徊、彷徨。


王勃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撰十卷长文指出颜师古《汉书》注释的错误,十五岁时上书前面提到的宰相刘祥道,反对征伐高句丽。刘祥道觉得他滔滔雄辩文采斐然,立刻上表推荐。王勃随即对策高第,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学士。


王勃到了王府之后,很快就和王子王孙们混熟,经常跟他们上街喝酒泡妞。当时长安流行斗鸡,王勃心血来潮代表沛王的鸡向英王的鸡下战书。唐高宗李治看到后下旨把王勃逐出沛王府。


王勃的诗歌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概就写在这前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是个倒装句,本义是三秦辅城阙。城阙指唐代帝京长安城。辅是指辅佐护卫。三秦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项羽破秦后把关中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所以称三秦。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整个蜀川。


从终古垂杨到桃李芬芳,从暮年隋朝到青春大唐,这段历史有诗为证,写下这段诗史的恰巧是来自同一家族的两个诗人。王绩代表旧时代的隐士,他的《野望》充满惆怅和迷茫。王勃代表新时代的歌者,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满怀豪情和希望。


咸亨三年(6 7 2年),可能经过几个亲王说情,王勃做了虢州参军。虢州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不长记性的王勃再次惹祸,他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当时私藏官奴是重罪,他听说有人准备举报,竟然让人把官奴杀害掩埋。这一次大家都以为他死定了,很多人把他从好友名单中拉黑。幸好遇上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