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琴大 许雪君医案精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石琴大 许雪君医案精华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彭筱平,谢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书籍编号:30495220
ISBN:978711723785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0801
版次:
所属分类:科学新知-医学
版权信息
书名:石琴大 许雪君医案精华
作者:彭筱平 谢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ISBN:978711723785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石琴大医案精华』。石琴大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该篇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个部分。名医传记主要介绍了石琴大的成才之路和学术思想。医案精选主要搜集整理石琴大临证典型医案近100例,内容涉及心系、脾胃、肺系、脑系、肾系、经络、气血津液、妇科等多种病症,集中反映了石琴大的临证思辨特点和用方用药经验。
下篇为『许雪君医案精华』。许雪君,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该篇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个部分。名医传记主要介绍了许雪君的成才之路和学术思想。医案精选主要搜集整理许雪君临证典型医案69例,内容涉及肝胆、脾胃、肺系、肾系、心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妇科、外科等多种疾病,集中反映了许雪君的临证思辨特点和用方用药经验。
本书内容丰富,论理清晰,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基层社区医师、医学生等参考使用。
石琴大医案精华
主 编 彭筱平
副主编 全 韩 罗湘筠 李 勇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园园 伍世葵 全 韩 李 勇
肖茂良 罗湘筠 凌 峰 彭筱平
许雪君医案精华
主 编 谢 军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许雪君 邹志红 谢 军 廖 慧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丛书编委会
总主编 邵湘宁 何清湖
副总主编 李国忠 易法银 周 慎 毛泽禾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卜献春 万贤明 王 超 王贤文 匡继林 朱文芳
朱明芳 乔 江 乔玉山 刘百祥 刘朝圣 孙绍卫
孙绍裘 阳春林 李 旭 李 志 李 炜 李 点
李东芳 李振光 杨文洲 肖 燕 肖文明 吴利龙
沈智理 宋原敏 张 健 张 潋 张祥福 陈栋材
范伏元 范金茹 罗红云 周 青 周利峰 周景灏
胡方林 聂 伟 席建元 谈珍瑜 黄立中 彭 巍
彭长文 彭筱平 舒 兰 谢 军 谢文军 雷 波
蔡铁如 廖怀章 熊小冬 潘 博
学术秘书 刘朝圣 阳春林
序
在中医学的发展长河中,湖湘中医秉承湖湘文化之精神底蕴,心忧天下疾,敢为杏林先,治病救人,著书遗说,谱写了湖湘中医的光辉历史篇章。据 《湘医源流论》初步统计,除马王堆出土的14种医书外,湖湘医家通计著述达480部之多,内容涉及医经、伤寒、金匮、温病、诊法、本草、方剂、针灸、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医史、医案、医话、养生诸方面,涉猎之广泛,议论之精辟,见解之独到,令人瞩目。传承至以湖南 “五老”而名扬全国的李聪甫、谭日强、欧阳锜、刘炳凡、夏度衡时代,更是开创了湖湘中医学的新辉煌。
时至今日,湖湘中医人才辈出,业已形成了新一代医学湘军的强大阵容。尤其是一批优秀的湖湘名老中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正引领着湖湘中医发展的新潮流,构建着湖湘中医的新标杆。在国家遴选的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湖南共有96人次入选。湖南省也分别于1999年、2007年两次评选出 “湖南省名中医”78人。这一批湖湘名老中医,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湖湘中医发展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继承,发扬光大。
收集整理当代湖湘名医的医案精华,并将它们编辑出版,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自2011年起,就列出专项经费,委托湖南中医药大学牵头,编印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系列丛书。
名老中医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加鲜活,更具可视性。而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也已证明,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主要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医在读书、临证、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创新而发展的,所以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形成了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定准入条件,自愿申报,《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编辑委员会在全省遴选了50位名医立项研究。其中湖湘名医入选标准是:①湖湘中医“五老”;②国家遴选的湘籍第一至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③湖南省第一、二批 “省名中医”;④湖南省 “农村名中医”。
本次名医医案整理,每册医案由名医传记和医案精选两部分组成。名医传记主要介绍名医的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案精选真实记录名医的临证医案,有比较完整的病历资料,有清晰的辨证思路和理、法、方、药诊疗步骤,系名医的临证精华,体现了名老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特色,每则医案均有名医亲自点评或编者点评。
经过六年多的收集整理,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 (10本)、第二辑 (10本)、第三辑 (10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别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出版,第四辑 (10本)现又即将出版。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付梓出版的名医医案中,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内容都有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国家级名中医,也有省级名中医,还有农村名中医,名医具有代表性;医案内容翔实,理、法、方、药俱备,点评精当,很有启发性,便于读者学习借鉴。我们坚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湖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的收集整理、出版发行,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湖南省财政厅、湖南中医药大学在经费、管理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对一直关心、关注、支持本套丛书的各位领导、专家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这些医案选粹,更是当代湖湘名医及其弟子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希望本套丛书的编印能为推动湖湘中医的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邵湘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何清湖
2016年6月
前言
《石琴大医案精华》《许雪君医案精华》均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课题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研究”子课题。经过3年多的时间,编者广泛搜集整理石琴大、许雪君的相关临证资料,合并成 《石琴大许雪君医案精华》一书出版。
石琴大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石老从医50余年,潜心研读各家学说,灵活运用于临床,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心系病、中风、肝病、脾胃病、肾病及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病,其临诊问疾,善于抓住主症,详辨舌脉,思路清晰,辨证准确。石老医德高尚,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儒雅的教学风范和独特的学术思想,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本书系由其学术经验继承人撷取了石老近100例医案,整理编辑成册,所有医案均由石老审定。
许雪君是衡阳市中医院 “十大名医”之后新一代业务骨干,湖南省第二批名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许老一直坚持临床,积累了大量医案和临证经验。为更好地传承许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值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出版 《许雪君医案精华》之际,许老的弟子们收集整理了许老的部分临床医案共计69例,著成本书出版。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成书时间仓促,不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编 者
2016年6月
石琴大医案精华
名医传记
一、医家小传
1.矢志学医贯中西
1941年6月16日黎明,在江苏武进县嘉泽镇上一家并不富裕的家庭里,随着 “哇”的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降临人世。因为家里有个男娃,所以这个女婴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喜悦和欢乐。然而,好景不长,父亲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家庭的负担全压在了母亲的肩膀上。母亲苦苦支撑,省吃俭用,终于把两个小孩拉扯大。小姑娘天生聪颖好学,终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一位享誉全国的名医,她就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石琴大。
或许是受父亲早逝的影响,15岁的石琴大中学毕业就选择了学医,1956年她考入湖北省武昌医士学校 (湖北医科大学前身)。两年的医学学习并没有让这位姑娘满足,1958年中专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加之对中医药的好奇,她作为学校的推荐生之一,被保送到刚刚组建的湖北中医学院 (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习。作为当时学院里的第一批本科生,石琴大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要参加半天的劳动,加之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每天都在饥荒中度过,许多学生退学。然而这一切并没让石琴大屈服,反而为她成为今天的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湖北中医学院,石琴大被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吸引住了,尤其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使她的求知欲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让她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过中医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她深深地体会到中医学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面对浩瀚如烟的中医经典,必须通过学习经典的精髓来武装自己,从经典中学立场、学观念、学方法,在实践中去检验,不断地学习,反复实践。只有运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学习,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当代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她也深深地体会到,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只有熟读乃至能够背诵重点篇章,博览各家各派,才能抓住重点,才有后来豁然贯通之妙。于是她把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的主要条文都逐条背诵下来。1960年暑假,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许多人都患上营养不良性水肿,她凭借自己坚实的医学功底,运用真武汤加味,为镇上的老乡治病,屡屡得效。1963年,石琴大先后在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黄梅县中医院实习。由于上学时接触临床不多,她心中对中医也没有多少疑问,总觉得把教材学好了以后工作就没有什么问题。可到了临床实习的时候,才感觉到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要真正用起来还真不容易,于是她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买一些临床书籍,又在众多医学大师的高超医术中耳濡目染。所有这些实践都给了她莫大的鼓舞,从此她更加热爱中医,决心学好中医,为振兴中医事业而献身。
由于之前系统学习了两年的西医,所以在进入中医学院之后,她对中西医的理解达到了不一般的层次:中西医理论是截然不同的,中医是以整体层次上的证候为对象,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西医是以还原性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中医研究健康,西医研究疾病;中医辨证,西医辨病。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中西医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但二者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六年的学习,使她认识到了中医的长处和不足,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西医的长处和不足,而恰好中医之长,正是西医之短,西医之长,也正是中医之短。前后8年的医学学习使她对人体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她掌握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武器。
2.扎根株洲济乡民
1964年大学毕业,凭当时的在校成绩,石老完全可以留在武汉或去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中医院工作,但她选择了湖南株洲这座新兴工业城市。被问及当初为什么想来株洲中医院 (现湖南省直中医院),石老的回答是“新城市,新思维,最易出新成果,而且这所医院也有名医 (指杨升山和叶嵩高)”。
刚到株洲中医院,石老就被分配了到内科门诊。和大多数医学生的经历一样,初接触病人,她也经常坐冷板凳,看病时总感到无从入手,实际病证与书本难以对号,似是而非,不易抓住纲领,更难彼此鉴别。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亦无定准,深感 “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教的东西自己有许多不记得。但她毫不灰心,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同时重读医学教材,进一步广泛阅读各家论著,涉猎各家医案医话,增加临床知识,提高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水平。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她的临诊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诊疗时的临床思维越来越活了,主动找她的病人也多起来了。不久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石琴大也被派到村里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完成上级交给的政治任务外,还要给农民们看病。1965年,株洲县流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