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人工智能 >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莫伯骥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03-04

书籍编号:30489656

ISBN:978710113727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41960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人工智能

全书内容: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書目題跋叢書出版説明


書目題跋,是讀書的門徑,治學的津梁。


早在漢成帝時,劉向奉詔校經傳、諸子、詩賦,每一書成,“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漢書·藝文志》),並把各篇書録編輯在一起,取名《别録》。這裏所謂的“條其篇目”,就是在廣泛搜集版本、考證異同的基礎上,確定所録各書的篇目、次序;所謂的“撮其指意”,就是撰寫各書的書録。劉向所撰書録,在内容上應該包括:書名篇目、版本鑒别、文字校勘、著者生平、著述原委、圖書主旨及學術評價等,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書目題跋或提要之濫觴。劉向死後,其子劉歆又在《别録》的基礎上,“撮其指要,著爲《七略》”,對後世書目題跋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後,隨着圖書事業的日益繁榮,官私藏書的日趨豐富,圖書目録的著録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在官修目録、史志目録之外,各種類型的私家目録解題也大量涌現。


南朝劉宋時,王儉依劉向《别録》、劉歆《七略》之體,撰成《七志》。《七志》雖無解題或提要,却在每一書名之下,爲撰著者作一小傳,豐富了圖書目録的内容,開創了書目而有作者小傳的先河。梁阮孝緒的《七録》則增撰了解題,繼承了劉向《别録》的傳統,是私家解題的創新之作。唐代的毋煚撰有《古今書録》,其自序云“覽録而知旨,觀目而悉詞”,可知,《古今書録》也應該是書目解題一類的著作。


到宋代,官修《崇文總目》,不僅每類有小序,每書都有論説,而且在史部專列目録一類。這不僅説明圖書目録的高度發展,而且説明當時對書目題跋的重視,此後的許多官私書目也大都有書目解題或題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羅列版刻,兼載版本,爲自來書目之創格。而流傳至今、最爲著名的是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晁公武曾接受井度(字憲孟)的大批贈書,加上自己的收藏,“躬自校讎,疏其大略”,撰成《郡齋讀書志》,成爲我國現存最早的私家書目解題或書目題跋;稍後的陳振孫(號直齋)利用自己傳録、積累的大量書籍,仿照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體例,撰爲《直齋書録解題》,並首次以“書録解題”名其書。晁氏《讀書志》、陳氏《書録解題》是書目解題的傑作,號稱爲宋代私家圖書目録的“雙璧”。《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書録解題》説:“古書之不傳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傳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僞,核其異同。亦考證之所必資,不可廢也。”(卷八五


到了明代,隨着藏書、刻書事業的發展,私家題跋也日見增多,如徐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的《紅雨樓題跋》、毛晋的《隱湖題跋》,都是當時的名作;又如高儒(自號百川子),所撰《百川書志》,也部分撰有簡明提要。


入清以後,由於文禁森嚴,許多文人學者埋頭讀書,研究學問,私人藏書盛况空前,私家解題的撰述也豐富多彩。明末清初,錢曾的《讀書敏求記》,專門收録所藏圖書中的宋、元精刻,記述其授受源流,考訂其繕刻異同及優劣,開啓了以後編輯善本書目的端緒。稍後,黄丕烈的《百宋一廛書録》和《藏書題識》,注重辨别刊刻年代,考訂刊刻粗精,成爲獨闢蹊徑的鑒賞派目録學著作。瞿鏞的《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每書必載其行款,陳其異同;楊紹和的《楹書隅録》在考核同異,檢校得失的同時,又詳録前人序跋,間附己意。周中孚號鄭堂,其《鄭堂讀書記》仿《四庫全書總目》的體例,著録圖書四千餘種,被譽爲四庫提要的“續編”。至於藏書家張金吾所撰《愛日精廬藏書志》,把“宋、元舊槧及鈔帙之有關實學而世鮮傳本者”,逐一著明版式,鈔録序跋,對《四庫全書》不曾收入的圖書,則“略附解題”。陸心源仿照張氏的成規,撰成《皕宋樓藏書志》,專門收録元代以前所撰序跋,“於明初人之罕見者”,亦“間録一二”,陸氏“間有考識,則加‘案’字以别之”。上述諸書,既著録了衆多古籍善本,又保存了前人所撰大量序跋,其中,間有著録原書或本人文集不見記載的資料,不僅查閲方便,而且史料價值很高。丁丙的《善本書室藏書志》,既著録明人著作,又留意鄉邦文獻,鑒賞、考證兼而有之。沈德壽的《抱經樓藏書志》則仿張、陸二氏而作,收録範圍延至清代。繆荃孫的《藝風藏書記》、耿文光的《萬卷精華樓藏書記》也都各有所長。所有這些,都可歸之爲藏書家自撰的書目題跋。


此外,有些藏書家和學者,不是爲編撰書目而是從學術研究入手,邊收集圖書,邊閲讀、研究,遇有讀書心得和見解,隨得隨記,這便是類似讀書劄記的書目題跋。清人朱緒曾性嗜讀書,邊讀邊記,日積月累,被整理成《開有益齋讀書志》,其内容皆與徵文考獻有關,被稱爲“方駕晁、陳,殆有過之”。除了藏書家自撰或倩人代撰書目題跋之外,有些學者或藏書家在代人鑒定或借觀他人藏書時,也往往撰有觀書記録或經眼録,有的偏重於記録版本特徵,有的鑒定版本時代,有的則兼及圖書内容、作者行實,這些文字,也可以歸於書目題跋之内。


總之,書目題跋由來久遠,傳承有緒。書目題跋,既可以説它是伴隨圖書目録而産生,又可以説它是圖書目録的一個流派。有書目不一定都有題跋,有題跋也不一定有相同的體例、相同的内容。書目題跋既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又是一種相對靈活的著録形式。不同的撰者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學問專長、不同的價值取向,因此,所撰題跋又各有側重、各有特色,各有其參考價值。與普通圖書目録相比,書目題跋具有更廣的内容、更多的信息,更高的參考價值,對讀者閲讀、研究古籍,也更能發揮其引導作用。一部好的書目題跋,不啻爲一部好的學術著作。而且,近人自撰或編輯他人題識、札記,也往往以“題跋”名書,如陸心源所撰《儀顧堂題跋》《儀顧堂續跋》,潘祖蔭、繆荃孫等人所編黄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吴壽晹所編其父吴騫所撰《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今人潘景鄭先生所編錢謙益所撰《絳雲樓題跋》,可見,“書目題跋”之稱,已被學者廣泛采用。


有鑒於此,我局於一九九〇年出版了《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十輯,二〇〇六年又在該叢刊的基礎上,增編爲《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十九册,雖説還不够完善,但已爲讀者提供了重要而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由於上述叢刊所收書目題跋僅至清代爲止,晚清以來的許多重要書目題跋尚付闕如,而已經收入叢刊的,也有個别遺漏,加之成套影印,卷帙較大,不便於一般讀者參考,於是决定重新編輯出版這套書目題跋叢書。


這套書目題跋叢書與上述叢刊不同,以收集晚清以來重要、實用而又稀見的,尤其是不曾刊行的書目題跋爲主,同時適當兼收晚清以前重要題跋專書的整理本或名家增訂本、批注本;以提要式書目和題跋專著爲主,同時適當兼收重要學者和著名藏書家所撰題跋的輯録本;以圖書題跋爲主,同時適當兼收書畫題跋及金石、碑傳題跋。在出版方式上,不采用影印形式,而是按照古籍整理的規範,標點排印,以方便廣大文史研究者、愛好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閲讀和使用。


我們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能够得到國内外學者的支持和協助,並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18年10月

整理説明


《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莫伯驥撰。


莫伯驥(1878—1958),字天一,廣東東莞人。弱冠即入縣學爲生員,後就學於廣州光華醫學堂,畢業後從事商業經營,同時又助其兄做日報編輯,而性喜購古書,藏於福功書堂,練積三四十年如一日,藏書達五十餘萬卷,有“上企瞿、楊,無慙丁、陸”之譽,遂改藏書處爲五十萬卷樓矣。莫氏所藏善本甚富,其間包括宋刻、元刻、明刻、影宋、精鈔、舊鈔、舊校、精校,以及孤本、稀見本、精刻本、古活字本、名家寫本、名家藏本等。莫氏不僅是位藏書家,而且是位兼學中西的淵博學者,“收得之書,每爲題記”,義兼述作,“書之内容亦由茲可攷”,他認爲這樣做,“似經籍有所發揮,道器有所疏證”。三十年代初,莫氏將部分題記編爲《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録初編》二十二卷二十二册出版,收經部124篇、史部200篇、子部261篇、集部335篇,計920篇。對於其他積稿,亦有“賡續而隨出”的計劃。不幸的是,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不久攻陷廣州,“倉黄兵火間,五十萬卷書藏,竟爲絳雲樓之續,縹緗之帙或作帷囊,而善本精裝大半灰飛煙散矣”。抗日戰争勝利之後,莫氏仍曩者發揚民族精神,研究鄉邦文化之旨”,爲“立民族之自信”,用科學方法整理發揚中國“固有文化精粹之文史哲藝”,在《初編》的基礎上“删補增訂”編成《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是書著録典籍405部,所撰跋文包括經部39篇、史部77篇、子部106篇、集部183篇,所涉宋本20種、元本32種,餘下多爲明本。


《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撰述形式靈活,可以按提要式目録的程式,介紹典籍的撰者、編者、校者、刊刻者、行款、序跋,以及内容和流傳狀况等,也可以有所側重,有所捨棄,甚至可以馳騁聯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這樣的跋文内容豐富,特點鮮明。


首先,《跋文》對所著録典籍原有序跋、題識很重視,或是全文照録,或是摘引主要部分,這對於瞭解典籍内容、撰述宗旨、刊刻流傳歷程很重要,尤其是在莫氏藏書基本散佚的情况下,這些在《跋文》中保存下來的序跋、題識更爲珍貴。


其次,徵引豐富,材料翔實。以《跋文》子部爲例,據不完全統計(不包括自注所引典籍),引書150餘種,其中經史子集四部書皆有,有方内書,也有方外書,有國人著述,亦有外國人的著作,有古代典籍,也有近人文集等。如史部二著録的《大金國志》,對於此書之真僞,歷代多有争論。莫氏引元蘇天爵《滋溪文稿》、宋岳珂《愧郯録》中范成大《攬轡録》之言、清陳僅《捫燭脞存》,又引王國維《南宋人所傳蒙古史料考》中提到的西人多桑《蒙古史》、日人那珂通士《成吉思汗實録注》,以此衆多材料證明《大金國志》不是僞書,令人信服。


第三,《跋文》所涉内容寬泛、深入,有厚重的知識内涵。指著述之謬:集部三著録《雙溪醉隱集》,集中引《唐開元闕特勤碑》稱“闕特勤,骨咄禄可汗之子、苾伽可汗之弟也,名闕”。莫氏指出《北史·突厥傳》大官有葉護次特勒,《周書》亦云。《唐書·突厥傳》子弟曰特勒。近世在蒙古地方發見《闕特勤碑》,方知前史文字之誤。此集亦作特勤,或特謹,更足與遺碑相證矣。不僅如此,莫氏還記述了清末以來中俄官方及學者對《闕特勤碑》的研究概况,介紹了岑仲勉、張元濟的研究新成果。又如集部五著録《弇州山人四部稿》,引錢大昕《潛研堂集》卷三一言,指出《四部稿》第四〇卷《庚午元日日食詩》有誤,並考之史志,試以大統術推算,皆證有誤,稱“元美(王世貞)以一代文獻自命,不應差誤乃爾,蓋失於檢照”。莫氏取錢氏説,意在提醒讀者勿盲目迷信名人。考釋特别詞語:子部一著録《孫子》三卷寫校本,書中有王懿榮“廉生登來”藏章,廉生爲其號,自不必言,而“登來”何意?莫氏按:“《公羊隱五年傳》云,登來之也。何休《解詁》云,登讀爲得,得來者,齊人語也。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言,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王懿榮山東人,用“登來”爲藏章語即明矣。考名號:子部二著録《玉壺清話》十卷,明范氏天一閣寫本。考范欽爲何號東明?根據《鄞縣志》《四明文獻集》《東四明山脈説》《四明談助》等書言,東四明脈七十峰之正派爲鄞,又有東明山,黄東發、方達材諸賢曾讀書于此。范欽所居適在此山之東,故别自號東明。又如史部三著録《武林舊事》六卷,寫本,黄蕘圃題記。是書前題四水潛夫輯。正德中浙江巡按御史宋廷珪之跋語云,潛夫不知爲誰”。莫氏知黄蕘圃别有十卷校本《武林舊事》,此本首有元人跋語云,“《武林舊事》乃弁陽老人草窗周密公謹所集也,刊本止第六卷。山中仇先生所藏本終十卷,後歸西河莫氏家”。“張氏《愛日精廬書目》所藏鈔本,亦有此識語,亦十卷也”。莫氏“考《七修類稿》載元人周密,字公謹,居齊,作《齊東野語》。居杭癸辛街,作《癸辛雜志》,自號泗水潛夫。又嘗居華不注,號弁陽老人。以周子窗草不除,號草窗。《類稿》不言其作《舊事》。余考泗水潛夫即密也,當是居杭日所著耳”。《四庫全書總目》著録《武林舊事》,題周密撰,但未提及其有潛夫之别號。補闕:集部一著録《宋之問集》,上捺有“求古居”“繆荃孫藏”兩章,莫氏根據繆氏藏元刊曾世榮《活幼心書》封面蕘圃題云,五硯樓舊藏,求古居重裝。黄氏跋此書,蓋謂得於五硯樓,重付裝池,而識其緣起。以證求古居爲黄氏齋名,而“葉鞠裳列蕘圃齋名頗富,尚未及此也”。且可補葉氏缺也。考釋地名沿革:集部四著録《白沙子》八卷,爲禦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