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互联网思维 > “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CEO和CIO必备手边书、以“顶层设计”思维指导企业信息化转型、运用“企业架构”规划方法实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落地

作者:刘继承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书籍编号:30472918

ISBN:978711152778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1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全书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我们一无所有。”英国著名文学家狄更斯写在《双城记》中的这段话,描述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其实,任何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产业的巨大改变。今天,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它带给人们的震撼和迷惑大大超越了以往历次产业革命。


互联网的诞生仿佛一个天方夜谭似的神话,它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发展方式迅速改变了整个世界,它那无以伦比的力量让世人惊叹。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引发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引领人类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政治领域,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放大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潜在能量,深刻影响了各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在经济领域,互联网改变、解构了工业时代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了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在社会领域,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创造了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人类因互联网实现了充分、即时的彼此连接和相互影响,让矗立千年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


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类正处于生存与生活方式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的阶段,这是由传统社会向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化社会的一次集体大迁徙。2015年我国政府正式吹响了“互联网+”的号角,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序幕。


今天,我们有幸经历着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新技术带来了新模式,新模式带动新规则的产生,在这个言必称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经济下的规则、制度及理念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身处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前途,考虑如何变革。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今天你错过了互联网,那么你错过的不是一个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原有的思路显得不合时宜了,原来的架构难以跟上业务变化的脚步了,原有的技术体系落伍了,原来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陈旧了,下一步到底怎么搞?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信息化工作者都在思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谋划未来转型的策略与步骤。但信息化的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前瞻的预测能力,还要具备系统化的思考技术,更需要辩证化的借鉴技能。


● 前瞻性预测: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技术带动新商业模式的快速诞生与变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炫目,未来的商业竞争会如何发展?未来的IT技术要走向何方?


● 系统性思考:企业信息化转型涉及企业战略、企业业务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数据架构、企业技术架构和企业治理架构等方方面面,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作为指导肯定会挂一漏万,不得要领。


● 辩证化借鉴:前瞻、洞察固然重要,但处于信息化工作第一线的实践者还是要实事求是,要结合本行业的特征辩证地思考未来的业务变革,客观地分析“互联网+”对企业信息化的提升。


本书将以上述三大原则为指引,对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初步探讨。全书共分9章,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978-7-111-52778-7-Preface04-1.jpg


本书总体内容框架


第1章是全书的引子,概述“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内涵,论述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层次、阶段和目标,引出企业信息化转型的必要性,阐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常态和转型的重点。


第2章是全书的总括部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型,转型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包含三大要素——信息化战略、企业架构及IT治理,其中企业架构是核心。本章是总述,后续章节分别从信息化战略、企业架构和IT治理等几个维度展开论述。


第3章重点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如何转型进行了阐述,首先论述“互联网+”时代企业业务战略如何升级,而后论述企业信息化战略如何与企业业务战略匹配。


第4~7章是全书的重点部分,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转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这几章内容首先分析传统环境下这几类架构如何设计,然后对比论述“互联网+”时代的架构设计有哪些变革,传统企业如何去做才能顺利转型。


第8章重点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IT治理体系如何优化进行了阐述,在分析了IT治理总体框架后,重点阐述了企业的数据治理和架构治理的内涵与框架。


第9章是全书的总结部分,对前述内容进行了总结,从总体上分析传统企业信息化的“互联网+”转型顶层设计的策略、方法、步骤与路径,对转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避免用词繁复,书中所提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转型及“互联网+”转型皆是针对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而言的。但对于政府和事业单位,这些理论和方法也同样适用。


近两年,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成为了一个超级热门话题,相应的图书也非常多,但全面论述企业信息化如何向互联网转型的图书尚属空白,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力争有所创新,但限于个人能力,肯定还会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笔者的邮箱是itgov2009@163.com,期待收到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刘继承


2015年12月


刘继承


IT咨询顾问


有丰富的信息化顶层设计、信息化架构设计、IT项目管理工作经验,熟悉TOGAF、FEA等企业架构框架。曾经参与数十个政府、企业信息化架构设计、治理体系设计、方案架构设计及系统实施类咨询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信息化咨询及项目实施经验。


先后参与《CIO综合修炼》(2009年)、《中国企业的IT治理之道》(2010年)、《集团企业IT架构治理实践》(2014年)等多部IT管理类书籍的编著,在IT和企业管理领域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很高兴能为刘继承的这部新书——《“互联网+”时代的IT战略、架构与治理——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写几句话。本书创新性地将企业架构和信息化转型进行了融合,同时也紧扣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的现实需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看这本书的初稿时,我也在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借本书出版的机会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整个企业IT的结构,同时也在改变业务的模式,包括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可以说,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连接和深入融合,企业的战略、业务和IT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面对如此重大的变革,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两个基本问题:企业架构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架构会有什么变化?


企业架构是什么?企业架构是英文Enterprise Architecture(简称EA)的中文直译。实际上,英文中的“Enterprise”与中文的“企业”不是等同关系。英文中的“Enterprise”是指具有共同使命的组织单元,它可以指中文中的企业,也可以指中文中的政府部门、部门中的部门,甚至是一个临时组织或虚拟组织。企业架构(EA)作为信息界的一个专业词汇,它主要是指从信息视角来看一个“企业”的战略、业务和IT(包括数据、应用、技术等)的内在要素、组成结构及匹配关系。2004年,本人研究美国CIO大学(当时在美国CIO理事会支持下,由卡耐基·梅隆、乔治·梅森等7所大学发起成立的一个虚拟大学)的CIO知识体系时,发现其有一个模块就是“Enterprise Architec-ture”,我仔细研究后觉得其内容非常好,并开始着重研究。2005年,首届北大CIO班推出时,我们也设置了该模块的内容,并取名“信息化总体架构”(该中文名称在北大CIO班课程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到了2007年,我与北达软同事首次将TOGAF培训内容引入了中国(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Open Group大师级架构师Jason Uppal当时来中国的布道)。到了2009年,北达软才正式开始在中国全面推广TOGAF和FEA的认证培训。十多年的探索过程中,我研究了几乎国际上所有主流的EA框架(包括Zachman、TOGAF、FEA、DODAF等),从最初的“盲人摸象”,到后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我不断深入地体会到各种EA框架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其分类思维、抽象思维和迭代思维等。这些思维方式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面对各种“企业”问题,特别是信息化问题,EA所展示的“企业”真实蓝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定义问题是什么。总的来说,EA对于信息化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处理业务与IT的关系(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匹配),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块架构与总体架构的匹配),以及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基线架构与目标架构的匹配)。互联网化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高级阶段,EA的思想和方法同样适用。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架构会有什么变化?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在互联网深入渗透和影响之下,企业架构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企业架构的主要视点(如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等)和开发方法(如TOGAF的ADM和FEA的FSAM等)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主要变化的是企业架构的模式(如SOA、云模式等)和参考模型(包括业务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应用参考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目前推动各行各业互联网化的核心支撑技术。云计算的核心是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服务。大数据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大规模、多维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结合将为整个社会提供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易用的公共计算、存储、网络、应用和数据服务,并使互联网及背后的支撑技术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通过实时连接“人”,创造出一个个智能人机交互应用,并解决过去大量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延时所带来的各种业务“痛点”。物联网通过实时连接“物”,创造出一个个智能硬件应用,并使物理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移动应用和物联网应用所需要的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理则是由后台云计算和大数据去提供。“云、大、移、物”正构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而这种模式正在广泛地、实时地连接人与物,并由大规模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去提供支撑。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IT的结构和模式,也在改变业务的结构和模式,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结构和模式在发生深刻变革。虽然像ADM这样的架构开发方法可以继续指导我们去开发企业架构,虽然我们还不能抛弃用业务、数据、应用、技术等视点模型来表示我们的“企业”,但是不同架构视点的具体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反映了企业未来方向的互联网化的企业架构参考模型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根据ADM的流程,除了预备阶段,我们首先要开发的是企业的架构愿景。如何首先在高阶层尽可能正确地表示未来企业架构的愿景是企业架构开发中最重要的工作。能不能正确地引入互联网化的企业架构模式和企业架构参考模型,将是互联网转型时期企业架构愿景开发的核心。这个阶段表达越准确,越有利于后面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等分层架构的开发,不然后面的架构开发工作就可能因为架构愿景描述工作不准确而要进行大量的迭代修正,从而浪费更多人力物力。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架构愿景的开发是一个高层管理者必须参与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企业互联网转型这个重大变革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就这个愿景达成基本共识,这也是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架构愿景中,我们可以运用业务情景法等去畅想并表达企业的未来,结合新IT和互联网的应用,我们可以设想:未来我们企业的价值创造是不是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进行众包众创?未来我们的企业是不是还需要过去的组织方式和办公场地?未来我们客户的客户是不是可以直接变成我们的客户?未来我们的客户是不是可以享有7×24的全自助服务?等等。互联网确实在改变一切!包括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企业未来的企业架构模式及未来的企业架构参考模型!


刘继承与我是北大的同学,我们曾经一起在北大CIO论坛(北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