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青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一流艺术插图——俄罗斯古典文学名著插图画家格尔什科维奇作品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谢素台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463102
ISBN:978702014721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3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外国名著
版权信息
书名:青年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谢素台
ISBN:9787020147212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主要人物
主人公: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伊尔捷尼耶夫
(尼古连卡,尼古拉沙)
亲友
外祖母:阿加菲·米哈伊洛夫娜
亲戚:伊万·伊万内奇公爵
客人:瓦拉希娜夫人
女儿:索菲娅(索涅奇卡)
父亲:彼得·亚历山德雷奇·伊尔捷尼耶夫
邻居:安娜·德米德里耶夫娜·叶皮凡诺娃
女儿:阿夫多季娅·瓦 西里耶夫娜·叶皮凡诺娃
(杜涅奇卡)
儿子:彼得·瓦西里耶夫娜·叶皮凡诺夫
管事:米秋沙
哥哥: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伊尔捷尼耶夫(沃洛佳)
朋友:杜布科夫
朋友:德米特里 ·涅赫柳多夫
母亲:玛丽亚·伊万诺夫娜
姨母:索菲娅·伊万诺夫娜
妹妹:瓦连京娜(瓦连卡)
情人:柳博芙·谢尔盖耶夫娜
朋友:伊万·雅科夫列维奇
同学:别佐别多夫
姐姐:柳博芙(柳博奇卡)
家庭女老师:玛丽亚·伊万诺夫娜(米米)
女儿:叶卡捷琳娜(卡坚卡,卡特琳)
亲戚:瓦尔瓦拉·伊利尼奇娜·科尔纳科娃公爵夫人
外祖父:德米德里·尼古拉耶维奇
母亲:瓦尔瓦拉·德米德里耶夫娜
丈夫:米哈伊洛公爵
儿子:斯捷潘(艾蒂安)
女儿:丽莎
亲戚:伊温将军
二儿子:谢尔盖·伊温(谢廖扎)
家庭老师:弗劳斯特(德国人)
外祖父恩惠过的穷德国人:格拉普
儿子:伊连卡·格拉普
医生:布卢门塔尔
家庭教师
法国教师:圣热罗姆(St.-Jérôme)
新教师:米哈伊尔·拉里奥内奇·列别杰夫
家仆
仆人:彼得
仆人:瓦西卡
车夫:菲利普
大学同学
谢苗诺夫
伊科宁
Б伯爵
З男爵
奥佩罗夫
祖欣
前言
《童年》《少年》《青年》这三个中篇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成名作。《童年》最早发表于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那时只有二十四岁;两年后《少年》发表,一八五七年《青年》发表。评论界把这三部作品习惯合称“自传体三部曲”。自传体文学固然有回忆录的形式,并且具有对当时生活记录的真实性,但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回顾作者的既往生活,所以不能把它当作“自传”来看,托尔斯泰在晚年谈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也说,他写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经历,而是他所熟悉的人们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童年体验的“混合”[1]。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不同人的经历混合到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来表现呢?这就涉及自传体文学的功能,就是有选择地表现人生历程,从而反省人的生活之路到底如何走,借助于对主人公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作家本人对这个世界、对人自身的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立场。
因此,我们通过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既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的真实生活,更主要的是发现作家本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理念。这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九十周年出版这个自传体三部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1] Т олстой Л. Н.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Т. 34. М.: ГИХЛ, 1952, с. 348.
一 我认为这是青年时代的开始
我说过,我同德米特里的友谊,使我对人生、对生活的目的和关系有了新的看法。这种看法的实质就是:我确信人类的使命在于力求道德完善,这种完善是容易的,可能的,永远要进行的。但是直到如今,我只喜欢从这种信念中发现一些新思想,在道德和事业方面为未来草拟辉煌的计划;但是,我的生活依旧沿着平凡的、错综的、闲散的方式进行下去。
我和我所崇拜的朋友德米特里(我有时暗自称他为不可思议的米佳[1])常常交谈的那些合乎道德的想法,仍然只投合我的理智,而不投合我的感情。但是有那么一天,这些思想以那么朝气蓬勃的精神启示的力量涌上我的脑际,使我一想到自己浪费掉那么多大好光阴就大吃一惊,立刻,就在这一秒钟,希望把这些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决心永不改变它。
我认为这就是青年时代的开始。
那时我将满十六岁。教师们仍然来教我功课。St.-Jérôme监督我的学习,我迫不得已地、勉勉强强地准备考大学。除了学习以外,我的工作就是:独自毫无系统地胡思乱想;进行体操锻炼,打算变成世界上第一名大力士;有时漫无目标、毫无主意地在所有的房间里,特别是在使女室的走廊里游荡;或者照照镜子,不过照了以后,我总是怀着灰心丧气,甚至厌恶的沉重心情走开。我不但深信我长得很丑,甚至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的通常慰藉来安慰自己。我不能说,我长着一副富于表情的、聪明的、高尚的面孔。脸上毫无表情,五官极为普通,又粗,又丑;灰色的小眼睛,特别是当我照镜子的时候,与其说是聪颖,不如说是愚笨的。至于大丈夫气概,那就更缺乏了:虽然我身材不矮,按年龄说也是十分强壮的,但是我面部的轮廓柔和松弛、不分明,甚至也没有一点高贵的气度;恰好相反,我的脸和普通农民的一样,而且我也长着那样的大手大脚。当时这使我觉得非常难堪。
[1] 米佳是德米特里的小名。
二 春天
我进大学那一年,复活节不知怎么推迟到四月[1],因此考试预定在复活节后一周内举行,而在复活节前一周我必须斋戒祈祷,同时做考试的最后准备。
下过一场夹雪的小雨(卡尔·伊万内奇称之为“子随父来”)之后,已经风和日丽,晴了三天。街道上看不见一堆残雪,潮湿光亮的路面和急流代替了污浊的泥浆。在阳光照耀下,房檐滴下最后的水滴,花园里枝头上已经鼓起了嫩芽,院子里有一条干爽的小路从冻硬的粪堆旁边通到马厩,台阶的石头缝里出现了绿色藓苔。这是春天的一个特别时节,它非常强烈地打动着人的心灵:明媚的阳光普照着万物,但是并不炎热;水流淙淙,雪融后露出了地面;空气中充满芬芳清新的气息,蔚蓝的天上点缀着一缕缕透明的白云。不知道为什么,不过我觉得,在大城市里,初春时节对于心灵具有更显著、更强烈的影响。春色虽未艳,春意却正浓。朝阳透过双层窗玻璃,把布满灰尘的光线投射到我讨厌得要命的教室地板上,这时,我站在窗口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很长的代数方程式。我一只手拿着一本软皮的、破破烂烂的弗兰克尔《代数学》,另一只手拿着一小段粉笔,我的双手、脸上和小燕尾服的肘部都沾满了粉笔末。尼古拉系着围裙,卷起袖子,在用钳子敲油灰,撬开面对着花园的窗户上的钉子。他的工作和他弄出来的响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又加上我心情很坏,满肚子不高兴。不知怎的,一切都不顺利。我一开始就算错了,因此全得从头来;我掉了两次粉笔;我感到脸和手都弄脏了,海绵擦子也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尼古拉的敲打声使我心烦。我想发脾气,抱怨几句;我扔下粉笔和《代数学》,开始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但是我忽然记起今天是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三,我们今天要去忏悔,应该避免一切不好的行为;我突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温和的心情,于是我走到尼古拉跟前。
“让我来帮你的忙,尼古拉。”我尽量用最柔和的声音说。一想到我能压制住内心的烦恼来帮他的忙,这种行为很不错,我的温和的心情就更加强了。
油灰敲掉了,钉子起出来了。尼古拉虽然拼命拉窗边横条,但是里层窗子却纹丝不动。
“我跟他一起拉,要是窗框立刻下来,那就是要倒霉,”我心里想,“那我今天就不学习了。”可是这时窗框歪到一边,给取了下来。
“把它搬到哪儿去?”我问。
“我自己来,”尼古拉回答,显然对我的热心觉得诧异,而且好像很不满意,“不能弄乱,要不就搬到储藏室去,我得编上号码放好。”
“我给这个编上号码。”我举起一扇窗子说。
我觉得,如果储藏室有两俄里远,窗子再重一倍,那我就非常满意了。我愿意帮尼古拉的忙,来消耗一下精力。当我返回房间的时候,碎砖头和盐块[2]已经搬到窗台上。尼古拉在用鹅毛把砂粒和冬眠的苍蝇从打开的窗口扫出去。清新芬芳的空气已经钻进房间,充满了空中。从窗口可以听到城里的喧哗声和花园里麻雀的嘁喳声。
万物被照耀得光辉灿烂,屋里变得令人心情舒畅,一阵微微的春风吹动我的《代数学》的书页和尼古拉的头发。我走到窗口,坐在窗台上,把身子探到花园里,沉思起来。
一种新奇的、极其强烈和愉快的感觉突然浸透了我的心灵。潮湿的土地上,有些地方长出带黄茎的鲜绿草叶;溪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水里有泥块和木屑在打旋;紫丁香的树枝已经发红,它那鼓鼓的蓓蕾在窗下摇曳;树丛里的小鸟不住啁啾;发黑的篱笆被融雪浸湿了;尤其是,这馨香湿润的空气和怡人的阳光,清楚地向我显示了一种新颖而美好的事物,虽然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我要尽量来表达我的感受,——一切都向我展示了美、幸福和美德;说明了,对我说来样样都是唾手可得,缺一不可,甚至美、幸福和美德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我怎么会不理解这一点呢?我以前有多么不好呀!将来我会,而且一定会多么快乐和幸福呀!”我自言自语说,“我必须快快地,快快地,马上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开始另外一种生活。”虽然如此,我依旧在窗台上坐了好久,无所事事地幻想着。您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夏天,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白天躺下睡觉,日落时醒来,睁开眼睛,窗户的方格在我眼前渐渐扩大,在被吹得鼓鼓的、帘子横木敲打着窗台的纱帘下面,看见被雨水淋湿的菩提林阴路那阴暗、发紫的路面和湿漉漉的、被明亮的夕阳照亮的花园小径,突然听见花园里鸟雀愉快的鸣啭,看见被夕阳照得透明的昆虫在敞开的窗口盘旋,嗅到雨后空气的清香,心中想道:“睡得错过了这样美妙的黄昏真是难为情!”于是连忙跳起来,到花园里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您有过这种情况,就可以作为我当时体验到的强烈感情的例证了。
[1] 复活节为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因历法不同,正教复活节的具体日期同天主教、新教常相差一两个星期。
[2] 把盐、沙和其他物品放在两层窗户之间,以便吸收潮气。
三 幻想
“现在我要忏悔,要洗净一切罪过,”我想道,“我再也不(想到这儿,我记起使我最痛苦的所有罪过)……我每星期天一定去教堂,过后再读一个钟头的《福音书》;再有,我上大学以后,从每月领的白票[1]里一定拿出两个半卢布(十分之一)施舍给穷人,做得不让任何人知道,不给要饭的,我要找那些无亲无故的穷人,比如孤儿或者老太婆。
“我自己会有一个房间(大概是St.-J érôme住的那间),我要亲自拾掇它,弄得特别干净;我不让仆人帮我做一点事。仆人是跟我一样的人呀!再有,我每天要步行到大学去(如果他们给我一辆马车,我就卖掉,把这笔钱也施舍给穷人),一切我都要严格奉行(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当时我怎么也说不出来,但是我清清楚楚地明白和感到这‘一切’是合理的、合乎道德要求的、无可责难的生活)。我要写讲演稿,甚至事先温习各门功课,这样第一年我会得到第一名,还要写一篇论文;第二学年所有的功课我事先都会了,我可以跳级升到三年级,这样我十八岁就毕业,得第一名,获得学士学位和两枚金质奖章;以后我就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成为俄国第一流的学者……甚至会成为欧洲最博学多识的人……嗯,以后呢?”我问自己。但是这时我忽然想起,这些幻想是骄傲,是罪过,今天晚上我得向神父忏悔,于是我又回想开头沉思的事。“为了准备讲演稿,我要步行到麻雀山[2]去;我在那儿树底下挑选个地方,读讲演稿。有时候我要带点吃的东西:干酪,或者彼多蒂油炸包子,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我要休息一下,看看什么好书,或者画画风景画,玩玩什么乐器(我一定要学着吹笛子)。随后她也到麻雀山来散步,有那么一天,她会走到我跟前,问4我尊姓大名。我就像这样,愁容满面地望着她,说我是某个神父的儿子,只有在这儿,当我只身一人的时候,我才感到幸福。她跟我握手,说几句话,就坐到我身边。这样我们每天都到那儿去,成为朋友,于是我吻她……不,这可不好。相反地,从今天起我再也不看女人一眼。我永远,永远也不到使女室里去,甚至尽量不从使女室门前经过;但是三年之后我就成人了,我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