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中国名著 > 唐宋传奇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唐宋传奇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唐宋传奇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唐宋传奇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友鹤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460805

ISBN:978702011258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37406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中国名著

全书内容:

唐宋传奇选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出版说明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只是就中国文学的总体发展史所下的断语。具体起来,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各有自己的前浪与后浪。以诗而言,汉魏乐府,唐宋律绝,各擅其胜;以小说论,唐宋传奇,元明话本,相映成辉。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文学史上的这些奇葩异卉,我们特将过去出版过的几种优秀选本汇为一套丛书,并重新进行了统一设计。


收入本丛书的分别为:《乐府诗选》、《唐宋传奇选》、《唐宋词选》、《今古奇观》、《元人杂剧选》。它们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某一重要作品门类的优秀选本。汉魏六朝乐府诗、唐宋传奇小说、唐宋词、元明白话短篇小说(《今古奇观》实系“三言二拍”的一个精选本)、元代杂剧,都是古代文学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形态,且多传世名作。这五个选本除《今古奇观》外,均由当代名家选注而成。《今古奇观》乃清代抱瓮老人所编,但其选目精当,为世所称。它们所选的作品量都比较适中,每个本子基本都能涵盖这一门类的名篇和佳作,而且各书在时代关系上也能前后联系,形成序列。所以本丛书的设计主要以作品内容和选本质量为考虑标准,编选者的时代则不受限制。


本丛书选目精当,注释详明,版本可靠。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我们又兼顾了时代需求,按照所选作品的内容,从一些优秀的古代版画中,为每本书都选配了精美插图,以期提升它们的阅读欣赏价值。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前言


唐代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一块里程碑。早在唐代初年,大约公元七世纪的二十年代,王度的《古镜记》已经突破了六朝志怪粗陈梗概的窠臼,开辟了传奇体小说的蹊径。稍晚一些,在诗国高潮的盛唐时期,来源于辞赋与民间说唱文学的新体小说《游仙窟》和蜕化自志怪小说而又赋予新貌的《补江总白猿传》、《梁四公记》等作品又相继问世。牛肃则写出了十卷本的小说集《纪闻》,成为写小说的专业作家。随后张荐的《灵怪集》、戴孚的《广异记》又开创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论《聊斋志异》语)的先河。这时期的小说虽然仍以神怪故事为主要题材,但是在写作方法上注重文采和意想,加强了细节描写,因而篇幅曼长,显然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说,后人就称之为传奇。


传奇是唐代小说的一个别称。把它作为书名的是晚唐人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在他之前的元稹《莺莺传》也曾被人称为“传奇”,不过未必是作者自己采用的原名,很可能是宋朝人擅改的新题(最早见赵令畤《侯鲭录》引王铚《传奇莺莺辨证》)。北宋古文家尹洙曾讥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对语说时景”是“传奇体”,据陈师道《后山诗话》的解释说:“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当时人所谓的“传奇体”还是特指裴铏《传奇》一书的文风,它的确是以“用对语说时景”为艺术特色的。但《传奇》的内容也有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以神仙和爱情相结合的故事为主要题材。南宋人习惯于用“传奇”专称爱情故事,逐步把书名变成了某一类小说的通称。说话人把《莺莺传》、《卓文君》、《李亚仙》、《崔护觅水》等故事列为传奇类,与灵怪、公案、神仙等并列对举(见《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可见它只是小说的一个类别。谢采伯在《密斋笔记》自序里说:“经史〔疑脱及字〕本朝文艺杂说几五万馀言,固未足追媲古作,要之无牴牾于圣人,不犹愈于稗官小说传奇志怪之流乎?”更明白地把传奇和志怪并举,作为这一类型小说的通称了。元人夏庭芝《青楼集序》则说:“唐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野史也,但资谐笑耳。”又作了具体的说明,但对传奇的评价却不高。明代人如胡应麟等才明确地把传奇列为小说的一大类,而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传奇成为唐代小说的通称,当然并不能包括唐代小说的全部。传奇体这一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就不限于裴铏《传奇》的文风,它的体制不限于“用对语说时景”,题材也不限于爱情故事。《传奇》本来就是一部小说集,当然也不限于单篇流传的作品了。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有一段关于唐人小说的论述:


唐之举人,先借当时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这段话常为人引用,虽不完全确切可信,但能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唐代小说不一定每篇都“文备众体”,如他所举的《幽怪录》、《传奇》就很少“议论”。所谓“史才”和“诗笔”的结合,的确是唐代小说的一大成就。唐代不少作家以“史才”为基础,继承了魏晋以来志怪小说及志人小说的若干因素,又融合了文人才子的“诗笔”,才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传记体小说。当时最成功的作品是写人间社会生活的,其代表作如《柳氏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是完全不含神怪成分的(《霍小玉传》的结尾有鬼魂报冤情节,但不占主要地位)。另外如《离魂记》、《柳毅传》、《长恨传》、《南柯太守传》等,或多或少带有神仙鬼怪的成分,但写的其实也是人的生活,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心理活动。这一部分小说已经达到了《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门径。我们如果再引申一下,唐代小说中一部分写人的作品,被宋初人统称为杂传记的如《李娃传》之类,也许可以说是“用传奇法而以志人”的了。志人小说是鲁迅从志怪小说推衍而来的。我们如果从文学即人学的观点来看小说,那么不妨说唐代作家所写的那些“杂传记”,终于从史学类的传记转变为文学类的传奇了。南北朝的杂传和逸事小说中的《世说》体作品,逐步注重人物个性的描写。到了唐代,史家和文人都参与了传记文的写作,在注重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更加强了人物个性的刻画,才使杂传演进为真正的小说。


我们应该注意到,至少在北宋时期,传奇的概念还是比较狭隘的,大致只限于“用对语说时景”的偏重“诗笔”的爱情故事。其他的单篇传奇则一般称作杂传记或传记。传奇小说到底具有哪些特征,至今还是一个有待深入讨论的问题。一般说,由于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加强,传奇小说的篇幅相对地加长了,与志怪小说相比,就可以说是一种中篇小说。传奇在文字上讲究辞章藻饰,往往穿插一些诗歌或对仗句。这种文风,即沈既济在《任氏传》中所提出的“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鲁迅则总结为“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


本书所选的作品以建中二年(781)的《任氏传》为压卷,这是一篇典型的传奇小说,标志着唐代小说发展新阶段的一个起点。正如鲁迅所归纳的,“源盖出于志怪,而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同上)。《任氏传》写的是一个狐精女妖的故事,然而女主人公性格鲜明,情感丰富,可爱而不可怕,与志怪小说大不相同。而且构思巧妙,描摹精细,如一再从侧面来写任氏的美,用韦崟家僮对话里所提到的几个美人来作比较,都说是“非其伦也”;后面再用市人张大的话来加以渲染,说:“此必天人贵戚,为郎所窃,且非人间所宜有者。”完全不用作者的视点来加以评说,这正是有意识的文艺创作。当然,《任氏传》还是唐代传奇中偏重“史才”的纪实派的作品。晚唐传奇如裴铏《传奇》中的《昆仑奴》、《裴航》和皇甫枚的《飞烟传》及《三水小牍》中的《王知古》等,则是偏重“诗笔”的词章派的作品。他们往往在叙事中穿插一些诗歌或大量地运用辞藻,包括所谓“用对语说时景”的手法。比较突出的如《王知古》中保母为王知古说媒时的一段对话:


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履操,斯实淑媛之贤夫也。小君以钟爱稚女,将及笄年,尝托媒妁,为求谐对久矣。今夕何夕,获遘良人。潘杨之睦可遵,凤凰之兆斯在。未知雅抱如何耳?


大体是骈偶句,非常典雅华美,然而却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处境。这就是传奇体发展到极端的例证。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唐代传奇中杰出的作品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却是很少用“诗笔”而且不用对偶句的散文作品。这些也是唐代传奇的代表作。从这方面看,传奇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写实的,即以偏重“史才”的叙事方法为主。这应该是小说艺术发展的主攻方向。此外,还有如牛肃《纪闻》、薛用弱《集异记》一类的作品,其中既有篇幅较短的志怪小说,也有质实简朴的逸事小说,是不是都可以视作传奇,还是可以研究的。


宋代传奇是唐代传奇的遗响,相对地大为逊色。前人都认为宋代小说不如唐代小说,那自然是指文言小说而言的。如胡应麟说:“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少室山房笔丛》卷29《九流绪论》)然而宋代也并非完全没有重视藻绘的作品,只是被提倡古文、片面重视“史才”的文人所贬斥,大多已经散失了。本书所收的《流红记》和《谭意哥传》,都出自《青琐高议》,基本上是摹拟唐代传奇的仿制品。《流红记》显然是根据《云溪友议·题红怨》而再创作的。《谭意哥传》则是针对《霍小玉传》而作的翻案文章,又加上了《李娃传》模式的团圆结尾。《梅妃传》和《李师师外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独特的成就,在宋代传奇中可以说是较好的作品了。尤其是《李师师外传》写当代的野史佚闻,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坚贞沉着的个性,反映了靖康之乱后宋朝人的民族感情和批判精神,不失为宋代小说中略有新意的一个馀波。


本书是1963年之前张友鹤先生编选的,无论选目和注释,都代表编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成就。现在看来,当然不无可以改进之处。令人遗憾的是张友鹤先生已经作古,无法再作修订。好在大家公认的唐宋传奇的佳作,大多数已经收录在内了,而张先生的注释(包括一部分校勘成果)又很详尽,在每篇第一条注文里还对作品的特点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它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比较精当的选读本。在这次重印之际,责任编辑同志委托我写一篇前言略作介绍,我辞不获命,只能谈一些个人对唐宋小说的粗浅看法,未必有当于编选者的原意,更未必能适应读者的要求,仅供参考而已。最重要的还是精读原著,我相信读者一定会从唐宋传奇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的。


程毅中


1994年5月

任氏传


沈既济[1]


任氏,女妖也。有韦使君[2]者,名崟[3],第九[4],信安王[5]之外孙。少落拓[6],好饮酒。其从父[7]妹婿曰郑六,不记其名。早习武艺,亦好酒色。贫无家,托身于妻族;与崟相得[8],游处不间[9]。天宝[10]九年夏六月,崟与郑子偕行于长安陌中[11],将会饮于新昌里[12]。至宣平之南,郑子辞有故,请间去,继至饮所[13]。崟乘白马而东[14]。郑子乘驴而南,入升平之北门。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郑子见之惊悦,策[15]其驴,忽先之,忽后之[16],将挑[17]而未敢。白衣时时盼睐[18],意有所受[19]。郑子戏之曰:“美艳若此,而徒行[20],何也?”白衣笑曰:“有乘不解相假[21],不徒行何为[22]?”郑子曰:“劣乘不足以代佳人之步,今辄以[23]相奉。某得步从,足矣。”相视大笑。同行者更相眩诱,稍已狎暱。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24],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25],室宇甚严[26]。白衣将入,顾曰:“愿少踟蹰[27]。”而入。女奴从者一人,留于门屏间[28],问其姓第[29]。郑子既告,亦问之。对曰:“姓任氏,第二十。”少顷,延入。郑子絷驴于门[30],置帽于鞍。始见妇人年三十馀,与之承迎,即任氏姊也。列烛置膳,举酒数觞[31]。任氏更妆而出,酣饮极欢。夜久而寝,其妍姿美质,歌笑态度,举措皆艳,殆非人世所有。将晓,任氏曰:“可去矣。某兄弟名系教坊[32],职属南衙[33],晨兴将出,不可淹留[34]。”乃约后期而去。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35]。门旁有胡人[36]鬻[37]饼之舍,方张灯炽炉[38]。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39],因与主人言。郑子指宿所以问之曰:“自此东转,有门者,谁氏之宅?”主人曰:“此墉[40]弃地,无第宅也。”郑子曰:“适[41]过之,曷以云无[42]?”与之固争。主人适悟,乃曰:“吁!我知之矣。此中有一狐,多诱男子偶宿,尝三见矣。今子亦遇乎?”郑子赧而隐[43]曰:“无。”质明[44],复视其所,见土垣车门如故。窥其中,皆蓁荒[45]及废圃耳。既归,见崟。崟责以失期[46]。郑子不泄,以他事对。然想其艳冶,愿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