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罪与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世界级心理小说,自它横空出世,文学的深度被拓展和表达。一部关于负罪者挣扎和新生的伟大又好看的小说,一次直面人性深渊,彻底自我更新的阅读体验。2019全新修订。
作者:(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思艺译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书籍编号:30455008
ISBN:978753395516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687577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外国名著
版权信息
书名:罪与罚
作者:(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曾思艺
ISBN:9787533955168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人物关系表
第一章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第二章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第三章
“你们要走窄门。”
第四章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第五章
“你跟从我来!”
第六章
“你的罪赦免了!”
尾声
“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
注释和版本说明
据1984年莫斯科“俄语”出版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усский язык)的版本译出
[1]C胡同即离干草市场不远的木匠胡同,K桥则是叶卡捷琳娜运河上的科库什金桥。过了这座桥,拐一个弯,就到达干草市场,曾为彼得堡最大的市场。
[2]当时开设在彼得堡的一家有名的时髦帽子店,老板为齐默尔曼。
[3]一俄里约等于1.07公里。
[4]当时,在彼得堡大约有五万德国人,住在干草市场附近的大多为工匠和其他手艺人。
[5]俄文原意是“分裂”。
[6]指两卢布纸币。
[7]1722年,彼得大帝制定了“官秩表”,所有文武官员分为十四等,一等最高,十四等最低。这里的“九等文官”相当于军队中的大尉。
[8]19世纪60年代,那里是彼得堡的乞丐和流浪汉过夜的地方。
[9]此处指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约·斯·穆勒(1806—1873)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书中认为:人的经济地位早已事先决定了其行为、愿望乃至苦难。该书1865年被译成俄文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其观点。
[10]沙俄时代由警察局颁发的妓女执照。
[11]典出《圣经·新约全书·马可福音》第4章第22节:“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12]典出《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19章第5节:“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
[13]这是给予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毕业生的一种荣誉。
[14]一俄升约为1.23升。
[15]据《圣经·旧约全书·创世记》第19章记载,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城是耽溺男色而淫乱的城市,因罪孽深重而被上帝用硫磺和火烧毁,后用“所多玛”指“淫乱之城”。
[16]公元前558—前529年的波斯国王,是古波斯帝国的创建者。这句话指刚开始学习世界古代史就停了下来。
[17]这是指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达尔文主义生理学家、文学评论家、戏剧家乔治·刘易斯(1817—1878)的《日常生活的生理学》。该书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青年中很受欢迎。
[18]即醉醒后再喝点酒,以解不适之感。
[19]按基督教“千禧年”(一译“千年王国”)教义,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基督将第二次降临人世,亲自为王治理世界一千年。在此期间,信仰基督的圣徒们将复活而与基督一同为王;魔鬼暂被捆锁,福音将顺利传遍世界。千年期满,即为世界末日,所有灵魂皆受审,有罪者下地狱,无罪者进天堂。此处指世界末日降临前基督再临。
[20]见《圣经·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7章第47、48节。原文为:“‘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21]见《圣经·新约全书·启示录》第13章第14节和第16节。
[22]俄罗斯的冬季漫长且十分寒冷,彼得堡由于临近波罗的海,湿气较大,感觉更冷,没有靴子这一冬季日用必需品,的确无法去做家教。
[23]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意思是瞧不起教书的工作。俄谚云:“别往井里吐痰,以后你也许会喝井里的水呢。”因此,娜斯塔西娅叫他“别往井里吐痰”,意即:别看不起这事,说不定将来对你有用呢。
[24]旧俄时代,规定邮资应由收信人支付。
[25]俄国旧时重量单位,1洛特为12.8克。
[26]罗佳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名字罗季昂的爱称。
[27]杜涅奇卡,或杜尼娅,是阿芙多季娅的爱称。
[28]巴克斯,古罗马神话里的酒神,此处借指酒醉。
[29]俄罗斯风俗:在大门上涂柏油是对未婚少女的侮辱,表示她已失去贞操。受此侮辱后,少女便不能嫁人。
[30]大理院是帝俄时代最高的司法机构。
[31]指从圣诞节到大斋期之间的一段允许开斋的日子,因为东正教规定,斋期内不能举行婚礼,只能在开斋后举行。
[32]圣母升天节在俄历八月十五,八月一日至十五日(新历八月十三至二十八日)为圣母升天节前的两个星期斋期;八月十五至十一月十四日是秋季开斋期。
[33]彼得堡号称“北方威尼斯”,河道纵横。横穿彼得堡的涅瓦河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瓦西里岛。其街道纵横交织,自东到西的街名,称为“线”,固后文会出现“第一线”和“第三小线”。
[34]喀山圣母像原在喀山供奉,后经复制,传遍俄罗斯,画的是圣母玛利亚举起右手做祝福状。喀山圣母像在俄罗斯民间极受尊敬,它被视为孤儿和穷人的保护者。
[35]各各他一译“骷髅地”,在耶路撒冷近郊,相传耶稣在这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因而,在西方语言中,“各各他”成为苦难的同义词。
[36]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戏剧家、美学家,其创作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颇大,他笔下的“好心人”形象在陀氏的不少作品中经常可见,不过往往带有讽刺色彩。
[37]这是俄文成语,此处指事情坏的一面,下文谈到卢仁先生是否得过勋章,即是由这一成语产生的联想。
[38]帝俄时代授予文官的勋章,共有四级,最高奖励为一级圣安娜勋章,此处指的是四级安娜勋章,表示无足轻重。
[39]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原是属于丹麦的两个公国,位于日德兰半岛南部。为争夺它,1864年普鲁士与丹麦、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先后两次发生了战争。1867年,它成为普鲁士的两个省。俄国19世纪60年代的报刊曾普遍刊载关于这两次战争的消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编的《时代》杂志也刊载过这方面的消息。
[40]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报纸经常报道美国黑人的痛苦处境,以及拉脱维亚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而逃亡的情况——当时,波罗的海东岸的土地大部分属于德国人,他们残酷剥削当地的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致其大批逃亡。
[41]耶稣会是1534年根据罗马天主教教义创办的一个教会,其口号有:“目的可以证明手段正确”,“目的为手段辩护”,“为了实现良好的目的,一切手段都是好的”(包括阴谋诡计、挑拨离间、暗杀、欺骗、收买等卑鄙手段)。
[42]指被迫卖淫或变相卖淫的社会现象。
[43]当时阳伞和手套是上流社会妇女必备的两件东西。没有这一标志,说明该女性出身卑贱。
[44]此处并非指真正的“斯维德里盖洛夫”,而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对那些花花公子的统称。
[45]指花柳病医院。据统计,当时俄国的花柳病患者,仅沙俄欧洲部分就有六十九万三千余人,彼得堡有七千一百人。
[46]此处暗指比利时统计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凯特勒(1796—1874)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定百分比的穷人、娼妓、罪犯和自杀者,是永远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一理论被译成俄语后,1865—1866年俄罗斯报刊上对此常加讨论。凯特勒是国际统计会议之父、近代统计学之父、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其主要著作有《论人》《概率论书简》《社会制度》和《社会物理学》等。
[47]相当于约1.95米。
[48]这是涅瓦河的一条支流,流经瓦西里岛北部。
[49]有译本译成“望弥撒”,不当。基督教三大教派中,天主教“望弥撒”,新教、东正教“做礼拜”。“弥撒”为音译名词,来自拉丁文missa,在中文里为天主教所专用,新教、东正教不用这个名词,而用“礼拜”。
[50]俄罗斯民间一种三弦的三角琴。
[51]当时的月息一般只有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
[52]夏园是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园,建于1704年,占地11公顷,中有彼得大帝的避暑行宫夏宫,位于彼得堡一个由丰坦卡河、莫伊卡河和天鹅运河环绕的岛上,园内风景秀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如诗如画,是彼得堡最浪漫和最令人回味的地方之一。
[53]米哈伊洛夫宫(一译圣米迦勒宫),又名工程师宫,是彼得堡市中心的一座皇家宫殿。沙皇保罗一世(1754—1801)担心遇刺,于1797至1801年,在夏园以南修建了这座类似城堡的宫殿,周围环绕着莫伊卡河、丰坦卡河以及新开挖的两条运河(教堂运河和星期日运河),为一个人工岛,只能通过吊桥进入。但他搬到这座新建的宫殿仅40夜就被暗杀(1801年3月23日被人谋杀在自己的卧室)。保罗一世去世后,米哈伊洛夫宫荒废,于1819年改为军事工程学院(今军事工程技术大学)。此后,这座建筑就称为“工程师宫”。1838年至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此学习。
[54]这是彼得堡瓦西里岛的一家啤酒店。
[55]时值彼得堡白夜,早晨几乎紧接着黄昏出现,深夜两点多钟,已开始亮如白昼。
[56]公元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古希腊安提西尼(前445—前365)、第欧根尼(前404—前323)等哲学家,主张弃绝财富、荣辱、声色、家庭,重返“自然”状态的生活方式,宣扬克己节欲,独善其身,尤其强调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后来人们把这种作风称为“犬儒主义”,此处指对死亡无动于衷。
[57]当时彼得堡近郊的农民,大都是芬兰裔俄国人,常常进城沿街叫卖,做些小生意。
[58]这位女士,是一家妓院的鸨母。
[59]德语,意为“谢谢”。
[60]德文ganz的音译,意为“完全”。
[61]德文sein Rock的音译,意为“他的燕尾服”。
[62]德文man muss的音译,意为“必须”。
[63]德文gedrückt的音译,意为“发表”。
[64]科赫是德国人,信奉新教而非东正教,为感谢保住了性命,特意做俄罗斯式的感恩祈祷。
[65]典出《圣经·旧约全书·创世记》第6—8章,上帝欲以滔天洪水毁灭人类,让诺亚造一方舟,把各种动物每种一对放置其中,逃脱大劫。此处指该幢房子是个大杂院,住户众多。
[66]当时彼得堡饮用的是河水,水质极差,颜色发黄,连盛水的玻璃杯都染成了黄色。
[67]即升天大街。
[68]这类流水槽是供人小便用的,“此处严禁站立”意为“禁止小便”,因此是俏皮话。
[69]一普特约等于16.38公斤。
[70]此处讽刺刊载在《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其副标题是“妇女问题面面观:女人是人吗”。
[71]Confessions,即《忏悔录》,系法国作家卢梭(1712—1778)的自传性作品,1865年译成俄文。
[72]阿·尼·拉吉舍夫(1749—1802),俄国启蒙主义作家,主要作品为《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此处暗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一文,曾称卢梭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皮萨列夫(1840—1868)也曾在自己的文章里用卢梭影射拉吉舍夫。
[73]冬宫在瓦西里岛斜对岸,中间隔着涅瓦河。
[74]指彼得堡大学。
[75]这是娜斯塔西娅的小名。
[76]指娜斯塔西娅。
[77]这话一语双关,照应上句“甜嘴甜舌”。
[78]法文,意为“迷人”“讨人喜欢”。
[79]暗指普希金(1799—1837)的小说《黑桃皇后》或诗歌《少年侍从,或尚未满十五周岁的人》,意即:并未暴露自己的心上人。
[80]亨利·帕麦斯顿(1784—1865),英国政治家、国务活动家,1855—1865年任英国首相。曾有一种男式长大衣以其名字命名,19世纪60年代初已经过时,故拉祖米欣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帽子为帕麦斯顿。
[81]英文States(合众国)与俄文штаны(裤子)发音相近。
[82]沙尔美是当时彼得堡一家相当有名的裁缝店。
[83]“水晶宫”,是彼得堡的一家大饭店。
[84]皇家高等法律学校是1835—1917年在彼得堡专为贵族子弟设置的一种学校。
[85]沙土区和科洛姆纳区都属彼得堡管辖,前者在彼得堡远郊,后者则在市内,相距颇远。
[86]即米科拉,是尼古拉的小名。
[87]即米特莱。德米特里是米特莱的本名,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