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时代:数字货币意味着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区块链时代:数字货币意味着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周晓垣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书籍编号:30452531
ISBN:978720114228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0314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电子商务
版权信息
书名:区块链时代:数字货币意味着什么
作者:周晓垣
ISBN:978720114228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关于货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它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们使用的物品在不断更新,货币也不例外,从有人类以来的几千年中,货币进行了多次更新迭代。进入21世纪的互联网信息时代,货币也进入了数字时代。
但很多人虽然置身于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并且时时刻刻使用货币,却对什么是数字货币一无所知。还有一部分人知道数字货币,却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当我们每个人在使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支付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一场全球性金融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金融革命的导火索,就是数字货币。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货币?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又会在金融界引起怎样的动荡呢?
数字货币包括很多种,比特币、以太坊币、狗狗币、泰达币,等等。每一种数字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制造者和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数字货币的制造者有各自的运行法则。他们发行数字货币,投资者们则投资数字货币。在这些交易中,数字货币流通起来。
但无论数字货币的制造者们的运行法则有多么的五花八门,背后的机制却大同小异,都是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那么,区块链又是什么呢?
说到区块链,就必须提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公有链、私有链、分布式互联网协议,等等。这些概念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想要熟悉并使用数字货币,就必须对这些概念有所了解。
想要对数字货币进行投资和使用,还有一个关键环节不能避开,那就是政府监管机制。面对新兴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政府和银行是什么态度?他们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在进入数字货币行业的人们不得不明白的问题。
在本书中,无论是概念,还是问题,作者都做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只要你详细阅读本书,就能成为一名数字货币行家,并在掌握政府方向的前提下,娴熟地运用它……
第一章 数字货币横空出世
从贝壳到铜钱,从“交子”到银元,从人民币到银行卡,从支付宝、微信支付到数字货币,中国的货币形态经历了数千年的变化。在21世纪,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并将引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革命,你准备好了么?
第一节 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对于货币,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古人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也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现代社会,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也是他对货币的拥有量。斯坦福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布莱恩·克努森曾经说过:“货币让人发狂。食物对狗产生刺激,货币对人产生刺激。”
货币是人类进行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诗经·氓》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描写了我国古人以物换物的商业交流的场面。在古代社会,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这又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从而促进了古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货币的衍变都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一、货币1.0时代:原始货币
在原始社会,人们常常以物易物,用自己拥有的物品和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在这里,交易的雏形初现。比如:
A的一头羊→B的5只鸡
A想吃鸡肉,但他家里只有羊而没有鸡,怎么办呢?于是,A就牵着一头羊去B那里换了一只鸡。换了两次,A的心里就有点儿不平衡了。他想:“他的鸡那么小,一顿就吃完了。我的羊那么大,能吃好几天。”于是,A重新和B进行谈判。他提出用一头羊换B的5只鸡。B同意了。
A的一头羊→B的5只鸡→C的一把斧头
有一天,A去山上砍柴,结果把自己的斧头弄丢了,重新打造一把费时也费力。于是,A来到B的家里,提出愿意用一头羊换B一把斧头。B说他家里只有一把斧头,这把斧头还是上次从C那里用5只鸡换的。A忽然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B能用鸡换到斧头,那自己也可以用羊从C那里换到斧头。
于是,A牵着一头羊,来到C家里,并向他说明了来意。但是C说,自己不喜欢吃羊肉,只喜欢吃鸡肉,所以没办法和A换斧头。
A牵着羊,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经过一番思考,他又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C喜欢吃鸡肉,那么自己就把羊换成鸡就好了。于是,A来到B家里,用自己的一头羊换了他的5只鸡。然后,A带着5只鸡,又来到C家里,和他换了一把斧头。
在以上这两个案例中,人们之间的物物交换已经由最初的二人交换变成了一个稍微复杂的三人交换。
后来人们发现,很多人都爱吃羊肉,于是大家纷纷拿羊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家里没有羊的人,则会去A那里用自己的物品和他换成羊,再去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于是,羊就成了他们那里的一般等价物。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A养的羊有大有小,人们都愿意要大羊,而不愿意要小羊。而且,别人用来交换的东西,A也不是都需要,有时候要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需要经过多次物物交换。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又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即用一个性状固定,便于保存,大家又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作为一般等价物。通过协商,人们最终选定了便于携带和计数的贝壳。于是,贝壳就成了最原始的货币。在中国汉字中,凡是和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夏、商、西周时期,流通较广的实物货币是天然贝,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二、货币2.0时代:金属货币
随着物物交换规模的不断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渐增大,而天然贝的资源又非常有限,于是,货币的发展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完美的一般等价物,需要具备这几个方面的条件:
(1)性状稳定—这是一般等价物的前提,这样才能保证它可以长久地保存下去,不会轻易就损坏掉。
(2)便于携带—作为一般等价物,一定要便于携带。如果体积太大,会导致交易成本增高。
(3)便于分割计量—作为一般等价物,一定要便于分割计量。
(4)稀缺性—为了防止别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弄到手,一般等价物一定是十分稀缺的物品。
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发现金、银、铜等贵金属比较符合一般等价物的定义。贵金属性状稳定,不容易变质;容易携带;质地较软,可以铸形,且易于分割;数量有限,价值高。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金、银、铁、锡等金属的发现,为金属铸币创造了条件。之后,人类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货币,贝壳这种自然货币渐渐退出了人类货币史的舞台。古代货币最终完成了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重大演变。
从此,人类货币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金属货币也成为封建社会时期使用时间最久的货币。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人们用固定重量的金属锚定各类商品的价格,每次交易的时候都带着一杆秤,要称其重量,估其成色,因此,人们把当时的金属货币叫作“称量货币”,例如五铢钱的“铢”就是重量单位。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人们发现,称量货币在交易过程中仍然很不方便。随着商人阶层的出现,一些有着较好信誉的商人就在货币金属块上打上印记,标明其重量和成色,以便于流通,于是出现了最初的铸币,也就是私人铸币。
当商品交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后,人们对金属块的重量和成色的权威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国家就介入到了货币管理中,并利用其权威和政治权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铸造货币。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把货币型制确定为“方孔圆钱”。“方孔圆钱”俗称制钱,此后在中国一直流通了两千多年。
三、货币3.0时代:纸质货币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金属货币使用和携带起来极为不便,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可以替代一般等价物的代表物(代币),如银票。人们把银子存到银号,银号会开出一张凭证(银票)。渐渐地,银票开始在市场上履行货币的职能。
不过,银票并不是一种单独的货币,它只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物,人们用银票可以提取金属货币,类似存款凭证,属于一种债权。至此,所谓的记账货币的雏形终于出现了。
直至最后,人们发现,即使这一金属的代表物完全脱离其所代表的金属,也是可以充当货币的,只要人们都接受它。于是,完全没有商品支撑的纸质货币出现了。现今,世界各国的通行货币都是由国家发行的纸质货币。
在大约1000年前的宋代,中国人薛田发明了“交子纸币”,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形式的纸币,这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开始了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纸币的时代,人类货币由此进入了发行和使用纸币的阶段。直到现在,纸质货币仍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
四、货币4.0时代:数字货币
科技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随着当今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货币时代已经来临。
1915年,银行卡诞生于美国。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渐进呈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下,货币转化为一系列数字,人们对于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认可,来源于信任。因为只有债权人相信债务会得到偿还,欠条才是有价值的。在21世纪,人们的这种信任不仅建立在政府的权力上,还建立在银行体系的相互支持上。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竞争。在2009年(这是哈耶克诞辰110年),一种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出现了。2013年10月以后,由于比特币价格的暴涨引起了全世界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广泛关注。
加密数字货币所依据的就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领域,引领货币发展从个人信任、制度信任进入到去中心化的时代。
数字货币有三个特点: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分布式记账和离散化支付。数字货币通过分散的用户网络和确定的计算机协议来维持,所有发生过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不能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完美地弥补了基于信任而产生的各种货币问题。
目前最流行的数字货币是比特币。除了比特币以外,还有瑞波币(Ripple)、恒星币(Stellar)、莱特币(Litecoin)、以太币(ETH)等数字货币。
从贝壳到比特币,人类的货币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数字货币将是未来人类社会的主要货币形式。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面前,人们只有拥有开放的心态,充分学习和使用新的货币知识,才能搭上这趟未来的财富专列。
第二节 数字货币与黄金
一、数字货币VS黄金
自古以来,黄金在人类的货币流通体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白银并称为全球货币流通的硬通货。为何千百年来黄金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与瞩目,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物品,黄金作为货币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下面我们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1.黄金的三个特性
首先,“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即注定了其单量价值高。据研究显示,目前全球开采出来的黄金总量只有14万吨,而地质储备量只剩下7万吨不到。与白银、铜等其他贵金属相较而言,黄金的储备量非常稀少。
其次,黄金的物理属性柔软,便于交易分割。作为货币流通的主角,黄金易于分割成质地非常好的小块,非常适宜扮演市场交易货币的角色,而且也能够满足人们收藏与穿戴的需要。
最后,黄金的化学性能稳定且难以伪造,这个特点也增强了黄金的不可替代性与储藏价值。
然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数字货币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商人学者开始将其与黄金一并而论,尤其是曾辉煌一时的比特币,甚至被赋予了数字货币的“黄金”称号。
数字货币真的可以比拟黄金吗?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数字货币是虚拟且毫无价值的,而有些人将其与黄金相提并论?又是什么让数字货币走上了金融市场的舞台?
在支持者们看来,数字货币也同样具备了黄金的三个特性。
2.数字货币类似于黄金的三个特性
首先,稀缺性。例如比特币的全球发行限量只有2100万个,由于限量发售而导致数字货币往往不会因为其虚拟性而出现市场贬值,并且维持在价格高位,这一点数字货币的确非常符合黄金“稀缺性”的特点。
其次,黄金的化学性能稳定与伪造难度大的特点,数字货币也能满足,例如你无法通过其他算法计算出比特币,由于数字货币产生根源是函数的特定解,故而也具有难以伪造的特性。
最后,是便于交易,可以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还是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在最初流入市场时价格较低,甚至有人曾经用两万个比特币购买一个披萨,但随着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