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零壹研究院、宝象金融研究院联手打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重磅著作,全面阐述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新场景,供应链金融盘活场景式金融需求,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作者:宝象金融研究院,零壹研究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书籍编号:30451435
ISBN:978712128626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7801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大数据
版权信息
书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
作者:宝象金融研究院 零壹研究院
ISBN:978712128626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推荐序1|
宋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营当中,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现金流很容易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如何盘活资金成为了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供应链金融得到了高速发展,根据国外研究机构 Demica 统计的数据(2014),从2011年到2013年,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率为30%~40%,在2020年之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速度都将在10%以上。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也非常迅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供应链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5),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业已成为目前企业变革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就在于其独特的管理要素、流程和结构,使得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借贷,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因为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首先,在管理要素上看,传统的银行借贷以“好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企业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静态分析,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因此,从实质上讲,作为借贷方的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地把握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产生了如今较高的坏账率,相反,供应链金融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加强了债项本身的结构控制,其金融性行为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又源于实体经济的状况控制金融活动中的风险,因而,它把结构性的信息作为了信用建立和评价的基础。其次,在管理的流程上,传统的借贷是一种简单的资金借贷关系,以一个或几个生硬、机械的产品“水平式”地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及交易链条上的各个节点、各个交易主体需求。而供应链金融是根据交易对手、行业规则、商品特点、市场价格、运输安排等交易条件,为供应链上不同交易层次和交易地位的交易主体定制的专业金融解决方案。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更是流程优化方案和成本降低方案,是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在优化产业运行的同时,实现融资和其他金融性服务。再次,在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两者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借贷一般参与主体只有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和中小企业双方,有些也需要第三方担保人的参与,也就是说,其组织结构是两方的,最多是三方关系。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不仅仅有金融机构、融资企业,还包括供应链上的参与企业、其他服务型企业以及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企业,亦即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网络生态式的组织场域,参与各方在这个网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且各得其所。
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带有模式创新的金融服务,它真正渗透到了产业运行的全过程。然而,如何探索这种模式的规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同的产业主体如何更好地利用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的发展,成了众多企业关注的话题。宝象金融撰写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正是立足于这一点,全面总结反映了中国各行各业,以及不同的经营主体如何在立足产业运营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金融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应当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丰富的案例和广博的视角也为中国企业探索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因此,欣然作序!
|推荐序2|
黄甜(宝象金融CEO、联合创始人)
金融业的定位在于通过金融机构以一定的风险定价方式为资金供需双方实现资金融通的服务,实现资源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更为有效的配置。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基于真实贸易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对风险进行控制,以大企业的信息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从而全面提升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和信贷能力。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的结构性缺失,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所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和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中国供应链金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和特点。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更多的如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电商等,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纷纷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主体。供应链金融的产品类型、服务对象及资金来源等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鉴于此,宝象金融研究院联合零壹财经发布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创新报告对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对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和业务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和业务模式的研究,来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以期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建议。
未来,供应链金融将发生“去中心化”的质变,不仅仅是产业供应链与金融的结合,更是“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三个要素的高度融合,要搭建一个依托三大产业的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跨资金来源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流合一。
可以预见,中国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必将产生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服务类型,从而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推荐序3|
柏亮(零壹财经CEO)
大约五年前,我花了一段时间调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融资难的原因,除了金融管制、银行惜贷等原因外,还有一条是当时媒体很少提及的:大企业账期太长,能够拉多长就拉多长——这相当于是中小企业在给大企业融资。
从会计上看,这些应收账款,也是中小企业的资产,而且债务人是相对优质的大企业,所以还是不错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作为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也就是说,你不能拿这些资产当作抵押品或质押品去找金融机构融资。很多中小企业就是被这些“不能用”、“不能流通”的资产拖死的。
2006年,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大约有16万亿元应收账款和存货无法形成信贷资源,甚至成了“死亡资产”。2007年,《物权法》颁布,动产担保登记得以确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动产确权问题。从此,这些“死亡资产”开始变活。
仅仅有法律上的确权还不够,在金融领域需要有相应的商业模式来“激活”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产。供应链金融激活了应收账款和存货,并不断演化出丰富的模式和产品。
金融创新的一条主线,就是越来越多的“财产”成为金融资源,以资金的方式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实现融通。
城市的不动产(房屋和土地)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最主流的金融资源,因为它的增值趋势,且容易变现。但中小企业少有不动产,其资产大多是动产,除了应收账款和存货,还有一些知识产权等。法律的完善和交易体制的发展(比如各类资产交易所),使这些资产能够更好地流通,而流通性是金融价值的根源,因为它提供了变现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很多事物的流通性大大增强,一是技术发展使交易更加高效,二是互联网的广泛连接性让非常小众的东西也有可能找到原本难以寻觅的买家。
所以,中小企业,乃至个人的金融资源,都越来越丰富。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是这个趋势中多姿多彩的篇章。它是基于企业之间(很多时候也包含个人)的连接、咬合和共生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并把外部资金资源引入到不同的共生系统中,用金融扩展了商业主体之间的连接性。当然,所有的信用都是有风险的,连接了好处,也连接了风险。供应链金融发展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多样化的风险定价模型。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以简洁的篇幅梳理了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历程、多样的商业模式和典型案例。它是宝象金融在实践中寻找的参考,也是一种市场普及和培育的努力。
零壹研究院长期致力于对新型金融业态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零壹财经媒体平台与市场建立广泛的沟通。我们愿意与业内机构协作,总结、分享最前沿的实践和思考,并继续做深入的研究。
第1章 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概述
1.1 供应链金融定义
目前供应链金融尚没有唯一的权威定义。瑞士圣加伦大学的霍夫曼教授于2005年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中包括外部服务提供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之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
图1-1 霍夫曼的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框架
数据来源:《供应链金融》,宝象金融研究院整理。
宝象金融研究院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与金融的融合体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一种产业链条,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等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商业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等多个主体的系统。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要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质量和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这一过程所耗费的总成本最小。显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思想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组成供应链系统的成员企业协同运作,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
从总体上看,现代供应链管理呈现出如下特征:
(1)追求卓越服务。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成员开始真正地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成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此为标准。客户服务重点的转移所产生的结果就是重视与供应链所有相关企业的关系,并把上下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合作者。
(2)追求时间与速度。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企业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3)注重质量与资产生产率。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改进资产生产率不仅仅要注重减少企业内部的存货,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与数据共享,减少供应链外部渠道中的存货。
(4)组织精简,突显优势。供应链成员类型及数量众多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比如,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企业,理想情况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体优势。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的基础上,依托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核心企业,在确保贸易真实的前提下,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存货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以较低风险向供应链上的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
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质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链为依托、以交易环节为重点、以资金调配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保证、以实现共赢为目标,将金融服务在整条供应链全面铺开。
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即“四流合一”,把核心企业和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为其提供融资和金融解决方案,从而将单个企业不可控的违约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可控的风险。供应链金融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降低了对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需求,从而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