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学会的60种思维方式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学会的60种思维方式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成功来源于思路
作者:新家庭书架编委会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26
书籍编号:30449452
ISBN:978720013313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3359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思维与智力
版权信息
书名: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学会的60种思维方式
作者:新家庭书架编委会
ISBN:9787200133134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人的智商并没有太大差别,让人的成就和生活质量产生天壤之别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能够实现愿望的人,不一定比你付出更多的汗水,但一定比你付出了更多的思考。成功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思考模式的不同。就像面对同样的1万块钱,有的人拿去做了投资的成本,有的人则存进了银行。两种不同的思路,可能就决定了两个人若干年后不同的生活。把钱用于投资的那个人,5年后可能已经做了老板,资产可能翻了几番;而把钱存进银行的那个人,可能还过着以前的老日子,照样是朝九晚五地给别人打工,依然是发了工资赶紧去银行。习惯的思路不变通,穷日子就会过得没完没了。
穷则变,变则通。出路,在于变通。如果目前的想法不能让你成功,不能让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说明你的想法有可能是错的,是需要改变的,甚至需要不止改变一次,直到找到能改变你生活的那一种。许多人没能做得更好,或者是由于没有改变自己的思路,或者是懒于改变自己的思路,或者是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的思路。
成功总有方法,想成功就要找方法。而思考是一切正确策略与方法的起源。思考其实就是问与答的过程。当你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目标时,问自己一个为什么,问自己问题出在了哪里,然后自己给出答案。一个好答案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把希望寄托在你自己身上,就寄托在现在。靠自己,靠自己的思考和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越走越远!
编者
第1章 用小努力换取大回报的思路
勤奋的人未必成功
“天道酬勤”是一句古训,它告诉人们:只要我们自强不息,勤劳付出,上天会予以奖励和回报的。但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
别光闷头做事,要懂得停下来花点儿时间思考。只做不想,在不知不觉的忙忙碌碌中浪费掉的只能是你宝贵的生命。
有些勤奋的人表面看起来很让人敬佩,因为他们兢兢业业。但等他们老了,却感到自己的一生过得并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看起来并没有他们勤奋的人,却得到了比他们更大的成就。
事实上,很多人不论是星期天或休假日,都不惜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断,他们就像丢了魂似的心神不定。可是,这种人往往得不到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别光闷头做事,要停下来用点脑筋。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很忙,可却是忙而无功”“自己感觉已经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是老板的责骂”“平时没有一刻空闲,但到总结工作时却说不出完成的成果”“早已身心疲惫,但觉得还一无所获”的人有很多。他们只做不想,在不知不觉的忙忙碌碌中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在某公司担任办公科员的张中,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大热天,别人都到楼下乘凉去了,只有他家的灯是亮着的。
上级总是拍着他的肩说,好好干,有前途。可他干了几十年了,一点变化也没有,而他的很多下级都纷纷升了上去。对此,他很想不通。有个年轻人提醒他:“你是在工作,而不是做学问,做学问可以废寝忘食,可以不问一切,但工作需要花费一些精力用来思考其他的一些事情。你一天到晚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你周围的人既不熟悉也不了解,当然别人也就不了解你,也就想不起来推举、提拔你了。你如果下班后经常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和大家一起去活动活动,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许多精明的上级从下级的忙碌中看出许多问题来: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本领有限,于是希望通过忙碌来引起上级的注意;有些人生怕自己的重要性被忽视,便加倍地忙碌,其目的在于把自己表现成一个勤奋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的人总是企图表现自己的废寝忘食,其实他内心里隐藏着本质上的懈怠之情。上级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对工作缺乏关心和兴趣的人,他也许是害怕遭到别人的非难和惩罚,以致陷入战战兢兢的状态里。为消除内心的不安和紧张,只好采取一种期待赞赏的行动。这样一来,他便成了一个忙忙碌碌的人。
有的人忙碌得近似于一种病态。他们做事繁杂,每天脑子里的弦都绷得紧紧的。一旦上级不赏识他们,他们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上级有眼无珠,看不见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最终导致心理的不平衡。
思路突破
学会变“懒”一点
懒是不从众,懒是举重若轻,懒是用从容的姿态去做紧迫的事情。“勤快”的人有时是可怜的,他们太忙,不经意间就可能变成双料穷人——既没钱也没时间。
光有勤奋是不够的
一般人认为,作为一名员工,只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完成老板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其实这还不够,尤其对于那些想提升自己地位的员工来说,更是如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并且拿着同样的薪水。过了一段时间,叫张三的小伙子得到了提升,做了业务经理,并且得到了双倍的薪水;而那个叫李四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李四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他认为自己与张三付出了同样的心血。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考虑了一下,说道:“小李,这样吧,你去市场看一下,看看有什么卖的是与我们公司产品相关的。”
李四到集市兜了一圈,回来报告说,只有一个人在卖水泥。
老板问:“有多少?”
李四赶快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60袋水泥。
“价格是多少?”
李四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李四说,“现在请你坐在这儿,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张三是如何处理的。”
张三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卖水泥的是与公司产品相关的,一共是60袋,价格是多少,水泥质量很是不错,他带回了一些让老板看看,还把那个卖水泥的人也带回来了,因为那个人有质量更好的瓷砖,而这也是公司所需要的。那个人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你现在肯定知道答案了吧?”
李四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下,了解了市场水泥的部分情况;而张三只跑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的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原来李四工作时总是抱着“努力工作”的想法,而不是遵循“老板需要我做什么”的做事原则。由于李四的工作方针出现了偏差,导致的结果是他经常做无用功,甚至给工作添乱。此刻,李四所持有的勤奋敬业的态度反而成了他的弱项。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像李四一样,只做上司吩咐的事情,从来不用大脑去考虑把事情做细、做精,让上司满意。结果是既得不到上司的赏识,也不会得到重用,只能慨叹人生的不公平。
所以,一个人要想使勤奋、敬业等等这些好的品质发挥正面作用,就不应该抱着“我只要努力工作”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这样做是否有价值?能为老板创造什么效益?”
人生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力争得到社会的承认。如果你满足了老板的需求,你也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倘若你反其道而行之,不顾老板的需求,以自己的需求作为工作的主旋律,你就会两者尽失。
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
蚂蚁向来都是以勤奋工作的形象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但是有人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蚂蚁群里也存在着许多懒蚂蚁。这些懒蚂蚁整天不干活,总是东张西望、四处闲逛。但令人纳闷的是,勤劳的蚂蚁为什么要养活这些不干活的懒蚂蚁?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观察者在这些懒蚂蚁身上暗中做了标记,并把所有蚂蚁的食物来源都断绝了,为的是看看蚂蚁群有什么反应。
但结果却出乎那些观察者的意料。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这会儿显得不知所措,而那些被做了标记的懒蚂蚁此时俨然成了它们的首领,带领大家向它们平时早已观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随后,观察者又把这些懒蚂蚁从蚂蚁群中抓走,马上发现所有的蚂蚁都乱作一团,全部停止了工作。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整个蚁群才恢复正常。
至此,观察者才明白过来:大多数蚂蚁紧张有序的工作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蚂蚁。很明显,懒蚂蚁在蚁群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们非常清楚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们在危急时刻仍然生存的本领,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同样,在企业中,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懒蚂蚁”式的员工存在。他们平时看起来非常的悠闲,每周的工作时间也非常短,但效率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老板也就愿意为其开高薪,并对他们赞赏有加。因为他们具有别人没有的专业技能,他们是优秀的员工。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吩咐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圣诞,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大概要炒我们的鱿鱼吧,因而满脸沮丧。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进门,汉夫特就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
这10名员工感到莫名其妙。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汉夫特招呼他们坐下,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地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会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光有勤勤恳恳是不够的。现代员工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某种能力或专业技能,才会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久而久之,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巴尔塔莎·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开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地提高。”
在企业中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就是要使自己变成企业中的“短缺元素”。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能力,但重要的不是你具备哪种能力,而是你的能力是你的老板所不可或缺的。
点亮思维
在辛勤耕耘前,最好在心中掂量掂量收获的分量。第一,不能盲目地埋头苦干,尽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有所收获的事情上;第二,时常温习一下收获的甜蜜,促使自己更好地去耕耘。
80%的收益来自20%的付出
一般情况下,大的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以及少量的投入和努力所产生的。原因与结果、投入与产出或努力与报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若从数学方面考虑这种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的关系:80%的产出或报酬取决于20%的投入或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绩;有的人并不怎么忙碌,活得轻轻松松、有滋有味,却成绩斐然——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效率和质量?
这是因为,那些整日忙碌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习惯于贪多,总想一下子做成几件事。这种追求面面俱到的做法,很容易使其拘泥于小事而无法正视大事,结果极有可能本末倒置,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什么事才是最重要的。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在公司初创时常常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向效率专家艾维·李请教。艾维·李给他的建议是:“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依次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5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理查斯·舒瓦普也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钢铁大王。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20法则。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我们把所有必须做的事情,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顺利完成了。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