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秘书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邓云川编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书籍编号:30446409
ISBN:978751805182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7474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电子商务
版权信息
书名:秘书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邓云川
ISBN:978751805182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云南民族大学26个直属学院中的综合应用性学院,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办学层次,主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云南民族大学最具办学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1个硕士点(职业技术教育学)、9个本科专业、3个专升本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千人;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硕士32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和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任课教师师资库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近500人。
学院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方针,按“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应用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展开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14年,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工艺美术”专业获得国家三部委“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拥有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推广示范院校、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云南省专升本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16个国家和省级平台;拥有省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30多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有42间校内实训室和5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得200多项奖励;各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文秘专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2006年开始招收文秘教育本科专业,2012年更名为秘书学专业。学院现有秘书学、两年制秘书学(专升本)、文秘三个专业5个教学班,在校生200余人。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兼职教师8人,外聘师资库40余人。秘书学专业是学院重点改革试点专业,在原专业带头人普林林教授的带领下,秘书学(文秘教育)专业已建成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名师工作室1个、教改项目5项、精品教材3部、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等20多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秘书学专业自办学以来,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千人,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业学生考研率、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例是学院所有专业毕业生中最高的。学生在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云南省高校学生文秘技能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寒、云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获得过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有论文公开发表;每年学生的毕业论文都获“校优秀毕业论文”,是学院所有专业中获奖比例最高的。学院人文系连续5年承办云南省高校学生文秘技能大赛,有力地支持、服务省内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第184所,是云南省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主要考点和全省秘书职业资格证考试的阅卷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培训文秘人员600人(次),较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业教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民委科研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4部、教材5部,发表教研论文100多篇。专业办学成果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专业办学得到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为总结秘书学专业办学经验,凝练专业办学特色和成果,更好地、持续性地推动秘书学专业发展建设,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秘书人才,我们对学院秘书学专业办学的成功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研究、总结,从三个方面展现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取得的成果。一是秘书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主要分析、研究了秘书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文秘技能大赛建设、课程标准建设等问题,内容既包括宏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也涉及微观的实践教学实施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对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总结;二是秘书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是专业教师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围绕秘书学专业建设相关问题开展的研究,涉及秘书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了研究探讨,为今后秘书学专业研究、建设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带来不少启发;三是秘书学专业学生文章,主要包括毕业生工作体会、学生专业学习心得、比赛感悟及学生毕业论文、文学作品等,展示了秘书学专业部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收获与成果。
秘书学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秘书人才,专业办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书重点围绕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研究、总结,还存在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理论深度有所欠缺等问题,希望同行专家、学者及秘书学专业师生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秘书学专业的发展、建设!
编者
2018年3月1日
秘书学(文秘教育)专业应用本科“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邓云川
专业秘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长,职业队伍已经相当庞大,但在全国众多的秘书大军中,真正受过秘书系统培训的人不足三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秘书工作的不下千万人,但持有秘书资格证书的人数仅有10%左右。从云南省来看,现有中小企业总数已超过了100万户,还在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这些单位(公司)都需要秘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秘书人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亟待发展本科层次的文秘类高职教育,探索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和完整体系。我省文秘教育专业年均培养专门人才不超过200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在已有的文秘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受传统学科教学影响,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跟不上秘书行业发展更新的要求,人才培养缺乏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另一个极端则是,在打破传统学科“三段式”课程体系后,忽视课程的系统性,偏重秘书常识的介绍和技能的培训,缺乏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第二,教学场所封闭、实训设备设施不足、专业教师紧缺等因素,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三,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无法真实反映秘书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难以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指导。
第四,专业建设轻视社会培训功能的发挥,培训市场开拓不足,难以有效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一、成果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要求,成立了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获批设置文秘教育四年制应用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并按2004年1月《云南民族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和2006年省委省政府《云南民族大学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建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要求,开始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2007年,为探索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完整体系,开始招收文秘教育两年制专升本应用本科专业学生;2008年,开始文秘教育专业应用本科“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获批云南省精品课程;2009年,文秘教育专业完成第一届毕业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产生了具体成果;2010年,按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要求,开始对文秘教育专业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系统的创新与实践;2011年,文秘教育专业获批成为云南省特色专业;2012年6月,文秘教育专业完成四届毕业生的培养,累计获得专业相关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4项。
成果主要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
(1)突破传统学科性人才培养定式的“包围”,解决了文秘教育专业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课程系统性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解决了现行“专升本”制度存在的知识能力结构衔接不畅的普遍问题。
(2)解决了文秘教育专业封闭式教学和教学资源受限的现实问题。
(3)解决了人才培养评价与社会脱节的焦点问题。
(4)解决了专业平台功能单一、社会培训功能缺失的问题。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二三五六”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入手,对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创新,构建具有特色的“两体现、三制度、五环节、六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二三五六”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和专业共建单位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建立了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程序,设计了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高度统一的专业“三系统”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府)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和程序
3.构建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同秘书行业和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共同设计了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和专业能力课程系统有机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系统强调知识讲授的系统性和应用能力,重视通用技能和职业素养与文化的培养,重视学习、工作、创新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系统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工作任务、职业资格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
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办文、办事、办会三大核心职业能力,就专业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学习情境内容的开发。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秘书理念与实务”的课程内容
专业特色课程设计:将秘书资格证书课程和学生日常行为素质养成纳入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生涯设计与职业指导课程;开设社交礼仪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办公室顶岗实训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专业实训课程;开设“忠诚胜于能力、态度决定一切”等专题讲座,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
4.基于行动导向,创新课程教学
(1)教学内容改革。理论型课程占25%左右,理论实训型课程占50%左右,实训型课程占25%左右,实训课时占课时总量的50%左右。实训教学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
(2)实行分类授课、分层教学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基础课程主要由校内教师完成,专业能力课程主要通过招聘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完成。其中,秘书资格证书课程由行业高级考评员直接授课;主要专业课程由政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授课。
(3)教学方法改革。理论实训型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实践—讲授—实践”的“循环教学法”教学;秘书实务等实训型课程,主要到办公区域采用“现场模拟教学法”教学,教师带着学生做,通过“项目牵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和创新能力;专业综合实训或顶岗实训采用“工作任务实训教学法”教学,学生直接参与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工作并完成相关任务,由合作双方共同制订实训方案,双方共同组建实训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对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验收。
(二)以专业为管理平台,加强专业办学条件建设
1.课堂教学延伸到办公区
根据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同安宁市相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