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上):百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修炼(上):百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特级教师(校长)的修炼之路,可以促成教师读者作深刻而有益的思考,完成关键性的内化并创造性地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
作者:方培君,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杂志社等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书籍编号:30443144
ISBN:978754448686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9579
版次:1
所属分类:教材教辅-教师用书
版权信息
书名:修炼(上):百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 上海教育杂志社
ISBN:9787544486866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上海教育丛书》编委会
1994年至2001年编委会
主编 吕型伟
副主编 姚庄行 袁采 张民生 刘元璋(常务)
编 委 于漪 刘期泽 俞恭庆 江晨清 陆善涛 陈和 樊超烈
2002年至2007年编委会
主 编 吕型伟
副主编 姚庄行 袁采 张民生 刘元璋 夏秀蓉 樊超烈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漪 王厥轩 尹后庆 冯宇慰 刘期泽 江晨清 陆善涛 陈和 俞恭庆 袁正守
2008年至2014年编委会
顾 问 李宣海 薛明扬
主 编 吕型伟
执行主编 夏秀蓉
副主编 姚庄行 袁采 张民生 尹后庆 刘期泽 于漪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厥轩 王懋功 仇言瑾 史国明 包南麟 宋旭辉 张跃进 陈和 金志明 赵连根 俞恭庆 顾泠沅 倪闽景 徐虹 徐淀芳 黄良汉
2015年至2018年编委会
顾 问 姚庄行 袁采 夏秀蓉 张民生 刘期泽 于漪 顾泠沅
主 编 尹后庆
副主编 俞恭庆 徐淀芳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浩 仇言瑾 史国明 孙鸿 宋旭辉 苏忱 杨振峰 邵志勇 金志明 郑方贤 周飞 赵连根 贾立群 缪宏才
前言
建设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办好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上海市涌现了一大批长期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呕心沥血、努力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涌现了一批领导学校卓有成效,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广大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凝聚着他们辛勤劳动的心血乃至毕生精力。为了帮助他们在立业、立德的基础上立言,确立他们的学术地位,使他们的经验能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1994年上海市领导决定,委托教育部门负责整理这些经验。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组织成立《上海教育丛书》编辑委员会,并由吕型伟同志任主编,自当年起出版《上海教育丛书》(以下称《丛书》)。199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成立后,要求继续做好《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2008年初,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同意,调整和充实了《丛书》编委会,并确定夏秀蓉同志任执行主编,协助主编工作。2014年底,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同意,调整和充实了《丛书》编委会,确定尹后庆同志担任主编。至2018年8月,先后共编辑出版《丛书》120册。《丛书》的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包含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著作,涉及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校外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学校的领导管理与团队工作,还有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教育交流等方面的著作,体现了上海市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上海市中小学教育办学的水平与质量,体现了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育思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及社会的欢迎。
为进一步搞好《丛书》的出版、宣传和推广工作,对今后继续出版的《丛书》,我们将结合上海教育进入优质均衡、转型发展新时期的特点,更加注重反映教育改革前沿的生动实践,更加注重典型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希望《丛书》反映的教育思想、理念和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的思考、议论和争鸣;更希望在超前理念、先进思想的统领下创造出的扎实行动和鲜活经验,能引领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丛书》成为记录上海教育改革历程和成果的历史篇章,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限于我们的认识和水平,《丛书》会有疏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共同把《丛书》编好。
《上海教育丛书》编委会
2018年8月
序一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前提与保障。名师名校长的修炼养成,饱含责任、汗水和智慧,揭示着上海教育发展的秘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师优先发展的战略。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日益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打通拓宽。上海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上海学生在国际PISA测试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上海教师在经合组织国家TALIS调查中的表现也领先国际。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回应上海发展对全面人才的渴求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新时代上海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精湛、国际素养良好、终身发展能力出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面向未来,上海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总结传承,更要创新发展。其中,高层次教师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复合型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的培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的作者群体,正是上海市高层次、复合型教师的代表。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领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之路提供启迪,更可以为我们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加强新时代上海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首先,要夯实新教师根基。新教师在入职后的职业适应期内,如何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为合格教师,始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难题。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们在职初阶段,也都经历了艰难的摸索。2012年起,上海市推广了“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缩短了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周期,高起点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要专注骨干教师发展。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团队建设,是打造创新型教师梯队的关键环节。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教育界的领军人物都是从骨干教师的培育中脱颖而出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注重以育人为根本,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形成了成熟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念。在这一时期,他们勇挑重担,紧跟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跨校、跨区开展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等研修活动。同时,不少教师还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进修,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
第三,要发挥领军人才引领催化效应。2005年起,上海市共推出三期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工程,通过行政主导的方法加快高端教育领军人才的成长。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得益于名师名校长工程,他们在主持人与团队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情怀深厚的优秀教师和校长。
对标上海市“五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与卓越全球城市的发展定位,上海市教委将进一步聚焦教师创新意识、信息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相信名师名校长的个人修炼成长,必将引领并推动新时代上海教师队伍水平整体的进一步提升,培育一大批具有“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抱有坚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遵循教育规律,年轻化、现代化的复合型优秀教育人才。
序二
“文革”结束,当人们期待教育重启发展之路时,1978年的金秋时节,上海有17位中小学教师首次获得了在基础教育界既具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它给刚刚复苏的教育和刚刚抬头的教师带来了一丝希望。
就在这一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尊重教师的劳动时明确指出:“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同年,国家制定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特级教师评审制度诞生了。距今,特级教师制度已经实施了40年。这个与改革开放同岁的荣誉制度的开始,是一个对基础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40年间,上海已先后评出了900多位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专业承担着传承人类深厚而灿烂文明的使命,承担着提升和刷新教育时代发展的崭新标杆的任务。他们坚定地站立于三尺讲台,不断地为教育注入持续的生命活力和动力,以实践中凝练的教育智慧关照基础教育的学生与青年教师,在平实而丰富的教育教学中磨砺和成就了卓越之路。
《修炼——百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是对上海市实施特级教师制度40年来,特级教师这一群体专业成长的一种形式的总结。在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在教育改革进入创新转型的历史阶段,特级教师们回顾教学之路,对于今天基础教育范畴内的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校长办学与管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的特级教师始终坚持践行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个性,读懂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倾听每个生命的呼唤。于漪老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贝;徐晓燕老师认为,生本教育,是她一辈子的追求;陈镇虎老师对学生,从“虎视眈眈”到“含情脉脉”;还有为让青春尽情绽放而精心守护的戴耀红老师等,无不透露着对学生的关怀,对职业的热爱。
上海的特级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基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科本质与课程意识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追求“真语文”的黄玉峰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规矩”与“方圆”中求索的曹培英老师,还是从着眼“文本”到着力“课程”的王白云老师等,都在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不仅注重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更不断思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一员,他们在向前辈学习时,不仅虚心求教,更能从前辈执着顽强的精神中获得滋养。而当他们指导青年教师时,注重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强调对学科本质的体悟,让青年教师在团队的支持下迅速成长。
他们在学校办学中,坚持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不管是职业学校、工读学校,还是聋哑学校、特教学校,特级校长们总是从学情、校情出发,秉承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大爱,将处在边缘的学生与学校拯救出来。
百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堪称海派教师的代表。如今,在这个愈加开放、急剧变动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转型也在加快。40年回眸,我们在特级教师们流畅的教育叙事之中,在丰富的教育细节之中,不仅要赞叹他们,更要从他们的经验中进行总结。他们风格各异,个性不同,但他们热爱职业、奉献教育的专业情怀,他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专业精神,他们虚心求教、执着顽强的进取精神是相似的。
教育是需要积淀的,需要一代代勤奋而务实的教育人用他们的辛勤汗水甚至毕生精力才能构筑起教育的大厦。教育又是依托于、根植于实践的,在实践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教育智慧的增长,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进行的。当青年教师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抬起头来,不再满足于应对一般日常工作,而希望深入探求教育这一专业领域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时候,也许这本书提供的宝贵经验,就是你眺望远方的窗口,是你攀登高峰的云梯,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教育事业的“诗与远方”,可以借此去登攀新的高峰。
序三
修时代之精粹,炼自我之新境,这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一位教师,如果不经历修炼,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高度。在这大国复兴的伟大浪潮中,“名师”更需要主动去经历一段漫长的磨砺和修炼的过程,本书将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了八个部分,而这其中有六个方面的修炼是必不可少的。
名师要经历夯实学科功底的修炼。
随着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推演,人们获取知识、认识知识、应用知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名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就需要经历夯实学科功底的修炼。
清朝诗人袁枚有诗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所谓“厚积”方能“薄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而要成为名师则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宽广的学科教学视野。
名师的学科功底不能仅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背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技术和理论的更迭与爆炸接踵而来,名师更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进行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在内的各方面学术修炼,以夯实学科功底,提升学术修养。
名师要经历自身学科教学思想的修炼。
近十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