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中国名著 > 尔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尔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尔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尔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管锡华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07-01

书籍编号:30436325

ISBN:978710110075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0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中国名著

全书内容:

尔雅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尔雅》是第一部内容和体例都比较完备的汉语词典。在历史上,它被列入儒家经典。
《尔雅》对后世多个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一、《尔雅》的名义、撰人和时代
《尔雅》成书较早,书中无序跋以说明书名命名取义,亦未载撰人、时代。后人各援其据,各执其理,提出了不少不同的看法。
(一)《尔雅》的名义
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第3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此即所谓的近正说,这是后世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关于《尔雅》名义的解释。除此之外,近现代也产生了几种新的解释,如:近夏说。《黄侃论学杂著·尔雅略说·论尔雅名义》在近正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雅”字,提出了近夏说。曰:“雅之训正,谊属后起,其实即夏之借字。”(《黄侃论学杂著》第36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归正说。周祖谟《问学集·重印雅学考跋》:“古今言异,方国语殊,释以雅言,义归乎正,故名《尔雅》。”(《问学集》下册第689页,中华书局1966年版)也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尔雅》的撰人和时代
何九盈《〈尔雅〉的年代和性质》、赵振铎师《训诂学史略》第二章《分类词汇的编纂》第一节《尔雅的命名和时代》从语言、学术、思想乃至政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动态考察,认为《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编撰者为齐鲁儒生(《语文研究》1984年第2期;《训诂学史略》第20页,中州书画社1988年版)。这种说法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古今的提法还有十余种之多,如:周公作说。三国魏张揖《上广雅表》:“臣闻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武,剋定四海,勤相成王,践阼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俫贡,嘉禾贯桑,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意义。”(清王念孙《广雅疏证》第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子夏作说。清朱彝尊《经义考·尔雅》引明郑公晓曰:“《尔雅》盖《诗》训诂也。子夏尝传《诗》,今所存者大、小序,又非尽出子夏。然则,《尔雅》即子夏之诗传也。”(《经义考》第1202页,《四部备要》本)秦汉学《诗》者作说。宋欧阳修《诗本义》卷十《文王》:“《尔雅》非圣人之书,不能无失。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欧阳修全集》第999页,世界书局1991年版)汉人作说。清朱彝尊《经义考·尔雅》引宋叶梦得曰:“《尔雅》训释最为近古……其言多是《诗》类中语,而取毛氏说为正。予意此但汉人所作耳。”(《经义考》第1202页,《四部备要》本)但都嫌证据不足。
二、《尔雅》的著录、篇卷和内容
(一)《尔雅》的著录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间的统治思想,《尔雅》适应了对儒家经典解释的需要,所以自《汉书·艺文志》起直至《四库全书总目》等十余种目录著作都把《尔雅》著录于经部。
(二)《尔雅》的篇卷
最早著录《尔雅》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为“三卷二十篇”,与传世十九篇相差一篇。对这个问题,有多家做过解释。其共同点是都认为《尔雅》确有二十篇,但如何构成二十篇,则各说有异。王先谦《汉书补注》认为《尔雅》有序篇,孙志祖《读书脞录续编》认为《释诂》分为上下篇,翟灏《尔雅补郭》认为有《礼篇》。有序篇说有《诗·周南·关雎》孔颖达疏中的一条材料:“《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释训》,言形貌也。’”(《十三经注疏》上册第269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但只是孤证。孙、翟二说皆无实证材料。目前由于资料不足,无法定各家之是非,也难以提出新说。
(三)《尔雅》的内容
传世《尔雅》十九篇,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从现代的学科分类来看,这十九篇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第一大门类包括《释诂》至《释亲》四篇,第二大门类包括《释宫》以下十五篇。
这两大门类又包括了九个下位学科:
《释诂》《释言》《释训》属于语言文字学范畴,所收释的词语都属于一般词语。《释诂》以一词解释多词为主,《释言》以一词解释一词为主,《释训》的被释词语以双音词语为主。
《释亲》属于伦理学范畴,解释有关亲属的名称。篇下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类。
《释宫》属于建筑学范畴,解释宫室以及道路、桥梁等的名称。也有一些是服饰和饮食的名称。
《释器》属于应用科学范畴,解释笾豆、农具、渔具、筑具、服饰、车舆、鼎鼐、弓矢等日用器物。
《释乐》属于音乐学范畴,解释五音和钟鼓等音乐术语和乐器等的名称。
《释天》属于天文学范畴,解释天文及其相关事物的名称。篇下分为四时、祥、灾、岁阳、岁阴、岁名、月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旗十三类。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都属于地理学范畴。《释地》主要解释地理名称,篇下分为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极七类。《释丘》主要解释自然形成的高地的名称,篇下分为丘、厓岸两类。《释山》主要解释名山、山形等名称。《释水》主要解释泉源川流等名称,篇下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类。
《释草》《释木》都属于植物学范畴。《释草》主要解释草本植物的名称。《释木》主要解释木本植物的名称。两篇都对其中一部分植物的形体特征做了描述。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都属于动物学范畴。《释虫》主要解释昆虫的名称。《释鱼》主要解释各种鱼类的名称,也有一些是龟鳖蛇蛙等水生或两栖类动物。《释鸟》主要解释鸟类的名称。《释兽》主要解释兽类的名称,篇下分为寓属、鼠属、属、须属四类。《释畜》主要解释牲畜的名称,篇下分为马属、牛属、羊属、狗属、鸡属、六畜六类。五篇都对其中一部分动物的形体与习性特征做了描述。
由此可见,《尔雅》的内容很是丰富。
三、《尔雅》的性质
《尔雅》的性质,前人说法亦复不少。比较通行而得到公认的则是词典说。除此之外,如:故训汇编说。主此说者主要为王力。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训诂为主时期》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故训汇纂》说:“《尔雅》实际上是一种故训汇编。”(《中国语言学史》第11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此说是从《尔雅》的材料来源为出发点的。训诂之书说。此说我们可以追溯到唐毋煚《古今书录》。毋录“经录”下立有“训诂家”。“训诂家”下专录训诂之书,《尔雅》被收入,当然就是训诂之书。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等主此说。教科书说。此说可能受了《汉志》及后人误解《汉志》的影响。《汉志》以《尔雅》与《弟子职》并列,陈玉澍《尔雅释例叙》就说:“《尔雅》为《诗》《书》《礼》《乐》之钤键,与《孝经》皆入学之初所宜诵肄。《尔雅》之列于《孝经》也,犹《弟子职》之列于《孝经》也。”(《尔雅释例》卷首陈玉澍自序第2页,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排印本)这几种说法,从某个侧面去看,也都有一定道理。
词典说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尔雅》性质的认定,最具科学性。但是《尔雅》是什么样性质的词典则又各说不同。现代学者多认为《尔雅》是一部同义词典。但是也有不同看法,如管锡华《〈尔雅〉非同义词典论》统计出《尔雅》中同义关系的词条占比例不足一半,一大半是类义关系和非同义、类义关系,再结合词条与词条间、篇与篇之间等多种关系的分析研究,主张把《尔雅》定性为类义词典(《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2期)。
四、《尔雅》的体例
作为词典,《尔雅》体例主要包括编排方式和释义方式两大方面。
(一)《尔雅》编排方式的特点
《尔雅》编排方式的特点是层层按义分类,全书构成了一个义类系统。篇是按义分类的,篇下也是层层按义分类的。如《释宫》,篇下共分为4大类、21个小类,统帅87个词条。以下示意图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

可以说义类层次井井有条。只是按义分类交叉情况较多,但《尔雅》采取了重出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台”、“榭”属于宫室又出于高建筑者是。
(二)《尔雅》释义方式的特点
1.义项安排的特点:多义项重出
上古汉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义词,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多义词,词典要收多义词,并给出两个以上的意义,编纂者首先就要遇到如何处理多义项的问题。《尔雅》作为第一部汉语词典,没有回避多义词的语言事实,收了多义词,并创造性地采用了重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把一个词的几个义项分别归到不同的义类之中,被训释的多义词重复出现。或出于同篇,或出于异篇,服从义类的需要。
出于同篇的如:“永”本义为水长,由水长而引申为时空的距离大。《释诂》:“永,长也。”又:“永,远也。”“济”本义为渡水,渡过水则事告成功,因而引申为成,成功于事则为利,又引申为益。《释言》:“济,渡也。济,成也。济,益也。”
出于异篇的如:“亚”基本义为次,引申特指两婿相谓。《释言》:“亚,次也。”《释亲》:“两婿相谓为亚。”“业”本义为大版,引申有事、叙、绪、大义,重叠为“业业”,假借为危义。《释器》:“大版谓之业。”《释诂》:“业,事也。”又:“业,叙也。”又:“业,绪也。”又:“业,大也。”《释训》:“业业,危也。”
2.释义的特点:多样性
《尔雅》释义带有明显的多样性的特点。
(1)以分类为训。这种方式是把有关词语列入某篇或某类之中,以篇目或类目为训语。它是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种属之训。如:《释虫》:“土蜘蛛,草蜘蛛。”“土蜂。木蜂。”这些“蜘蛛”、“蜂”都是篇目“释虫”之“虫”。《释水》:“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挈。钩盘。鬲津。”所列就是类目“九河”即九条河的名称。
(2)不对等为训。从形式上看,凡词与词相训,只要不是同义关系的,那么,它们之间就是不对等为训。如《释言》:“谋,心也。”“谋”是“心”的一种动作,“心”是“谋”的发生地。
(3)不完全说明描写。《尔雅》对名物词语的说明描写,大多只有一个方面。如:质地,《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用途,《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所以鼓敔谓之籈。”来源,《释水》:“水自河出为灉。”说明描写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例子很少。如:《释兽》:“猩猩,小而好啼。”说明描写了状态和特性两个方面。“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说明描写了比喻、状态与特性三个方面。《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说明描写了来源、颜色、数量与状态四个方面。
(4)释词描写相结合。这种训释方式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并不是描写,而是训释与这种事物有关的某一个或几个部分。但仔细玩味,这种释义实际上是在解释事物所属的部分中,同时起到了描写的作用。如《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这本是对“荷”及其各个部分的定义式的训释,但是综观整个训释系列,它则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荷”的形象:它是具有什么样的茎、叶、本、根、花、实的植物。这样,“荷”后对荷各部分的训释又是对“荷”的总描述。
(5)词条限义。这种方式是通过整个词条词义的总倾向来体现其中某个词的词义。如《释诂》:“遘、逢、遇,遻也。”《说文·辵部》:“遻,相遇惊也。”但被训释的三个词的词义不主“惊”,而主“遇”,被训释的三个词的词义限定了“遻”的词义是“遇”,因此理解此处的“遻”,就不能像《说文》那样把其词义的重点放在“惊”上。
(6)二义同条。我们仍举《释诂》为例。如:“台、朕、赉、畀、卜、阳,予也。”郭璞注:“赉、卜、畀,皆赐与也,与犹予也,因通其名耳。”这是通常说的二义同条。实际上《尔雅》训释词兼义的情况比较复杂,种类较多。有兼几个词性和词义的,如:“育、孟、耆、艾、正、伯,长也。”“育”下文又曰:“养也。”是动词。“长”以“使长”的使动词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