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财商与财富 >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李青东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01

书籍编号:30435327

ISBN:978751930229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25875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财商与财富

全书内容: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沃伦·巴菲特,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被称为股神,尊称为“奥马哈的先知”或“奥马哈的圣贤”。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赚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总体呈现踉跄下跌的趋势。面对这种行情,向来善于寻找潜力股的巴菲特还是在耐心等待,他在静静观察局势的变化,寻觅最佳的出手机会。不久之后,华尔街热门股票一个接一个地急剧下跌,股市一片混乱,巴菲特的机会来了。


经过严密调查和筛选,巴菲特把目光投向了他所熟悉的报刊业。他果断出击,从1973年中期开始悄悄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


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融灾难中,很多投资者正经历着痛苦和绝望,他们都认为此时大举入市的巴菲特是在冒险,无异于自取灭亡。但巴菲特并不这么认为。经过计算,巴菲特发现,当时的股票买入价格还不到该企业内在价值的1/4,这注定是一笔获利丰厚的买卖。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这么一条: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所以一旦巴菲特出手,必然是重仓。随着他收购的股票越来越多,《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她实在不知道是哪路高人在大肆收购她的股票。


1974年,凯瑟琳终于得知这个神秘人物是巴菲特。无奈之下,她恳请巴菲特手下留情,不要再买她的股票了,因为这是她父亲传下的基业。巴菲特答应了她的要求,条件是成为《华盛顿邮报》董事会的一员。沃伦·巴菲特与凯瑟琳·格雷厄姆的伙伴和朋友关系,便是这样结成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巴菲特的判断是正确的。由于巴菲特的介入,《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年平均利润增长率高达30%。购买《华盛顿邮报》,可以说是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时至今日,巴菲特已年逾八旬。在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通过一次次类似《华盛顿邮报》般神奇的智慧投资,巴菲特成就了自己在证券投资上不可撼动的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股市这个虚拟市场获得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投资理财是一门含金量百分百的技术活,充满风险又遍布机遇,是财商转化为财富的必然历程。成败与否,全在于投资者的思想和智慧。本书就是在综合提炼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其中的投资技巧和策略,挖掘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智慧,以给广大股市投资者充分的引导和启发,让自己的投资理财更高效更智慧。

巴菲特的投资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世界首富的宝座所象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钱数,它所包含的东西有很多。在巴菲特身上就意味着他擅长投资。股神巴菲特本身是股票经纪出身,很早就把赚来的钱用来投资。另外,年轻人是可以接受更高风险的投资。原始资本的积累很重要,越早计划你的财富管理,成功的机会也就越高。


思维1.坚持你所喜欢的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很多人活得不自在,很多人都没有取得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选择的发展方向都是背离自己喜好的,要么是父母建议的,要么是社会热门,要么是只要能够谋生的。这样的选择有什么意义?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得到的其实也是你根本不喜欢的。人生仅此一次,你却始终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会多么遗憾。


做你不喜欢的事情,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怎能做好呢?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就具有潜在的做好这件事的能量,你为什么不把这种能量释放出来?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多么不情愿,压抑着自己,委屈着自己,长此以往对心灵是多么大的摧残?


你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谈何容易?客观条件总与自己背道而驰。不容易才更应该去挑战,不容易才更要坚持,怎么能就放弃了呢?坚持走自己喜欢的路,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就一定能成功。很多人一看自己的理想道路是那么艰辛,就不走了,他们其实只要再坚持一段,就到达成功彼岸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有暂时的困难,但结果一定是很美好的。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则是一辈子的痛苦。你怎么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选择一辈子的痛苦呢?


有的人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会和生存产生矛盾。人是为精神而活,不是为肚子而活。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把肚子填饱了,可你的精神是多么的饥饿?而且理想和生存现实的矛盾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度过的。你虽然暂时物质上拮据一些,可你的精神是多么充实,心灵是多么畅快,那也是一种幸福的状态。你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换得了锦衣玉食,可你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自己的精神,你又能算是幸福的吗?不要担心因为理想丢了生存,很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最终都能获得丰厚回报。那些坚持自己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作品的艺术家们,度过一段拮据生活,不是有很多都富裕起来了吗?如果他们为了温饱而放弃理想,向商业妥协,哪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呢?很多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是在与生存的抗争中苦苦坚持,大多不都成功了吗?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86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2007年巴菲特在致股东函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和查理·芒格都很幸运地发现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出生在美国,有了不起的父母给我们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现在家庭和睦幸福,身体健康;许多人做了甚至比我们更多的贡献,但是由于我们具备的一些商业基因而获得了和自己的贡献并不成比例的财富。


此外,我们一直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得到了许多的乐趣,并且获得很多人的帮助。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洋溢着快乐,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与股东们在一起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


在巴菲特的投资经历中,每一次的投资都是发自内心的行动,他丝毫不会勉强自己。巴菲特从小就热爱经营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巴菲特一直以来都在运作着自己喜欢的投资事业。在体会无限乐趣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不喜欢的工作你是难以做得出色的,投资活动也是如此。


巴菲特出生在奥马哈这座古老城市的一家简陋的医院里。巴菲特的家庭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实际上说不上富贵,甚至他的少年时代家境还是极为困难的。在他小时候,并没有人给他灌输如何赚钱的思想,一切的赚钱方式都是他凭借天生的爱好不断学习得来的。就连巴菲特的父母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孩子竟然莫名其妙地做起了“买卖”来。巴菲特6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经营意识和经营行为了。那一年,他们全家一起到奥克波基湖去旅游,然后租住在一个很热闹的小街上。有一天,小巴菲特在自己的背包里装着六瓶可口可乐。这些可乐有的是父亲给他买的,有的是游客送他的。但是,小巴菲特并没有把可乐喝掉,而是积攒了起来。等到中午阳光最炙热的时候,小巴菲特就背上他的背包,到沙滩上开始向小朋友们兜售那些可乐。巴菲特后来说,有两瓶可乐还是他在商店里买的。商店里卖的是20美分,他在沙滩上卖的则是25美分。因为他选择的地方好,那些口渴的孩子更需要,所以可乐出手就快。少年巴菲特,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还经常到高尔夫球场去捡拾旧球。巴菲特的邻居们说,小时候巴菲特经常弄来一些旧的高尔夫球让他们卖,然后他在中间提成。巴菲特喜欢提到他从小就喜欢数字这件事,这是他最早就表现出来的爱好,这个爱好的确帮助他成就了事业。应该说,之后他所建立的投资事业都与这个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巴菲特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个人爱好和未来事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由于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没有奥马哈的让他感兴趣,所以在全家搬到华尔街之后,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祖父的同情心给父母施加压力,并成功返回到奥马哈读书。中学时期,巴菲特当上了兼职报童,为两家报纸的订户送报,这是他喜欢的工作,甚至此后一生他都喜欢关注媒体。这为他日后投资《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多家传媒机构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十分符合他一直贯彻的“生意做熟不做生”的观点。


正因为巴菲特坚持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才会成就今天的事业。巴菲特后来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与父母分歧很大,父亲甚至希望他毕业后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可是他只喜欢投资,喜欢金钱,而且他一直在为自己的选择做最大的努力,直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当时巴菲特告诉父亲,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学校,那还不如不上。事实上,他甚至当时不想上大学,就直接进入投资市场。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投资本钱,但是,他的弃学想法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家人认为他必须继续上学。因为巴菲特无论是成为神职人员,还是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还是研究商业内容,在学校中增长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最后他接受了家人的建议。不过,他一边上学还一边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一直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只有你喜欢做一件事情,才可能创造性地把它做好。兴趣才会使你的主动性、超思维的开拓性无知觉地发挥出来,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工作,你难以做到更深入地探求和思考,也就得不到理想的收获。将爱好与事业有机地结合。你就能够超常地跨越到人生新的高度。开创出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巴菲特带给我们的启示。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诀。比如,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当年辍学后是个走街串巷的补鞋少年,曾有过补鞋时扎破手还忍痛补完客人鞋的辛酸经历,回忆起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南存辉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多流一点汗,质量就有保证。”


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就是最好的投资。你擅长做技术,就争取把技术做到最好;擅长做生意,就把生意做到一流。


假设你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建筑工人。那么,你的各种资源主要是:体力、建筑工的经验、泥瓦工的技能和你是富人的雄心。在短期内你做事的目标可能是每年挣出三到十倍的收入。那么想办法把泥瓦工的技术提高并放大,采用承包制给老板结算,你便挣得多,老板也效益多。


“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学历怎样,现在从事哪种行业,你是否用灵魂来做好工作中的每件小事?


自己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做得痛快,做得专业。


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许多优点,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头脑也很聪明,知识面也很广,但是很难做出很大的成就,问题的关键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做事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只要凑合就行了。因为他们在工作时没有追求卓越,追求100%,而是过多去想自己的工资和待遇。这样做事的态度,其结果是害了自己一辈子。


欲望太强烈,向往的东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苞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思维2.解读公司财务报表很重要


巴菲特寻找的是具有丰厚的利润并且利润呈上升趋势的公司。他感兴趣的企业应该是不仅其产品具有消费垄断的优势,而且公司管理人员还善于利用这一优势来提高公司的实际价值,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丰厚的利润。


巴菲特在考察和选择公司或企业的时候,喜欢财务政策保守的公司。所有的投资人都知道,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最能够反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