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厚黑学的智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活学活用厚黑学的智慧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孙朦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01
书籍编号:30435267
ISBN:978750596186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74374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为人处世
版权信息
书名:活学活用厚黑学的智慧
作者:孙朦
ISBN:9787505961869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李宗吾(1879~1944),四川人,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长署教育厅副厅长及省督学等职。他是厚黑学的创始人、发明者,被誉为“影响20世界中国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2009年一部电视剧《潜伏》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播,除了剧情结构紧凑角色设定的出色,这部剧里反应的“权谋文化”也引起了很多人心中的共鸣,随着电视剧被不断关注,有一个主题占了主流——“办公室政治”。有人从剧中错综复杂的敌我关系、笑里藏刀的权谋争斗中总结出了一套详尽的所谓职场攻略。
有人从《潜伏》中看出职场厚黑学,这并不奇怪,但观众应该明白的是,这些人并非是余则成的“同事”,而是他的敌人。所谓的厚黑学,并不是挖空心思对付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领导,真正的厚黑学是一种行事智慧,知己又知彼,你可以不厚黑,但是当你遇到厚黑的人你可以有办法去应对。这才是行走于社会必备的人生智慧。正如李宗吾先生所说:“我们热读《厚黑学》,就知道又厚又黑的人到处都有,在应付世事的时候,就不会被厚黑之辈愚弄了。同样是一个厚黑,用它来图谋自己的个人私利,是极端卑劣的行为,用它谋划大众的公利,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诚然,脸皮厚的人,虽然被明哲之士所不悄和轻视,但却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不得不具备的一项条件。所谓“能力够更要脸皮厚”,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木讷,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各种“规则”,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发挥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这真可谓有志者,竟一事无成了。
而我们所讲的“黑”,绝不是提倡心黑手辣,行恶人间。而是用一种更妥帖的方法去解决你所面对的问题,获得你该获得的利益。正如“厚”不能过于迟钝,“黑”也不能不择手段。我们要学习的“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它更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质量,谁就要拥有较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要成功所必需的。
厚黑学的学问高深,切不可自以为聪明,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聪明反会被聪明所误,厚黑学的思想,不可等闲视之。如果能够潜心学习,为我所用,则能悟出人生的非常之道,为人的技巧,处世的智慧皆能游刃其间。本书结合李宗吾先生厚黑学之三大步骤,从为人处世职场等方面进行了细密的解析,其中智慧,读者可学一反三,在之后的人生变幻中灵活运用,为人处世必能得心应。
第一篇 面厚心黑——为人处世厚黑学
第一章 大巧若拙,低调做人
一、装装糊涂,世事皆通达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叫“难得糊涂”,是指在官场上做事的艰难、曲折与苦衷。但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立身处世面厚心黑,就是善于不糊涂装糊涂,得过且过,蒙混过去就算。在平常处世交往中有些事情收缩性大,变通性强,问题的真相本身也不甚了了,这时你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对付。
厚黑学认为,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闪烁其词法”;一个就是“所问非所答法”。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对此,又不好拒而不答。这时,只有想方设法地闪避一下才是上策。在厚黑学看来,一般情况下,当你采用了闪避回旋的策略后,别人就不会不知趣地穷追不舍了。这种方法就是从立身处世面厚心黑角度出发的,它的要求是:对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答要答得巧妙,明明知道对方的真实目的,但有意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致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自己不便答的原则。
东汉末年,曹操逼得刘备几无立锥之地,又陈兵长江,率百万雄师,迫孙权臣服。东吴抵抗的重任,落在周瑜的肩上。
然而,东吴五六万兵,要和百万雄师对抗,无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要说进攻,连防守都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再不争取主动,东吴这只鸡蛋肯定被曹操碾碎。周瑜知道北军都是旱鸭子,不善水战,就想先除掉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两人原是刘表部下归降曹操的,周瑜知道这是一个突破口,却无计可施。
一日,他正在帐中议事,闻报同学蒋干来访,便笑对诸将说:“曹操的说客到了。”此时灵光一闪,计上心来,吩咐各将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各将领命而去。
周瑜出迎,一见蒋干便问:“子翼(蒋干的字),隔江来访,是不是来做说客,劝我投降曹操?”
蒋干愕然,但他也是个聪明人,随即答道:“什么?你太多疑了,你我同学一场,离别太久,特来叙旧罢了,为什么怀疑我当说客呢?”
周瑜笑答:“闻弦歌而知雅意,在这个紧急关头——”
蒋干愤然作色,说:“你待同学这样疑心,那么再见吧!”
周瑜立即挽住蒋于的胳膊,笑说:“不过说句笑话罢了,老友嘛,客气什么?既然老兄不是来做说客,不妨住在这里玩几天,叙叙旧情。”
就不由分说,把蒋干请入帐去,传令文武各官与蒋干见面,大摆宴席,又故意对各将士说:“蒋先生虽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各位不要见疑!”说完,把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拿着我的剑作监酒。今天宴饮,只叙旧情,或谈诗词歌赋,如有提起曹操和本国军情者,可即席处斩!”
面对这先发制人的做派,蒋干惊愕,却不好也不敢说什么。周瑜又说:“我自领军以来,从没有饮过酒,今日得见老同学,不醉不归!”
接着就是频频举杯,不亦乐乎。
大家都有点醉意了,周瑜拉着蒋干的手,在帐外漫步。周瑜问:“你看我的将士英勇吗?”
蒋干答:“果真名不虚传,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又到帐后,见粮草积如丘山。周瑜问:“你看军粮充足否?”蒋干忙应:“果然兵精粮足,你真不愧文武全才!”
周瑜佯醉狂笑:“想我周瑜当年和你同学之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日哩!”
“那是必然,以兄之才,实在不是过分!”
“大丈夫处世,有这样的际遇,死而无憾!遇知己之主,名虽君臣,情同骨肉,言必听,计必从,祸福相依,甘苦共尝,纵使苏秦张仪再生,也不会使我改变主意了!”
这明明是一种暗示,吓得蒋干面如土色。两人回帐复饮。直到夜深,尽兴而散。周瑜装作大醉,挽住蒋干,说:“今晚要联床夜话,说个痛快!”
两人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却都装作烂醉。
二更已过,蒋干心怀鬼胎,如何睡得着?起身一看,残灯尚明,周瑜鼾声如雷,蒋干看见桌子上有一叠公文,蹑手蹑脚走过去一看,都是来往书信,内有一封写着张允、蔡瑁谨封,急取观之:“某等降曹,实迫于形势。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一有机会,就将曹贼的头颅,献于将军……”
蒋干暗惊,忙将信藏在身上。
那边周瑜翻了个身,蒋干忙吹熄蜡烛,潜步回到床边,听到周瑜在说梦话:“子翼!这几天之内,我要把曹贼的头颅拿给你看!”
“唔——”蒋干忙应。
“真的,子翼,我——我要你看他的脑袋。”“什么?”蒋干问他,那边又鼾声如雷了。蒋干装睡。已是四更了,听得有人走进帐来,低声唤“都督”!
“唔!”周瑜被摇醒了,蒙咙中问:“床上睡着的是谁?”“这是都督的同学蒋先生呀,怎么忘却了呢?”那人答。“唉,糟糕!我平日未尝饮酒,这次酒后会失事,不知道说过什么没有。”
“江北有人来了!”
“嘘——”周瑜忙制止了,叫,“子翼!子翼!”蒋干装睡。
周瑜走到帐外,那人对周瑜说:“张、蔡二都督叫我来报,近日防范甚严,一时不能下手……”下面的话更低,听不清楚。不一会儿,周瑜潜回,又叫蒋干,蒋干不应。周瑜又上床睡起来。
到了五更,蒋干低唤周瑜,当然没有应答,当即带了小厮,忙忙赶回去了。
蒋干把信拿给曹操一看,曹操大怒,当即把蔡、张二人斩了。
接着,周瑜又使用了一系列计谋,一把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败回老巢。曹操元气大伤,再无南进之力,三国对峙格局,就基本上形成了。
对于自信心十足,甚至有些自负的人,不要直接谈到他的计划,可以提供类似的例子,暗中提醒他。
要阻止对方进行危及大众的事情时,须以影响名声为理由来劝阻,并且暗示他这样做对他本身的利益也有害。
想要称赞对方时,要以别人为例子,间接称赞他;想要劝谏对方时,也应以类似的方法,间接进行劝阻。
对方如果是颇有自信的人,就不要对他的能力加以批评;对于自认有果断力的人,不要指摘他所做的错误判断,以免对方恼羞成怒;对于自夸计谋巧妙的人,不要点破他的破绽,以免对方痛苦难过。
说话时考虑对方的立场,在避免刺激对方的情况下发表个人的学识和辩才,对方就会比较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
不用多说大家也会知道,以上的进谏方法,适合于下级对上级,也可以适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替他考虑分析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真正取得对方的信任。
齐国一位名叫陈斯弥的官员,其住宅正巧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为人深具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王,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陈斯弥虽然怀疑田常居心叵测,不过依然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
一天,陈斯弥前往田常府邸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邸中的高楼上观赏风光。陈斯弥站在高楼上向四面瞧望,东、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够一览无余,唯独南面视线被陈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碍,于是陈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用意。
陈斯弥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碍视线的大树。
正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陈斯弥突然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树。家人感觉奇怪,于是请问究竟。陈斯弥回答道:“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当一个人看透对方心意后,要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是相当困难的,其困难的程度或许更甚于透视对方心意,所以做人的手段,当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为第一大要,否则就会糊涂行事,不但办不成事,而且还会增添更多的麻烦。按照成功学的原理,为人处世必须牢记“明白”二字,才能明察秋毫,判断是非。否则眼前就会被“迷雾”笼罩。
现代的人心透视术也正要注意此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就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不过,如果故意要使对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话,当然就不在此限之内。
辛苦得到的透视人心的武器,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这要视各人的立场来决定。例如:
对方自以为得意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加以赞扬;对方有可耻之事的时候,要忘掉不提;当对方因为怕被别人议论为自私而不敢放手去做的时候,应该给他冠上一个大义名分,使他具有信心放手去做。
能透视对方的内心,只不过使你得到一种利器罢了,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使用抓在手中的这把利器?如果不懂得使用的方法,只知道手拿利器乱挥乱舞,不但不能击中别人,相反,很有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切勿乱用这把容易伤人的利器。
二、锋芒毕露易惹祸端
出头的椽子先烂是自然而然的事吗?在客观世界中,类似的事情很多,只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罢了。在社会生活中,这类事情也是屡见不鲜。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尝到“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滋味,恐怕也都是受害者。君不见,有的人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表扬奖励。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上级表扬和肯定一个人的工作是要引导大家向他学习。但事与愿违,这种表扬奖励往往搞得这个人很尴尬。风言风语、冷嘲热讽会随之而来,甚至有人还会颠倒黑白向受表扬的人施放冷箭、泼脏水。搞得谁也不愿意再出头,只能是随大溜得过且过了。
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风,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