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全集(珍藏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菜根谭的智慧全集(珍藏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子默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01
书籍编号:30435265
ISBN:978710402274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28339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为人处世
版权信息
书名:菜根谭的智慧全集
作者:子默
ISBN:9787104022749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明朝洪应明(约明神宗万历中期,即公元1596年前后)所著。
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有关他的生平,现已知之不详。只知他身处政治昏暗、内忧外患的明朝末年,朝中有严嵩、魏忠贤等先后擅权,民间有流民暴动,并出现反对太监专权的东林党。另外,在边关,鞑靼屡扰北方,东南沿海则时有倭寇骚扰。因此,他放怀于名利之外,对功名富贵看得很淡泊,而专心著书立说,著有《菜根谭》、《联谨》、《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可惜只有《菜根谭》一书传世。
《菜根谭》,“谭”通“谈”,书名的由来,是出自宋儒汪信民所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一句。洪应明取这句话为书名,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细细咀嚼不同菜根,品尝不同滋味,就像慢慢品尝人生的滋味。这里以菜根为喻,以小见大,旨在揭示人生的立身之本。
《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菜根谭》集儒、释、道三家精髓,涉及修身养性、治国齐家、处世为人等诸多人生哲理于一体,微言大义,字字珠玑,读后令人身轻气爽,豁然开朗。
《菜根谭》原书采用的是语录式体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唯美和警句般的睿智,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世态人情。文字简明隽永,意境空灵淡泊,而所阐释的人生哲理更是能警世感人。
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归类,参考前人注解,对原文中难解的字词作了注释,为原句配上了相应的译文,尤其是加上了精彩的点评,穿插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力求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阐释精辟的道理,使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容易理解距今几百年前的古人的思想精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而自新,才能修身养德。菜根谭中劝诫世人不贪私、不偏颇、不炫耀、不羡名、不媚俗,“胸中无物欲,眼里自空明”,去除私念,神清气爽,同时也会避免许多失误,少走许多弯路,攀上成功的巅峰。如果世人都能修身养德,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不矫揉造作,那么人类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1.不为小恶,不弃小善
【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无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注释】
欲路:欲望、欲念,意为一私之念。
染指: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
万仞:形容非常之深。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指道理、真理、义理。
惮:害怕、畏难。
【译文】
涉及个人私欲的事情,不要只觉得有趣、有利就随便去做,只要有了开头便难以自拔,最终必将堕入深渊;遇到有助于增长品德的事,要尽力去做,不要碰上点困难就退缩,否则就会与正义相隔万里。
【智慧点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最能体现一个人品格的高下。汉朝名相张良年少的时候,一次,他走过一座石桥,看见一位老人的草鞋掉进了桥下的河中,周围的人都不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为他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
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此后,张良潜心学习兵书,学成后辅佐刘邦,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一统天下。
我们每天碰到的事情大多是琐碎的小事,正是在这些小事中才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性情。对于小恶,我们要防微杜渐;对于小善,我们切不忽略,要知道它就是踏向真理的第一步。
成功的人能够包容一切,往往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发展他的事业,最终走向成功。
2.无私无贪,度越一世
【原文】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注释】
一念:瞬间的念头,短暂的想法。
变恩为惨:恩,惠爱。惨,狠毒。
污:玷污。
度越:度过,超越的意思。
【译文】
只要心存一丝贪念,就会使原本刚直的气节变成柔弱偏激,丧失理智而头脑发昏,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忍,把恩人当做仇敌,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很污浊,最终名声扫地,毁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代贤人认为,不贪婪是一种宝贵的品德,单凭这一条就可以终生无忧。
【智慧点评】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心有贪念的人,胃口只会愈来愈大,敛取的手段也会愈加胆大妄为。贪欲足可以毁身,人一旦起了私心贪念,被贪婪控制了心灵,就会成为被物欲操纵的躯壳,变得不自知,奢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品格低下,而最终一无所获。
一个乞丐在大街上垂头丧气地往前走着。他衣着褴褛,面黄肌瘦,看起来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他不停地抱怨:为什么上帝就不照顾我呢?为什么惟独我就这么穷呢?
上帝听到了他的抱怨,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怜惜地问乞丐:“那你告诉我吧,你最想得到什么?”乞丐看到上帝真的现身了,喜出望外,张口就说:“我要金子!”上帝说:“好吧,脱下你的外衣来接吧!不过要注意,只有被衣服包住的才是金子,如果掉在地上,就会变为垃圾,所以不能装得太多。”乞丐听后连连点头,迫不急待地脱下了衣服。
上帝轻轻一挥手,金子从天而降。乞丐忙不迭地用他的破衣服去接金子。上帝告诫乞丐说:“金子太多会撑破你的衣服的。”乞丐不听劝告,仍兴奋地大喊:“没关系,再来点,再来点!”正喊着,只听“哗啦”一声,他那破旧的衣服裂开了一条大口子,金子滚落在地。金子在落地的那一瞬间全变成了破砖头、碎瓦片和小石块。
上帝叹了口气消失了。乞丐又变得一无所有,只好披上那件比先前更破、更烂的衣服,继续他的乞讨生涯。
所谓无欲乃刚,在生活中有些人就像那个贪婪的乞丐,抵不住“贪”字,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
在商品社会,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诱,以身试法,大半生清白可鉴,却晚节不保,而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贪念欲望早晚会把人带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就像那个毫不知足的乞丐。
3.持身不可轻,用意无须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注释】
持身:修身,立身,形容做人的态度、原则。
轻:轻浮,急躁。
挠:阻止,干扰。
悠闲镇定:形容遇到事情从容应对的样子。悠闲,闲适自得;镇定,遇到紧急情况而不慌张。
泥:拘束,拘泥,束缚。
【译文】
君子在平时待人接物时不能轻浮急躁,如果轻浮就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失去本身悠闲镇定的气质,把事情办糟;任何事物也不能看得太重,这样就会被外物束缚而心力交瘁,而缺少了洒脱的活力。
【智慧点评】
君子待物,轻与重都是相对的,一个人做事不可过于鲁莽急躁,也不可计较太多细枝末节,否则什么大事也做不了。
做事应该用心,用心才会认真对待问题,尽力寻找解决途径,就如同下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世间万物千变万化,看起来大体相似的问题总有细微的差别,而这细微的差别很可能是决定性的。若不用心分析,就可能错误估测对象。
在细心做事的过程中,也不可过于执着,固执地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结果就会身心交瘁,不能超脱,物就成了人的束缚,身心疲惫,丝毫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为人做事都在轻与重之间,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这当然不易做到。宋朝词坛大家苏东坡在瓜洲任职时,某天,因坐禅开悟,自认为已超凡脱俗,不为世俗八风所动。
于是,因体悟而作成一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然后令书童乘船从江北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
佛印禅师看后,挥毫批了两字:放屁。
东坡见侍者带回的批字后,火冒三丈,立即乘船过江。佛印早已料到东坡会前来兴师问罪,故早已在江边恭候。
一见面,苏东坡指责道:“禅师,你为什么污辱我的诗?”佛印若无其事地答道:“没有啊?我骂了你什么?”东坡指着“放屁”二字,责道:“这是什么?你还狡辩?”佛印呵呵大笑:“噢,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嘛,怎么被一个屁打过江来了?”
苏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遇事当从容应对,不急不躁,轻与重之间仔细掂量。
4.抱残守缺,宁缺勿满
【原文】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注释】
欹器:古时用来装水的倾斜易覆的器皿,用来放在座位旁边使人警戒的礼器。
扑满:古时用来存钱的瓦制器皿。
缺:即缺少的意思。
【译文】
用来装水的欹器,就是因为水装得太满才会翻倒,用来存钱的扑满却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一旦钱储满后就要被砸破。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宁可处于无争的地位,也不要过于热衷于名利;日常生活宁可稍有缺欠,也不要苛求完美。
【智慧点评】
“谦受益,满招损”,一个拥有虚怀若谷的谦虚心态的人,可以虚心向他人学习,积累自己的才干,思想就得以吐故纳新,自然就会不断进步;而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又不肯向别人学习,往往给人以骄狂的印象,人们自然敬而远之。久而久之,思想得不到更新,自然也就会落后。
如果内心杂乱,就会成为蛮横不讲理的狂人,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嫉恨,就算无意与人相争,他人也会视自己为对手,随时可能对他展开攻势,最后受损的还是自己。以下的这则小故事也许能说明这个道理:
一天,一位著名的学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要向学者请教学问。宾主落座之后,不等主人开口,客人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大谈起来,从自己的生活、工作,及至家庭,又谈到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学者几次想插话都未能成功。
学者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往客人杯子里倒茶。
那位客人看见杯子已经倒满了,水直往外溢,但学者仍不停地往里面倒,觉得很奇怪,他忍不住说:“难道你没看见杯子已经满了,再也倒不进去了吗?”
“这倒是真的,”学者终于停了下来,“和这个杯子一样,你的大脑就像这只杯子,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不准备一只空杯子的话,就算是有水也只能溢出来,装不进去了。”
随时为自己准备一只空杯子,倒出旧思想,装进新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身心,但不必苛求完美。
5.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原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注释】
气象:气质、气度。
疏狂:豪放而不拘束,文中引申为自大。
缜密:思维细密严谨。
琐屑:繁琐,细碎。琐,细小,细碎;屑,碎末。
激烈:这里是偏激的意思。
【译文】
一个人要心存高远,但不能狂妄自大;考虑问题要周全,但不必过于繁琐;生活情趣要高雅,但不能走入极端,过于枯燥单调;清白操守要坚持,但不能过于偏激。
【智慧点评】
我们平日里做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否则,事情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过犹不及。品德和气质的修养也是这样,做人当志存高远,但前提是理智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正确地估测所处环境,而不是好高骛远。
一个人要想做到不偏颇,恰到好处,言行以至思想境界需要进行一个很长的磨炼过程。因为人们做事做人总是向好的方面追求,看到好的一面却忽视随之而来的不足,那么一不小心便会失之偏颇,得到相反的结果。
有一个制帽学徒满师以后准备自开一家小店,第一件事便是要制作个漂亮的招牌,上面写上合适的用词。他准备这样写招牌:“制帽商约翰·汤普森。制造并现钱出售帽子。”再在这几句话下面画一顶帽子。
他把他的想法讲给朋友们听,想征求朋友们的意见。第一位朋友说:“‘制帽商’一词可以去掉,和后面的‘制造’重复。”于是,汤普森去掉了“制帽商”三个字。第二位朋友说:“‘制造’两字也可以去掉,因为人们买帽子不会关心帽子是谁做的,只要帽子合适,质量好,他们就买。而不论是谁做的。”汤普森又将“制造”二字删去。第三位朋友说:“‘现钱’二字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这里没人赊卖。”于是这两个字也被删除了。这样,汤普森先生的招牌上就只剩“约翰·汤普森出售帽子”这一行字。
又一位朋友说:“并没人认为你会白送呀!这‘出售’二字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出售”二字也被划掉了。
最后一位朋友说:“干脆把‘帽子’二字也去掉吧,因为牌子上已经画了一顶帽子,何必画蛇添足呢?”
因此,牌子上的字最后定为“约翰·汤普森”,底下画着一顶帽子。开业之后,生意兴隆,人们都夸汤普森先生的招牌简洁大方,很有号召力。
任何事情如果做过分了,就没有做到一样,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有时越简单,越含蓄,往往就是越丰富,越有力量。繁简之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