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教你学做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犹太人教你学做人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子默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2-01
书籍编号:30435264
ISBN:978710402342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08631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为人处世
版权信息
书名:犹太人教你学做人
作者:子默
ISBN:978710402342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犹太民族不但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安宁与幸福对犹太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相反,苦难、迫害、残杀几乎将他们的生命之火灭绝。
但是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过人的勇气,超人的智慧,战胜了一切灾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建立了美满的家园,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会把蜂蜜滴在书上面,然后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上面的蜂蜜,使孩子意识到书是“甜”的,培养孩子从小爱书的习惯。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这种东西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就永远离不开它,这就是智慧。”
维特根斯坦说:“在犹太人那里有不毛之地,可是在其绵薄的石层底下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的泉水。”
托尔斯泰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这些都是伟大的东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对人类灵魂永恒秘密充满激情的探索。”
本书通过对犹太民族生存、智慧、做人、处世等多个领域的揭示,生动的犹太故事,大量的犹太名人经典案例,浅显易懂地阐释犹太人的做人秘诀。
愿这本犹太智慧书能给您带来启示,让您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教育——开启犹太民族智慧的大门
犹太民族以尊重知识、注重教育而闻名于世。“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行尊荣”。
最为重视教育的民族
犹太民族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除了具有学习和求知的传统这样的“软”的东西外,在“硬件”上,则表现为他们遵奉着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他们迁移,在流动不居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教育,而是将其列为第一重要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很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称得上源远流长。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任何人都不难想象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仅400多万的以色列却拥有6所跻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内格夫一本古安大学和巴尔伊兰大学。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更高层次上,还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约哈南·本·札凯拉比就认为:“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智竭神,想出一个方案,但必须亲自去见包围着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芗。
约哈南拉比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他看着韦斯巴芗,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敬意。”
韦斯巴芗一听此话,认为侮辱了皇帝,做出要惩罚拉比的样子。
约哈南拉比却以肯定的语气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终于明白了拉比的话,很高兴地问拉比此来有何请求。
拉比回答道:“我只有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韦斯巴芗说:“好吧,我考虑考虑。”
不久以后,罗马的皇帝死了。韦斯巴芗当上了罗马皇帝。日后当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向士兵发布一条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能者,维护了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下来。
约哈南拉比,以保留学校这个犹太民族成员的塑造机构和犹太文化的复制机制为根本着眼点,无疑是一项极富历史感的远见卓识。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作为地理政治上的因素考虑,而是文化上的吞并对象。小小的犹太民族之所以反抗世界帝国罗马而起义,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统治,而是异族的文化统治,即异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罗马人亵渎圣殿的残暴之举。
另一方面,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基因上。在一个犹太人的名称下,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至今作为犹太教大国的以色列,向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开放大门,因为接受犹太教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
为了达到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从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持之以恒、极少变易的民族节日,到甘愿被幽闭于“隔都”之内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复活希伯来语,到基布茨运动,所有这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犹太民族这种独特追求中生成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
也正基于此,犹太人才会认为: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犹太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在他们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世界各行各业中生存。
犹太慧语:
犹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犹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流落于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如鱼得水般地开创他们的事业。
犹太教育从小抓起
《塔木德》说:对于学习中的孩童,我们把他们比作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洁净的纸上书写。世界只因有了孩子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孩子是未来,是希望。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人,但是也只有南美的贝鲁,非洲的刚果和亚洲的斯里兰卡这些小国家的人口而已。如果以世界人口五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百分之三而已。
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爱因斯坦、弗洛依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从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百分之三十二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他们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教导他们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着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
接下来他们会让小孩背诵,他们不要求孩子去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
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创建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它的知识。
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下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犹太人教育孩子从小抓起。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把《圣经》翻开,并把蜂蜜滴在上面,然后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上面的蜂蜜,使孩子意识到书是“甜”的,培养孩子从小爱书的习惯。几乎所有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形态、颜色、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他们回答不出来,父母就会告诉他:“这种东西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就永远离不开它,这就是智慧。”
犹太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对犹太家庭来说,如果一个家庭中出了一名或几名博士可谓荣耀至极。可见犹太多伟人和名人不是偶然的,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
犹太慧语:
《犹太法典》中有这样一些话:
“对于像孩子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新鲜洁净的纸上书写。
但对于像老人那样学习的人,我们把他比做什么呢?就像用墨水在破旧不堪的纸上书写。
世界只为了学童们的呼吸而持久存在。
学童们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业,即使是为了建筑神庙也不行。
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
犹太人的学习精神
犹太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
在犹太人的国度,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车站还是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在每个家庭里,书房是必不可少的。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但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看,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业,每个书店中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在静悄悄地看书或购书。
每个书店都生意兴隆,人们对书的酷爱似乎胜于财富。书店中各种观点的书一应俱全,从最为深奥的哲学著作到最通俗的大众读物,都有着各自的读者群体。
在街头的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西方各种大报,如《世界报》、《纽约时报》等。
犹太人除了希伯来母语之外,大多数人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全国有近30家报刊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出版社与图书馆的数量居全球之首,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近900种刊物。每种刊物的定价都很昂贵,即使最节俭的犹太人家庭也总是要订阅好几种期刊或者报纸。购买书报是每个犹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犹太民族中,学者的地位要高于以色列王,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者死了,没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个国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犹太人都有能力竞选国王。
犹太人求知精神的基点在于他们对知识有着深刻的,也相当实际的认识——知识就是财富,由此便产生了对知识这种财富近似贪婪的欲望。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居无定所,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惟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知识创造财富,从而由财富、金钱来为自己争得一条生路,一方生存发展的空间。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识永远在身边,智慧永远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过程中或移居新的居住地后,能迅速地找到那些他们具有竞争优势的位置,从而站稳脚跟,恢复元气进而兴旺发达起来,智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孜孜以求地在知识海洋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又对形成犹太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了文化滋养的作用。可以想象,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或知识缺乏者在世界舞台上根本不会有运筹帷幄的智慧。
犹太慧语:
“求知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命运,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接受过教育。”(犹太思想家马克思)
学习不分穷富
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有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应该学习。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
希莱尔长老是一个穷人,他每天都辛苦地干活,却只挣到半个第纳尔。他用收入的一半支付给学院的门卫,而用剩下的一半来使自己和家人过活。
一天,在安息日前夜,他没有挣到钱,于是,学院的门卫就不让他进去。在学习知识的驱使下,他爬到教室的房顶上,把头紧紧贴在冰冷的屋顶上,透过玻璃屏息倾听智者施玛和阿弗塔扬讲课。在他趴在房顶上的时候,大雪飞扬,不一会儿,就将他覆盖起来,但他听得非常入迷,终夜没有挪动一下位置。
第二天清晨,施玛对阿弗塔扬说:“兄弟,这间屋子每天都很亮,但今天却有些暗,外面是不是阴天了?”
他们抬头向上看,发现屋顶有一个人型的物体,于是,他们爬到房顶,发现了被大雪覆盖几乎冻死的希莱尔。他们把他背下来,给他洗澡并涂油,然后把他放到了火炉旁边。
两位圣人说:“这个人的行为是值得的,上帝保佑他。”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有的犹太人一向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懂得学习重要性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
犹太慧语: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