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互联网思维 >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景通桥,张满江,马芳霞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书籍编号:30431677

ISBN:978751804954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60414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全书内容: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精准农业最早由美国农业工作者于20世纪90年代倡导并实施,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精准农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农业管理的数字化、农业服务的信息化。“互联网+精准农业”必将把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布局,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高质量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快速融合,信息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工作,相继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进行部署,并把农业、农村问题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从以体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的农业1.0,到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2.0,再到以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装备支持下的3.0,最后达到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支持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以智慧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农业,即农业4.0。在农业4.0阶段,人们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各种农业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与优化,实现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设计、在线化处理、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和智慧化作业,使农业实现大区域范围内整体优化配置,使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升到一种新的业态和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智能,代表了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


近几年来,我们欣喜地关注到“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成为驱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全面发展的先导力量。无论是在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精准设施园艺、精准渔业、智能装备、精准营销等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积极地应用者和实践者,并形成了典型的成功案例,为引领和支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甘肃博通数据科技集团会同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专家,抢抓机遇,通过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在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编著了《互联网+精准农业》一书,该书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植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互联网+精准农业”产业生态链,既有理论阐述的高度、实际应用的深度,又有技术研发的成熟度,是一部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做好精准农业这篇大文章的上乘之作。该书的编著与出版,无论是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科研工作人员,还是农业企业家、农业管理者和从业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温孚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原常委、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副主任


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山东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2018年3月于山东泰安

前言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达国家将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门领域,其含义是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精细准确地调整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使农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其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农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决策、田间变量实施等。目前,支持“精准农业”的技术手段已研究开发出来,并趋于成熟,在示范应用中预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将是我国未来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热门”课题,并将引发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并将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国际精准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这是一本介绍精准农业的专著,笔者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与变革、精准农业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精准农业的主要工具,对精准农业在播种、施肥喷药、智能灌溉和精准收割的具体运用的阐述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共有八章,第一章讲述的是“互联网+”时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内容包括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农业1.0模式到4.0模式的跨越、站在风口上的现代农业、“互联网+”引领精准农业新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农业。


第二章讲述的是精准农业的概念与构成系统,内容包括传统农业与精准农业的区别、精准农业的产生与应用、精准农业的作用、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优势、中国精准农业的关键问题、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第三章讲述的是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内容包括精准农业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精准农业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精准农业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emote Sensing,RS)、精准农业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精准农业的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精准农业网络化管理系统、精准农业培训系统和精准农业系统集成。


第四章讲述的是精密播种技术,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作物播种机械,播种机工作原理,国内外精准播种情况,玉米、水稻、棉花的精密种植技术,激光平地技术。


第五章讲述的是变量施肥喷药技术,内容包括变量施肥的优点、变量施肥机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


第六章讲述的是智能灌溉技术,内容包括智能灌溉的概念、智能灌溉系统的分类、灌溉施肥技术、温室智能灌溉施肥控制系统。


第七章讲述的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发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的需求分析、病虫害防治系统及案例。


第八章讲述的是精准收割技术,内容包括精准收割的概念、收割机中的智能传感设备、农业智能收割测量、联合收割机的应用。


本书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际案例分析,同时还配有丰富的图片,是精准农业方面的上乘之作。


精准农业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快速发展的领域,有关技术及其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也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书中必然存在许多不足及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根据各方意见和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的最新发展,在再版时予以修正完善。


景通桥


2018年3月于兰州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起源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从没有农业,原始人类依靠打猎和采集为生,一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才开始在我国出现。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农业也经历了原始农业、粗放农业等发展阶段。在农业发展的整个阶段中,伴随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根据专家研究,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就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至今,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仍在进行着农业新变革,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时代,在距今一万年前后原始农业就已萌芽。中国原始农业具有“多源起源多元交会”的发展特点,受地域、气候诸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率先发展,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农耕文明。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中国原始农业


一、夏商周与春秋战国农业


夏、商、周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时期,中华农耕文明的基本特质大致形成,传统农业的基本要素初步具备。春秋战国时期是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发展,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


该时期农业发展的特征:


◆通过土地私有化、生产方式转变等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们对土壤与物产、农时与物候等农业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金属农具已经出现;


◆农用动力得到应用;


◆农田水利有所发展;


◆《齐民要求》《授时历》《农政全书》等农业著作在此期间著成。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农业


秦汉、隋唐盛世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农牧文化的对峙与融合,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内涵,展现了恢宏强劲、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为汉唐时期农业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期农业发展的特征:


◆小麦的推广使得作物结构发生变化;


◆北方旱作技术体系发展成熟;


◆铁犁牛耕普及;


◆畜牧业兴盛;


◆丝绸之路开通发展;


◆饮食文化发达;


◆大型综合性农书问世。


三、宋元农业


本历史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工具、充足的劳动力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促使宋元时期江南稻作技术体系发展成熟的基本要素。江南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的进程完成。宋元时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当时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表现之一便是耕地不足,梯田、圩田、架田等土地利用方式随之出现。


该期农业发展的特征:


◆水田耕作技术体系形成;


◆江南农田水利发达;


◆园圃业商品化;


◆棉花引种并得以传播;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重心南移后以稻作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形成。作物种类的增加,如一些抗旱、耐涝的品种,荞麦、高粱、油菜便是该时期增加的作物。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传统农业雕像


四、明清农业


明清时期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成为必须应对的基本国情。在人口压力下,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向更加精细化发展;农业地域空前拓展,促进了新农区的开发。第三次引种高潮改变了我国基本的作物与饮食结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全面成熟。


该期农业发展的特征:


◆耕作制度发生变化;


◆基塘农业出现;


◆引进欧美的作物,如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等;


◆土地开发利用多元化;


◆农业科技得到运用和发展;


◆农业开始出现精细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特点。


五、近代农业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大量传入,经验农学开始向实验农学转变,有机农业向无机农业发展,新型材料与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中国农业开启了近现代化的进程。


该期农业发展的特征:


◆农业科技得到发展与应用;


◆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


◆近代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逐步建立。


六、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互联网+精准农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现代农业


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