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能看见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一滴水能看见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孙常福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书籍编号:30423337
ISBN:978754681345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6148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版权信息
书名:一滴水能看见什么
作者:孙常福
ISBN:978754681345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两人一心的重要性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
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但是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当他们各行其事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这时,有一个叫密须奋的人,他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
“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由此可以看出,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胜利。
大鹏与焦冥的不同
晏子是齐国有名的贤相。晏子很有学问,足智多谋,善于讽喻又敢于直谏,他经常跟齐王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或谈论学问。有一天,齐景公和晏子坐在一起聊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天下有极大的东西吗?”
晏子回答说:“有哇。大王想要我说给您听吗?”
齐景公说:“我想知道天底下最大的生灵是什么?”
晏子说:“在北方的大海上,有个叫大鹏的鸟,它的脚游动在云彩之中,背部高耸入青天,而尾巴则横卧在天边。大鹏在北海中跳跃着啄食,它的头和尾就充塞在天和地之间。它的两个阔大的翅膀一伸展,就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齐景公惊奇地说:“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想象!那么,天下有没有极小的生灵呢?”
晏子回答说:“当然有。东海边有一种小虫,它小到可以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巢。这种小虫子在巢里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它们经常在蚊子的眼皮底下飞来飞去,可是蚊子连丝毫的感觉也没有。”
齐景公说:“太妙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新奇的事,那是什么虫子呀?”
晏子说:“我也不知道它确切的名字叫什么,只听说东海边有些渔民称这种虫子为‘焦冥’。”
齐景公十分感慨地说:“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追求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去恶勿疑的晏子
那是在晏子出使鲁国的时候,齐景公召集国人为自己兴建楼台,到了寒冬也不停止,因为天气冷而冻坏了的人到处都是,但是景公并不知道,于是国人就眼巴巴地盼着晏子回来,希望他回来以后可以把这种情况传达给景公。
过了一段时间,晏子终于回来了,他报告完了出使的事情之后,景公就设宴招待他,慰劳晏子出使的辛苦。
晏子趁机说:“如果君主允许的话,我给大王唱首歌吧。”
景公允许以后,晏子便开始唱了起来:“冰冷的水浸着我的肌肤,我能怎么办呢?我们的国君摧残我的身体,我能怎么办呢?”晏子唱完歌以后,因为怜悯而流下了泪水。
景公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过来劝他说:“大夫为什么事情而叹息流泪呢?该不是为了我修建楼台的事情吧?不要伤心了,我这就中止它。”晏子替百姓向国君拜了又拜,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感激。
晏子从景公那里出来以后,即刻前往建筑楼台的地方,并不是告诉人们君王要中止建筑楼台的事情,而是手拿朴杖抽打那些不干活的人,并说:“我们这些小百姓都有房子躲避干燥湿冷,君主只是建一个楼台,你们就这么推脱,赶紧尽快完成!”
国人都对晏子怨恨起来,还说晏子助纣为虐,但是晏子知道这么做是为了让景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不以为意。果然晏子从筑楼台的地方返回以后,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府邸,景公就已经发布命令催促停工了。于是晏子又飞快地驾车回去向人们传达这个好消息。
孔子听说这件事情以后,感叹说:“看见君主犯了错误,入见君主的时候能够毫不犹豫地给君主指出,出来的时候却并不宣传自己的仁德,合乎此道的,大概就是晏子了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知错不改,或者没有勇气改正错误,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样只会错上加错。
诚实守信的柳季
那是在从前,鲁国有个宝贝,叫作岑鼎。这只岑鼎形体巨大,气势宏伟雄壮,鼎身上还由能工巧匠铸上了精致美丽的花纹,让人看了有种震慑心魄的感觉。鲁国的国君非常看重和珍爱岑鼎,把它看作镇国之宝。
鲁国的邻国齐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国力很是强盛。为了争夺霸权,齐国向鲁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鲁国较弱,勉强抵挡了一阵就全线溃败了。鲁国国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齐国求和,齐国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要求鲁国献上岑鼎以表诚意。
鲁国的国君很是着急,不献吧,齐国不愿讲和;献吧,又实在舍不得这个宝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鲁国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大王,齐人从未见过岑鼎,我们何不另献一只鼎去,量他们也不会看得出来。这样既能签订和约,又能保住宝贝,难道不是个两全之策吗?”
“妙啊!”鲁国国君拍手称是,大喜道,“就照你说的这么办!”于是,鲁国悄悄地换了一只鼎,假说是岑鼎,献给了齐国的国君。
齐国国君得了鼎,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只鼎虽也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但似乎还是不如传说中那样好,再加上鲁国答应得这样爽快,自己又没亲眼见过岑鼎,这只鼎会不会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验证它的真伪呢?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仅自己受了愚弄,齐国的国威也会大大受损。他思前想后没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块儿商量。
这时,有一位聪明又熟悉鲁国的大臣出点子说:“臣听说鲁国有个叫柳季的人,非常诚实,是鲁国最讲信用的人,毕生没有说过半句谎话。我们让鲁国把柳季找来,如果他也说这只鼎是真的,那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齐王同意了这个建议,派人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了鲁国国君。
鲁国国君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请来,对他把情况讲明,然后央求他说:“就请先生破一回例,说一次假话,以保全宝物。”
柳季沉思了半晌,严肃地回答道:“您把岑鼎当作最重要的东西,而我则把信用看得最为重要,它是我立身处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辈子的努力保持的东西。现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坏自己做人的根本,来换取您的宝物,恕臣不可能办到。”
鲁国国君听了这一番义正辞严的话,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用了,就将真的岑鼎献给了齐国,签订了停战和约。
守信用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好品质。因为,诚信是无价的,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做人的原则。
迎合时势的道理
那是在从前,鲁国有一个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爱好学问的,去了齐国,齐王让他做了太子老师。爱好兵法的,到了楚国,楚王让他做了将军。他们的俸禄足够让家中富裕,爵位也足够让他们的亲戚感到荣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也和施氏两个儿子相同,但十分贫穷。他们非常羡慕施氏的富有,于是便前往他家请教。
施氏两个儿子把情况告诉他们,他们十分高兴,一个前往秦国,一个前往卫国。但他们不仅未得到富贵,反而一个受到宫刑,一个遭受刖刑。
孟氏父子十分愤怒,以为施氏两个儿子欺骗他们,于是便前往施家责备施氏两个儿子。
施氏两个儿子听了,说:“凡是顺应时势的就昌盛,与时势相背的就灭亡。你们所学的与我们相同,但遭遇却和我们相反,是与时势相背的缘故,并不是你们的行为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久不变的道理,也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先前所用的,今天或许已经废弃;今天所废弃的,明天或许又会用到。用与不用,并无一定的道理。抓住机会、迎合时势,应付事情没有固定的方法,这属于智谋的范畴。智谋不足,即使像孔子这样博学、姜太公这样用兵如神的人,也会穷困,何况你们呢?”
孟氏父子愤怒的神色立刻不见了,说:“你们不要说了,我们已经明白啦!”
顺时者昌,逆时者亡。天下没有永久不变的道理,也没有永远正确的事情。只有抓住机会、迎合时势,不断改变自己的方法,才可无往而不利。
不能杀人的宝剑
那是在从前,魏国人黑卵杀了来丹的父亲。来丹发誓要亲手用剑杀死黑卵。有一天,来丹的朋友问他:“你准备怎么报仇?”
来丹流着眼泪,说:“希望你能帮我出主意。”
朋友说:“我听说卫国人孔周家里有三把宝剑,是他的先祖从商王那里得来的。那宝剑威力无比,一个小孩拿着就可以吓退三军,你为什么不借来报仇呢?”
于是来丹到了卫国,拜见孔周,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孔周说:“我有三把宝剑,随便你选择哪一把。但它们都不能杀死人,你先听听它们的特点吧。”来丹点点头。
孔周说:“第一把剑名叫含光。人看不到它的形状,挥动的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划过物体,不会留下痕迹,也无法觉察到。”
来丹问:“第二把剑呢?”
孔周说:“第二把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