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哲学 > 你的路标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你的路标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你的路标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你的路标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孙常福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01

书籍编号:30423334

ISBN:9787546813424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006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全书内容:

你的路标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李世民宽宏大度


历史上雍容大度、宽以待人当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告发。


所以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大臣魏征出身低微,做过道士,早年参加过瓦岗军,归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为太子谋事。


魏征见太宗与太子暗中倾轧,争做帝位继承人,他常劝太子早除秦王李世民,以便铲除政敌,顺利登上皇位,无疑是李世民不共戴天的仇敌。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把魏征召来责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人们都以为魏征如此固执,必死无疑。但太宗被魏征对李建成的忠诚所打动,赞赏魏征为人刚直,从魏征至死不悔的态度中,看到他的经国之才,并能忠诚奉国。


李世民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厚加礼遇,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后升官到秘书监,积极参与朝政。太宗也鼓励他犯颜直谏,竭力辅助太宗成就了初唐鼎盛的“贞观之治”。魏征也被太宗比做明得失的“人镜”。“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在唐太宗的主要助手中,有相当大一批人原先都是他的敌人或政敌。用人之长,首先得容人之过,这便是太宗的不同凡响之处。


唐朝宰相陆贽,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


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两人有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


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计前嫌,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曾国藩也是一个雅量大度之人。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要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欲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但刘坚持不给。


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刘草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


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怕的呢!”


曾国藩看了这个文稿,觉得这样是非常正确的。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曾国藩对于这个事没有一点儿芥蒂,由于他是个圣贤才能这么做的。”宽容大度之态,让曾国藩博得了众多的支持和鼎力相助,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老头智对皇上


相传唐朝的时候,无锡有一个新任的县官老爷拍皇帝的马屁,下令说:“当今皇帝是真龙天子,龙泉泉水要供天子吃用。从今后,黎民百姓不得动用龙泉水,谁敢违反,就要充军、坐牢。”


第二天,县官老爷就限令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在七天内运送三十船龙泉到京城,违者杀头。


龙山脚下的穷苦人,原来都靠这龙泉吃用,现在不但不能用,还要运送到京都,大家都怨死恨死了。


可是,豺狼当道,百姓有啥办法呢?只得扛的扛,挑的挑,装了满满三十船贴上“一泉”标记的龙泉水,白日黑夜,冒风冒雪地送到京城。


龙山一带的老百姓运送泉水,吃尽千辛万苦。而县官老爷却立了大功,升上去做府台大人了。大家都认为,苦算吃尽了,县官老爷一滚蛋,泉水可以自用了。


谁知道,新任的县官听说前任是靠送泉水升上去的,所以一上任,就马上到龙山去兜了一圈,一看果然是好泉水。


回来立即下令:皇上饮用之水,黎民百姓不得动用。并限期五天内把泉水送到京都,献给皇上,违者杀头。


第二任县官老爷也因拍了皇帝的马屁,运送泉水立了大功,又升上去做巡抚大人了。


而第三任县官老爷和前两任一个样,他一到任,立即下了和前两任一样的令,向皇帝呈上一样的奏本,只是限期更短了,只有三天!


大家对此忍无可忍,便说:“我们和他们拼吧,累死饿死,不如拼死!”


可是,村里的惠老头却站起来反对说:“不,皇帝要的么,我们还得送一趟。我自有道理。”


接着,老头和大家咬着耳朵,咕噜了一番。大家都晓得这老头是个“土诸葛”,就信服地点点头。


龙山脚下的老百姓,扛的扛,挑的挑,又装了满满三十船贴上“一泉”标记的龙泉水,向京都出发了。


再说,京城里皇帝看了奏本,龙心大悦,他想:年年送龙泉,连吃变神仙,县官真忠心,应该加官。


可是一查期限已超过两天,泉水还没送到,那还了得!顿时龙颜大怒,传下圣旨说:“运泉民犯,超过期限,欺君之罪,满门抄斩。”


圣旨一下,送泉水百姓中有一人哈哈大笑。是惠老头。


“犯欺君之罪的是县官老爷。龙泉水是‘二泉’,二泉之名来于‘泉中泉’,这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不信可查问。”


惠老头咳嗽一声,继续说:“我们两天前就赶到京城,因为明明是‘二泉’水,标记上却写上‘一泉’,因此小民们不敢骗皇上,不敢送进宫来。”


皇帝一听,觉得奇怪,问旁边的宰相:“龙泉水到底是一泉还是二泉?”


宰相摇头说:“不清楚。”


皇帝眉头一皱,心想:本来要到江南一游,不如顺路去看看,回来再杀不迟。落得百姓要感激我皇恩浩荡。


于是第二天,皇帝就到无锡龙山脚下,只听得满街叫喊声:“二泉名茶阿要?”只见山坡上摆满挂着“二泉名茶”招牌的茶摊。


皇帝一看,心中“怦”的一跳,为了装得大贤大德,他硬着头皮下令把惠老头和乡亲们都放了出来,把无锡的原三任县官老爷都削职为民。


其实,“二泉”的名字是惠老头新起的。“二泉名茶”是按惠老头的交代最近赶制出来的。


从此后,“二泉名茶”和“天下第二泉”便名震天下,为了纪念惠老头的聪明勇敢,大家便把龙山改名为惠山。

小康熙计捉鳌拜


那是在康熙8岁登基时,朝廷内鳌拜专权,今日杀文,明日杀武,吓得索尼告老还乡,来了个杀猪不吹一一蔫退。


遏必隆胆小怕事,俯首听令,四个辅政大臣中,只有苏克萨哈是个大大的忠臣,见鳌拜专横独断,欺侮皇上,常常据理力争,被鳌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杀死苏克萨哈,再谋皇位。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鳌拜心生一计,传令要蓟州、遵化的正白旗人迁走,把驻地让给镶黄旗,这个蛮横无理的命令,自然遭到苏克萨哈的反对,双方争执不下。


康熙命大学士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前去蓟州,遵化实地勘察。


三位大人坚持正义,反对强夺白旗驻地,鳌拜恼羞成怒,竟假传圣旨,擅自杀了三位忠臣及家人百余口。临行刑时,哭声震地,怒气冲天,市民百姓,都垂泪不止。


这一日,康熙早朝,整拜大摇大摆上了金殿,傲慢地对小皇上说:“启禀万岁,苏纳海违背圣命,拨地迟误,并勾结朱昌祚、王登联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处死!”


整拜一言方出,满朝文武都为之震惊。好家伙平白无辜,先斩后奏,杀了三家大臣,这简直是要谋反嘛!完了,大清朝就算完了!


再看康熙,坐在那儿,脸上不红不白的,一声不吭地在玩自己的小拳头!


鳌拜见了,差点没乐出声来。心想:“不怪算命的说我有九五尊位之份,小玄烨如此无知昏庸,这金銮殿岂不是很快就要倒给我了么?”


想到这里,鳌拜得意忘形地腆起个大肚子,眼现凶光,扫视文武百官,又转过身来对康熙说:“万岁,臣还有本奏。苏克萨哈久怀奸心,蓄谋篡权夺位,暗中勾结苏纳哈、朱昌柞、王登联等,欺君罔上,故臣已将其逮捕归案,欲车裂杀之,特奏明皇上!”


一听要杀苏克萨哈,小康熙坐不住了,死的三个是救不活了,忍就忍了吧,这笔账先记着,早晚得算!可活着的苏克萨哈是大忠臣,说啥也不能再让他给杀了!康熙小手一摆说:


“杀不得!杀不得!”


“杀得,杀得的!”


“不能杀,就是不能杀!”


鳌拜见小皇上梗着脖子,就是不允,可真急了!他三步两步冲到殿上,一把抓住小康熙的龙袍,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我说杀得就杀得,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说完,鳌拜竟扬长而去,一回府衙,就立即传令将苏克萨哈绞死。


康熙知道后,气得两眼冒火,银牙咬碎,闷坐后宫,一个劲儿地琢磨着,用什么办法才能除掉这个害国害民的大坏蛋!


康熙正在发愁,他的小老姑来了。这位小老姑是皇太极的老丫头,顺治爷的小老妹儿,只比康熙大三岁。


她生性聪敏,才识过人,惯会骑射,武艺超群,康熙最佩服她,从小就爱和这位小老姑在一起玩,彼此十分亲近。


小老姑见康熙愁得头不抬,眼不睁的,心疼地说:“看把你愁的,不就是为了那个专门会吹胡子瞪眼睛的鳌拜老头子想不开吗?这点小事好办,听老姑我的,打明个,把他抓起来杀了,不结了吗?”


“咳,你说得倒容易,他爪牙死党很多,要是传旨抓他,还不立刻就得反了呀!”


小老姑把嘴一撇,说:“杀这么个糟老头子,还用得着大喊大叫,大吵大闹的吗?你顺着我的手往窗外看,外面那不是就有杀鳌拜的刀吗?”


康熙听了半信半疑,连忙向窗外一看,原来,窗外有十几个舞枪弄棒的小太监,正在操练武艺。他恍然大悟,小手一拍,又蹦又跳地说:“好刀,好刀,鳌拜死定了!”


原来,皇宫里养十几个没上学,不识字的小太监习武,保护皇上,是打明朝留下的规矩。窗外这十几个小太监,个个武艺高强,每天和康熙一起练拳,一起游戏。


康熙待他们情同骨肉,他们也都愿为康熙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第二天,康熙传旨,召整拜入官下棋。鳌拜自从杀了苏克萨哈,见康熙不但无所表示,而且还亲自邀自己入宫下棋,更不把他看在眼里。他毫无戒备,连侍从也没带,就直奔后宫。


后宫门前,小康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