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哲学 > 你的使命是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你的使命是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你的使命是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你的使命是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恩台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423306

ISBN:9787546812199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6569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全书内容:

你的使命是什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齐桓公——少年智取王位


齐桓公(?—前643),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至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在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传位到襄公时,但是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叫纠,史称公子纠;一个是小白,史称公子小白。


公元前688年,公子小白的老师鲍叔牙见齐襄公残暴昏庸,便和公子纠的老师管仲商议道:“襄公如此杀戮成性,位必不久。为防万一,不如你我各带弟子外出避难,见机而为吧!”


管仲表示同意。管仲于是带公子纠找了个机会去了鲁国。鲍叔牙带小白找了个借口去了外公家莒国。


两年后,齐襄公终因荒淫无道被手下杀死。有人欲立公孙无知为国君,但公孙无知无德无才,只即位一日,就被大臣设计杀死了。


有些大臣认为,公子小白自幼聪明有志,是做国君的最佳人选。但是有些大臣认为,公子纠年龄比小白大,老成持重,应该选他为主。还有大臣认为,如果让小白即位,有废长立幼之嫌,国家难以安定。争论的结果,多数同意迎公子纠回国即位。消息传到鲁国,鲁国便派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


在途中,管仲听说公子小白已抢先动身回国,就急率军队前去拦截。当追到离齐国还有30里路的地方时,截住了公子小白。管仲出于礼节,上前对公子小白见礼问安,而后问道:“公子如今要去哪里?”


小白道:“回国办理丧事。”


管仲道:“公子纠年龄比您大,由他去办就行了,如今您不声不响就悄悄回国,恐怕是别有用心吧!”


鲍叔牙没等小白回答,便抢先说道:“管仲,你怎敢对公子如此无礼?今日不看在朋友面上,我决不饶你,还不快走!”


管仲见公子小白兵多将广,生怕吃亏,便假装畏惧退下,但没走出多远,管仲突然回转身,弯弓搭箭,瞄准小白,嗖的一声射去。


小白中箭,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众人见此,急上前救护,接着是一片哭声。管仲见小白中箭而死,便驾车飞跑回去,向公子纠报告。公子纠认为再也没有竞争对手了,就得意洋洋地回国去了。


小白听着管仲车轮声已远,便一骨碌爬了起来,急令鲍叔牙赶快回国。原来,管仲那一箭并没有射死小白,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当时小白怕管仲再射,便急中生智,立即咬破舌尖,闭目倒下,假装喷血而亡。


众人一听,连声称赞道:“公子真是年少智高啊!”


随后,鲍叔牙便率领众兵将,拥着小白抢先回到了齐国,做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管仲经鲍叔牙推荐来投奔齐桓公。桓公注重人才,不计前嫌,任他为相。管仲心存感激,推行改革,精心治国。几年之后,齐桓公在管、鲍辅佐下,把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于公元前679年,首先登上了春秋霸主之位。

管仲——尽心竭力的齐国相国


管仲(前719—前645),名夷吾,仲是他的字。颍上人。春秋初年的大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桓公继承君位后,鲍叔牙向他举荐管仲执掌国政。齐桓公不仅不计私仇,反而对管仲格外尊重。管仲被齐桓公的仁爱之心感动,真心诚意地担任齐国相国,尽心尽力,夙兴夜寐。


管仲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改革必须先着眼于经济方面,同时,也相应地注意到政治和军事。管仲对农业税制的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分配形式。从而废除了集体无偿耕种“公田”的劳役税制,改为所有土地一律按土质好坏、面积大小,征收不同等级的实物税。


“相地而衰征”首先是分“公田”为“份地”,改集体耕作为个体生产。通过“均地分力”,农民就可知道产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好坏,才能不怕劳苦,自觉地劳动。


管仲还提倡“本末并重”,即将工商与农业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地制宜地实行多种经营,使得鱼盐、山林、川泽之利大兴。


管仲也很重视工农技术的发展,实行各类人员专业化。管仲认为物质条件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夫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远千里而不怨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威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止;深渊之下,无所不如焉。”这些思想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政治方面,管仲令士、农、工、商四种人分区居住。把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其中工三乡、商三乡、士农合占十五乡。工商专心于本业,不服兵役。士农乡平时“食田”、耕田;一有战事,士则充当甲士或小军官,农则为兵卒。士农乡中以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各级行政机构都有负责人。战时,各级行政负责人又成为军官。每户出一壮丁,每五丁为一伍,每五十丁为一小戎。每二百丁称为一卒,每二千丁称为一旅。全国十五乡即为十五旅,每五旅合为一军,全国共有三个军。齐王与两大贵族各率一军。


从上述情景不难看出,齐国的行政组织实际上是兵民合一的组织。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军事防卫,国家都拥有坚固的内部结构。


在官员管理上,管仲命令各人恪守职责,不准懈怠。若有违军令不尽责者,可一可二,再三必定严惩。还令各级官吏随时举荐贤才,否则就是“蔽明”、“蔽贤”,也要治罪。经过改革,几年之后,齐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政治方针是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征讨不服,平恤患难,以武力和德望称霸天下。


一次,桓公因蔡姬之事欲出兵伐蔡。管仲见劝阻无效,便建议桓公先以楚已三年未向天子纳贡为由伐楚。获胜归来,再以蔡国不参加伐楚为由出兵。齐桓公听之,亲率诸侯联合伐楚,迫使楚与各诸侯签立盟约,诸侯皆服。


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5年,在管仲执政的40年间,他一直秉承谦恭的态度,并屡次约束桓公要不骄不躁,出师有名,亲贤者远小人,为齐国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

伍子胥——独具慧眼的吴国大夫


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帮助吴王阖闾夺取王位.辅佐阖闾,使吴国强大.并攻入楚国。取得大胜。吴太子夫差继位后,因在对越国政策上与夫差发生分歧。而被夫差疏远,后被迫自杀。


伍子胥原是楚国人,本名叫伍员。他父亲伍奢因为得罪楚平王被关进了牢里。大臣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本事,如果不把他们杀掉,将会祸患无穷。大王可以拿他们父亲作人质,骗他们回来。”


楚平王派人去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说只要他们回去就放了伍奢。伍尚得知父亲被囚,立即就要回去。伍子胥说:“楚王叫我们回去,并不是真的要放父亲,只不过是怕我们逃跑了,以后留下祸患,用父亲作人质骗我们回去。只要我们一到都城,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这对父亲又有什么好处呢?只能使我们全家被杀,连报仇的人都没有。我们不如一起投奔别的国家,向他们借兵为父亲报仇。现在回去被杀,就什么都干不成了。”


伍尚说:“我也知道回去救不了父亲,但我怕今天父亲叫我回去而我没有回去,以后也没能为父亲报仇,那会被天下人耻笑的。”接着他又对伍子胥说:“你比我有才干,就一个人赶快逃走吧,日后为父亲报仇;我什么本事都没有,要死也和父亲一起死。”


随后就进城了,不久就被抓住了,伍子胥则逃奔宋国。伍尚被押到国都郢后,楚王把他和父亲一起杀了。


伍子胥后来又逃奔吴国,他中途经过楚吴交界的昭关,守卫昭关的将领想逮捕他,伍子胥想不出办法逃出去,一夜之间,头发竟然全急白了。第二天,伍子胥只好丢掉车马,单身步行,差一点被人抓住。伍子胥逃到一条大江旁边,再也无路可走,身后的追兵又越来越近。这时江面上驶来一艘小渔船,船夫知道站在江边的是伍子胥,就把他渡过江去。


伍子胥非常感激,解下身上的宝剑递给渔夫说:“这把宝剑能值一百两黄金,送给您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渔夫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宝剑,说:“楚国一直悬赏捉拿你,谁能抓到伍子胥,赏给他万两黄金,还封他为爵,何止一百两黄金?我救你只因为同情你。”伍子胥还没走到吴都城就病倒了,只好在半路上停下来,靠乞讨为生。历尽各种苦难,伍子胥终于到达了吴国都城,通过将军公子光见到了吴王僚。


过了一段时间,吴国和楚国发生了纠纷。吴王命令公子光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占了两座县城后,公子光率兵回国。伍子胥对吴王说:“现在正是一举攻破楚国的好机会,希望您派公子光继续进攻楚国。”


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亲、哥哥都被楚王杀害了,他劝大王攻打楚国,只不过是想为自己报私仇而并不是真为吴国好。现在进攻楚国是不能把它一举攻破的。”伍子胥一听就明白了公子光的个人企图,他是想杀掉吴王僚而自己称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劝吴王对外用兵,便推荐了一个叫做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自己隐退到乡下种田去了。


五年之后,公子光果然找机会杀掉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也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又找到了伍子胥,任命他当了吴国的大官。阖闾自立后第三年,与伍子胥和大臣伯嚭一起伐楚,攻克了舒城,又想一鼓作气乘胜进攻郢都,将军孙武说:“军民都已经非常疲劳了,不能再继续作战,我们还是暂时等一等吧!”于是吴军便返回国中。


此后连续几年,吴军年年进攻楚国,攻占了不少地方。又过了三年,吴王阖闾对伍子胥、孙武说:“过去你们总说不能攻打郢都,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