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天才我也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你是天才我也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恩台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423304
ISBN:978754681217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4457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版权信息
书名:你是天才我也是
作者:张恩台
ISBN:978754681217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甘罗——12岁做上卿
甘罗,战国后期秦国人,12岁时被秦王拜为上卿。
甘罗出生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他年轻有为,12岁时即被秦王拜为上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公元前234年,秦王想联合燕国攻打赵国,于是下旨派张唐出使燕国,可是张唐借口有病,不肯前往。
60岁左右的文信侯吕不韦知道此事后,亲自坐车去说服张唐。
张唐推辞说:“我曾多次带兵攻打赵国,赵国人早已对我怀恨在心。这次如果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所以,想来想去,只有请相国另请高明了。”
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还是不肯答应。
吕不韦回到府里,独自坐在堂上烦闷。他有一位门客,名叫甘罗是秦国原来的左丞相甘茂的孙子,才12岁。甘罗见吕不韦心中不悦,便走向前问道:
“相国今天有什么心事吗?”
吕不韦正在气头上,便气呼呼地挥手道:“小孩子家懂什么,跑来多嘴!你还得多学着点!”
甘罗不慌不忙地说:“相国平时看重门下之士,就是因为门下之士能为您分忧解愁。现在您有心事却不愿让门下之士知道,门下之士即使想效忠,也使不出气力呀!”
吕不韦见甘罗说得有理,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甘罗听了,微微一笑:“派张唐出使燕国,这有何难,相国为什么不早说呢?我可以去说服将军。”
吕不韦听了,又发起火来:“走开,走开!我堂堂相国亲自去请,他都推三推四地不肯去,你一个小娃娃,有多大能耐,竟说此大话?”
甘罗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话不能这么说。当初项橐才7岁,就被孔子尊为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比项橐还大5岁呢。请让我去试一试,如果不能成功,您再斥责我也不迟呀。”吕不韦看到甘罗这样自信,就派他去张府说服张唐。
甘罗到了张府,直截了当地对张唐说:“当初秦王派大将军白起去攻打赵国,白起推辞不去,最后被逼而死。今吕相国亲自来请你出使燕国,你推三推四地不肯去,依我看你的死期恐怕也不远了。”
张唐听了,毛骨悚然,面露惧色,马上向甘罗致谢:
“多谢您的提醒!”
张唐一面请甘罗代他向吕不韦谢罪,一面赶紧整理行装准备出使燕国。
张唐快要上路了,甘罗又去叩见吕不韦说:“张将军虽然不愿意出使燕国,但途经赵国,的确也还存在障碍。请相国给我5辆马车,让我先到赵国,通报张将军要从赵国经过的事。”
吕不韦见甘罗考虑得如此周到,心里十分高兴,他立即带甘罗面见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听了吕不韦的介绍,试探着问:
“甘罗,见了赵王你怎么说?”
甘罗胸有成竹地回答:“这得看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必须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你这么小的年纪,到了赵国,能不能让赵王把你吓垮了?”秦王又微笑着问。
“我为什么要害怕呢?如果我是赵国的使臣,出使秦国,害怕还有可能,因为秦国比赵国要强大得多。可现在我将作为秦国的使臣,出使赵国,我又怕什么呢?”甘罗神情坦然地回答。
“嗯。”秦王微微点头,心中颇为高兴。
当即决定派甘罗为使者出使赵国。
赵王已经知道了秦、燕两国最近亲近往来的事,正在担心两国合力攻赵,忽然听到秦国使者来了,顿时喜出望外,亲自率领大臣到郊外迎接。
赵王见秦国使者只是一个5尺高的少年,可气度不凡,竟也不敢怠慢。赵王迎下甘罗,与之并肩而行。
甘罗问赵王:“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作人质了吗?”
赵王回答:“听说了。”
“听说张将军要去燕国了吗?”
“也听说了。”
“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赵国就危险了。”
赵王听了,吓得脸色骤变,赶紧问:“秦国、燕国亲近,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甘罗说:“秦国同燕国亲近,是想联合起来攻打赵国,扩大秦国在河间的地盘。与其被夺,大王还不如先割让5座城池给秦国,让秦国达到目的。我可以请求秦王,不派张唐出使燕国,断绝和燕国的关系,而和赵国友好。那样,赵国可以去攻打比自己弱小的燕国,而秦国又不去援助燕国,赵国得到的又何止是5座城池呢?”赵王听了十分高兴,马上把5座城池的地图交给了甘罗,让他带回交给秦王。
秦王决定不派张唐出使燕国,太子丹见形势有变,偷偷逃回燕国。赵国出兵进攻燕国,攻取燕国上谷郡30座城池,拿出11座城池献给了秦国。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先后得到了16座城池。秦王因为甘罗的特殊功勋,便封他为上卿,相当于丞相的官职。
曹冲——6岁称象的神童
曹冲,三国时魏国人,曹操的儿子,公元208年,因病夭折,年仅13岁。自幼聪慧异常。善于动脑。6岁称象,展露超人的智慧。
曹冲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小时聪慧异常,善于动脑筋,而且他心地善良,深得曹操的疼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
曹冲6岁那年,东吴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大象运到的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前去观看,曹冲也在其中。
大象是南方的一种动物,北方人很少见到,都感到新奇。
曹操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很想知道它究竟有多重,就问身边的文武官员:“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刚才还振振有词的众官员,一下子变得哑口无言了,四周一片寂静,都感到象的体积太大了,想不出办法来。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文官说:“做一杆大秤,用房梁那么粗的大树当秤杆,或许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来。”
于是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个方法不行,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秤杆连大象一起抬起来呢?”
这时,曹操帐下的猛将许褚走上前来,大吼道:“有办法了,我把大象用刀砍了,一块一块地称,不就知道象的重量了吗?”
许褚的话一说完,大家“轰”地一声笑了,有人挖苦说:“你这个办法很高明,但是这头珍贵的大象却不见了。”显然人们都不同意他这个办法。
曹冲一言不发默默地站在一旁,紧锁双眉,认真地思索着称象的办法。突然,他走到曹操面前,胸有成竹地道:“父亲,孩儿想出办法来了,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见是自己的儿子曹冲,笑着说:
“冲儿,大人都想不出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说看。”
曹冲叫人把大象牵到河边,对着一条大船说:“我们可以把象牵到这条大船上,船一定会下沉,等船稳定下来,让人在船舷边用刀子在齐水面的地方刻上记号。然后,牵下大象,再往船里装石头,等装的石头重量达到吃水的记号时,再称出船里石头的重量,不就是大象的重量吗?”
人们照曹冲的方法,很快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操异常高兴,称赞曹冲说:“冲儿的办法好极了!”在场的官员们无不投来敬佩的目光,夸奖他有超人的智慧。
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心地善良。一天,他跑到马厩来看马。平时常把他放在马背上玩的马倌正低着头伤心地哭。曹冲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忙上前问道:“你怎么了,哭什么呢?”
马倌惊惧地说:“可恶的老鼠把丞相的马鞍咬坏了。”
曹冲一听,大吃一惊。他知道父亲制定的制度非常严格,对损坏武器装备和马匹的人都要处以严厉的惩罚,甚至被处死。今天损坏的不是别的,而是他自己那副华丽无比、五光十色的锦绣马鞍,看来马倌的性命有危险了。
曹冲很可怜这个马倌,知道他尽到了责任,他为了保管好这副马鞍,把它高高挂在军器库的柱子上,可还是被老鼠咬了,这怎能光怨他呢?“别怕,我去见父亲,听到我的咳嗽声,你再进去禀报马鞍被咬的事。”
说完,曹冲回到自己的房间,用剪刀在自己的衣服上捅了几个小洞,然后走到曹操跟前,哭丧着脸说:“父亲,我向您谢罪来了。”
“冲儿,你一个小孩子家,何罪之有?”曹操不解地问。
“您给我的好衣服,被老鼠咬了好多洞,您惩罚孩儿吧!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是老鼠咬的,怎能怨人呢?”
曹冲咳嗽了两声,跪下说:“谢谢父亲。”
正在这时,马倌抱着马鞍走进来,跪在曹操面前,一五一十地把马鞍被老鼠咬破的事说了一遍。
机灵的曹冲适时重复着刚才父亲那句话:“是老鼠咬的,怎能怨人呢?”
曹操听说自己心爱的马鞍被老鼠咬了,心疼极了,但又一想,这不跟冲儿的衣服一样吗?是老鼠咬的,光怨人有何用?于是,笑着说:“快起来,治什么罪啊,回去吧。”随即派人去灭鼠。
马倌得救了,他从心里感激曹冲,更佩服他的机智。
公元208年,年仅13岁的曹冲不幸因病夭折了,但他的故事却永远在民间广泛流传着。
管宁——16岁割席拒友
管宁,三国时人,著名学者。少年好学,家境艰难,有读书为国为民的思想。
管宁出生在三国时期,他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亲戚们都很关心他,有的送来了衣服,有的送来了粮食,他坚决不收,决心要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意愿,打点行装到外地去寻师访友,学习知识和本领。
管宁在外地一边替人干活,一面寻找老师。他白天一有空闲,便去寻访,终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管宁见这位老师有很多学生,就决心留下来学习本领。
同学们对人和善,见管宁远道而来,都很关心他。其中有个名叫华歆的同学与他特别好。两人情同手足,难分你我。学习的时候,他们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休息的时候,他们一起翻地种菜,挑水施肥。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后院锄地,忽然从地里刨出一块黄澄澄的金子来。管宁不为钱财所动,装作没看见,依然埋头锄地。华歆看见了黄金,两眼睁得大大的,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马上把那块黄金拾起来,擦去泥痕,往自己的怀里揣。可是,他看见管宁还在专心锄地,感到很惭愧,只得把已经揣进怀里的黄金掏出来,丢到地边去,仍然跟着管宁一起锄地。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并排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门外响起了一阵锣声,原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