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郭艳红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423297
ISBN:978754681175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190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版权信息
书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作者:郭艳红
ISBN:9787546811758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思想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在深刻阐述中国梦时曾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是的,党和政府给我们描绘出了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追求。那么,无数个梦想与追求,就能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不仅能够指引我们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梦想,并要沿着梦想去拼搏奋斗,那么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就要为梦想加油,学会自我励志。励志是一门成功学,它不仅可以激活我们的追求欲望,更能激活我们的生命能量,还能唤醒我们的创造热情。没有创造力,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而励志就是让我们焕发神奇的力量。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唤醒潜在力量,并用心灵体验来感悟生命的精华,才是我们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才是自我成功的真正学问。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是追求成功,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志存高远。成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只有信念坚定、志在成功者,才能专注成功奋斗的步伐,而不是左顾右盼于奋斗的困难。因此,唯有真正心灵坚强者才经得起风雨洗礼,而坚强心灵来自于明确的梦想。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只有立下大志者才能为未来奋斗,才能直达成功的彼岸。
但是,在成功梦想的追求过程中,当我们遭遇困难挫折之时,就需要神奇的心灵力量,这种力量潜藏于心灵深处,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它才能激起我们情感的涟漪,使平凡的心灵获得升华,并释放出人生发展所需要的潜能。尽管这些感动或许来自一份小情感、或许来自一个小故事,但都是引爆我们心灵潜能的火花。
因此,本书根据成功励志学的特点,也根据广大读者的心灵需求,精选了古今中外最具有哲理性的励志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真可谓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使广大读者易于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特别是整个内容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心灵的暗示和潜力的开发。这样,我们读者就能获得心灵智慧的无穷魔力和潜在的神奇灵感。
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成功的大道理,一句小哲理能够指引我们整个梦想,这就是心灵感动的力量,也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我们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撞出生命的火花,使我们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并不懈地跟随梦想,进行自我激励并奋勇拼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贡献自己力量!
要有伟大的人格
那是在1920年5月的某个早晨,有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她就是居里夫人。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镭问世已经有18年之久,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因此,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这项专利技术,早已能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已经放弃了她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
“有,1克镭,以便我的研究。可能18年后的我已经买不起它了,因为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让人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既惊讶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经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
于是,麦隆内夫人立即飞回了美国,她打听出1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于是就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样是女人又有钱,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居里夫人,可是,没想到却碰了壁。
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国的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1克镭赠予了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华沙创设了一个镭研究院,并将它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为她捐赠了1克镭。有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态度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就都可以解决了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是,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大公无私得人。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3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1克镭给了科学,公众把第二个1克镭和第三个1克镭回赠给了她。这3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由此唤起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宽容是一种美德
那是在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得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10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有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于是,他们就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者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了。
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不幸中了一枪。
幸好伤在了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惊慌地跑了过来,他害怕的已经语无伦次了,他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给战友包扎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嘴里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夜了,尽管他们饥饿难忍,可是,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
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那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在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是,当晚我就宽容了他。”
安德森接着说:“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所以,此后的30年里,我假装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事,也从不提及过这件事情。”
安德森继续说道:“但是,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他的母亲,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要学会爱与宽容
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写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2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是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了。
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
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用手撕成碎片。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
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并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
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早已泪流满面。于是,他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也纷纷受到了感染,都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们磕头。
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地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原谅自己的仇人
那是在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3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3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他的哪一个儿子呢?
于是,富翁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3个儿子都花1年的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1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3个儿子都陆续地回到了家中,于是,富翁要3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地信任我,就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地世了,于是,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
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了他一笔钱。”
三儿子犹豫地说:“我,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但是,在我旅行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人,他非常想得到我的钱袋,于是,他一路上千方百计地想害我,我差点就死了在他的手上。”
三儿子接着说:“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把他踢到悬崖下去。但是,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于是,我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有意义的经历。”
富翁听完3个儿子的话后,点了点了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都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称不上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了危险,这样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财产就是老三的了。”
欣赏旅途的风景
黄昏的阴影轻悄地飘散在罗浮江上。林木和江水被柔和的夕阳渲染得犹如酒酣颜酡。林木在明镜似的江水前顾影白怜,偶尔有飞虫被鳟鱼吞噬,水面上漾起一连串的圈圈,好像造物者给它做的阵亡纪念似的,水里的倒影才会受到波动。
霎时间万籁俱寂,如入禅定。一切苦难化为乌有,天人之间几乎没有间隔。在上游垂钓的青年,全神贯注于引鳟鱼上钩,竟然没有注意到这片刻的宁静。这种绝圣弃智的行径在这里是没有的。
因为江边上的渔翁已经来日无多,他不肯等闲虚度了良辰美景,渔翁静寂地坐在那里,像他背靠着的树桩一样,抬起了头好像在默默祈祷,烟斗里喷出的烟雾袅袅上升。
他并没有把钓竿放在心上,生活的重担压得他脸上的皮肉龟裂起皱,犹如生牛皮,但是,他的眼神里却有一种温和、荧荧的光芒,目前他心里怡然自得,与世无争。
钓丝上的浮子跳了一下,他竟然视若无睹,直等鱼儿钻到水底,倏然溜走,牵动了钓竿,老渔翁这才伸手下去把钓丝拉回来。钓钩上鲜灵活跳的是一尾棕斑鳟鱼,渔翁正要把它生擒活捉,可是,他那胼掌隆节的手踌躇了一下。
老渔翁若有所思,少顷,呵呵一笑。“这早晚可不是杀生的时候,什么生灵都不应该死的。”这老头儿不愿意再在鱼钩上下饵了。他没有时间了。因为,太阳快下山了。这时青年自下游涉水而来,攀登上岸。
“足足4个钟头,连一条鱼都没有。”青年说,“白费了半天工夫。”
“本来就是嘛,小老弟。”老渔翁小声说,“钓鱼要是只为得鱼,钓不着当然是白费功夫。”
“听我的话,沉住气慢慢儿钓,要是有闲工夫就向四周围瞧瞧。看看野鹿在江边上喝水,松鼠在树上忙活,野鸭匆匆忙忙地起飞,你别不在意地看一眼就算了,闻闻野花的香味,眺望太阳下山。”
“你周围都是造物的手工,小老弟。不管他做的活是什么,总是值得一看的。”老渔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