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哲学 > 呵护美丽的身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呵护美丽的身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呵护美丽的身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呵护美丽的身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石凯辉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423234

ISBN:978754681112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1287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全书内容:

呵护美丽的身影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少康九岁救厨子


少康是夏禹的玄孙,夏启的曾孙。夺取大夏王位的寒浞为了斩草除根,对夏后氏家族到处追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夏王后相的妻子生下了少康。少康刚一出生,便被秘密地送到了身居王位的外祖父有仍氏的身边。不久,后相夫妇被寒浞的儿子过浇杀害。


少康9岁那年,一个叫韦地的厨子偷了宫中的食物,不幸被宫卫抓住,有仍氏下令要处死他。厨子的孩子和少康是好朋友,求少康把他父亲救下来。


少康想好了计谋后,便对有仍氏道:“我和韦地的儿子是好朋友,常到他家玩,他家虽然贫寒,但他父亲却忠厚本分,很有志气,平时也很守法。我听说祖王大禹爱民如子,才受到拥护。今天韦地偷食物,必是有原因的,您应去调查一下,不应急于处死。”


有仍氏听了,觉得少康说得合情合理,于是就派人去韦地家中进行调查。那人回来报告说:“韦地老母年已70,现因饿而疾,奄奄一息,听说她的儿子为她犯了死罪,哭着说:‘大王英明,国家一时穷困,我就是饿死,也不愿他去偷啊!’”有仍氏听了很受感动,不但没有将韦地治罪,还送给他许多食物。


少康20岁时便做了一地的首领。他关心百姓疾苦,训练士兵有方,属地繁荣富强。后来,少康起兵攻杀了篡夏夺国的寒浞父子,使天下又回到了夏禹的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康复国”。

田单临危救国


那是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七十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当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具有一定防御条件。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亲自巡视城防,深得军民信任。


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反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投奔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便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公元前279年,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在夜间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


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随后,迎法章回临淄,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李良智审霸鹅案


那是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


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乡亲们都为本乡出了个皇爷而高兴,正当尽兴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


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令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


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


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20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做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


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腾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就备鹅20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出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察。”


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吗?


想到这里,县令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案啊,我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的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


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答,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


高祖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明断此案?”


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我愿意来试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


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我要审鹅,鹅供为证!”


“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是审鹅!20只全审——请备20支笔,20块帛,要鹅一一招供!”


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


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20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音刚落,20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像一对对铜铃,目光“刷”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地,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相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20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


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20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好地过日子去吧。”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称赞道:“好,好!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李良便成了沛县县令。


李良在沛县任职多年,百姓安居乐业。直到现在,人们还很怀念李良这个青天县令。

冯唐智保魏尚


那是汉文帝时,匈奴人时常侵扰边塞,使北方诸郡不得安宁。魏尚任云中太守以后,开始整顿军队,积极抵抗,一时声威大振。匈奴人闻知魏尚智勇兼备,轻易不敢进犯云中。


一次,匈奴的一支军队进入云中境内,魏尚便率军迎击,打退了匈奴的入侵。由于疏忽,魏尚在向朝廷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汉文帝便认为魏尚冒功,撤销了他的职务,并让官吏依法治罪。


一天,文帝看见了做郎署长的冯唐,问他:“你是什么地方人?”冯唐回答说:“我是赵人。”


文帝一听,便来了兴致,说:“以前我听说赵国的将领李齐十分了得,巨鹿大战时,威震敌胆。现在,每当我吃饭的时候都想起他。”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