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哲学 > 勇敢地面对一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勇敢地面对一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勇敢地面对一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勇敢地面对一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石凯辉著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01

书籍编号:30423233

ISBN:97875468111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52722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全书内容:

勇敢地面对一切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阅读问题。既然是全民阅读,就要满足全民阅读兴趣,要是阅读盛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享用的大餐。那么选择阅读大众化故事,就是全民盛宴最好美味。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比较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讲述,十分具有阅读性和娱乐性,更具有深入浅出的启发性,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佳读物。


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饱含丰富寓意,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社会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艺术,更有智慧非凡的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好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浓缩了中国大众做人做事的智慧。这些美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曾经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使我们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升级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如何加强思考,吸取精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美好故事呢?


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塑造形象、传递信息、表达价值,寻求共识与自我意识、语言学习与文化自信等,用世界各国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我们中国人的特征,那么,中国故事就是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同时,我们要展望世界,理解世界,与各国人民增进交往,通过阅读各国故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是最佳的理解交流方式。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特别编撰了本套丛书。每册故事内容相辅相成,优化配套组合,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组成了中国好故事的完美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读性和启迪性。


这些中外最具有智慧性的美好故事,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的哲理,最容易使广大读者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足以反映太阳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世间大道理,这就是每一篇故事的魅力。从这些最感动心灵的小故事里,广大读者可以吸取心灵智慧之光,并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感召,融入进永不停止的人生追求。

姜太公直钩巧钓鱼


姜太公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人称姜子牙。据说,姜太公钓鱼时,从来都是用直钩,而且从来不挂鱼饵。他任由愿意上钩的鱼,自己上钩。


姜太公在得到文王重用之前,隐居在陕西渭水边。那里是周文王统治的地区。姜子牙非常希望自己能引起文王姬昌的注意,将来建立功业。


姜太公时常在番的溪边钓鱼。我们平常钓鱼时,都是用弯弯的鱼钩,再在鱼钩上放置鱼类爱吃的鱼饵,然后把它沉入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是,姜太公用直钩钓鱼,且鱼钩上面从来不挂鱼饵。鱼钩非但不沉到水里,还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地举起钓竿,还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呀,你们如果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有一天,有个打柴的人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就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说:“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淋浴更衣后带着厚礼,亲自前往番溪聘请太公。太公见其诚心诚意,便答应为他效力。


盘庚死后,最后一个王叫做纣。商纣后来平定东夷,在促进文化传播上商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的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生活日渐艰难。纣王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酷刑来镇压人民。纣王的残暴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一个叫周的部落正在强大起来。


周文王和纣王的行为恰恰相反。周文王禁止贵族打猎,不许糟蹋百姓的庄稼。他鼓励人们发展农业生产,虚心纳贤,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前来投奔他。


周部落的强大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便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抓起来,关在羑里,就是今河南汤阴县一带。周部落的贵族们立刻把美女、骏马和珍宝等献给纣王,又送了厚礼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人才。


话说正在苦无良才之时,周文王听说渭水河边,有个奇人用直钩钓鱼,便想此人定是不凡。于是亲自去拜见姜太公。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也叫太公望。在我国民间传说中,多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不愧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发展经济;一面训练兵马,加强国防。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


有一天,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地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于是,周文王择机发兵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就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灭了商朝最大的属国——崇国。随后,在那里建立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正当他打算征伐纣王之时,害了一场大病去世了。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齐景公忧臣见深情


齐景公是春秋时的齐国国君。这一年,齐景公到少海出游。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有人从国都赶来报告,说:“国相晏婴得了重病。如果国君不能马上回京,恐怕就见不到他了!”


景公听了,急得不知所措。半天,才回过神来,命令最好的马车夫韩枢驾着最快的骏马繁驵,立即赶回京都。


韩枢使出了浑身的节数,繁驵奔驰如飞。顷刻之间,已行了数十里路。然而,景公仍觉得车子太慢。他夺过了韩枢手里的鞭子和缰绳,亲自驾驭起来。嘴里还不住地叨念:“晏婴啊晏婴,我的好爱卿,我说什么也得见上你一面!繁驵啊繁驵,都说你是千里马,原来却是这般模样!像你这样迟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晏婴!”


其实,繁驵很懂人情,“呼哧”、“呼哧”地喘着,简直不是在跑而是在飞。然而,景公仍感觉它跑得很慢。


于是,景公失态地喊道:“下车,下车!”韩枢不知是怎么回事,煞住车子。只见,景公径直向京都方向跑去……


马跑得快呢,还是人跑得快呢?当然是马啊!虽然齐景公像小孩子似的办了“傻”事,欲速则不达;但是,病中的晏婴如果知道了他的国君如此为他犯“傻”,不知该怎样感激涕零呢!


齐景公身为齐国国君,心里能这样装着他的臣子,这是怎样深重的君臣之情啊!

伍举与声子两代世交


那是在春秋时代,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很好的朋友。两家之间交往也很密切,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从小相识,两代世交,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伍举长大后,娶了王子牟的女儿为妻。此后王子牟因犯法获罪,逃亡到国外去。这件事株连了伍举,伍举被迫逃往国外。他觉得晋国很安全,于是夜以继日地赶路去投奔晋国。


有一天拂晓,伍举很早起身,背起简单的行装出发了。当他路过新郑郊外的时候,忽听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不禁又惊又喜。原来叫他的人是声子。这两位从小相亲而多年不见的好朋友,竟会在异国的土地上突然相逢,彼此都感到十分高兴。


于是,他们就折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同时拿出干粮来边吃边谈。伍举更是百感交集,想起了过去的往事;而如今,有家不能回,流浪在外,不禁眼圈红了。


声子便问他:“兄长,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伍举听到这,泪水涌出,便把自己不幸的遭遇告诉给声子。他哭着说:“岳父的事情,我并不了解。我完全是无辜的,今天又被迫离开楚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返家园!”


声子听了,对朋友的遭遇非常同情,就安慰他说:“兄长,你去吧,这次我也要到晋国去,正好和你同行。你先暂时在晋国住下来,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重新回到楚国!现在你要振作精神,以后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当时,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经常发生战争。在伍举投奔晋国后不久,声子被派到晋、楚两国去调节两国之间的关系。声子在晋国办完公事以后,就高兴地去看望伍举,并对他说:“兄长,回国的时机快要到了,你耐心地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伍举紧紧握着声子的双手,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声子告别伍举后来到楚国。他始终记着伍举的事,想找机会帮伍举。一天,楚国令尹子木问他:“晋国的大夫中人才多不多?”


声子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便说:“多得很!个个才华出众,楚国是根本比不上的。”


子木问:“他们是怎么物色到的?”


声子说:“用不着物色,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奇怪地问:“楚国的人怎么肯为晋国所用呢?”


声子说:“楚国用刑太滥,有才能的贤人都逃亡到晋国去。”


声子接着说:“现在楚国的贤大夫伍举就是被迫出走的,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本来同他毫不相干,却诬枉他,伍举无法申辩,只好逃亡到晋国去。如果他假手晋国来报私仇,楚国就休想太平了。”


子木听罢,心里十分惊慌,马上请楚康王赦免伍举,并宣布增加他的爵禄,派人到晋国去接他回来。伍举明了这一切,都是声子的功劳,只有声子帮助他,才使他终于回到了楚国。伍举对声子非常感激,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邹长倩良言赠挚友


汉武帝的宰相公孙宏,小时家里很穷。他放猪多年,四十多岁了,才发愤读书,学习《春秋》,学习其他经典。武帝初年,举贤良方正,他应试对策考第一名,拜为博士。


要去长安时,他的近邻邹长倩,看他衣帽破旧,就脱下自己的衣服,鞋帽给他穿戴上,还送他干草一束、素丝一桄、扑满一个。


邹长倩分别时说:“干草虽不值钱,但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古诗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意思是:送他一束干草,那人像玉石一样美丽。用此诗赠您,希望您贵不忘贱。素丝一根一根地织成线,多少线积成了缕,多少缕积成了这一桄。这说明积少成多,积多成大。希望您不要认为是‘小善’而不去做啊!


“扑满是用土做的陶器,是用它装钱的。它的构造是有入口而没有出口。钱装满了,就把它摔破了取出钱来。因为钱贵重,而扑满不贵重。现在有些当官的收敛百姓的钱,聚而不散,将会得到扑满的下场,可要好好地警戒自己啊!”


邹长倩最后说:“保重吧,别后有山川的阻隔,风霜雨露的变迁,您谨慎从事,建功立业吧,我在家乡听候您的好消息!”


后来公孙宏当了汉武帝的宰相,被封为平津侯。他不忘记好友的赠言,不辜负好友的期望,打开东阁广纳贤明的人,把自己应得的俸禄全拿出来招待宾客食用。自己和家人却吃粗米穿布衣。

刘秀与王霸的友谊


东汉光武帝刘秀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刘秀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圣明君主。在他的周围有许多忠心耿耿的臣子辅佐他,王霸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经几次出生入死地帮助刘秀兴复汉室,从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情深谊重。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称帝,压榨盘剥,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各地都纷纷举旗造反。公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