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励志 > 青少年励志 > 最有启迪的成长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最有启迪的成长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最有启迪的成长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最有启迪的成长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萧枫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书籍编号:30422763

ISBN:978754510431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1341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

全书内容:

最有启迪的成长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爱迪生救妈妈


爱迪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凭着顽强好学的精神,他很小就掌握了许多科学道理。


爱迪生家里很穷,他不得不靠卖报纸来挣钱补贴家用。一天,小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看见妈妈正躺在床上。借着昏暗的蜡烛光,他发现妈妈脸色苍白,额头上都是汗珠,痛苦地咬着嘴唇。他知道妈妈一定是生病了,就赶紧去找医生。医生来了。看过病,医生皱着眉头说:


“孩子,你妈妈需要马上手术,可是,这里太暗了。如果等我回去把灯取来,她的病情就可能恶化!这怎么办呢?”


爱迪生着急地哭了起来。他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忽然有主意了。


他把家里所有的蜡烛都找了出来,一支支都点燃了,说:“医生,现在可以了吗?”医生摇了摇头:


“孩子,还是不行。”


爱迪生想了想,又把家里所有的镜子摆成一个弧形,放在蜡烛后面,让镜子把蜡烛光都反射到妈妈的床上。这一下,蜡烛光变得异常明亮,医生顺利地为爱迪生妈妈做完了手术。


爱迪生的妈妈终于得救了。

学徒工当上科学家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小时候,法拉第家里很贫穷,父母没有钱供他上学,法拉第很小就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工。


尽管工作很辛苦,可是,小法拉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因为印刷厂专门印刷书籍,这给渴望读书的小法拉第提供了多么大的便利啊。


一天,一本新书《化学问谈》送到厂里来印刷,小法拉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工友们都下班了,他就一个人靠着窗子,专心致志地看起来。天黑了,法拉第还在读着。


忽然,法拉第听见有人敲窗子,原来是妈妈。法拉第惊奇地问:“妈妈,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看到小法拉第这么喜欢读书,妈妈很难过,要是能送小法拉第去上学多好啊,可是家里实在太贫困了。妈妈心疼地说:“天黑了,你这样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孩子,跟妈妈回家吧。”


法拉第激动地站起来,说:“妈妈,我今天发现了一门奇妙的学问!我一定要弄懂它,我多么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啊。”


妈妈听了,慈c爱地说:“孩子,爱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天确实太晚了。”


法拉第恋恋不舍地放下书,跟着妈妈回家了。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小法拉第自学成才,后来成为了一位大科学家。

体温计的故事


有一天,正在威尼斯一所大学里上实验课的伽俐略,问他的学生:“为什么水的温度上升时,装在罐内的水会升高?”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这时候的水,体积增大了,所以会膨胀上升。一旦水冷却了,体积就缩小,又会降下来。”


学生的回答又让伽俐略想起另一件事———一次,他去看病,一位医生对他诉苦说:“伽俐略先生,病人的体温有高有低,可是我们却没有一个方法,能准确地测量他们的体温,这样诊断病情很麻烦,也很不正确,真让人着急呀?”现在,学生的回答,使他深受启发:水的体积会随着温度而变化,那么,从水的体积变化上,不也可以测出温度的变化吗?


伽俐略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一根非常细的试管里装上一些水,抽出里面的空气,然后把试管密封起来,并在上面刻上刻度。他拿着试管来到医院,让一个正在发高烧的病人用手握住试管。很快,试管里面的水开始上升了,超出了摄氏37度……。


这样,伽俐略发明了最早的体温计。后来,人们又用水银代替了水,现在,又有人发明了电子体温计。

敢于思考的牛顿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学习力学时,有个结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公元前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物体运动做过的结论:“一个使物体运动的力消失后,这个运动的物体便静止下来。”这个结论被人们接受,已有两千多年了。


一天,牛顿看见一个人正推着一辆小车。他用力推一下小车,便撒开手,小车便自己向前跑一段路;等小车要停下来时,那人就再用力推一下小车。他反反复复地,像玩一样推着车。牛顿边看边想:“怎么不对呀!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一旦手离开小车,小车便要静止。但很明显,这小车没有立即停下来,自己仍能跑一段路。难道这个结论错了?”


牛顿回到家,马上做起实验来。他分别在平坦和凹凸不平的路上推小车。结果,小车在不平的路上,用力一推,没走多远就停下来了;而在平坦的路上,小车却能跑很长的一段路。牛顿的结论说:“假如小车被推一下,前面没有摩擦,也没有力阻挡它,它会一直跑下去的。而一辆静止的车,没有力去推它,它会永远不动。”


后来,牛顿终于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肥皂泡上的发现


在剑桥大学毕业后的牛顿,回家探亲。一天,他和父亲去田间锄草,休息时,牛顿将蒲公英的茎条摘下,吹肥皂泡玩。吹着,吹着,他突然发现一个个肥皂泡在阳光下变得五颜六色,便奇怪地问父亲。


父亲说:“这有什么稀奇,肥皂泡本来就这样。”


“不,这一定与太阳光有关,它说明阳光并不只是一种颜色。”


“谁不知道太阳光是白色的?傻孩子!”


“问题没这么简单,我要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自小就有股子“牛劲”的牛顿,一旦遇上疑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会罢休的。


第二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牛顿收拾了一些必要的器具,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牛顿在窗前一边吹肥皂泡,一边拿着玻璃片观察起来。


当他无意间拿起一块三棱形的玻璃,对着阳光晃动时,奇迹出现了:三棱形的玻璃上呈现出了肥皂泡上的景观,但比肥皂泡上闪烁不定的色彩,显得更稳定、且分层分条呈现。牛顿看了高兴地数了起来:“红、橙、黄、绿、青、蓝、紫,啊!阳光中包括七种颜色。”


当牛顿正为自己的发现欢呼雀跃时,他马上又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成七色,那么,七色光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白光呢?于是,他连忙试验,果然如此。


就这样,牛顿从普通的肥皂泡上,发现了光学物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理。

揭开雷电之谜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一位18世纪电学史上的勇士,他曾不顾生命危险,做了一次轰动世界的实验:利用风筝,在电闪雷鸣的时候,把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揭开了雷电之谜。


在这以前,雷电一直是一大谜。有的人认为它是“上帝之火”,是天神发怒的象征。后来,有科学家猜测,雷电可能是某种毒气在空气中爆炸的结果。富兰克林不同意这些观点,他认为雷电不过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在1752年7月,他选择了一个闷热的、雷电交加的日子,带着事先精心制作的白色丝绸风筝,来到费城郊外。他准备亲自做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在风筝上安了一根尖细的铁棒,然后将风筝用麻绳系住,并在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系上一片铜钥匙和一段丝线。最后,他握住丝线,将风筝放上天。


不一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当他用手指去碰那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火花立即朝他射来。他顿时感到一阵麻木,差点被弹倒。


“啊!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一样!”富兰克林在雨中兴奋地叫了起来。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凡是高耸的目标都容易招引雷电的现象,发明了避雷针。


避雷针很快得到了推广,从美洲到欧洲,到世界各地。这么一根小小的避雷针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使多少高楼免受了雷电的袭击。

在逆境中成长


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因为发现了“镭”而闻名于世。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超人的才智。她的记忆力特别强。每当哥哥姐姐念书,她就在旁边用心地听,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熟背许多诗篇了。父亲是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房间里放着不少物理仪器和矿物标本,像玻璃管、石灰岩等,小玛丽经常溜进父亲的房间,着迷地看父亲摆弄这些小东西,还不时用小手指去碰碰玻璃管。一次,她认真地拿起一个烧杯问父亲:“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父亲告诉她说:“这是烧杯,是做实验用的。”可是,她一不小心把烧杯掉到了地上,烧杯碎了。但父亲并没有责怪她,反而给她讲了许多有趣的科学故事。从此,这些故事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正是在父亲的诱导下,她从小就对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6岁的时候,小居里夫人上学了。她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同学们都很嫉妒她。有一次,同学们想拿她开玩笑,就把几把椅子高高地叠在她的周围,小居里夫人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她一点也没觉察。等她看完书,刚抬起头来就碰到了椅子,椅子“哗啦”一声倒了一地。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但她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就又埋头看书了。

苦中读书记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那么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厨师抚摩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你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有一次,他到一个财主家帮工。因为一点小过错,财主就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医生看着从他的后背上钳出的42根木刺,愤怒地让他去法庭控诉财主,高尔基听了点了点头,回去了。但到财主家,高尔基提出的惟一的要求,是要财主允许他借书看,财主正在担心惹上官司,听他这么一说,爽快地答应了。小高尔基捧着书,高兴极了。


高尔基读书都入迷了,这让财主婆很生气,就想方设法阻挠他。于是,等别人都去睡觉了,他就悄悄爬起来苦读。因为财主婆不给他蜡,他就把蜡盘上的蜡油偷刮下来,装在罐头盒里,用棉线做灯芯,做成一盏灯,以致于昏暗的灯光和呛人的油烟毁坏了他的眼睛。


后来,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的精神,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伟大作家。

爱迪生孵小鸡


爱迪生小时候非常好奇。有一天,小爱迪生发现一只母鸡正在草棚里搂着一堆鸡蛋,他就天天去看。后来,忽然有一天,他惊奇地发现鸡蛋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一只只湿漉漉的小鸡!他急忙跑回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还问:


“妈妈,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呢?”


妈妈说:“那些鸡蛋在母鸡肚子底下待一段时间,小鸡就出来了。”


小爱迪生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


“啊,我明白了。是母鸡的体温在作怪。”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夸赞道。


过了两天,妈妈发现小爱迪生一起床就急急忙忙地往外面走,连午饭都不回来吃。晚上回来的时候,显得很疲惫,吃过晚饭就去睡觉了。有一天,天很晚了,小爱迪生还没回来,妈妈急坏了,到处找,结果在草棚里找到了他。小爱迪生正趴在一个小窝上,窝里面有几个鸡蛋。看见妈妈走进来,小爱迪生把一个手指竖到嘴边,小声地说:“嘘!别出声,小鸡马上就要出来了。”


妈妈一听,禁不住笑了:“傻孩子,要想孵出小鸡,你就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些鸡蛋,这样才能保持恒温。可你总得吃饭睡觉啊。”


小爱迪生听了,这才沮丧地爬了起来,乖乖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水的力量


帕斯卡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小时候的帕斯卡好奇心很重,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个为什么。


有一次,帕斯卡在小花园里看园丁浇花。忽然,薄胶皮管一下子从水龙头上脱落了下来,水“哗哗”地流着。园丁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胶皮水管套在水龙头上,没想到安装得不牢,胶皮管一下子又被水冲掉了。小帕斯卡感到不可思议,心想:为什么水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而且,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后来,帕斯卡找来一个皮球,在皮球上扎了许多小孔,又在球上连接一个圆筒,圆筒中安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他把圆筒和空心球里灌满了水,然后用力一压活塞,水就从那些小孔里很均匀地喷射出来。接着,小帕斯卡惊喜地发现:如果使劲按活塞,水从各小孔喷射出的距离就远;轻轻地按活塞,水喷的距离就近。这又是为什么呢?小帕斯卡年纪还太小,弄不明白,可他却把这个问题记在了心里。


长大以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帕斯卡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苹果为什么落地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小时候的牛顿很“笨”,总是提出一些别人认为很“可笑”的问题。不但同学们都看不起他,就连老师也不喜欢他。


7岁的时候,牛顿和小伙伴在秋天的果园里做游戏。忽然,一个熟透的苹果落在了地上,这引起了小牛顿的注意。他停止了游戏,抬头看了看苹果树,又弯下腰捡起苹果,好奇地看着脚下的土地,自言自语道:“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


回到家,牛顿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空中的东西都要落到地面上,像抛出去的石头要落下来一样,这是自然规律。”


小牛顿对妈妈的回答不满意。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他又向老师请教。老师说:“苹果当然要落到地上,难道还会飞上天?!”同学们都哄笑起来。小牛顿认真地说:“是啊,我就是不明白,苹果为什么不能掉到天上去。”老师不耐烦了,说:“要是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就去问上帝吧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