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孝道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最受感动的孝道故事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萧枫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书籍编号:30422760
ISBN:978754510430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8888
版次:2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
版权信息
书名:最受感动的孝道故事
作者:萧枫
ISBN:9787545104301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虞舜孝感动天
适用作文主题
以德报怨、仁孝。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三皇和五帝都是我国传说中的人物,舜就是五帝之一,他宽厚仁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历来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
舜是瞽瞍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使舜感到万分伤心,总是在到田间劳作时向上天哭诉,恼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欢慰。舜的宽宏大度终于感动了父母和弟弟,他们觉悟了。
从此,一家人和和睦睦。
历来说将舜的孝道加以夸大和宣扬,说他在历山耕种庄稼的时候,有大象帮他犁地,百鸟帮他播种。他的孝行美德竟然感动了上苍,当时的皇帝尧经过长期的考察,确认舜治民有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质和才干,于是派他的九个儿子帮助他,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为妻,还放心地让他摄行天子之政。后来,尧帝放心地让出天子之位,舜当了国君。
心得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脑筋急转弯
爷爷熟读兵书,却食古不化,每次跟孙子们玩象棋都输,请问爷爷用的什么战术?(答案:用的兵来将挡)
名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中〕《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中〕桓宽
曾参啮指心痛
适用作文主题
母子连心,骨肉情深。
周朝有个名叫曾参的人,字子舆,侍奉父母极尽孝道。父亲去世后,更加细心周到地服侍着年迈的母亲。
有一天,曾参正在山里打柴,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客人,母亲无力招待,一时手足无措,巴望着曾参快点回家,又总不见他的身影。她焦急万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常言道:“十指连心,母子是命。”正奋力砍柴的曾参忽然心痛难忍,想念起家里的母亲,背起柴薪飞奔回家。
一进家门,只见母亲坐着呆望门外,忙跪问有什么事情。母亲告诉他:“刚才家里来了客人,我没办法接待,急了咬自己的手指以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早点回来,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后来,曾参跟随孔子游学到楚国,一天又忽地心痛起来,于是急忙告辞老师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情。母亲说:“我思念你心切,又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又愁又急,无可奈何之中又咬了手指,不料你果然回来了,这样我的心也就宽慰了。”曾参羞愧难当,自此终日侍奉在母亲身边,不再外出远游。
心得
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在感恩的有生中,你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脑筋急转弯
警方发现一起智能杀人案,现场没有留下线索,也找不到目击者,但一个小时后警方宣布破案,为什么?(答案:杀人犯自首了)
名言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中〕鲁讯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中〕林语堂
剡子鹿乳奉亲
适用作文主题
孝心、赤子。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
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一遛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
心得
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是孝道中比养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我们今天讲尊亲敬亲是以平等为前提的,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作为晚辈,不是绝对服从长辈意志,而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
笑话碰碰车
某学校开展了一个家庭问题讨论课。在一个教室里,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对老师说:
“最好的办法是:您在我的学习成绩单上全填上5分。”
名言
母爱胜于万爱。
——〔英〕莎士比亚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意〕但丁
不闻过庭语
适用作文主题
亲情、家教、教子、学习
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
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
“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
“是”,于是孔鲤退而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
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
“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是”。于是孔鲤退而学礼。
后来孔鲤也成为一个才德并重的大学问家。
心得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教对于人生是十分重要的,而许多家长并没有掌握家教的诀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越俎代庖做了老师。其实良好的家教是启蒙式,长远式,广泛式的,着眼点应该是孩子的一生的综合发展。
智力猜猜看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所以希望大家抓紧良机,树立并发挥竞争精神。在这方面,查理(C)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天早上,查理(C)非常懊恼地告诉我,在一场与阿尔夫(A)、巴特(B)、达吉(D)和欧尼(E)的竞赛中,他没能获得第一名。
他还告诉我,D比E低二个名次,而E不是第二名;A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后一名。后来,我从B那里听说,他比C低一个名次。
他们比赛结果的名次(没有并列的)是如何排列的?
答案:E、A、D、C、B。
名言
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中〕宋庆龄
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美〕爱默生
子欲养而亲不待
适用作文主题
孝顺父母、无奈、遗憾。
孔子出行在外,忽然听到有人哭得很悲痛。孔子说:“快点赶车,前面有个贤人。”来到哭声传来的地方,看到一个人身穿粗布衣服,手里拿着镰刀,正在路边哭泣。孔子认识他,他的名字叫皋鱼。
孔子下了车,前去跟他说话:“您并没有遇到丧事,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
皋鱼说:“我已经有三种过失了。年轻的时候,为了求学而周游于诸侯国之间,我的双亲去世了,我因此而失去了侍奉双亲的机会,这是我的第一个过失;我当初所立的志向非常高远,不想在国君手下从政做事,失去了为国家和百姓尽力尽责的机会,这是我的第二个过失;本来我与朋友的关系很深厚,但是,只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他们断交了,这是我的第三个过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了就永远无法追回来的,是岁月。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无法见到双亲。我要从此离开人间了。”
结草报恩
适用作文主题
人性之美、知恩图报。
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魏武子娶了一个美丽的嬖妾,没有生育。魏武子健康时对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你将这个嬖妾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生了重病,临死前又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将嬖妾殉葬。魏武子真的死去了,魏颗并没遵照父亲的遗嘱去办,而是将那位嬖妾改嫁给了他人。魏颗说:“父亲健康时说的话是清醒的,可信;重病时神智昏乱,说的话不可信。”后来秦国发兵攻打晋国,魏颗率兵抵御,与秦将杜回大战于一个叫做辅氏的地方。
正当战斗最为紧张的时候,魏颗发现前方突然有一位老人带着结草(即用茅草结织成的绳网)与杜回奋战,一会儿就将杜回绊倒在地,杜回便当了晋军的俘虏,晋军大获全胜。当天晚上,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位结草的老人对自己说:“我就是你所改嫁的那位嬖妾的父亲。你能按乃父清醒时的嘱咐办事,我很感激你,所以结草助战来报答你。”后世因以“结草”作为报恩的代称,表示生前受恩深重,虽死也要报答。当然,这是站在受恩者的角度来说的;若站在施恩者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善有善报了。
心得
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这是人性的美德。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不能忘恩的同时也在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好人比有好报。感恩的人加上慈悲的人,世界将因此而更件和谐美好。
脑筋急转弯
除了寒暑假,还有什么东西是冬天短夏天长?(答案:温度计的水银柱。)
名言
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
——〔德〕尼采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法〕雨果
仲由为亲负米
适用作文主题
孝心、虔诚、恒心。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心得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脑筋急转弯
你能在半秒钟内把眼前的东西都变没了吗?(答案:闭眼)
名言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中〕孔子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中〕子游
孟母三迁之教
适用作文主题
家庭培养、学习、教育、环境影响。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生活过得很清苦。孟母是个很有教养的妇女,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
孟家附近是一片墓地,出殡、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于是,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孝子们哭哭啼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没有出息,不利于他读书成才,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城里没有墓地,孟子再也不能够玩埋死人游戏。于是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开始,孟子还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日子久了,他的心思又定不下来了。原来他家处于闹市,打铁声、杀猪声、喊卖声终日不绝,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后来,他又和小伙伴们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在这个地方居住,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
那里的环境果然不一样,学宫内书声琅琅,一派文雅气氛。孟子果然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即周代传下来的有关祭祀、朝神等的礼仪)的。回到家里,竟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游戏了,不禁板起了脸。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顿时眉开眼笑。不久,她将孟子送进了学宫,系统地学习《诗》(即《诗经》)、《书》(即《尚书》)。孟子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
心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力量之大之深刻,绝不容忽视。积极成功的良性循环与消极失败的恶性循环,区别正在于环境。
笑话碰碰车
一个人被传到法院,因为他说邻居是猪,被罚款两百元,“法官先生,上次我同样说人家是猪,却只罚了一百五十元呀。”“很遗憾,我无能为力,因为最近猪肉涨价了。”
名言
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英〕弗·培根
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个教育者和老师。
——〔苏〕苏霍姆林斯基
汉文帝亲尝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