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强大魔力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你的强大魔力在哪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竭宝峰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01
书籍编号:30422728
ISBN:978754510340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6401
版次:1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
版权信息
书名:你的强大魔力在哪里
作者:竭宝峰
ISBN:9787545103403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追求卓越人生是青少年求学立志的基础,渴望成功是青少年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因为,成功意味着生活的富足与健康,成功代表着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尽管生活从来不会让我们尽如人意,人生始终都是竞赛般的艰辛,但成功的梦想,从人生开始的那一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热得滚烫。
实现人生的成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可以有无数条路径,但都离不开人生的智慧。你可以勇敢地去追求,若是缺少了智慧,就只能是在空幻中作不切实际的劳作。你也可以不停地奋斗,若是没有智慧的支撑,就只能在无休止的烦恼中埋葬最初的热情。
人生的智慧在于对生命的思考,而成功的人生在于让智慧闪光。成功人生的大智慧,是生活的哲理,是处世的艺术,是立身的学问,是生存的技巧,更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人生是个万花筒,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独具个性的色彩与姿态。如果缺少了智慧,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暗然失色。也许我们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却错过了春天的季节;也许我们一次不留神的冲动,却夭折了未成熟的果实;也许我们一次不聪明的放弃,却失去了与成功牵手的机会。因此,感悟成功人生的经验,激活自我的智慧能量,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少走些弯路,少犯些错误,更快些与阳光拥抱,与成功交汇。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就会裨益多多。本书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青少年,目的就是启迪青少年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介绍了适合青少年读者的人生奋斗方向,概括了鲜活灵动的人生成功要义,创新地总结了卓越人生的成功方法。可以说是一部极具启迪意义和极富可读性的成功励志读物。编写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有品味、高质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如花儿般的幸福,如诗一样美丽。人生不可缺少智慧,智慧创造新的人生。愿以此书与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共勉。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由李桂香、魏茂峰任副主编,参加编著的还有:吴国江、张文昌、宋涛、李淑颖、于慈云、李英丽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第一章 竞争的挑战
困境亦有机会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贫穷就已经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他深深地体会到,当他向母亲伸出小手要一片面包,而母亲手中却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他在10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这11年中,他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得到的报酬是1头牛和6只绵羊,他将它们卖了84美元。他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从未在娱乐上花费1美元,因为他将每一个美分都看得十分重要。他完全知道拖着疲倦的身子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于是他请求他的同伴们丢下他先走。在他21岁生日之后的每一个月,他带着一些工人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那时,他每天都在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黑夜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之后,他得到了6美元的报酬,当时,这6美元在他看来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在他的眼里,每个美元都像夜空中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格外耀眼。
很少有人能够像威尔逊先生那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他痛下决心,决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要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时间。
威尔逊21岁之前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巨啊!离开农场后,他徒步走了100多英里去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学习皮匠手艺。在步行途中他经过了波士顿,并在那里看到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1美元6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是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的佼佼者了。此后,他还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12年后,他如愿地进入了国会,并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
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机会,对于威尔逊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从不放弃生命中的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并把此作为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贺拉斯,让我到服装店为你定做一套衣服吧。你应当穿着整齐一点,不要再穿那套破旧古怪的衣服进城了。”斯德雷特先生说。贺拉斯·格里利这时才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着,好像以前从未意识到它们如此破烂不堪似的。“斯德雷特先生,你知道我的父亲正在一个新环境中开创新事业,我要尽我所能去帮助他。”贺拉斯说。
贺拉斯·格里利是斯德雷特法官所办的伊利湖《政府公报》的代理人,他的工资是每月135美元,然而在过去的7个月时间里,他用于个人消费的钱只有6美元。贺拉斯是跟着父亲从佛蒙特州迁移到西宾夕法尼亚的,他每月只给自己留15美元,其余的钱全部交给父亲支配。为了使父亲的羊群免遭狼群的袭击,许多个夜晚他都以天为被,地为床在旷野里风餐露宿,这些对于他来说是极平常的事情。
贺拉斯已经快21岁了,他身材消瘦,脸色苍白,声音嘶哑,举止笨拙,但他还是坚持到纽约去寻找机会和财富。他出发前把衣物卷成一团系在一根挑在肩的木棍上,之后历经磨难,长途跋涉了60英里,穿越了茂密的原始森林来到布法罗,然后乘一只独木舟顺流而下到了奥尔巴尼,在哈得逊河改坐驳船于1831年8月18日清晨到达了纽约。
他找到一个每星期两个半美元的最廉价的旅店里暂住下来。在漫长的600英里的旅程中,他共花了5美元。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一份工作以缓解生活的窘境。他每天在大街上闲逛,看张贴在各个角落的招工启事。他在一幢幢大楼里走进走出,逢人便问是否需要帮手。“不,不需要。”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因为他那古怪的外表和衣装不整的情形,使得许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个从工厂里逃跑的学徒工。
几天过去了,贺拉斯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偶然在寄宿的地方听到“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收印刷工。于是,他在星期一凌晨五点钟就来到了西部印刷公司的门口等候了。七点钟时,他见到主管并请求给他一份工作。但是那个主管认为,这个来自乡下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不可能在公司需要增添人手的部门胜任任何工作,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能为不同语言版本《圣约书》排印铅字的熟练工人。但是那位主管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允许他试试。公司的经营者知道这一事情后当即表示反对。他告诉主管,等贺拉斯干完一天的工作后就让他离开。可是到了下班的时候,贺拉斯的工作业绩超过了整个公司的所有职员,而且错误率最低。贺拉斯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辛勤的工作使贺拉斯对印刷业的经营了如指掌,他在10年后成了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他创办了全美最好的周报《纽约人报》,但是他并没有从中获得巨额利润。1840年,哈里森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此时贺拉斯开始创办《小木屋》,这份报纸的发行数量达到了9万份,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贺拉斯仍然没有获利,因为每份报纸仅售一个便士,价格如此低廉又怎能获利呢?
创办《纽约论坛报》是贺拉斯·格里利的又一个冒险行动,每份定价为1美分。为了打开局面,他在朋友那里借了1000美元,并在出版第一期时印刷了5000份。当然,要想把五千份报纸都推销出去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但是,在短短的6周之后,他的订户就从600户激增到了11000户。此后,《纽约论坛报》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甚至所有的印刷机器都超负荷运转仍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原因就在于作为编辑的贺拉斯想方设法使这份报纸保持一种捍卫正义的立场和风格。
创业难免遭遇困难
詹姆斯·贝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报人,他在1825年经营《纽约信使报》时遭遇了挫折,1832年《环球》又宣告破产,此后的《宾夕法尼亚人》又遭失败。十几年下来,贝内特通过辛苦劳动和勤俭节约积攒了几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与他合作创办一份新日报《纽约先驱报》。但贺拉斯·格里利拒绝了,并且为他推荐了两个年轻的印刷工与贝内特建立合伙关系。
《纽约先驱报》在1835年5月6日正式创办,当时它所有的资金只够运作10天的时间。贝内特在华尔街上租了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在里面摆放一把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放一块厚木板就成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除了印刷之外,这份在美国新闻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日报的创办历程就是从这间陋室开始的。
在当时,美国的各大报纸都隶属于某个机构,这种由几人个合伙创办报纸的形式还不为人知,属于首开先河,慢慢地,这些年轻人站稳了脚跟,开始一步一下地朝着理想迈进,他们的事业日益兴旺发达。他们的报纸之所以广为人知,原因就在于报道迅速及时,报道内容全面丰富及新颖独特。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比同类竞争者更胜一筹。他们还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去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消息。
《纽约先驱报》的起步之路正如其他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历经波折一样坎坷崎岖,但是随着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丽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的落成,《纽约先驱报》也宣告了它在报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你一无所有之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拼搏。”这是乔治·蔡尔德挂在费城的私人办公室墙上的一条格言,同时它也是一条促使一个在他人看来毫无机会、不名一文的男孩最终出人头地的最高准则。从儿时起蔡尔德就梦想拥有《费城纵横》和出版这份报纸的办公大楼。
可是,乔治·蔡尔德这个穷小子每周只能挣2个美元,他怎么能够奢望得到这么著名的一份报纸呢?这难道不是一种痴心幻想吗?然而,轻言放弃绝不是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他有着充沛旺盛的精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年轻人特有的开拓事业的魄力。他勤勤恳恳地在一家书店工作了一段日子,并积蓄了几百美元作为开创事业的资本。接着,他就准备要雄心勃勃地大展宏图了。他在最初起步时做的是图书出版,他出版的一些图书因视角独特、内容新颖而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诸如《凯恩的北极远征》等等图书都很畅销。他具有高度的商业敏感性,他知道什么样的图书最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因此,他的出版事业的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接着,蔡尔德准备实施下一步的计划了,但是当时的《费城纵横》每天都在赔钱,他的朋友们也多次劝告他要谨慎行事。但是,他还是在1864年毅然买下了这份报纸。至此,儿时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接下来,整顿这家经营不善的报纸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他的做法雷厉风行。他将征订价格提高了一倍,并且同时减少了广告版面的比例,这第一步棋他走得有些出人意料。此后,《费城纵横》开始靠着内容和评论重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很快,这份濒临绝境的报纸回复了往日的生机,重新走上了繁荣兴盛的发展轨道。
这份报纸是美国新闻界的佼佼者,它在许多年的年利润居然高达40万美元。在此期间,不管形势多么困难,经济状况多么窘迫,他从不削减雇员的工资,而千方百计提高发行量。即使费城所有的同行们都这样做,他也始终如一地坚守这一原则。
贫困并非成功的绊脚石
这件事大约发生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法国里昂。在一个盛大的晚宴上,来宾们就某幅绘画作品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看到来宾们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宴会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主人感到很为难,于是灵机一动请旁边的一位侍者,对画面的意境做一番剖析。
接着,这位侍者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对作品主题也理解得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这令在场的客人们感到大为震惊,双方的争端立刻解决了,这位侍者对这幅作品的诠释令在场的人心悦诚服。
“先生,请问您在哪所学校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一位客人以极其尊敬的口吻问这位侍者。“阁下,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但是就读时间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学校叫做‘逆境’”。年轻的侍者回答。
这个在宴会上初露头角的年轻人就是让·雅克·卢梭。他早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