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商业化:我的商业化方法论与实战攻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从零开始商业化:我的商业化方法论与实战攻略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杨新雷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书籍编号:30421737
ISBN: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8143
版次:
所属分类:互联网+-产品/运营
版权信息
书名:从零开始商业化:我的商业化方法论与实战攻略
作者:杨新雷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自序:这是一本专注探索产品商业化的书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你好,我是杨新雷(英文名Levon,笔名木一),很高兴通过这本书认识你!先简单说下我自己的职业经历吧。我从08年开始到现在,作为创始人或者合伙人运营过3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说一直走在艰辛的创业路上。在最后一家公司被并购后履约退出,进入知识服务及咨询领域,创办了Link Block,专注于产品商业化服务。
互联网是一个商业江湖,有的人驰骋在创业舞台光鲜亮丽,有的人深陷在创业泥沼寸步难行;有的人昂首在管理岗位指点江山,有的人安守在基层岗位默默无闻。但无论你是其中哪一位,都很难摆脱一个共同的目的:生存。
而我这一路走来也并不顺利。吃过很多亏,也掉进过很多坑,生存的压力始终伴随着我,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当然谈生存有点直接,可以进一步包装一下叫盈利,或者更好听的词汇,但都改变不了其本质。我在以往更多的是从事产品工作(准确的说应该是商业产品),很多时候都在平衡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产品经理都喜欢打磨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这无可厚非,它决定了产品成功的起点。而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最终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其盈利能力,而盈利型产品的打造依赖的是一家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尤其是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精细化运营时期,靠前期粗放式经营所积累的各种我们所认为的“价值”都需要显性化,背后的诉求都指向了商业变现。这些“价值”往往包括了:各种产品用户、各种行为数据、各种业务数据、甚至各种消费数据等。
在当下的互联网消费市场,无论是面向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所提供的产品形态均趋向于多元化,所带来的用户体验也更加多元化,这都为各种“价值”的变现创造了条件。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的深度应用,帮助我们更加高效且精准的满足用户需求,加之当下互联网整体商业能力的大幅升级,这也为产品商业化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大环境。
我在自己创业以及后来做咨询的时候遇到过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也遇到过很多一线公司的优秀人才,这其中不乏有很多卓越的产品经理,但他们的商业化能力却参差不齐。确实有大量的问题存在,很多我自己曾经遇到过并成功化解过,但也确实产生过不少困惑。
这些问题汇总后都指向了同一个诉求: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商业化能力才能够保证产品的生存发展甚至成功?举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明白如何赚钱。当然这也因不同类型的产品而异,但前置设计盈利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很多产品坑,甚至通过盈利模式还可以测算营收及利润,以评估投资回报数值。
我们可能不懂如何包装产品甚至包装企业。比如一个创业公司要设计一个官网,到底怎么才能传达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呢?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准确传达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精准传达,比如产品给客户带来了哪些核心价值点;第二、完整传达,即产品给客户带来的所有利益,包括各种有形的与无形的价值。而这均需要对产品进行完整的商业化包装才能完整展现产品价值,最终通过官网输出。
我们重视用户体验但忽视了商业运转机制。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是一个普世价值,但却不能局限于此。产品盈利靠的是商业化运转机制,靠的是企业组织协同,一款商业产品的设计需要面向运转机制去设计。因此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商业体验。
我们可能比预想更加忽视了商业风险控制。需要风控的点太多了,而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忽略掉。比如:商业化路径是否偏离产品价值主张?商业化用户沉淀是否形成了用户孤立?经济系统是否应用得当?产品设计是否满足增长需求?策略产品是否匹配经营需求?
商业化诉求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人才。商业产品经理从未像现在这样供不应求,商业化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从未像现在这样细分,精细化运营大环境下,产品人如何为自己定位并界定职场身位。
……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相信你也遇到过其中类似的问题。好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很多问题都被逐步化解。我是一个喜欢简约的人,我曾经有一个想法,产品商业化能否像产品功能设计那样,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组装,最终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产品。在《从零开始商业化》这本书中我实践了这个想法。这包括了产品的五层价值拆分、五层产品商业化包装、五层商业化产品设计等模块式的框架,兼具方法论与实战双重诉求,也配合介绍了很多市场案例与实战操作。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较好的传达我的商业化认知及实战攻略,能够真正帮助到你的成长,能够真正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实践。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写作这本书主要是依托两个视角:第一、从自身经历的角度,梳理过去的工作经验,尽量形成易懂的方法论体系,并结合案例及实战来将方法论落地;第二、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给出我对商业产品相关概念及实战的理解,并力求通过自身方法论进行解读。
第1章的内容相对比较普适性,主要是为本书做一个阅读基调。主要包括三块内容:认知升级与技能升级的本质、商业化包装对于财富获取的重要性、运转机制是财富获取的源头。理解了第1章的内容,将会帮助你建立一个立体的、进阶的视角来看后续内容。
第2章的内容主要是解读与商业化有关系的各种概念,并最终指向商业产品的运转机制,主要是帮助你建立商业思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不使商业化解读显得孤立,本章大量内容选择了将商业产品与用户产品进行对标。如果你是一位用户产品人员,这有助于你平滑的进行思维过渡。
第3章的内容主要是解读了各种商业产品的形态以及它们的盈利模式。我的想法是,可能你现在的工作面对的是其中的某一类产品,但互联网各类产品形态正在跨界融合,你面对的产品也可能发生变化,具备形态通识能够帮助你更灵活的应对这些变化。
第4章的内容主要是解读了产品的整体概念,即一款产品的价值是多层次的,是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结合。本章引入了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产品五层次价值结构理论。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多层次的产品价值呢?主要还是为了保证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用户价值交付完整性。这套理论也是我构建五层产品商业化包装与五层商业化产品设计的方法论基础。
第5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一个产品商业化包装的实战框架:五层产品商业化包装。并且基于这个框架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及实战解读,以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够用到这个方法论。它的主要特色有两个:第一、分层包装,将五个包装层与科特勒五个价值层对应;第二、模块包装,在各个包装层将实操分解为包装模块,比如将核心层分解为战略包装与品牌包装。这样利用“分层+模块”的模式可以帮助你高效完成一款产品的商业化包装。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这套方法论被我反复使用,帮助我用框架视角看待商业化包装所产生的综合竞争力。另外,这里面介绍的各种包装技巧也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比如战略包装、价格包装等。
第6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一个面向运转机制的商业产品设计的实战框架:五层商业化产品设计。并且基于这个框架延伸介绍了如何在目标制定、风险控制、产品规划、竞品分析、产品增长中应用这个方法论。这套方法论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或者管理方法,但可以和其他方法相互结合使用。它主要是提供了另外的一个设计视角,帮助你从运转机制角度展开工作,直接触达商业财富的底层驱动源设计。
第7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基于五层商业化产品设计的细节策略,从商业化设计实战的角度对各层产品路径进行落地策略解析。
第8章的内容主要是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介绍了职业主力人群:商业产品经理。当然这里的商业产品经理是泛指,包括了各种跟商业化有关系的产品人员。因为我个人长时间从事商业产品设计,我将我所理解的商业产品经理所需的4大核心能力分享给大家。
《从零开始商业化》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从业以来最大的产品挑战。是的,我将这本书定义为一款产品来写作与设计,倾注了全部心血,也彻底掏空了自己。我相信这本书无论是认知类的内容,还是技能类的内容,都能够真正的帮助到你的成长,尤其是在产品商业化这个领域可以作为入门到高阶的指导手册。
三、本书面向的人群
市场上存在很多关于产品设计、产品运营方面的互联网类书籍,但从产品商业化这个维度切入的书籍并不多见。这本书与其他书比较的最大特色就是商业化聚焦,无论是商业化类认知提升,还是商业化类技能提升,都是基于我以外的经验以及我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度观察,并且我现在以及未来都会继续在商业化领域深耕。因此这本书特别适合以下五类人群阅读:
商业产品经理。如果你是一位刚刚入行的商业产品经理,那么这本书的内容特别适合你快速建立一些基础逻辑认知,尤其是帮助你形成框架思维,并快速具备一些基础技能。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产品经理,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帮助你优化认知体系,同时利用书中的一些方法论及实战技巧优化并提升个人技能。
用户产品经理。如果你现在从事用户产品的工作,那么这本书可以弥补你在商业产品领域的认知,尤其是各种商业化逻辑。当然如果你想转型为商业产品经理,那么这本书正好可以帮助你完成过渡,这包括了思维模式的过渡,个人技能的过渡,并逐步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个人成长。
产品运营人员。如果你现在从事产品运营的工作,那么这本书可以作为你在商业化范畴的工作参考。因为产品运营与产品商业化密切相关,而建立商业化的视角可以帮助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类运营中的经济指标,理解它们背后的商业化诉求及逻辑,理解产品运营在产品商业化中的位置以及产生的价值去向。
创业公司创始人。由于我本人具备连续创业经历,因此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来自于我的创业经验总结。虽然可能公司所在的行业及业务不一样,但不影响商业化的普适逻辑。并且书中也介绍了不同形态的商业产品及案例分析,相信能够帮你找到一致性。
传统企业老板。对于寻求“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老板,尤其是对在转型过程中有强烈的商业化诉求的,本书的内容可以一站式帮助你解决互联网商业化的认知及落地策略。
当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影响并帮助到更多的人,因为商业化无处不在。
四、本书的阅读方法
本书的内容比较立体化,且前后逻辑关联性较强。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将这本书定位成一本面向商业化领域的工具书。你可以直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但为了更加高效的消化,我强烈建议你读一读第一章与第四章的内容。第一章是我对个人认知及技能升级的深度思考,也是这本书旨在达到的最终目的。第四章是一个内容中枢,阐述的产品整体概念及五层次价值结构都在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中反复引用。
当然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所收获,我希望你通过阅读这本书,无论是在个人认知还是在个人技能上都能够有所收获,并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真正用到几处,那也就不枉此读了。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助你一臂之力,让你的工作与事业更轻松。如果你在自己的产品或者作品中引用本书的部分内容,我非常希望你能标明出处,但并不强求。出处可以包括书名、作者。例如:《从零开始商业化》,杨新雷。
如果有关于使用本书的未尽事宜,可以用以下方式随时联系我,也欢迎你找我交流分享,再次感谢你对本书的支持!
方式一:我的电子邮箱3364977223@qq.com。
方式二:搜索我的微信号shsw101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1.1 从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说起
毕加索先画了一头公牛,这头公牛十分写实,包含了牛的很多体征细节,比如牛的膘肥体壮、牛皮的明暗、清晰的牛毛、尖尖的牛角等。然而毕加索画完第一头牛后并未停止,而是相继画了第二幅、第三幅……,他一张一张的接着画了下去,直到画完了第十一幅。
图1-1 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加索为什么要画这么多公牛呢?因为他要找到“是什么特征能使它被辨识为一头公牛”。毕加索先后去掉了立体结构、明暗光效、黑白灰色块、牛毛、蹄子、五官等细节,并且简化成了极简线条,最终得到了最后一幅画。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我们会发现它依然可以被辨识为一头公牛,而如果再继续简化任何一处,都会破坏导致不再像一头公牛。
那么,毕加索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要找到一头公牛的极致简化特征呢?它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画的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不能用肉眼看出的本质。”当然,我不是学专业艺术的,无法从毕加索的艺术造诣角度解读。但还是从创作思维的视角有自己的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