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二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本草纲目(第二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作者:(明)李时珍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书籍编号:30419063
ISBN:978754513231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42177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中国名著
版权信息
书名:本草纲目(第二卷)
作者:(明)李时珍
ISBN:9787545132311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本草纲目》由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的,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中的一部不朽的神奇巨著,也是中华国库收录最为广博的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全典。同时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部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是世界科学史上收录生民日用品物最为广博的本草全书。
李时珍,1518年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他受父亲影响很深,从小就喜爱医药知识的学习。长大之后,他更加用心于医药学的研讨学习。父亲也将自己一生临床治病的经验传授给了儿子。
他所有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于医药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广搜博采上了。他闭门读书达10年之久,因此,对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造诣甚深,尤其对药物名称、药性、药效、炮炙、药物资源,均有着深入而广泛研究。
他在进行深入药物研究后,又走出读书室,躬身实践,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有关谷、菜、瓜、果类药物问题,就去向农夫学习;有关各种鱼、鳞、介类药物问题,就去向渔夫请教;有关矿石类药物问题,就去向手工业工人、采矿者询问;有关蛇类药物、兽类药物问题,他就去向捕蛇人、猎人调查。数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他治学态度严谨,除了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外,还做了不少临床药理实验、动物解剖和比较解剖等。他为了丰富著作,不但对前人之本草广收博采,还对当时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他还对国外传入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用药经验进行整理。因此,他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许多由亚、欧、非国家和地区传入的药物。他使我国药用植物等新增加374种,达到1892种,这一成就在我国药物学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他治学思想比较进步,他不迷信古人,敢于“发现前人未到之处”,因此,他在《本草纲目》的每一种药物之下,几乎都列有正误一条,就是改正前人错误的内容。在这些正误中,凝集着他一生的研究心得,无论是古人还是当时人,也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一般著作,只要他发现其中的任何错误,都给予批评指正,从不回避矛盾。
可贵的是,李时珍所作的结论,不论是正名、产地、药性、气味功效和采集、加工,其纠正、辨误大多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而且符合科学道理。他的正误提高了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水平,有着明显的创造性,也说明他的自然科学知识渊博,鉴别能力高超。
他治学态度严谨,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凡经研究者则力陈己见,所未能考察者则存疑待考,不作妄断。所以,他对许多未能深知的问题,则用“未审然否”、“也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加以说明。
这种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他对后人寄托的厚望和笃信,是给予后世医者有力的鞭策和鼓励。他对发展我国药物学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是有口皆碑的。其实,他在医疗方面,发展切脉诊断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成就。由于他的医术高明,曾被召入太医院为皇室治病。
他医疗思想活跃,不但重视传统的理法方药理论,还很尊重金元四大家的医学争鸣论述。他推崇张元素、李东垣的医疗思想,而且强调民间医疗经验的总结。他将自己收集到的11096个单方、秘方、验方,各一一附录于各该药物之下并予以论述,这也是他的一大创举。
他研究中药学数十年,参考各种图书800多种,撰成《本草纲目》52卷,集明代药物学之大成,撰成于1578年,并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作序,于1590年在南京刊行,即世之谓金陵版。
《本草纲目》以其继往开来的卓越成就迅即为医药学界赞赏推崇,金陵初刊后不到7年,就在江西刊刻了第二版。《本草纲目》52卷共收载药物1892种,绘制药物图1109幅,附方11096首。所收药物以其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分为16部;在同一部下,则以相近之类别为目,更分为60个类目,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他的药物分类法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有着相当高的科学价值。例如其所收的1094种植物药,是根据其根、茎、叶、花、果的特点,及其性味、形态、生长环境、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比较进行区分的。
他的动物药分类法尤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书中把444种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人等6部。其中虫部所记述者相当于无脊椎动物;鳞部所记述者相当于鱼类;介部所记述者有一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禽部所记述者则相当于鸟类;兽部所记述者系指哺乳类动物;人部是指人类。
《本草纲目》出版后,在国内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确是医药学著作罕见者之一,“士大夫家有其书”并非过誉。与此同时,随着该书之东渡和西传,在国外影响之大,可能是我国医药著作中之仅有者。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学习运用,真正获得保健养生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 金石部
金
[名词解释]金屑出产于益州。陶弘景说:金的出产,处处都有,梁、益、宁三州最多,出自水沙中,呈屑状,称为生金。建平、晋安也有金沙,出于石中,烧熔后鼓铸为砣,虽被火烧也未熟,还必须进一步冶炼。高丽、石南及西域国制成的器具,都炼熟可服。李时珍说:金有山金、沙金二种,其色为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色为足色。和了银的性柔,试石则色青;和了铜的性硬,试石则有声。《宝藏论》说:金有20种。另外,外国有5种。还丹金出产于丹穴中,体含丹砂,颜色特别赤,合丹服用,是稀世之宝。麸金出于五溪、汉江,大的如瓜子,小的如麦,性平无毒。山金出产于交广南韶各山,衔石而生。马蹄金是最精纯的,二蹄一斤。毒金就是生金,出产于交广的山石中,赤色而且有大毒,能杀人,炼十几伏,霉才除尽。这5种都是真金。水银金、丹砂金、雄黄金、雌黄金、硫黄金、曾青金、石绿金、石胆金、母砂金、自锡金、黑铅金,都是通过加工制成的。铜金、生铁金、熟铁金、输石金,都是用药点成的。以上15种,都是假金,性顽滞有毒。外国的5种,有波斯紫磨金、东夷青金、林邑赤金、西戎金、占城金等。
金屑
[药性气味]味辛,性平,生的有毒,熟的无毒。
[药效治疗]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肺疾劳极作渴,都加小量入丸散。
金浆
[药效治疗]李时珍说:金是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所以能治惊痫风热肝胆的病。
[附加配方]治水银入耳,能蚀人脑:用金枕在耳边自然会流出。
治水银入肉,令人痉挛:只有用金的物品熨它,水银必当出来蚀金,等金变成白色就行了,应频繁使用以取得疗效。
银
[名词解释]也叫白金。银屑出产于永昌。陶弘景说:银的出产地,也与金相同,只是它生在土中。炼银的方法也与金相似。永昌属益州,今属宁州。苏颂说:银在矿中与铜相互混杂,当地的人采得,用铅再三煎炼才制成,故称为熟银。生银则产于银矿中,形状如硬锡。其金坑中所得的,在土石中都渗漏成条形,像丝发状,当地的人称为老翁须,非常难以得到。方书用生银,必得此才真。李时珍说: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交趾各地,山中都出产银,有从矿石中炼出的,有从沙土中炼出的。其生银,俗称为银笋、银牙,也叫出山银。《宝藏论》说:银有17种。国外还有4种。天生牙混杂在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颜色呈红色的为上品,放入火中呈紫白色,像草根的为次品。衔黑石的最稀奇,生于乐平、鄱阳出产铅的山中,又叫龙耳,也叫龙须,是纯正的生银,无毒,是做药材的根本。生银混杂于石矿中,成片块状,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混杂在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红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此四种为真银。有水银银、草砂银、曾青银、石绿银、雄黄银、雌黄银、胆矾银、灵草银,都是用药制成的。丹阳银、雄黄银、硫黄银、胆矾银、灵草银,都是用药制成的。丹阳银、铜银、铁银、白锡银,都是用药点经的,这13种都是假银。外国的4种:新罗银、波斯银、林邑银、云南银,都为精品。
银屑
[药性气味]味辛,性平,有毒。
[药效治疗]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定志,去惊痫、小儿癫疾狂走。破冷除风。
银箔
[药效治疗]能坚骨,镇心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去风热癫痫,入丸散用。
生银
[药性气味]味辛,性寒,无毒。
[药效治疗]主治热狂惊悸,发痫恍惚,夜卧不安并有谵语,服它能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镇心安神定志。主治小儿各种热丹毒。和水一起磨后服用,功效胜过紫雪。
赤铜
[名词解释]也叫红铜、赤金。其屑名为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时珍说铜色与金相似,故字从金、同。时珍说铜有赤铜、白铜、青铜。赤铜出产于川、广、云、贵各地的山中,当地人挖山采矿来冶炼提取它。白铜出产于云南。青铜出产于南部边地。只有赤铜的用途最多,并且可以入药。人们用炉甘石炼的为黄铜,其色如金;砒石炼的为白铜;掺杂锡炼的为响铜。《山海经》说,出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现在却只知道其中的几座。《宝藏论》说,赤金有十多种:丹阳铜、武昌白慢铜、一生铜、生银铜,都是不用冶炼而自生的,无毒,适宜作鼎器;波斯青铜可以做成镜子;新罗铜可以做钟;石绿、石青、白青等铜,都是用药制成。铁铜用苦胆水浸泡到生赤,再用煤熬炼至黑坚。锡坑里的铜很大,且柔软可以点化。《鹤顶新书》说:铜与金银属同一根源,都得紫阳之气而生绿,绿二百年而生石,铜才开始生于其中,其气禀阳,故质刚戾。《管子》说,上面有陵石,下面就有赤铜。《地镜图》说,山上有磁石,山下则有金若铜。草的茎黄秀,则草下有铜器。铜器之精,为马和僮。《抱朴子》说,铜有雌雄。在火中尚发红的时候,令童男、童女用水灌它。铜自分为两段,凸起的是雄,凹下的是雌。以雌铜制成的剑叫雌剑,以雄铜制成的剑叫雄剑,人带上它进入江湖,则蛟龙水神都会畏惧躲避。
赤铜屑
[药性气味]味苦,性平,微毒。
[药效治疗]治贼风反折,煎熬到很热,投入酒中,服五合,每天三次。或者用五斤赤铜屑,将其烧红,放入二斗酒中百遍,如上法服用。又治腋臭,以醋和麦饭,用袋子盛装,先刺腋下的血脉除去血,封上它,有神效。明目,治风眼,接骨焊齿,疗女人血气及心痛。五倍子同熬能染须发。
铅
[名词解释]出产于蜀郡平坦的沼泽,现在有银坑的地方都有它。李时珍说:铅生于山洞的石头之间,人们挟着油灯,进入到数里深,随矿脉上下曲折斫取。其气毒人,如果连续几月不出,就会皮肤痿黄,腹胀不能吃食物,多数会致病而死。《地镜图》说:草青茎赤,其下多半有铅,铅锡之精为老妇。《宝藏论》说:铅有几种:波斯铅,坚硬色白为天下第一。草节铅,出于犍为,是银中的精华。衔银铅,是银坑中的铅,内含五色,都很好。上饶乐平铅,次于波斯、草节。负版铅,是铁苗,不可用。倭铅,可以勾金。《土宿真君本草》说:铅是五金的祖宗,故有五金狴犴、追魂使者之称,是说它能伏五金而死八石。
[药性气味]味甘,性寒,无毒。
[药效治疗]镇心安神,主治伤寒毒气,反胃呕哕,被蛇蜴咬伤,用它烤熨。疗甲状腺肿大,鬼气疰忤。锉为末,和青木香,敷疮肿恶毒。消颈淋巴结核,痈肿,明目固牙,黑须发,治实女,杀虫坠痰,治噎膈、消渴、风痫,解金石药毒。
黑锡灰
[名词解释]铅秉承了北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其体重实,其性濡滑,其色黑,内通于肾,故《局方》中黑锡丹,《宣明》中补真丹都用它。得汞交感,就能治一切阴阳混淆,上盛下虚,发为呕吐眩晕,噎膈反胃危险的各种疾病。所谓镇坠之剂,有反正的功效。但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恐会伤人心胃。铅性还能入肉,故女子用铅珠耳,即自行穿孔;实女无窍的,用铅作铤,逐日就会穿隙,久了就会自开,这都是前人所不知道的。铅变化为胡粉、黄丹、密陀僧、铅白霜,其功效都与铅相同。但胡粉入气则分解,黄丹入血也会分解,密陀僧镇坠下行,铅白霜专治上焦胸膈,这是不同之处。方士还铸成梳子,梳须发会使须发光黑,或用药煮过,更好。
[药性气味]积聚,杀虫。同槟榔末各等分,五更米汤饮服。
[药效治疗]1.明目、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