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遇见更好的自己:9位哈佛学子的人生精进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在哈佛遇见更好的自己:9位哈佛学子的人生精进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9位哈佛学子中的佼佼者多方位呈现自己的!求学之路、成材之路、事业之路、成功之路!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倾心推荐!
作者:周胡峰,高上知,李琦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04-01
书籍编号:30410545
ISBN:978756991903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43564
版次: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成功哲学
版权信息
书名:在哈佛遇见更好的自己:9位哈佛学子的人生精进课
作者:周胡峰 高上知 李琦
ISBN:9787569919035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哈佛,永恒的盛宴
李琦
如果说,巴黎是海明威心中永不落幕的流动盛宴,那么,我内心也有一个,那就是无论我今后走到哪里,投身于什么事业,哈佛生活都会像阳光盛宴一样留驻在我的心间。感谢哈佛,你给了我勇气和翅膀!
——李琦
李琦 北京人,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北京新东方北美部教师。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开办“李琦英语培训中心”,从事英语教学和留学申请咨询工作。2012年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就读公共管理专业。在此期间,她曾在美国众议院国会议员赵美心办公室工作,负责美国亚裔青年领导力培训;也曾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局实习;2014至2015年在哈佛大学艾什民主与治理研究院任院长Anthony Saich教授助研;2013至2015年任哈佛商学院Chris Marquis教授助研和哈佛商学院案例撰写者。目前,她是康奈尔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慈善和全球化战略。
“拥有思考的自由,拥有承受的耐心,前所未有地勇敢生活,当世界在真理的潮流中悄逝时,不要让覆满苔藓的过错绊住你,做光明使者,做爱的旗手……”(With freedom to think,and with patience to bear,and for right ever bravely to live.Let not moss-covered error moor thee at its side,As the world on truth\'s current glides by.Be the herald of light,and the bearer of love……)这首在毕业典礼上唱起的哈佛校歌,经常回荡在我耳边。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负责领导力课程的教授海菲兹·罗纳德(Heifetz Ronald)在最后一课上对我们每一个肯尼迪政府学院毕业生说:“你们每一个学生脑门上都刻着一个H,那就是哈佛。当你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你以前生活的地方,人们都好奇地问你在哈佛大学学到了些什么?你如何来回答?你去跟周围的人们分享你学到的知识吗?你不要带着喇叭回到家乡,你应当告诉他们:我们学会了能够比以往更好地聆听。”[“When people ask you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Harvard?How you answer it?As you are now stamped a huge H(Harvard),Don\'t get back with your trumpet.I listen better than never before.”]
还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畔回响,是由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所说。她自2007年7月1日起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创下了多个显赫的纪录: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全美国第五位担任常春藤盟校校长的女性;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不是哈佛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的校长。她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中说:“今天下午我们列队行进经过的那座雕像,它不仅仅是代表个人的纪念碑,更是代表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社区和机构的纪念碑。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就代表了一种对于哈佛这个社区和机构的认可。这种认可,也是你对于哈佛驱使你超越自我、惠及他人的感召力的认可。”她鼓励道:“走进校门来增长智慧,离开校门去更好地服务你的国家和你的同胞。今天,我们约有6500名毕业生将走出校门,愿你们每个人都记得服务的使命。”
诚哉,福斯特校长之言——在哈佛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和使命!
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
我永远清晰地记得那个日子:2012年3月16日。那天我在华盛顿机场转机飞往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春假欧洲艺术管理课程。由于前一天在波士顿考驾照时路考未能通过,我还沉浸在由此带来的郁闷之中。当我无聊地在机场候机,信手翻阅手机邮件时,一个字母标题醒目地映入眼帘:祝贺(Congratulations)!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内心的郁闷一扫而光。
Dear Qi:
Congratulations!I am pleased to offer you admission to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as a member of the Two-Year Maste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MPA)class of 2014.My colleagues and I very much hope you\'ll join an exceptional group of people by answering the echo of President John F.Kennedy\'s call to “ask what you can do”……(亲爱的李琦:祝贺你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两年制公共管理专业录取。我和我的同事期望你能够加入这样一个杰出的群体来响应肯尼迪总统“问问你能够做些什么”的号召……)
那一刻,我的心情马上由阴转晴,感到命运已向我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有了新的憧憬。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大街79号那幢红赭色教学楼前,一直迎风飘扬着校训旗帜,上面写着“Ask What You Can Do”。我并非一开始就读懂了它的丰富含义,而是靠着时间的积淀,突然在某个瞬间,感到自己懂了。它让我常读常新,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智慧和力量:肯尼迪总统说的这句至理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让我感到了我来到哈佛的意义所在。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已有80年的历史了。她诞生于1936年,原来叫哈佛大学公共行政学院,1966年为了纪念肯尼迪总统而更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这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研究生院。学院提供四种硕士学位项目:两年制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国际发展和一年制梅森学者项目。我就读于两年制公共管理MPA项目,申请这个专业需要一个硕士学位和4年工作经验。
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一个著名的艾什民主与治理中心,和中国学者、政府官员前来接受培训紧密相连。我的导师安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是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委会主席,也是艾什民主与治理中心的主任,是个深具影响力的中国公共政策问题专家。安托尼教授开创了肯尼迪政府学院与中国政府及高校的学术思想交流,这包括中国公共政策项目——新世界学者项目,每个学期有4名中国的高层官员来参加这个项目的中长期培训。拉贾瓦利(Rajawali)项目让中国高校教授、博士生和行业精英来哈佛大学游学。
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追溯起来,我与哈佛大学的因缘并非从2012年3月16日开始,而要往前再推早好几年。当年有一部影片《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激起了哈佛梦。哈佛梦给了我新的人生路标。为了向这个路标挺进,我开始尝试在北京办英语培训班,靠办班攒学费来为留学打下经济基础,做好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准备。然而,实行起来后我才知道,哈佛梦是多么地遥不可及。
我至今无法忘记,在大学毕业之后我曾经去高中母校应聘英语老师的经历。当时,那里的一个领导听完我的介绍,得知我是一个不知名大学毕业生时,语带讥讽地跟这所北京市重点高中校长说:“李校长,你听说过这所大学吗?哈哈……”结果,他们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当时我很难过。但是,他的讥讽并没有让我彻底沮丧,相反激发了我的进取之心。如今回头想想,我也挺感激这样的嘲笑过我、拒绝过我的人们。我知道,社会是讲求实际的,任何人都不能巴巴地期盼他人对你的态度好,要想获得尊重,唯有提高自己的实力。后来我在新东方讲授托福英语,在哈佛大学活动中致辞,在美国国会青年亚裔领导力培训中发表演讲,我都情不自禁地与大家分享这一段心路历程。我心中真的充满着对所有激励过我、帮助过我成长的师友、甚至“对手”的感激。
影片《风雨哈佛路》的剧情至今仍历历在目。它讲述了哈佛学生莉斯·穆瑞(Liz Murray)的亲身经历。
莉斯,198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因父母吸毒,八岁就开始乞讨,在毒品、艾滋病、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她在学校饱受同学的嘲弄和欺凌。15岁那年,她的妈妈死于艾滋病,爸爸后来也去世了。她流落街头,靠捡拾垃圾、偷东西为生。在她埋葬了妈妈的骨灰盒那一天起,她意识到,尽管妈妈永远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生活不能停滞不前。于是,小小年纪的她痛改前非,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去了曼哈顿一家规模很小的社区公立中学,在那里拼命地学习,取得各科名列前茅的成绩。她的老师带着前10名的尖子生去波士顿参观哈佛大学,当她站在哈佛大院(Harvard yard)合影的时候,那一刻的美妙让她意识到:“你和别人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工作”;而生活不为任何人停留,你的生活就是现在。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4年的学业,在2000年秋季竟然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纽约时报》奖学金,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她说:“你不是必须待在你现在所在的处境里,如果在你生活中有一些东西让你退缩,你必须知道那是什么。”“当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不能决定是否有能力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去做它。”
生活就是一个奇迹。莉斯让我感悟:生活不会等待任何人,你的生活不是以后,而是现在,眼下,你的行动!
我们大多数人比莉斯的生活要优越得多。当这位无家可归的流浪姑娘都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荒废梦想,浪费时间呢?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一直向往去美国学习,但这种向往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北京女孩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实现的。我必须努力,必须迎难而上。北京爆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那年,很多学生停课在家复习功课,而我当时在北京一所由加拿大投资创办的学校做英语老师。学生们都放假回家了,我自然也赋闲在家。很多家长都为孩子们闲在家里着急,毕竟中考高考还是要继续啊。由于当时我给社区居委会做过“迎奥运学英语”的志愿者老师,每周末在周围社区给大爷大妈讲一些基础英语。小区很多叔叔阿姨见我教得认真,纷纷托我给他们的孩子补习英语,所以就在SARS爆发的那个时期,我先后辅导过30多个学生。在SARS结束的时候,有个学生进步很快,中考英语成绩获得119分(满分是120分),被重点中学北京四中录取了,我为此感到非常欣慰。当我在小区里成为大家公认的英语老师,我自己总结倡导的英语分项式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推广,很多准备中高考的同学通过这样的英语训练而取得了很大进步时,我深刻地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节约了时间和帮助他人进步,也能让自身收获身心愉悦。
在坚持做社区英语培训6年之后,我心底渴望去美国深造的梦想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强烈。尽管每天忙忙碌碌有很多课程和管理工作需要我去做,但我还是将有限的休息时间用来准备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托福考试。说实话,当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人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下要能够眺望到未来,看到前路的光明,这很重要。我从初中时期就养成一个习惯,即经常迎着曙光跑步,在工作和准备考试的日子里我依旧早早起床迎着朝霞跑步。当阳光洒在脸颊上,我披着霞光大步大步跑着,很多烦恼似乎都被晨风吹走了,心中只有这样的信念和感悟:坚持,坚持,再坚持,即使一时看不清楚未来的路和结果,但我坚持自己内心的信念,相信能够实现梦想,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有着不一样的明天;然后就是谦卑——只有虚心聆听他人,向周围人学习,自己才能够进步,一个装满水的水杯是装不进更多水的;之后就是爱,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爱父母,爱朋友和爱自然,这个世界因为爱而转动。
哈佛大学的选课制度
在哈佛大学,开学第一周,所有课程的老师都忙于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兜售”自己的课程。我们叫作课程兜售日(Course Shopping Days)。通常,他们都会利用这段时间,面对面地给学生介绍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