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3名著 > 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名名译丛书,劲销十年不衰,新版震撼上市,精译精选精装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赵克非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01

书籍编号:30409571

ISBN:978702010377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69386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少儿名著

全书内容:

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儒勒·凡尔纳(1828—1905)


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一生写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总题为“奇异的旅行”。他以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作者的重要作品之一,描述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和内莫艇长在海底深处旅行的故事。他们游历了世界许多海洋,看到无数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全书悬念迭生,知识广博而丰富。


译者


赵克非(1934— ),北京人,少时辍学,务过农,做过工,后于1957年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毕业之后,初属商务,终归学政。虽也翻译过少许东西,却不过是些业余之作,直至退休,方遂所愿,得以埋头译事。时至今日,已翻译出版雨果、巴尔扎克、戈蒂耶、莫泊桑、纪德、尤瑟纳尔、罗兰·巴特、让·韦尔东等作家的小说、文论及社科著作近二十种。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担纲,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


为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收藏需求,我们优中选精,推出精装本“名著名译丛书”,收入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杰作。丰子恺、朱生豪、冰心、杨绛等翻译家优美传神的译文,更为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数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图。希望这套书能成为中国家庭的必备藏书。


为方便广大读者,出版社还为本丛书精心录制了朗读版。本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先期推出六十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前言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〇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内莫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已经有几种中译本,“两万里”也就成了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其实,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如此说来,他们在海底行驶的路程,就应该在十一万公里以上了。这是要说明的。


十一万公里的行程,是个大场面,一路所见,可以说无奇不有。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谁见过“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当了俘虏的阿罗纳克斯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而且曾经徜徉其间。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阿罗纳克斯是个博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孔塞伊,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我们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海洋究竟有多深吗?知道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这一类知识,书中比比皆是。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鹦鹉螺”号艇长内莫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内莫”,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本书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使他成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一系列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卷帙浩繁,不下六七十种,被收入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后有《神秘岛》。作者想象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


译者


二〇〇四年三月

  • 居维叶(1769—1832),法国著名博物学家。
  • 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博物学家。
  • 迪梅里(1774—1860),法国博物学家、医生。
  • 卡特拉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人类学家。
  • 一古海里等于5.556公里。
  • 莫比·狄克,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小说《白鲸》里那条可怕的鲸鱼。
  • 老普利尼(23—79),古罗马作家,共写作品七部,现仅存百科全书式著作《博物志》三十七卷。
  • 穆瓦尼奥(1804—1884),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 彼德曼(1822—1878),德国博物学家。
  • 林奈(1741—1783),瑞典博物学家。
  • 节,航速单位,等于1海里/小时,即每秒0.5144米。
  • 链,旧时计量距离的单位,1链等于1/10海里,合185.2米。
  • 维里塔斯署,法国技术监督机构。
  • 夏斯勃枪,19世纪下半叶法国军队使用的一种后膛步枪,发明人是夏斯勃(1833—1905)。
  • 佛来米,比利时和法国的地区名,在欧洲西北部平原。
  • 孔塞伊(Conseil)在法语里的意思是建议。
  • 利维坦,《圣经·以塞亚书》中象征邪恶的海中怪兽。
  • 阿耳戈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其中50只眼睛总是睁着。
  • 拉伯雷(1483?—1553),法国作家,人文主义者,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巨人传》。
  • 阿拉戈(1790—1855),法国作家,《环球世界》的作者。
  • 图瓦兹,法国旧长度单位,相当于1.949米。
  • 旧时的一种刑具。
  • 约拿,《圣经》中的一位先知,在海上遇到风浪,躲在鲸鱼肚子里三天,终于得救。
  •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
  • 格拉蒂奥莱(1815—1865),法国生理学家。
  • 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阿拉戈见第24页注①。
  • 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
  • 波莫图群岛,亦称低岛,在法属波利尼西亚。
  • 在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破解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
  • 内莫(Nemo),拉丁文,意思是“不存在的人”。
  • 色诺芬尼,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诗人、哲学家。
  • 米什莱(1798—187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 洪堡(1769—1859),德国自然科学家。
  • 傅科(1819—1868),法国物理学家。
  • 沙勒(1793—1880),法国数学家。
  • 米尔恩-爱德华兹(1800—1885),比利时生理学家。
  • 卡特勒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
  • 廷德尔(1820—1893),英国物理学家。
  • 贝特洛(1827—1907),法国化学家。
  • 本堂神甫塞奇(1818—1878),意大利物理学家。
  • 贝特曼(1822—1878),德国物理学家。
  • 船长莫里(1806—1873),美国水文学家。
  • 阿加西(1807—1873),法国地质学家。
  • 约瑟夫·贝特朗(1822—1900),法国数学家。
  • 拉菲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 科雷热(1494—1534),意大利画家。
  • 提香(1477—1576),意大利画家。
  • 韦罗内兹(1528—1588),意大利画家。
  • 米里洛(1617—1682),西班牙画家。
  • 奥尔班(1490—1543),英国画家。
  • 韦拉斯盖(1599—1660),西班牙画家。
  • 里贝拉(1588—1656),西班牙画家。
  • 鲁本斯(1577—1640),佛来米画家。
  • 特尼耶(1582—1649),佛来米画家。
  • 热拉尔·杜(1613—1675),荷兰画家。
  • 梅特叙(1630—1667),荷兰画家。
  • 保罗·波泰(1625—1654),荷兰画家。
  • 热里科(1791—1824),法国画家。
  • 普吕东(1758—1823),法国画家。
  • 韦尔内(1789—1863),法国画家。
  • 德拉克鲁瓦(1799—1863),法国画家。
  • 安格尔(1780—1867),法国画家。
  • 德康(1803—1860),法国画家。
  • 特鲁瓦永(1813—1865),法国风景画家。
  • 梅索尼耶(1815—1891),法国画家。
  • 多比尼(1817—1878),法国画家。
  • 韦柏(1786—1826),德国作曲家。
  •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
  • 梅耶贝尔(1791—1864),德国作曲家。
  • 埃罗尔德(1791—1833),法国作曲家。
  • 奥柏(1782—1871),法国作曲家。
  • 古诺(1818—1893),法国作曲家。
  • 俄耳甫斯,希腊神话中人物,善弹竖琴,其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
  • 砗磲,生活在热带海底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略呈三角形,大的长达一米左右,肉可以吃。
  • 塔韦尼耶,17世纪的法国旅行家。
  • 马斯加特,阿曼首都。
  • 伊玛目,伊斯兰国家元首。
  • 本生灯,用煤气做燃料的一种产生高温的装置,是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本生(1811—1899)发明的。
  • 鲁姆科尔夫(1803—1877),德国物理学家。
  • 还真有人谈到过这种新发明,新式的杠杆传动产生的力量十分强大。那个发明人难道和内莫艇长见过面?——原注
  • 一小片一小片轻盈的白云,四周呈锯齿状。
  •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工程师。
  • 莱顿瓶,初期的存储静电的器件,系莱顿大学的教授所发明。
  • 赫拉克勒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大力神。
  • 莫里(1817—1892),法国学者。
  • 夏威夷群岛的旧称。
  • 库克(1728—1779),英国航海家。
  • 加利尼埃斯(235—268),罗马皇帝、哲学家。
  • 多比尼(1802—1857),法国博物学家。
  • 让·马塞(1815—1894),法国作家。
  • 拉彼鲁兹(1741—1788),法国航海家。
  • 塔斯曼(1603—1659),荷兰航海家。
  • 托里切利(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学家。
  • 昂特勒卡斯托(1737—1793),法国航海家。
  • 迪蒙·迪维尔(1790—1842),法国航海家。
  • 塞内加(公元前4—公元65),古罗马哲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