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100多亿元买来的15年大数据产品及运营实战经验
作者:段云峰,秦晓飞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01
书籍编号:30405727
ISBN:978712127308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7065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大数据
版权信息
书名: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
作者:段云峰 秦晓飞
ISBN:9787121273087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前言
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这意味着促进大数据发展正式升级为国家行动方略,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那么,大数据到底应该如何发展呢?目前业界主要聚焦于如何收集和整理各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业务应用和运营等方面实践相对较少。由于大数据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故大数据产品和应用后续如何发展,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笔者基于15年的大数据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首次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大数据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互联网思维像当年的“文艺复兴”一样,燃起了一把希望之火,给了中国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本书对互联网思维中主要的几条原则,逐一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大数据发展中。本书给出了大数据产品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客户体验的各种方法,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积累了大量案例。通过降低大数据的使用门槛,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应用中。结合大数据的发展过程,给出了大数据产品的内容和分类,然后基于“极致”的思维,给出了产品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本书采用通俗的语言,借助形象的比拟,解释了复杂的技术概念。同时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了互联网思维如何在大数据项目中具体落地并发挥价值。
笔者实际主持设计、参与了国内电信领域第一个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该大数据系统容量超过 18PB,各类应用成百上千,使用人数超过 10万人,指导了企业的“精准化营销和精细化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书内容是笔者在十多年大数据系统建设、应用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和反思。引入互联网思维,指导大数据行业发展,希望能够对国内大数据从业者提供理论指导。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获得了业界朋友和公司领导的各种帮助,也希望以此书回报各位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感谢家人多年持之以恒的支持!感谢我的妻子,感谢我的孩子!
本章描述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指出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具备更高的商业价值。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引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故事,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分享了“天变了”的颠覆理念。最后结合实践经验,给出了大数据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进行发展的结论。
互联网促进了大数据的产生,据 IDC(国际数据公司,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咨询服务提供商)报道,近几年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增长速度为 50%,几乎每两年便翻一番,目前世界上 90%以上的数据,是近几年产生的。所以,互联网孕育了大数据的产生、渗透和发展,并逐步让大数据成为未来趋势。
1.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对于大数据,Gartner(全球第一家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更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之后产生的价值。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并且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互联网中有大量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第三,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往往需要在秒级时间范围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第四,商业价值高。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业界将这些特点归纳为 4 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商业价值高)。
传统的电信行业积累了很多的数据,如某电信运营商积累了18PB的结构化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云计算方式,存储了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如谷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其存储容量已经超过EB数量级(1EB=1024PB)。
可以这样说,互联网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互联网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而移动互联网让这些大数据更具备商业价值。传统互联网只能记录下某台电脑中各个客户浏览、消费的很多记录,类似于固定电话网络,使用的人很多,但并不能区分是谁使用的。例如:传统的网吧就像传统的公共电话亭,我们无法分清是谁在使用电话。而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和客户紧密捆绑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具备更多的商业价值,就像移动电话可以清楚地暴露出来,一般只有手机的主人在使用这部电话,而不会是别人。
近期上市的一些智能手机,更是集成了许多信息采集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指纹传感器、GPS 定位模块等,这些硬件无时无刻不在采集客户的各种信息。当然,智能手机的这些传感器硬件还需要结合各种各样的上层应用,才会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比如:通过GPS与百度地图的结合,可以随时知道客户的位置信息,如图 1-1 所示;通过腾讯的微信应用,可以知道客户在和谁交往,发布了哪些照片,附近有哪些人等。这些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也更大!
图1-1 百度地图显示的人员分布热度图
互联网产生的这些海量数据,丰富了大数据的种类和内容,是大数据得以突飞猛进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具备了“数据变成现金”的价值“变现”途径。这种“变现”途径可不仅仅在现金方面,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收益。例如:奥巴马的美国总统连任就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了一次“逆袭”。
奥巴马在2012年大选时,借助一支124人的大数据分析团队,成功实现了连任总统的目标。在他获胜前的 70 年时间里,没有一名美国总统能够在全国失业率高于 7.4%的情况下连任成功;奥巴马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的花销不到3亿美元,而罗姆尼花了近4亿美元却仍然败选,这也突破了历史上谁花钱多谁胜选的先例。一项民调显示,80%的美国选民认为奥巴马比罗姆尼让他们感觉更加重视自己,所以这些选民投了奥巴马的票,导致奥巴马在选前民调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居然赢得了大选,连任美国总统。这是因为奥巴马团队不断收集来自互联网的舆情,借助大数据分析,针对每个区域选民的不同关注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竞选策略。之后,奥巴马也“投桃报李”,宣布投入2亿美元进行大数据研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而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制胜法宝之一。大数据源于互联网,因此也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指导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1.2 互联网思维的故事
互联网思维是由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案例而引出的,并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实践而逐步成形、逐步发展。
羊毛出在猪身上
在互联网思维中,有句“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著名论述。羊毛为何能出在猪身上呢?这是互联网要“跨界”的形象描述。
2014年,著名的互联网企业360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人民日报》上提出:“我用360的实践告诉别人,可以免费建立一个持久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不是传统的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赚钱模式,其奥秘就在于羊毛出在猪身上。过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这块儿免费了,没羊毛了,我们就要寻找新的业务创造收入。这就对企业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跨界,跨界才能赚钱。前提是必须掌握海量用户。在互联网这个产业链中,谁掌握用户,谁得天下。”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互联网用户能够免费使用互联网各种服务的前提是,互联网企业能够跨界收费,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采用了“后向收费”模式。举个例子,用户免费使用了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腾讯公司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方式,向后面的第三方(如:做广告的宝马公司)收取广告费用,用以支付其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目前互联网企业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广告,据eMarketer(一个全球知名的市场研究机构)报道,谷歌公司2014年数字广告收入达到 455.4 亿美元,这些收入足以维持其庞大的设备建设、维护等成本,并支持其研发新技术保证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广告费用的收入,谷歌就可以维系对用户的免费服务,提供搜索服务等免费产品。因此,是在谷歌网站上投放广告的商家,支付了客户免费使用谷歌产品的背后成本。
圈客户/圈眼球
既然互联网企业采用的大多是“后向收费”模式,那么客户数量就十分关键,因为客户数量是其广告收入多少的主要依据。在广告业中,“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使用习惯去了哪里,钱就会流向哪里”。互联网企业都会不惜余力地吸引客户,只有汇聚了大量客户群体,才能通过广告收入更多的利益。因此,2012 年“滴滴打车”刚成立时,就迅速投入 10 亿元巨资送打车劵,就是要迅速汇聚客户规模,形成市场垄断,然后运营这些客户获取利益。
在互联网思维中,如果企业获得了足够大的客户规模之后,就可以有丰富的市场想象空间,企业可以基于这些客户,推销自己的各种业务,也可以营销各种第三方产品等。有了客户群,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盈利能力不高,甚至是赔钱的,但是通过资本市场,互联网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创新的鼓励。资本市场的这种资金激励,也反过来激励了互联网企业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1980年苹果公司上市时,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获得了上亿美元的身价,但是其苹果电脑当年的销售量仅百万台左右,其真实利润额并无法达到一亿美元。资本市场这种对新技术的激励,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思维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后向收费”的模式,找到了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互联网企业通过吸引客户“眼球”的方式,维系了这种后向收费中最宝贵的客户规模。历史上,广告曾经支撑了电视等媒体产业的发展,但当时的广告是面向大众传媒单向传播的,大众没有介入权。而今天互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基于客户个性化分析之后的“精确广告”,为每个客户提供不同的广告以提高商品购买转化率。互联网企业的这种“精准广告”模式是基于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才能实现的,比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更具竞争力。
1.3 “天变了”
201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各个传统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说互联网解决了“联通”问题,那么大数据就解决了“智慧”问题。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理念,不仅将改变各个产业现代化水平,也将改变各个产业的“智慧”水平。
这种变化将是颠覆性的,各行业的企业只有顺应这种潮流,才能发展,否则将面临很大的挑战!例如:自1996年以来,芬兰的诺基亚公司曾经连续14年占据世界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而面对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并没有及时转型,导致其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2015年微软关停了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机遇转型,曾经辉煌的诺基亚竟然被历史淘汰出局。
2014年在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发言中说,电子商务未来会继续影响国内、国际的生产方式。“我有一个观点:人类在迅速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利我’变成了‘利他’,任何东西都可转化,任何消费都讲求体验,这将会对未来20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马云强调“天变了”(见图1-2)!
图1-2 乌镇峰会上马云强调“天变了”
用户变了
在2001年时,国内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第一次泡沫破裂。笔者适逢博士毕业,亲见互联网行业“哀鸿遍地”的过程。笔者的很多博士同学,当年春节前并不急于找工作,在面对年薪50~60万的就业机会中徘徊、挑剔。但过了春节进入3月后,以华为总裁任正非发表的一篇《华为的冬天》文章为标志,互联网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很多互联网企业的股票大跌,营收困难,停止招人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