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外国名著 > 悲惨世界:全2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悲惨世界:全2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悲惨世界:全2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悲惨世界:全2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法)雨果,李玉民译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书籍编号:30398266

ISBN:978753135219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928583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外国名著

全书内容:

悲惨世界:全2册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主要人物表


冉阿让——小说的男主人公,苦役犯,在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洗心革面、弃恶从善,成为义工,并兴办工厂,救济穷人,将珂赛特抚养成人。


芳汀——小说的女主人公之一,美丽善良,富于爱心。从小失去父母,遭花花公子玩弄,生下女孩珂赛特,为了养活女儿,她不惜卖掉自己的头发和牙齿,最后沦落为妓女,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珂赛特——小说的女主人公之一,芳汀的女儿,美丽淳朴。小时候被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中,备受欺凌,后被冉阿让救出,成年后与马吕斯相爱,结为伴侣。


沙威——法国朝廷的警探,对自己的职业高度热忱,铁石心肠。他一直追捕冉阿让,最后受感化,在信念幻灭中自杀。


卞福汝——原名米里哀,法国南部地区迪涅的主教,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富于同情心,是宗教和世俗道德的最高典范。


德纳第夫妇——一对市侩贪财、冷酷自私的小店夫妇。


彭迈西——拿破仑时代的旧军人,马吕斯的父亲。在滑铁卢战场上作战勇敢,身负重伤。拿破仑曾亲自封他为男爵。


马吕斯——彭迈西的儿子,共和党人,内热外冷,慷慨自负,勇往直前。他与珂赛特相爱,几经波折,最后结婚。


爱波妮——德纳第夫妇的女儿,善良宽厚。心中一直暗恋马吕斯,渴望爱与被爱。后来为救马吕斯而死。


伽弗洛什——巴黎街头的流浪儿童,开朗乐观,俏皮幽默,酷爱自由。在街垒起义中勇敢机智,直到最后壮烈牺牲,仍唱着幽默的歌曲。


马伯夫老爹——巴黎普通市民,在街垒起义中不顾生命危险,攀上街垒竖起红旗,结果壮烈牺牲。


安灼拉——大学生,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巴黎街垒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割风——一位略通文墨的农民,孤身一人,耿直爽朗,乐于助人。因经营破产,靠拉车谋生,后到一座女修道院当园丁。


吉诺曼——马吕斯的外公,一位老绅士,自傲矜持,固执愚顽,脾气暴躁。

  •  指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1793年是革命达到高潮的一年。
  •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称帝加冕,1805年称拿破仑一世。
  •  利弗尔:法国计算收入的货币单位,相当于法郎。
  •  五百人院是根据1795年宪法由两级选举产生的议会。
  •  卞福汝为法文“受欢迎”一词的近似音译。
  •  约瑟夫·德·迈斯特尔(1753—1821):法国神学家。在《圣彼得堡晚会》一书中,他谈到刽子手的神圣职责。
  •  恺撒·德·贝卡里亚(1738—1794):意大利刑法学家,著有《论法令与刑罚》。
  •  弗拉维乌斯·约瑟夫(37—95):犹太历史学家。
  •  翁克洛斯:古代著名犹太法学家。
  •  查理-路易·雨果(1667—1739):曾任古城普托勒马伊斯的主教,但并不是本书作者的曾叔祖。
  •  马卡伯家族:犹太爱国家族,公元前167年曾发动反对希腊化政策的全国起义。
  •  巴鲁克:先知耶利米的门徒兼秘书。
  •  瑟夫-彼通·德·图尔纳福尔(1656—1708)、贝尔纳·德·朱西厄(1699—1777)、查理·德·利内(1707—1778):前两位是法国的,后一位是瑞典著名植物学家。
  •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希腊哲学家,主张享乐主义。
  •  比戈-勒布朗(1753—1835):法国庸俗作家。
  •  德·阿尔让侯爵(1704—1771)、雅克-安德烈·内戎(1738—1810):法国两名二流作家,在这里与大哲学家霍布斯和皮朗并列,以表明这位元老的品位。
  •  在《哲学辞典》中,伏尔泰曾讽刺尼达姆(1713—1781)力图调和自然繁殖理论和对造物主的信仰。
  •  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三节中,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这句话成为一切伟大发现的格言,从黑夜到白昼,从无到有。
  •  爱西丝:古埃及神话中司婚姻的女神。
  •  泰尔图林(155—222):基督教卫道士。
  •  萨丹纳帕路斯:约公元前8世纪,传说中的亚述的昏君。
  •  万森·德·保罗(1581—1660):法国天主教教士。
  •  迦东(公元前95—前46):罗马政治家,信奉禁欲主义,先后反对庞培和恺撒,失败后自杀。
  •  圣艾蒂安:基督教的头一个殉道士。
  •  密涅瓦: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
  •  泰雷马克: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  国民公会:1792年9月12日组建,法国革命时期的议会。
  •  指1793年,法国革命进入高潮、处死国王的一年。
  •  原文为拉丁文,是耶稣对不许孩子听道的门徒讲的,全句话为:“让小孩子们到我这儿来。”
  •  巴拉巴斯:煽动者,犹太人要求释放他而处死耶稣。希律大帝(公元前73—前14):犹太国王。
  •  原文为拉丁文。
  •  马拉(1743—1793):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领袖,
  •  博须埃(1627—1704):大主教,法国教会的实际领袖。
  •  若望-巴普蒂斯特·卡里埃(1756—1794):国民公会代表,在南特曾下令溺死贵族。
  •  蒙特维尔侯爵(1636—1716):曾残害新教徒。
  •  富吉埃-丹维尔(1746—1795):巴黎革命法庭公诉人。
  •  拉莫瓦尼翁-巴维尔(1648—1724):曾残害新教徒。
  •  马雅尔(1763—1794):9月大屠杀事件的参加者。
  •  索勒-塔瓦纳(1509—1573):元帅,屠杀新教徒的策划者。
  •  杜谢纳神父:是极端分子埃伯尔出版的报纸。
  •  勒泰利埃神父(1648—1719):耶稣教士,路易十四的忏悔师。
  •  砍头匠儒尔当:马蒂厄·儒夫(1749—1794)的绰号,因策划一场屠杀而闻名。
  •  卢乌瓦侯爵:路易十四的大臣,曾命令焚烧莱茵伯爵领地。
  •  坦塔罗斯:希腊神话中的吕狄亚王,因触怒天神宙斯,被罚永远站在水中,头上有果树。他口渴想喝水,水就下降,肚子饿想吃果子,树枝就升高。
  •  墨洛维王朝:法兰克人建立的王朝,约始于460年,终于751年。
  •  红帽子:法国革命党人的一种标志。
  •  法国天主教中主张独立的称法国教派,主张依附教皇的称罗马教派。
  •  拿破仑于1814年4月6日被迫逊位,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初他在南方戛纳登陆,重返巴黎,至6月下旬再次逊位,史称“百日政变”。
  •  指红衣主教联席会选举教皇的投票。
  •  佩莱特:拉封丹寓言《卖牛奶的女人和牛奶罐》中的人物。她幻想卖了牛奶买100只鸡蛋,孵出鸡养大,卖了鸡买猪,卖了猪再买牛,牛生牛犊,想得高兴,不小心牛奶罐摔到地上。
  •  尤维纳利斯(约60—约130):拉丁文诗人。
  •  塔西佗(约55—约120):拉丁文历史学家。
  •  那喀索斯: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他自我欣赏,恋上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憔悴而死,变为水仙花。
  •  木斯克东:大仲马小说《三剑客》中波尔托斯的仆人,相貌粗俗。
  •  克洛狄乌斯(公元前10—公元54):罗马帝国皇帝。
  •  原文为拉丁文。
  •  原文为拉丁文。
  •  格列高利十六世(1765—1846):1831年至1846年为罗马教皇。
  •  斯威登堡(1 6 6 8—1 7 7 2):瑞典神智学家。
  •  帕斯加尔(1623—1662):法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
  •  以利亚:犹太先知。见《圣经·旧约》。
  •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8—前55):拉丁诗人。
  •  摩奴: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据说有十四世。古印度著名的《摩奴法典》,即假托其名。
  •  瑞安海湾位于戛纳附近,拿破仑登陆时曾发表宣言。
  •  合48公里。
  •  错马罗德: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区方言,意为“偷东西的野猫”。——原注
  •  《马太福音》第六章。
  •  《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九节和三十节。
  •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二节。
  •  《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节和二十五节。
  •  品脱:法国旧制容量单位,1品脱合0.93升。
  •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该岛原属意大利,波拿巴的姓按意大利文写法为布奥拿巴。
  •  1680年创建的法国一个基督教团体的绰号。
  •  普杰(1620—1694):法国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
  •  进监狱。——作者原注。
  •  路易十八是被处死的国王路易十六的兄弟,于1814年拿破仑逊位时登上王位。他不承认法国革命和帝国时期,认为他的统治应从1795年路易十七死于狱中时算起,故曰“二十二年”。
  •  布吕吉尔·德·索苏姆(1773—1823):因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而出名,但那是在1826年了。
  •  1814年3月,反法同盟的英国军队从西班牙入侵法国,路易十八的侄儿昂古莱姆公爵随英军进入波尔多城。
  •  佩勒格里尼其时还在那不勒斯,1819年才到巴黎唱歌。比戈蒂尼小姐在巴黎歌剧院跳舞。波蒂埃是巴黎杂耍剧院的演员,后来同奥德里同台演出。
  •  萨基夫人和法里奥索都是走钢丝演员。
  •  查理-弗朗索瓦-路易·德拉洛(1772—1842):法国法学家。1814年发表《论法兰西君主制宪法和基本法》。
  •  五月集会实际是1815年6月1日举行的,是拿破仑“百日政变”时的一次军民大集会。
  •  即演武场,法文中的“三月”和“战神”是一个词。
  •  《伏尔泰-图盖》:即图盖上校1821年出版的伏尔泰选集。这位上校于1820年还出售刻有宪章的鼻烟壶。
  •  美狄斯号于1816年7月2日沉没,船长寿马雷是率先逃命的人。杰里科以沉船为题的绘画于1819年展出。
  •  塞尔夫上校:帝国旧军官,1816年定居埃及,改信伊斯兰教,当上将军,人称苏里曼-巴沙。
  •  梅西埃(1730—1817):路易十六时期海军天文官。
  •  杜拉斯公爵夫人(1778—1828):她的作品《乌里卡》于1824年发表。
  •  拿破仑的开头字母,是他的徽志。
  •  马图兰·布鲁诺是鞋匠,曾冒充路易十七,在局部地区一时得逞。
  •  雅克-尼古拉·德·勃罗(1790—1840)于1818年任代理检察长,1821年宣读指控保罗-路易·库里埃的公诉状。
  •  贝拉尔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任巴黎检察长。
  •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马尚吉:研究法国诗歌的作者,发表《诗情的高卢》等作品。阿兰库尔:庸俗作家。
  •  科坦夫人(1770—1807)于1799年发表小说《克莱珥·达尔伯》。马莱克-阿代尔是《玛蒂尔德——取自十字军东征史的回忆录》中的人物。被誉为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法兰西学士院听任将拿破仑·波拿巴从院士名单上抹掉。
  •  菲尔南·帕埃尔(1771—1839):歌喜剧作者。
  •  路易·皮埃尔·卢威尔(1783—1820):制马鞍工匠,1820年他刺杀了路易十八的侄儿贝里公爵,被处以绞刑。
  •  斯达尔夫人(1766—1817):法国浪漫主义作家,1817年7月14日去世。
  •  马尔斯小姐(1779—1847):原名安娜·布代,法国演员,以扮演罗马贵妇著称,因在“百日政变”时公开拥护拿破仑,1815年7月10日演出时被人喝倒彩。
  •  《密涅瓦报》:即《智慧女神报》。
  •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法国著名画家。
  •  阿尔诺:帝国时期官方的剧作家。
  •  加尔诺:“百日政变”时期任内政大臣。
  •  苏尔特(1769—1851):法兰西元帅,屡建战功。
  •  笛卡儿并没有被放逐,他主动到荷兰居住二十年。
  •  让-皮埃尔·皮埃(1763—1864):右翼议员,他曾纠集二百来人密谋。
  •  巴柯男爵:极端派议员。
  •  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尔图瓦伯爵。
  •  黑别针社:波拿巴派的秘密结社。
  •  德卡兹公爵从1815年起为警务大臣,而到1818年德索勒组阁时,他才真正控制局面。
  •  《依照宪章的君主制》于1816年发表。
  •  查理·诺地埃(1780—1844):法国作家,他的小说《泰蕾丝·欧贝尔》于1819年出版。
  •  拿破仑一世和玛丽-路易丝所生的儿子拿破仑二世(1811—1832),他一出世就宣布为罗马王。
  •  指阿尔图瓦伯爵夫人,贝里公爵的母亲,她在防范王室旁支奥尔良公爵。
  •  德·特兰克拉格作为右翼代表,于1816年和1817年两度竞选议会议长而失败。
  •  皮卡尔是个平庸的剧作家。连喜剧作家莫里哀都未能当选的学士院。
  •  《两个菲力贝尔》于1816年在奥德翁剧院首演。
  •  库涅·德·蒙塔洛:“睡狮社”秘密集团的成员。
  •  法布维埃上校因参与极右翼阴谋而于1819年被判决。
  •  巴武:巴黎法学院讲师,因讲课不合当局要求而被辞退。
  •  法语中卢瓦宗与小鹅同音。
  •  这是汝拉山脉的一条山谷,1815年由维也纳议会决定划归瑞士,争端持续到1863年,瑞法两国签订伯尔尼条约,分管这条山谷。
  •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在世时几乎鲜为人知”。
  •  傅立叶男爵(1768—1830):于1817年选入科学院。查理·傅立叶(1772—1837):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当时默默无闻。
  •  皮埃尔·让·大卫(1788—1856):法国雕塑家,生于昂热。当时他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