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互联网生态下的微创新方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深度融合:互联网生态下的微创新方法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通信行业营销策划实战派专家、资深互联网老兵、自媒体人谭承军倾情巨献!
作者:谭承军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书籍编号:30390997
ISBN:978712129361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52381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版权信息
书名:深度融合:互联网生态下的微创新方法
作者:谭承军
ISBN:9787121293610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其他
序言
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万物互联来临,商业巨头、众多企业家和创业者正深刻地感受着这种颠覆式力量所带来的冲击力。众多企业经营者在焦虑和不安中,不得不锐意进取、快速行动,生怕自己错过了这股移动互联网浪潮,害怕来不及转身便被打败。互联网企业更上一层楼,传统企业也不甘落后,双方都在以跨界生长和分裂重组的方式进行着颠覆与再生。
对此,一向以淡定、低调著称的李彦宏也大声疾呼:“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所有的传统产业都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产业再不行动起来,估计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此,对于众多的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创业者和传统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顺应这股商业潮流,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曾经格外强调了“互联网+”的思想,所谓的“互联网+”即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以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架构传统行业,实现跨界式创业、创新和颠覆。这条政策为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风口,传统企业必须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和方式将传统与网络相融合,自己颠覆自己,实现新的突破。
传统企业的商业决策和流程方法没有错,错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一步步走到了成功的基因之外,或者说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基因,才是最大的问题。
马云说:“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正是意识到互联网基因的薄弱,传统企业才开始跨界,将互联网基因与自身相融合。例如,海尔正在发展“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战略,苏宁电器在向苏宁云商转型,美的联合小米打造智能家居。在传统的模式中发展固然舒适,但是在工业4.0时代,传统企业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道路问题,而是存亡问题。
本书从互联网经济的深度融合角度出发,分别从势能聚焦、重度垂直、众包协作、情怀植入、爆品打造、深度连接、持续互动、体验塑造、流量引导、营销引爆10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在垂直细分领域实施“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和实践方法。
衷心地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上带来帮助。如果您发现书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移动互联之路变幻莫测,我们还需要一起学习,一起创造,一起颠覆。
作者
一滴水甚至无法击穿荷叶,然而无数滴水击于一点,再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洞穿。同样,一旦企业能够找到某个可以凝聚势能的焦点,并且聚焦于该点,势必将会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横扫一切对手。
全行业都在聚焦“互联网+”
20年前,互联网的星火在中国的沃土上燃起,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一大批中国互联网人借着时代的东风,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一步步地带领着中国互联网走向了成功。互联网经济的茁壮成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在思维模式上对国人产生了空前的洗礼。如今,互联网3.0时代已经开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牵引下,“互联网+”模式正在又一次颠覆传统,创造未来。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发表了意义深刻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8次提到“互联网+”,并着重强调了“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等概念。另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网购”的提问时,也说道:“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一方面向我们传达了国家对于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的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有着巨大的潜力。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怎样才能实现“互联网+”呢?只要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发生交集,就可以称为“互联网+”了吗?
在2015年上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对于“互联网+”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与突破创新。而单纯的“+互联网”则只是使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新的渠道,依旧限制于传统企业本身的规则与习惯,互联网在生产要素分配中所具有的优化和集成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势必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主导,倒逼传统企业。
当然,这个“+”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互联网”逐渐向“互联网+”过渡,从营销、渠道的互联网化到产品互联网化,最终实现企业和行业全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在时代召唤下所必须完成的无上使命。
事实上,“互联网+”的概念虽然在2015年才被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及,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早已发生。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早已发生在零售、金融、生活服务等诸多领域当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使得许多传统企业逐渐改变了对于互联网的质疑与抗拒,转而主动拥抱互联网。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身先士卒。
2015年年初,阿里巴巴宣布与美的集团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物流仓储、智能云平台、产品定制、线下线上渠道打通、大数据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通过天猫、支付宝、菜鸟物流一步步从消费端向运输与生产断渗透(图1-1)。目前,身为国内第一大互联网公司的阿里巴巴,跨界投资项目几乎涵盖了餐饮、电影、酒店、购物等全部传统的商业领域。
图1-1 阿里巴巴的五大“互联网+”业务
相比之下,另一巨头腾讯也不甘示弱。凭借自身强大的社交流量和业务遍地开花的优势,腾讯在“互联网+”的进程中扮演一个“连接一切”的角色。在整个2014年,腾讯共投资了25亿美元,实现了本地生活服务、打车出行、电商、物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跨界与融合。通过微信、QQ通信平台,腾讯将人、设备与服务三者彼此之间两两相连,结合自身业务和投资,打造了一个“互联网+”的生态圈。尤其是微信,俨然已经成为人们的“移动ID”。
从体量上来说,京东也许无法与BAT等巨头相提并论,但在“互联网+”的道路上,京东也是互联网军团中不折不扣的先锋军。从2004年踏入电商领域,并且自建物流体系开始,京东就已经迈出了实践“互联网+”的脚步。2014年年初,京东推出了“JD+”计划,借助京东云平台等技术资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推动了一大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脚步。凭借自身“互联网+零售”的基因,京东还将带动更多领域中的传统行业加入到转型升级的大潮当中。
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商关店数量增加了470%,而淘宝“11·11购物狂欢节”一天的成交额就超过了570亿元;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5亿,也宣布通信运营商告别了高增长时代;全国78%以上大型超市便利店购物支付宝付款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百度也以全年319.44亿元人民币的广告收入一跃超过了代表传统传媒制高点的央视,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广告平台……所有数据都在指向一件事—“互联网+传统行业”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颠覆传统的利器。
然而,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步步紧逼,传统企业自然不会甘于消亡。以海尔、苏宁为代表的大型传统企业,也已经纷纷开始了“互联网+”的探索。
也许两三年前,海尔还只是一个家电企业,但两三年后的今天,这个定义对于海尔来说就明显是过去时了。2013年下半年,海尔提出了一个名为“小微”的新兴项目组织结构,专门代指在海尔创业平台上孵化出来的创业公司。海尔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孵化了近千个创客团队和转型项目。其中,在网络上火爆热销的“雷神游戏笔记本”就是海尔孵化的一个成功品牌。
这种“小微”孵化的模式,打破了海尔发展的边界。2014年6月,海尔还推出了一款名为“车小微”的服务。这一服务类似于滴滴打车,在海尔物流平台的送货车上装载GPS定位系统、POS机和定制的平板电脑,划分地域之后,每辆车通过抢单来获得订单,而抢单的成功率与用户评价挂钩。
除此之外,海尔还在金融、智能家居等领域与阿里巴巴、魅族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开展了合作,其互联网化的决心可见一斑。用总裁张瑞敏的话来讲,就是“我们不能让BAT三足鼎立,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海尔也是一家与时俱进,一家聚焦于‘互联网+’的公司。(图1-2)”
图1-2 张瑞敏在“海尔互联网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与海尔的大刀阔斧不同,苏宁的转型显得中规中矩,但我们足以从其转型中品味出“互联网+”的味道。2010年,苏宁推出了重要产品—苏宁易购,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网络购物服务,而在2013年,在互联网化最成功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开始兴盛之前,苏宁便率先将苏宁易购更名为“苏宁云商”,实行“去电器化、全品类”等一系列举措,为传统家电企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逆袭”互联网电商的“天窗”。
2014年起,苏宁又相继发力在线母婴和在线超市两大互联网零售市场,并且积极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时还拿下虚拟运营商牌照,收购了PPTV……目前,苏宁已经完成了对平台自身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互联网改造,并将物流云、零售公有云、金融云等三朵云的成果,向第三方合作者和供应商开放,提供精准、高效的物流体系、数据分析和征信与风控体系。
这三朵云,正是苏宁对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成功应用,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的成功。苏宁的一系列举措都在证明,传统巨头苏宁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融入到血液当中,一旦其与互联网化实现完美融合,其力量势必会无比惊人。
除了互联网行业的倒逼和传统行业的自主转型,在“互联网+”的概念催生下,还有一大批创业型企业应运而生,而这些“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开拓者,不少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黄太吉为例,作为一个“卖煎饼”的个体户,黄太吉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完全是得益于他的互联网思维。除了在产品本身下了一番功夫,黄太吉还十分重视运用微博、微信、点评网站、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互联网手段进行营销。
与其他互联网营销不同,黄太吉的微博并不只是对于自己产品的宣传,而是以话题的形式,带动用户讨论互动,增加内容的附着性。例如,煎饼店开进CBD(中央商务区)、开豪车送煎饼、煎饼相对论公开课等,利用传播度高的话题,不仅让“粉丝”们本身津津乐道,而且能扩大传播面,引起广泛讨论。
除了以黄太吉、河狸家、饿了么等成功企业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以IP(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泛娱乐产业也随着“互联网+”的浪潮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盗墓笔记》《张震讲故事》等知名IP纷纷被搬上银幕,《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以热门歌曲为主题的电影在上映后也受到了“粉丝”们的追逐。不得不说,互联网思维的注入,确实达到了有效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
“互联网+”是时代大势,是大势所趋,全行业都在聚焦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经济、更便利的互联网,势必将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被广泛应用到各个产业当中去。而作为创业者,这样的大变革时代,恰恰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时期。
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将目光聚焦于“互联网+”,用一种互联网人的思维,打破传统,实现互联网与传统的融合。如果你做到了,或许你就是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马云,乃至下一个比尔·盖茨。
聚焦是新时代的突围法则
有理由相信,创业虽然未必是人人都曾有过的体验,但大多数人小时候都玩过放大镜。一束阳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最终汇聚到焦点,将一张白纸放在焦点上,只需要一小会儿,白纸就会燃烧起来。原本温和的阳光,汇聚在一点便能够产生火焰的温度,让纸燃烧,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聚焦“互联网+”,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创业者,想要一展身手,想要引爆市场,还要将焦点进一步缩小,集中力量,才能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