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外名著 > 外国名著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与乔伊斯、普鲁斯特齐名,影响了萨特、加缪、马尔克斯、莫言以及后世所有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大师;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第6,《红高粱家族》和《枯枝败叶》充其量只算作它

作者:(美国)威廉·福克纳,金凌心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29

书籍编号:30387018

ISBN:978756820431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38887

版次:1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外国名著

全书内容: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 维克托·雷德贝里(1828—1895),瑞典著名诗人、作家。曾将歌德的名著《浮士德》翻译成瑞典文。

    颁奖辞

    瑞典学院院士 葛斯达夫·赫尔斯多莱姆


    威廉·福克纳可以说是一位乡村作家。他总能让瑞典读者将他和拉格洛芙以及伯格曼这两位伟大的瑞典小说家联想在一起。福克纳的故乡是美国密西西比州北部,而他的小说大部分却以杰弗逊这个小镇作为背景。既然能从福克纳联系到前面提到的两位伟大的瑞典小说家,那么肯定他们之间存有联系,我们或许能从更深一层来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但是局限于今天的时间问题,我们也不能谈论很多,所以,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福克纳与他们二位之间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小说的创作背景。相对于拉格洛芙小说的侠客背景、柏格曼小说的古怪人物的较为阴暗且残暴的活动背景,福克纳的小说是以美国南部为背景的。那个时候,美国南部利用黑人奴隶的劳动果实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内战的爆发让过去的社会基础土崩瓦解,让人民经受了痛苦的挫折期;工业、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罪恶行为,让南部人民愤慨而震惊。对于现实中的这一切,福克纳也是慢慢才能尝试着去接受的。


    福克纳的小说是对南部苦难历史过程的记录。他十分理解这个过程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当时,他的家族被迫接受败北的苦果,体验着一切不幸所带来的贫困、堕落、腐败。有人对他的评论是:他是个反动派。虽然他被戴上这顶帽子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他大量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负罪感,已经足够补偿这一切。正义的行为和极端的个人主义都可谓是他人生中独特的一面。对于福克纳内心的矛盾,可以这么描述:他对自己不能够好好施行自己的正义感和好好认识自己的道德而感到失落,所以只能通过写作把这样的情感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正是这份失落感,让他内心的这种矛盾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具有乡村气息的小说中,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历时四年、让人悲痛欲绝的南北战争,颠覆了整个社会的结构。除了俄国人,欧洲人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社会的变化。


    52岁的时候,他将这次战乱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并妥善地利用这些素材创作出了几部著作。他的曾祖父曾在南北战争中担任过南部高级军官,同样作为南部人的福克纳也如同曾祖父那样争强好胜,从不向败北事件所带来的种种贫困灾难低头。在这样一种贫困与悲惨的背景下,作者日渐长大。20岁那年,福克纳参加了加拿大皇军空军部队,并且发生过两次坠机事件。他退伍回家的时候,内心饱受战火摧残,一点英雄光荣还乡的感觉都没有,反倒觉得自己前途渺茫,于是,便浑浑噩噩地生活了几年。他参加过战争,因而内心就如同被洗礼了一番,正如他以其他形象在某部小说中提及的那样,他认为“没有人应该践踏战争”。他曾经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光彩,而现在他正在逐步演变成一个严厉抨击暴力的人。他反对暴力的态度愈加激烈,几乎视同于圣经中的第五戒:你不可以随便杀人。从另一方面来讲,面对某些事物,人总会十分气愤。最近在他笔下诞生的一个人物是这么说的:“面对某些事情,你是无法忍受的。比如说不公正、气愤、无尊严、耻辱……无法忍受的事情不一定只和名利有关。”我们难以想象:在国际性的暴乱年代,对暴力的反击与奋勇作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下得以并存的,也不知道福克纳是如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相互调和的。这可谓是福克纳留给后世的一个未解之谜。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作家的福克纳对这样的难题是没有兴趣的。这就如同他当时对美国南部一些地区面临的经济变化没有做出社会性的评论一样,显得毫无兴趣。而对于南部的失败以及由失败引发的诸多后果则成了培育出他这个伟大作家的肥沃土壤。作为南部失败者中的一分子,对于失败的经过他可以表示漠不关心,但是对于失败后遗留给这个共同体中的人,他可是极为关心、在乎的,也因此深受影响。福克纳笔下的悲剧人物与希腊悲剧中的人物毫无相同之处。福克纳笔下的悲剧人物几乎都是因为一些突发的事件或者是由于历代遗传下来的传统、环境、欲望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结局。


    福克纳的新作中几乎都涉及对人的心灵最深处的探索:人性的伟大,自我牺牲的伟大壮举以及对权力、物质的贪婪,心灵的贫瘠、狭隘、鄙夷恐惧、痛楚、堕落等。福克纳对人心的深入探究在英美文学中的表现可谓是无出其右,即使是与他同一时代的其他作家也很难拥有与他同等的想象力以及对笔下人物的塑造能力。福克纳将那些从自己心灵的最深处想象、创造出的那些低于常人或者是高于常人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喜剧或者悲剧中。他所创造出的这些人物穿梭在美国南部的亚热带植物之间,生活在涂脂抹粉的女人、具有体臭的黑人、饲养牲口的环境里,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生活的地方所散发出来的恶臭味,仿佛就要透过纸张散发到我们这个温暖而舒适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


    福克纳也可谓是一个风景画创作能手,他对于自己笔下要刻画的地方了如指掌,因而对一个地方的描画或者描写都犹如一个勘测家那样精准。同样,他也犹如一个印象派艺术家,对于大自然的一切都那样敏感。福克纳不仅是一位风景画创作能手,同时还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他的写作技巧可以与乔伊斯并论,甚至比他还要略高一筹。他创作的小说一般不会有类同,他就像想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想象力一样,不断地创作,尽可能地超越现实。他这种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精神展现出其对英国丰富语言的掌握程度,让其他英美作家难以望其项背。他对英国语言的掌握程度可以从其改变英国语言学的素质和周期性来说明,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语言到贫乏却表达能力丰富的美国南部黑人语言,他都能够很好地驾驭。


    自从麦来狄斯以来,除去乔伊斯这个特例,在英美文学中,几乎找不到另一个像福克纳这样能够将一个句子无限扩写的作家。当然,在和他同一时代的作家中,也难以找出一个像他这样能够用一个简短的句子将一个悠长的故事细腻而准确地概括出来并且直接能够激起读者心中的微波的人。福克纳丰富的语言表达,经常会将语言与联想结合在一起,用来讲述一段错综复杂的故事,借此来考验读者的耐心。福克纳语言不论怎么丰富,都不会与文学的典雅美扯上关系,而是与作者本身的想象力及现实赋予他的灵感有关。


    福克纳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决定论者,即便他自己从未认定某种人生哲学。如果想要简单点说明,那他的人生观可以这样解释:对他来说,一个整体或许毫无意义。要不然的话,不论组成这个整体的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整体貌似又是有意义的:因为人是必须要不断地挣扎前进,一直如此直到死去的那天。福克纳心中怀揣着这样一个希望:他认为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他应有的结果,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他还认为一个人的自我牺牲,不仅会让自己得到解脱,而且会给整个群体带来福利。他心中怀揣的这个希望,不禁让人想起瑞典诗人维克托·雷德贝里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喧哗与骚动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在1877年被授予学位的仪式上所写的那首清唱曲所表现出来的坚实的信心。


    福克纳先生,你出生与成长都在美国南部这个地方,我们瑞典人早就对这片土地有所了解:这得益于你儿时的伙伴,也就是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哈克贝利·费恩和汤姆·索亚,以及作品中所勾勒出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美丽画卷。50年之后,你开始创作出一系列小说,这些小说的形式总是那么各不相同;这些小说的深度总是越来越深,展现出你愈加深刻的洞察能力;这些小说中善良或者邪恶的主角被永久地流传,使你的名声在英美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小说中对美国这条密西西比河的描写也使你深深立足于20世纪的世界文学版图之中。


    尊敬的福克纳先生,现在,我们有幸有请瑞典国王陛下将瑞典文学院授予你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你。

  • 致答辞

    威廉·福克纳


    茂盛而绚丽的文明之花,是难以在贫瘠的精神土壤中绽放的。我认为,这个奖项不应该只属于我个人,它也应该属于不为虚名、不为厚利、只为能够创造出新事物、取材于人的精神、让心灵饱受折磨与劳累的这项工作。但是,目前这个奖只能先让我来好好保管。如果要想把这个奖项的奖金用在它最初的意图上,我想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想综合这个奖项最初的宗旨和本质一起使用。现在,我想借助此次机会,向未来能够像我一样站立在这里的年轻一代男女说几句话。


    我认为,今天人类所面对的种种悲剧,是出于大家的欲望与彼此伤害后所遗留下来的恐惧;因为处于这样的恐惧之中太久,因而如今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现在的我们,面对这样残忍的事情,都不能够直入心灵受到影响了。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我们心中遗留的只有疑惑。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毁于战争。因而,现在的年轻人早已经忘记自己还拥有着一颗在自相矛盾中挣扎的人类的心灵。但是,我们只有从遗留下的这颗心灵中,才能寻找到微妙的灵感,才能创作出杰出的作品。因为只有从这饱受折磨与劳累、在苦苦挣扎的心灵中所产生的体会,才值得我们去下笔,才值得一个作家为之辛劳。


    一个想真正记录生活的青年,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学会如何去抓住内心情感、如何去抓住那颗正在怦怦跳动挣扎的心。他要时刻这样提醒自己:最让人感到卑微的事情,便是面对恐惧,因而我们要忘却恐惧。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唯一能占据我们内心的只能是一个古老的真理,不能有别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古老的真理,那么创作出来的任何作品都会失去它的价值,都会消逝。这所谓的古老真理便是勇气、荣耀、希望、尊严、同情与牺牲。一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在学会这些以前,他所创作的任何作品,都不会含有太多的价值,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如果他无法学会这些,那么写出来的爱情就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肉欲;所描写的失败就只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失败;所描写的成功就只是一种让人看不到希望,让人感受不到同情与爱的胜利;所写的悲哀就只是一种不能够让内心难过的悲哀。因而,所描写出来的这一切东西,都失去了其本质,它的灵魂,剩下的只有躯壳。


    在重新去汲取这些养料以前,年轻的文学创作者如同站在末日的边缘,看着末日的降临。但是,我是一个不相信有末日的人,因为人类是伟大的,他可以一代传一代地活下去。如果有朝一日,末日真的降临了,红满天边的晚霞没有了,潮水也不再起起落落,那么这个世界还会留有人类的呼吸声,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不局限于这样的说法。我相信人类不会只存有呼吸声,他将会寻找存活的方式。人类之所以可以代代相传,不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还因为他们有着高尚的灵魂,以及对待彼此的同情心。这样,内在灵魂会引导人们学会互相帮助,学会牺牲,学会彼此忍耐。作为一名作家,他们的职责便是抓住这些内在的灵魂。作家能够给予人类的,就是通过描写这些内在灵魂,鼓舞人类用勇气、荣誉、希望、尊严、同情、怜悯和牺牲来面对生活的一切,让人类一代传一代好好地生活。作家的职责不仅仅是记录他们的生活,还要帮助他们将好的理念一代一代更好地传下去。

  • 高尔夫运动中的球童(Caddie),因为与班吉的姐姐凯蒂(Kaddy)发音相同,所以班吉会因此想到他的姐姐,从而开始痛苦地呻吟。
  • 勒斯特的姥姥迪尔西,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
  • 班吉回忆起1900年圣诞节之前(12月23日),凯蒂带着他去为毛莱舅舅送信给邻居派特逊太太的事——那是一封情书。
  • 1900年圣诞节之前,比送信的时间早一点。威尔许也是照顾班吉的黑人小厮。一共有三个人担任过班吉的黑人小厮,分别是:威尔许(迪尔西的大儿子)、狄比(迪尔西的小儿子)和勒斯特(迪尔西的外孙)。
  • 回到当前。下文中,宋体字皆为当前场景,不再另行注释。
  • 1900年圣诞节之前。
  • 凯蒂的正式名字。
  • 这里指康普生先生。康普生先生叫作杰生,他的二儿子也叫作杰生。
  • 班吉看到马车,想起1912年跟着母亲康普生太太去已经去世的康普生先生的墓地的情景。
  • 迪尔西的丈夫。
  • 康普生太太共有四个子女,长子昆丁,次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和女儿凯蒂。其中长子昆丁已于1910年自杀。这里的小昆丁是凯蒂的私生女。
  • 回忆起在1900年圣诞节前与凯蒂送信的情景。
  • 班吉又想起自己一个人去给派特逊太太送信(1908年),被派特逊先生发现的情景。
  • 班吉想起小时候和凯蒂在小河玩水的情景。这是1898年的一天,班吉的奶奶去世。
  • 回到1898年班吉奶奶去世的那一天。
  • 康普生家的孩子们对他们奶奶的称呼。
  • 班吉原先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