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世界文学名著彩图珍藏版)(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双城记(世界文学名著彩图珍藏版)(精)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英)查尔斯·狄更斯,刘静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01
书籍编号:30382551
ISBN:9787511365873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72438
版次:
所属分类:中外名著-外国名著
版权信息
书名:双城记(世界文学名著彩图珍藏版)(精)
作者:(英)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刘静
ISBN:978751136587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前言
在英国文学史上,狄更斯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小说家”。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共写了十余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评、戏剧、诗歌等。其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深刻影响了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一百多年来在全世界一直盛行不衰。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描写了很多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对平民阶层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在小说描写的现实性和人物的个性化塑造方面尤为突出。同时,他的作品又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而著称。马克思称狄更斯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苏联作家高尔基如此称赞他。
《双城记》是狄更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惊心动魄的小说之一,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作者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小说的意义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启发,试图用文学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同时,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很富有狄更斯的特色,作者身上的戏剧气质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狄更斯曾说,这部小说使他“深受感动,无比激奋”,并且渴望能亲自在舞台上扮演西德尼·卡尔顿这个角色,其对这部小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双城记》的故事十分具有戏剧性,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分为“复活”“金线”“暴风雨的轨迹”三部分,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莫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侯爵草菅人命的暴行,不料在他告发其丑恶罪行时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莫奈特之女露西却与侯爵的后代查尔斯·达内坠入情网,莫奈特隐忍自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莫奈特昔日的仆人德伐日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而德伐日太太正是当年侯爵恶行的受害遗孤,她把贵族的暴行都编织在围巾上,伺机复仇。巴黎人民终于攻占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达内为营救管家冒险回国,两度被捕,并由于莫奈特当年控告侯爵的狱中血书被判死刑。此时,暗暗爱慕露西的律师助手卡尔顿买通狱卒,顶替达内进了监狱。而德伐日太太一心想对莫奈特父女赶尽杀绝,终因枪支走火而毙命。断头台上,卡尔顿为爱从容献身。
小说从情节看,虽然错综复杂,但基本上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围绕着莫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伐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前者主要表现爱与行善,后者着重反映恨与复仇。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巧妙交织在一起。卓越的艺术技巧,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富有强烈的戏剧性。而故事的结局,也昭示给我们生活的真谛:唯有宽恕和慈悲,才能终结仇恨和杀戮。高潮迭起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反映出狄更斯本人世界观,诠释了他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博大之爱。
《双城记》是一部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湮没的杰出作品,也是一部散发着艺术魅力的光辉经典,自问世以来一百多年,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了几百种版本,发行了近亿册,关于这本书已经发表了上千种研究专著和文章。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拍摄成多个版本的电影,还有以其命名的音乐专辑,可见其影响深远重大。
本书以优美流畅的译文再现了原著的风格,为了更好地配合阅读,我们还认真选配了精美的插图,使读者不仅能阅读感人的故事,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图画,更直观地看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希望本书成为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珍贵礼物。
主要人物表
莫奈特医生 亚历山大·莫奈特,法国巴黎医生,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迫害农家姐弟的见证人,后因其所写揭发侯爵的信落入侯爵手中而被捕入狱长达18年。
露西 莫奈特医生的女儿,达内的妻子。
查尔斯·达内 埃弗瑞蒙德侯爵的后代,露西的丈夫,因拒绝接受贵族身份而来到英国当了一名法语教师。
西德尼·卡尔顿 英国律师,追求露西未果,后代情敌达内赴死。
杰维斯·罗瑞 供职于伦敦特尔森银行,在法国分行工作期间结识莫奈特医生,后照顾医生之女露西。
普洛丝小姐 露西的女仆,外表粗俗而内心直率,后误杀欲将达内全家斩尽杀绝的德伐日太太。
德伐日夫妇 巴黎近郊圣安东尼区的一家酒店老板。德伐日曾为莫奈特医生的仆人,德伐日太太则为被侯爵兄弟残害致死的姐弟的妹妹。他们同为反对法国贵族的“雅克”的代表。
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 法国贵族,查尔斯·达内的父亲及叔父。他们蹂躏农家妇女并迫害其一家致死,且将揭露他们罪行的莫奈特医生投入巴士底狱,后达内叔父被人刺杀。
乔治三世和王后夏洛特·索菲亚。
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乔安娜·索斯柯特(1750~1814),自称是《圣经·新约·启示录》所载“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冠”之女子,能预知祸福,自成一教派。
伦敦公鸡巷诈骗案,谎称有鬼魂发出叩击声预言祸福,后被拆穿。
1774年,北美各殖民地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开始了独立运动。
英国把希腊海神绘成左手执戟,右手执矛的形象加入到国家文章中,以示其称霸海上。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断头台。
伦敦的一个贫民区。
当时英国最高法院所在地。
第一章 时代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愚昧的岁月;那是信仰坚定的时期,那是怀疑充斥的时期;那是光明灿烂的季节,那是黑暗深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直奔天堂,我们直落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与现在如此相像,以至于某些喧嚣的权威们坚持认为,不论说它好,还是说它坏,都只能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来评价它。
那时,英国王位上坐着的是一个大下巴的国王和一个相貌平平的王后;法国王位上坐着的是一个大下巴的国王和一个面容姣好的王后
。在这两个国家里,坐享财富的权贵们觉得,有一点简直比水晶还清楚,那就是国家大局已经安定,江山永固了。
那是我主耶稣纪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在那个备受上天恩宠的时代,英国和现在一样信奉神灵的启示。索斯柯特太太最近刚过了幸福的二十五岁寿辰,一个未卜先知的禁卫军士兵,早已预言这位太太会庄严降临人间,宣称伦敦和威斯敏斯特即将陷落,宣称这些都是已经安排好的。甚至公鸡巷的精灵鬼怪发出叩击声来预言祸福,后被驱除
,这事也只过去了十二个年头而已,而在刚过去的这一年里,精灵鬼怪们(缺乏神奇的创意)又在以同样的方式发出预言。不过,最近也有一些俗世间的消息,从那些远在美洲的英国臣民的一次大会上,传到了英国王室和百姓的耳朵里
。说来奇怪,与公鸡巷那些精灵鬼怪的后代们的预言相比,这些消息对于人类来说,就重要得多了。
总的来说,法国并不像她那位以盾和戟作为标志的姐妹那样偏爱灵异事件,她正忙着印制钞票,挥霍钞票,异常顺利地走着下坡路。此外,她在基督教牧师的指引下,以建立种种仁慈的功绩为乐趣,比如判决一个青年斩去双手,用钳子拔掉舌头,然后活活烧死,因为在五六十码开外他看得见的地方,有一群肮脏的修道士列队走过,却没有跪倒在雨地里向其致敬。而在那人被处死的同时,生长在法国和挪威森林里的一些树木,很可能已被伐木者这个“命运之神”标上了记号,准备砍下来锯成木板,做成一种历史上极其恐怖的可以活动的架子,其中还包括一个口袋和一把屠刀
。很可能就在同一天,在巴黎近郊耕种着几亩贫瘠土地的一些农民家里,外屋停着几辆大车,在那儿躲避风雨,那些车子很粗糙,溅满了泥浆,几头猪正在车子周围拱来拱去,嗅来嗅去,家禽也跑到上面栖息。而这东西也极有可能已被“死神”这个农民给看中了,留着在大革命时用作押送死囚的囚车。可是,那伐木者和农民虽然忙个不停,却总是默不作声,蹑手蹑脚,谁也听不见他们俩的脚步声。若是有人胆敢猜想他们已在行动,反倒会被看作是大逆不道,意图谋叛。
在英国,几乎没有值得国民夸耀的安宁秩序。持械行窃和拦路抢劫在首都城里每天晚上都会发生。各家各户都接到警告:如要离城外出,必须先将家具搬到家具商的仓库里存放,以确保安全。黑暗中的强盗却是大白天里的城市商人。如果他以江洋大盗的身份抢劫时,被同行商人认了出来,遭到责问,就潇洒地射穿对方的脑袋,然后逃之夭夭。七个强盗抢劫邮车,被押车警卫击毙了三个,警卫自己也“因为弹药用尽”,被其余四个强盗杀死,然后,邮车便被从容地洗劫了。伦敦市的显赫权贵,堂堂市长大人,在特恩汉姆格林那里被一个强盗喝令站住,交出财物,强盗当着众随从的面,把这位大人物抢了个精光。伦敦监狱里的囚犯与看守大打出手,司法权威们用装满子弹的大口径短枪,对着囚犯们扫射。窃贼在宫廷会客室里剪去王公贵族脖子上的钻石十字架。武装士兵到圣加尔斯去搜查违禁品,暴徒向士兵开枪,士兵也对暴徒开火,此类事件人们早已见惯不怪了。在这些情况的处理过程中,刽子手仍然不断地被动用,尽管他们向来徒劳无益。他们一会儿在绞杀一排排各色罪犯,一会儿又在星期六绞死星期二刚抓住的强盗;一会儿在新门监狱烧死十几个刚逮捕的人;一会儿又在威斯敏斯特大厦
门前焚毁小册子;今天处决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明天又处决一个抢了农民孩子六便士的可怜小贼。所有这些事情,以及类似的许多事件,都在可爱而古老的一千七百七十五年相继发生。在这些事件的包围之中,那伐木者和农民仍在悄悄地行动着,而那两位大下巴男人和那相貌平平与面容姣好的两个女人,则都手忙脚乱,用高压手段维持着自己的神圣权利。公元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就这样引导着当时的大人物们,以及无数的小人物——包括这部书中的那些人物在内——沿着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向前行进。
他们在星期六绞死星期二刚抓住的强盗。
英国东南部肯特郡的一个海港,旅客去法国时多由此处登船,渡过海峡。
此山位于伦敦东南约八英里处。
距离射手山约三英里的一个镇子。
英国旧时硬币,约值五先令。
英语中掘墓盗尸者诨称“复活人”,杰里私下干盗尸这一勾当。
当时伦敦城的西门。
第二章 邮车
十一月下旬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多佛公路展现在本书所要叙述的第一个人物面前。笨重的多佛邮车缓缓地往射手山
上爬着。他仿佛看见多佛公路就在邮车的前面,伸向远方。他和其他乘客一样,跟在邮车旁边,跋涉在泥泞的山坡上。倒不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乘客们还对步行锻炼有着什么兴致,而是因为陡峭的山坡、泥泞的道路、沉重的马具和邮件,都太让马吃力了,它们已经三次驻足不前。有一次竟拉着邮车横穿公路,企图反叛,把车拉回布莱克哈斯
去。好在缰绳、鞭子、车夫和邮车警卫联合行动,有如宣读了一篇驳斥动物也有理性的檄文,这些牲畜才俯首投降,继续执行起任务来。
它们低着头,抖动着尾巴,踏着深深的泥泞蹒跚前行,时不时地打个趔趄,仿佛骨节都要散架了似的。每次车夫勒住缰绳,小心地吆喝道:“吁——吁!”想让它们停下来休息时,身边的那匹辕马就会猛烈地摇晃着头和头上的各种物件——那匹马仿佛特别固执,断然否认车子能够爬上坡去。每当辕马这样叮叮当当地折腾,那位乘客就会吓一跳,像其他那些神经紧张的乘客一样,心惊胆战。
周围山谷里蒙蒙的雾气,凄凉地向山顶游荡,好像一个邪恶的精灵,在寻找栖息之地,却没有找到。又黏又湿的冰冷雾气,在空中缓缓地浮动,一层接着一层,宛如浑浊海面上的波浪。雾很浓,车灯只照得见翻滚的雾气和几码之内的路面,别的什么也照不见。劳作着的马呼出的浊气也融入雾里,仿佛这所有的雾气都是由它们造成的。
拉车的马都低着头,抖动着尾巴,踏着深深的泥泞蹒跚前行,时不时地打个趔趄,仿佛骨节都要散架了似的。每次车夫勒住缰绳,小心地吆喝道:“吁——吁!”
除了刚才那位乘客,还有两个人也跟在邮车旁边,艰难地往山上爬着。三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颧骨和耳朵都盖住了,穿着过膝的高筒靴。三个人都无法根据眼前所见的情形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