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梦:沉默,但迟早要选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日本梦:沉默,但迟早要选择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VS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中美世纪博弈,日本如何选择
作者:刘福明,(日)加藤嘉一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01
书籍编号:30325435
ISBN:978750609302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76558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世界史
版权信息
书名:日本梦:沉默,但迟早要选择
作者:刘明福,(日)加藤嘉一
ISBN:9787506093026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序一 中美“终须一战”吗?
刘明福
参加2015年“纽约书展”期间,在纽约一家书店,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中文图书《2020中国与美国终须一战》。封面有文字:“中、美两国剑拔弩张,已经进入真正的备战状态。2020年以前,美国如果不能制造事端与中国开战,将丧失先机,将退出亚洲,让出霸主的宝座!”“美国愿意与崛起的中国分享亚洲权力?还是联合亚洲‘恐中’国家,把中国打回30年前?”
说中美“终须一战”——这未免武断。21世纪的世界大国关系,应该是“两个告别”:一是告别“热战”;二是告别“冷战”。如果说中美“终须一战”,那么这一战的结局,不仅是把中国打回30年前,美国也会享受到与中国同等的战争待遇。与中国一战,美国未必有这个胆量。
说中美“必无一战”——这未免天真。俄罗斯专家指出:尽管中国真诚倡导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是“美国领导人,仍然通过瞄准器的缺口,注视着中国”。中美两国“竞争”,引发“战争”的危险,不可低估。美国实行“亚太再平衡”大战略,美国实行“空天一体战”军事战略,美国组织对中国的包围圈,美国将领狂呼要把中国“炸回石器时代”,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在2016年5月公开叫嚣对中国“今夜就开战”。美国确实是“磨刀霍霍向中国”,怎么能说中美“必无一战”呢?
说中美“防止一战”——这十分紧迫。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是传奇,是神奇。现在又践行“中国梦、中华兴”,中国梦展现光辉前景。美国有些人急了,认为时间在中国一边,中国需要“和平崛起”,美国需要对中国进行“战争遏制”,否则就来不及了。他们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成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美国成功遏制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必须抓住机遇,解决中国问题。急躁、焦躁、暴躁、狂躁的美国,容易丧失冷静和理智。防止中美战争的发生,是中美两国人民和政治家需要高度警惕和努力解决的紧迫问题。
说中国必须“准备一战”——这特别重要。美国的最大优势,是军事优势。美国和中国玩政治、玩经济、玩外交、玩文化,都占不了什么便宜,最后一招就是“玩军事”、“玩战争”了。现在中美双方都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这毋庸讳言。区别在于:美国备战,是备的“进攻之战”;中国备战,是备的“防御之战”。中国不会先打美国,但是如果美国首先对中国动手、下手,那么,中国绝对不会束手挨打而不还手!
说解放军“能打胜仗”——这并不夸张。习近平主席提出“强军梦”,总目标就是三句话:“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包括面对世界强敌,勇于自卫,敢于亮剑,能打胜仗。习近平主席要求解放军“能打胜仗”,这也是向世界宣告,任何国家不要幻想用武力压迫中国屈服,不要冒险用战争遏制中华民族复兴。否则,当他们把中国“炸回石器时代”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可能继续生存和生活在信息时代。
中国为什么要比美国强大?——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回答这个提问,最好是来一个反问:“中国为什么不能比美国强大?”
强大,不是美国的特权,不是美国的专利,不能被美国垄断。中国不仅具有“强大”的权利,也享有“最强大”的权利。
美国图谋对中国开战,中国不强大,能行吗?美国在全球组织军事大联盟,以联盟“群体”对付中国这个不结盟的“个体”,中国不强大能行吗?
其实,比“强大”更重要的是“目的”,是“动机”。
这个世界,有一种“强大”是与“强权”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种强大,是倚强凌弱的强暴,是绑架世界的强权,是世界的危险和灾难。
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强大,是“强而不霸”、“强而不武”、“强而不攻”,就是国力军力虽然强大,但是不搞霸权,不迷信武力,奉行防御战略。这样的强大,捍卫的是国家安全,造福的是地区和世界和平。这样的强大,何罪之有!
把中国打造成为“地球上的第一强国”,这是孙中山的铮铮誓言。
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这是毛泽东的伟大志向。
中国越强大,对世界和平越有利,这是邓小平的战略思维。
兴军强军、能打胜仗,这是习近平的国防主张和英雄梦想。
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威胁,面对中美军事力量的巨大差距,中国推进强军大业,需要快马加鞭,需要只争朝夕。
解放军能打胜仗,中美关系才能正常;
中国军力全球首强,世界和平才更有保障。
序二 中日“必有一战”吗?
加藤嘉一
这一序言的题目,不是我自己定的。
是与我共同撰写本书的搭档,我尊敬的中国军人和学者——刘明福教授所建议的。
对此,我欣然接受。虽然心情有些复杂,回想起一些历史的片段,更是感到一种恐惧。
我相信,刘老师以及本书的读者,想看到的不是大道理和小声明,而是我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本来诉求。我就自然而然地写下以下文字,哪怕有些感性。
对于“中日必有一战”这个问题,我想站在三种不同的身份和立场进行阐述。
首先,作为一名日本公民,面对“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或问题,我的本能反应无疑是:不愿意和不希望。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到过战场。但听二战期间到过中国“满洲”的爷爷说,战争是可怕的,每一个人只能代表国家,一切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嘉一,你以为我愿意杀人吗?我当时在‘满洲’有很多中国朋友呢,你觉得我心甘情愿地杀朋友吗?”爷爷在家乡伊豆对我说。
我深知,对于二战期间发动战争,结果战败,国家社会变成一片废墟,陷入崩溃边缘的日本来说,摆脱二战的阴影,走出战败的惨境,迎来一条和平道路的局面是不容易的,全日本国民都在携手珍惜,并把和平这一最可贵的宝物维护下去。我们战后的宪法规定祖国不能够对外发动战争,也不能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和纠纷。这是日本国的宪法,更是日本国民的底线。如果有人让我们放弃这条底线,我们就要全国全民、全心全意地反对它,抗议它,阻止它。假如发生这样一个局面,作为一名日本公民,我将义无反顾地奔往反对、抗议、阻止的“战场”上。
和平是什么?
它首先指的是“没有发生战争的状态”。
我们需要和平。
其次,作为一名日中关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面对“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或问题,我的基本判断是:不太可能,却不能排除。
当然,在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定义什么是“战”。
“战”的概念是丰富的。战争、战乱、大战、小战、外战、内战、热战、冷战,这些应该都属于“战”。不过,我想刘老师要让我回答并表明态度的是,不管是在彼此或某方的领土内,还是在第三国家或地区的领海上,日本和中国之间会不会发生武力的冲突,无论发生冲突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
我个人分析,日本与中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与美国的战略和政策密不可分。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帮手”。不管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东海还是南海,只要美国和中国这一对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存在发生武力冲突的可能,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和帮手,尤其是已经通过了安保法案,从而使得集体自卫权的行使(哪怕是部分和有限的)变得可能和可行的新局势下,被中美博弈卷进去而不得不参与战争的可能性至少是无法排除的。我不认为日本和中国之间会因纯粹意义上的双边问题的恶化而导致武力冲突。要是发生,还是跟美国有关,更具体和准确地说,与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以及地缘局势的走向有关。因此,日本务必前所未有地认真观察中美关系的动向和本质。
即使日本以某种形式被战争卷进去,日本的施政者肯定要面临和平宪法第九条和公民舆论的双重制约。它们不可能允许日本的自卫队到战场的中心与对手展开直接、赤裸裸、你死我活的对决,而顶多是后勤和辅助性质的。我在本书中也反复强调,中国人民有理由警惕日本战前“军国主义”的重演和复活,但前提是,不要低估日本战后“和平势力”的强大和民意基础。
最后,作为一名有责任承担国家未来命运的当事者,面对“中日必有一战”的说法或问题,我的核心立场是:绝不能让它发生。
生活在21世纪这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我们,要认识到,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和平的目的是发展,两者无疑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何况,日中两国均好不容易走向了和平道路,我们彼此要珍惜它、爱护它、推进它。
未来战争的发生,对日中关系来说意味着毁灭性的悲剧。两国经历过战争,战争所带来的损害和打击,我们都是很清楚的,两国社会至今仍然未能走出那场战争蒙上的阴影,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与那场战争息息相关,这一局面恐怕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在两国远未走出二战阴影的情况下,假如又迎来一场新的战争,其结果不堪设想。对于中国、对于日本、对于亚洲、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地球,都意味着灾难,我们不能够如此不负责任。我们要携手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负责任,这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动机。那么,假如有人破坏日中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我们务必要携手抗议它。
我,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2016年3月23日 写于北京)
◆21世纪的“世界观”◆
未来10年、20年、30年,中国梦、美国梦、“日本梦”,这三个大梦在全球范围内将如何合纵、连横?如何竞争、合作?如何跌宕起伏?全球正在上演的“三梦”大戏,为世界创造什么样的景象?将为世界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中、美、日“三梦”将如何塑造中、美、日三国的未来?如何建构未来的世界格局?如何影响人类未来前景?刘明福和加藤嘉一煮酒论“三梦”,就从这里论起。
古代中国《三国演义》,今天中美日“三梦演义”
加藤嘉一问:
刘老师,我看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今天我们讨论的中国梦、美国梦、“日本梦”这“三梦演义”,是否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亚太地区的“三国演义”、全球范围内的“三国演义”?您对这样的类比怎么看?中国古代《三国演义》的智慧和结局,对于今天中、美、日三国“三梦演义”的博弈,具有什么样的战略启迪?
刘明福答:
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红楼梦》是“爱情主义”的代表作,《水浒传》是“造反主义”的代表作,而《三国演义》则是“战略主义”的代表作。《三国演义》的战略性最强,《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战略教科书。《三国演义》的战略智慧,对于思考和指导今天的中美日三国博弈,具有很大的战略启迪意义。日本精英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和研究水平,绝对不在中国精英之下。但是,《三国演义》的战略智慧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指导今天的“三梦演义”。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重大区别上:
首先,是在性质上——今天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中、美、日“三梦演义”,与古代中国魏、蜀、吴“三国演义”,完全是两种性质、两种类型的三国关系。中国古代《三国演义》,描写的是2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汉朝统治崩溃,天下混乱,群雄四起。当时有三路诸侯自立为王,他们分别是魏王曹操、蜀王刘备、吴王孙权,他们自行成立了三个国家:魏国、蜀国、吴国,为竞争天下执政大权,三国三王展开大博弈,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进行全方位竞争,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纵横捭阖的历史大剧。几代精英创新和展现的战略智慧与英雄气概,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战略文化财富。《三国演义》中三个国家,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从一个国家中分裂出来的三股力量,他们的竞争,是对于国家政权的竞争。而中、美、日“三梦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则是主权国家,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是现代国家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由于中国虽然追求民族复兴,但是不谋求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由于中国大力倡导新型大国关系,就使得“三梦演义”要朝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发展,要推进“三梦合作”,向着实现“三梦共赢”的目标努力。这就决定了“三梦演义”中的新型三国关系与《三国演义》中的旧型三国关系,具有根本的不同。
其次,是在范围上——《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在中国疆域范围内、在中国的天空下进行的争斗,这种争斗在本质上是在大中国内部的一种“窝里斗”。而“三梦演义”,则是越洋跨洲,在整个亚太地区、整个世界进行的,是一种角逐亚太、影响世界的大博弈,是一种以亚太地区为平台、以整个世界为舞台的“球里斗”。而且在三梦之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他们的未来理想和奋斗目标。“三梦演义”与全世界“百梦演义”是联系和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和割裂的。《三国演义》是就三国讲三国,而“三梦演义”则是联系全球“百梦”研究中、美、日“三梦”。这对战略智慧的要求是不同的。
最后,是在结局上——古代中国《三国演义》,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