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考古 > 中国史 >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示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秘中共抗战中发展壮大之原因

作者:卢毅,罗平汉,齐小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书籍编号:30294205

ISBN:978750608195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17698

版次:1

所属分类:历史考古-中国史

全书内容:

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前言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这八年中,中共不但坚持了敌后抗战,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而且真正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全面抗战爆发之时,陕北的主力红军和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两军总人数五万余人,全国党员约4万人,根据地只有陕甘宁1处,根据地人口一百余万。到抗战胜利之时,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达到120万人,全国党员人数亦达到120万人,根据地增加到19块,根据地人口达1个亿。


在抗战前的十年内战时期,国共两党虽然进行了近十年的战争,但双方力量的对比甚为悬殊,国强共弱的态势十分明显。经过八年抗战,中共从原来狭小的活动地域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尽管国民党军队的数量、统治区的面积人口仍大大超过中共,但中共的实力与影响力已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真正成为可与国民党比肩的大党,中国的政治地图亦由此而改写。


抗战八年中共何以越抗越大,其中原因究竟在哪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这恐怕仍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这些年来,抗战史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著述可谓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这些著述,或是抗日战争史的宏观述说,或是某些具体事件的微观探讨,而对于抗战八年中共何以壮大似乎未见有专门的研究。我们几位都在中央党校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于是草写了这部小册子,试图从不同侧面就此做点简单的探讨。

  • [美]柯博文:《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马俊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05页。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5页。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9—570页。
  • 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3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44、145页。
  • 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3册,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18页。
  • 《斯大林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47—48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6—400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16—424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25—430、431—434页。
  • 《共产国际政治秘书处关于反帝问题给中共中央的信》(1931年12月),转引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69页。
  • [美]柯博文:《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马俊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 《蒋“总统”言论汇编》第21卷,(台北)正中书局1956年版,第14页。
  • 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对日抗战时期》初编(三),(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34—37页。
  • 《蒋“总统”言论汇编》第10卷,(台北)正中书局1956年版,第685页。
  • 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第3卷,东北问题研究会1932年版,第3页。
  • 转引自王学峰:《中间势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民国档案》1994年第3期。
  • 朱维铮编:《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01页。
  • 《废止内战大同盟会大会特刊》,中华民国全国商会联合会1932年版,第8页。
  • 《蒋汪入京》,《大公报》1932年1月21日。
  • 《进一步之废止内战运动》,《大公报》1932年7月21日。
  • 宋广波编著:《丁文江年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77页。
  • 丁文江:《假如我是蒋介石》,《独立评论》第35号,1933年1月15日。
  • 参见《国闻周报》第10卷第24期。
  • 《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册,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1937年编印,第12页。
  • 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上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页。
  •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4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编研部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129页。
  •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4年12月29日,转引自黄道炫:《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598页。
  • 《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81年编印,第626页。
  • 王锦侠:《湘江之战“红军折损过半”辨》,《党史研究资料》1993年第4期。
  •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74页。
  • 洛甫:《日本帝国主义的新进攻与民族革命战争的紧迫》,《斗争》第74期,1935年11月21日。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6页。
  • 郭德宏编:《王明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1页。
  • 郭德宏编:《王明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53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21—522页。
  • 转引自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604页。
  • 《张学良文集》,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4页。
  •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0页。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29页。
  • 蒋介石:《庐山训练集》,新中国出版社1947年版,第448页。
  • 《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外交方面》,《革命文献》第72辑,第165、166页。
  • 荣孟源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412页。
  • 参见黄道炫:《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操申斌、黄延敏:《论“华北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4年9月5日,转引自黄道炫:《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 郭德宏编:《王明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03页。
  • 《救国时报》,1936年1月29日,转引自荣维木、赵刚:《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
  • 郭德宏编:《王明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08—311页。
  • 参见杨奎松:《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第2—18页。
  • 《周恩来致洛甫、毛泽东等电》(1936年3月2日),转引自杨奎松:《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
  •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6页。
  • 《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讨论中国问题会议上的发言》(1936年7月23日),《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2期。
  • 《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1936年8月15日),《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2期。
  • 《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电》(1936年8月15日),《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2期。
  •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
  •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0页。
  • 转引自杨天石:《陈立夫与国共谈判——读陈立夫口述历史之一》,见杨天石:《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页。
  •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7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页。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9、80页。
  •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3、408页。
  •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4页。
  • 转引自陈铁健:《论西路军》,《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
  •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51页。
  •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页。
  •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6页。
  •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2页。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9页。
  • 《潘汉年关于与国民党谈判情况给中共代表团的报告》(1936年11月21日),《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0页。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9页。
  •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3卷,(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1978年编印,第360页。
  • 转引自傅虹霖:《张学良的政治生涯》,王海晨、胥波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3页。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0—1201页。
  • 傅虹霖:《张学良的政治生涯》,王海晨、胥波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页。
  • 唐德刚编:《张学良口述历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3页。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5页。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3页。
  •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307页。
  • 张培森、程中原、曾彦修:《张闻天与西安事变》,《党的文献》1988年第3期;李海文、汪新:《1935年到1937年初的国共关系》,《中共党史资料》第42辑。
  • 张培森、程中原、曾彦修:《张闻天与西安事变》,《党的文献》1988年第3期。
  • 《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1936年12月13日),《张闻天西安事变前后发言和电报六篇》,《党的文献》1988年第3期。
  •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册,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 张培森、程中原、曾彦修:《张闻天与西安事变》,《党的文献》1988年第3期。
  • 姜建、吴为公编:《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 参见《大公报》1936年12月16日。
  • 参见《大公报》1936年12月17日。
  • 《梁漱溟全集》第5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31页。
  • 《张学良文集》第2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1页。
  • 转引自傅虹霖:《张学良的政治生涯》,王海晨、胥波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7—178页。
  • 马贵凡译:《苏联〈真理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发表的造谣污蔑张学良将军的两篇评论文章》,《党史资料通讯》1982年第11期。
  • 《中国发生事变》,《真理报》1936年12月14日,见马宝华、乌传衮译:《苏联及共产国际对西安事变的反应》,《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6期。
  • 《苏外交人民委员会给斯皮尔瓦涅克的电报》,见马宝华、乌传衮译:《苏
  •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