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速卖通开店、推广、运营一册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跨境电商:速卖通开店、推广、运营一册通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开启跨境电商之路,关注跨境生意,抓住第3次电商浪潮,涵盖速卖通开店、店铺美化、店铺推广、店铺促销、平台推广学习跨境电商如何布局互联网+电商平台、获取全球红利
作者:麓云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书籍编号:30293980
ISBN:9787302420606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78000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产品/运营
版权信息
书名:跨境电商:速卖通开店、推广、运营一册通
作者:麓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ISBN:978730242060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在速卖通平台开店与经营的书籍,全书按照商品销售与店铺运营的基本过程分为8章。第1章介绍速卖通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经营速卖通的卖家只有了解速卖通的运作模式后,才能灵活使用速卖通从海外获得大量订单;第2章介绍如何选品,包括如何利用对外贸易数据确定经营方向,使用速卖通数据纵横中的选品专家确定具体要销售的商品;第3章介绍速卖通平台的注册账号和收款账号的设置与提现、商品信息的发布与店铺装饰;第4章介绍卖家如何将店铺或商品推广出去,让更多顾客进入卖家的店铺浏览商品;第5章讲述通过怎样的营销手段促使顾客下单,提高销售量;第6章介绍卖家如何回复客户的提问,涉及回复模板的设定、翻译工具的使用;第7章介绍卖家如何将货品送达到买家的手中,涉及跨境物流选择、速卖通在线发货的使用;第8章介绍卖家如何对速卖通经营状况做出分析与总结,涉及速卖通数据纵横中店铺分析与商品分析的使用。
本书适合广大的速卖通平台卖家,以及希望对速卖通平台有所了解的读者。
前言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升级,催生了一批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为中国商贸领域开辟了新的创业空间。而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扩张到了全球。中国电子商务走向全球的第一阶段是将传统对外批发贸易提升为网上跨境批发;第二阶段是从网上跨境批发中发展出网上跨境零售。速卖通是网上跨境零售的开路先锋,现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跨境零售电商平台。
速卖通在全球的发展十分迅猛,发展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数据看出。2012年11月初速卖通的海外流量超过2300万/日,全球网站排名220名,在快速提升中卖家当日最高成交金额超过100万元,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速卖通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8月速卖通的海外买家流量超过5000万/日,全球网站排名107名,通过支付宝产生的交易总额达到20亿美元。2013年的部分增长情况中增速最快的五大品类(服装及配饰、手机通信、美容护理、珠宝手表、计算机)平均增幅达到了250%左右,全年产生的订单总数为113亿单,每个活跃买家平均每年产生49个订单。2014年1月速卖通的全球网站排名76位,订单成功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卖家20多万,注册的速卖通账号包含未开店的已接近200万。2014年的双11是速卖通第一次举办全球化双11活动,24小时创下684万笔交易订单,当天有效订单覆盖211个国家和地区。
跨境零售模式的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速卖通平台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国内做零售电商已面临激烈的同质竞争,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速卖通为国内卖家与海外买家搭起桥梁,对外零售贸易中信息沟通道路得到打通,跨境物流在当下已不成问题,借助速卖通平台卖家可以将自己的商品远销海外,将自己的销售范围扩张到全球。
本书由麓云主笔,参加本书编写的还包括:陈运炳、申玉秀、李红萍、李红艺、李红术、陈云香、陈文香、陈军云、彭斌全、林小群、刘清平、钟睦、刘里锋、朱海涛、廖博、喻文明、易盛、陈晶、张绍华、黄柯、何凯、黄华、陈文轶、杨少波、杨芳、刘有良、刘珊、赵祖欣、齐慧明、胡莹君等。
编者
第1章 认识速卖通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仿照淘宝的模式举办了一场速卖通的双11促销活动,当日成交订单数达到了680万个,阿里巴巴的数据监控展示中心的屏幕上显示买家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中国澳门、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见图1-1),许多西欧国家的买家也参与其中,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达成交易。这场发端于中国电商领域的购物节竟然能够引起全球买家的追捧,中国人竟然能将双11活动推广到全球并且获得巨量订单,这让国内外不少人感到惊讶。从此,速卖通、跨境电商这些事物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国内许多零售商也想从中赚取利润。但许多人对跨境电商与速卖通的运营模式还处于一团迷雾中,这成为了它们迈进跨境电商行业的门槛。
图1-1 阿里巴巴数据监控展示中心展示的速卖通双11活动的交易状况
1.1 速卖通的历史
速卖通所属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于1999年,集团的第一个网站是一个服务于全球批发贸易的英文网站,也就是现在的阿里巴巴国际站(见图1-2),由此可见阿里巴巴是靠做外贸交易网站起家的。也就在1999年,阿里巴巴推出服务国内批发交易的中文网站(1688.com),2003年创立服务于国内零售交易的淘宝网,2004年推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这些为阿里巴巴构建速卖通提供了模板与经验。
图1-2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标志
1.1.1 阿里巴巴的外贸理念
中国早期的跨境贸易是以传统的外贸模式进行的,主要是以跨境批发的形式,交易的主体是那些国内外的批发商,阿里巴巴的第一个网站也是服务于全球批发贸易的。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走的是一条对外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依靠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发展。这样一种经济模式导致许多中国商家积极对外批发,而外国商人也因中国产品廉价而乐意购买。在这种交易模式中,中国的生产者与外国的消费者都没得到多大好处,大部分利润却是被国外的中间商赚取。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切掉了中间批发商与销售商的利润,使消费者得到实惠,生产者的利润也得到扩大。那么,有没有一种对外贸易模式使国内的商家直接与国外的消费者对接,切掉国外中间商的利润,使对外贸易变得更简单、方便呢?阿里巴巴鉴于淘宝的发展经验,认为可以将淘宝的交易模式运用于对外贸易中(见图1-3)。
图1-3 阿里巴巴的外贸理念示意图
1.1.2 外国人逛淘宝
促使阿里巴巴将淘宝模式应用于对外零售贸易的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外国人在淘宝上购物。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内消费者参与电子交易中,也将国外的消费者吸引进来。最初的境外淘宝客户来源于华人,许多国外的华人懂中文,在淘宝上购物自然不成问题,他们的购物行动引起了身边的人注意,一些外国人开始利用翻译软件在淘宝上选购物品。特别是中国的奥运会期间,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淘宝被许多外国人认识。一些在中国购物的外国人还会用淘宝来查询价格,防止中国商人特意抬高价格。中关村商铺的销售人员以为外国人不懂价格,当报出价格后外国人会爆出一句:“比淘宝上还贵”,中国商人顿时感到外国人还真够精明的,竟然会用淘宝来查看价格。
外国人瞄上淘宝时,淘宝的卖家也在寻找商路,淘宝自2003年创立,4年来淘宝上的卖家越来越多,导致卖家之间的竞争压力凸显出来。商品的售价不断被压低,利润也越来越少,有些卖家开始寻找出路。一些卖家在国外的电商网站上看到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价较大,如果能将国内的产品卖给他们,利润比国内销售大得多。有些人还特意为对外零售建立起外文平台,但能存活到现在的却很少。
外国人在淘宝上的购物订单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做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来说却是一种商机启示,是一种跨境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契机。外国人上淘宝购物自然有许多障碍,首先面临语言文字障碍;其次是跨境支付问题;然后是交易中的信用保障问题,也就是放心购物的问题;最后一个是物流问题,不过跨境物流早在跨境电商出现前就已出现,所以做电商平台就只需解决前三个问题即可。解决了前三个问题,电子商务模式的跨国零售贸易平台就可以搭建起来,通过这个平台,国内的卖家与国外的买家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易。
1.1.3 “国际版淘宝”的推出
淘宝网的建成已经给阿里巴巴提供了跨境零售平台的搭建模板,这样一来,就只需将中文版的淘宝变成外文版的淘宝,将国内支付宝变成国际支付宝即可。外文淘宝网站加国际支付宝拼合成“国际版淘宝”。
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阿里巴巴在2009年9月9日推出了速卖通,但当时只是试运营,其间仅限于帮助中国中小企业接触终端批发零售商,也就是商家对商家、商家对消费者的混合模式(即B2B、B2C),这时的速卖通要求:入驻的供应商交纳19800元年费,平台不对供应商以外的卖家开放。试运营期间阿里巴巴还邀请了一些外国买家参与其中,测试速卖通的运营状况。试运营期间的速卖通还只是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的一个子频道,并没有完全从阿里巴巴国际站脱离出来,买家入口的网址是wholesale.alibaba.com(见图1-4),卖家入口的网址为seller.alibaba.com(这两个网站现今仍然存在,但现今已不是速卖通)。
图1-4 速卖通试运营期间的卖家页面标识
试运营期间的速卖通本质上是一个国内供应商对国外采购商的小型批发平台(见图1-5),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版淘宝”,卖家主要是由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转移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卖家来自淘宝;而买家主要是来源于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批发商。阿里巴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寻求一种过渡方式,也就是借助自己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获得的卖家与买家资源来开发国内零售商对国外消费者的商务模式。所以试运营期间的速卖通,是正式版速卖通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之间的过渡桥梁。阿里巴巴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要想一项新事物被人们广泛且快速地接受,必须嵌入到人们已熟知的旧事物中。
图1-5 速卖通试运营期间的运营模
阿里巴巴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版的淘宝”,所以它不会在一个批发类型的速卖通平台上停留很长时间,经过短暂的试运营,阿里巴巴积极投入到正式版速卖通的推出。要想推出淘宝模式的速卖通,从阿里巴巴国际站脱离出来是必需的,因此阿里巴巴集团在2009年底为小订单在线批发平台的“全球速卖通”开设了独立域名。域名定为AliExpress.com(见图1-6),这个英文域名充分考虑了外国人的用词习惯,Express在英文中的意义为速递,这切合外国人对快捷购物的追求,而且在国外已有一个知名的购物网站express.com,阿里巴巴在Express前添加自己的拼音名称Ali构成AliExpress,这种命名方式切合了国际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时做到了本土化和国际化,对速卖通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为了吸引更多的卖家入驻,阿里巴巴取消了1.98万元的会员门槛收费,实行免费注册,2010年1月1日启动引进卖家活动。
图1-6 正式版速卖通的外文名称
打造“国际版淘宝”意味着国外批发商的利润将会被切掉,国外的供应商会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国外电商的市场将会被挤占,而国外的消费者将会大大受益,所以阿里巴巴在推出速卖通的过程中必定会遭受对手的打击,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4月16日至17日“全球速卖通”位于杭州和美国的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不过阿里巴巴对外宣布服务器中的客户资料没有受到损失与外泄。这场攻击实际上是国外的对手企图扼杀速卖通,可见速卖通对外国敌手的冲击是巨大的,不然他们也不会采取这种行动。尽管速卖通的推出遭遇重重阻碍,但阿里巴巴还是宣布2010年5月5日速卖通正式运营。
1.1.4 阿里巴巴让全球认识速卖通
推出速卖通不止是将平台搭建好摆放出来就可以了,还要让这个平台得到广泛使用。阿里巴巴要想国内卖家与国外的买家进入速卖通,就需要一个宣传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国外买家与国内的卖家认识速卖通,并相信速卖通。在速卖通正式推出前,阿里巴巴就在国外进行了广告发布。2010年,阿里巴巴的海外推广费就超过3000万美元(见图1-7),推广的对象主要是面向美国的消费者。为了保证推广效果,阿里巴巴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推广模式,在美国本土的电视、报刊、杂志上投放广告,与欧美一些知名的购物类网站达成相应的合作对接,在Google搜索引擎中投放广告,利用国外知名社交网络做宣传。
图1-7 速卖通正式启动海报
为了壮大宣传力量,增加宣传力度,阿里巴巴征集卖家参与(见图1-8),这样做既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速卖通,也可以帮助卖家促销。
图1-8 为推广做的卖家征集海报
1.2 速卖通提供的对外商品信息发布平台
速卖通的作用之一,是向国内的销售者提供对外的商品信息发布平台,就像一个大商家开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市场中设置了许多个小摊位,小摊位供小卖家入驻。大市场是一个实体平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