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人工智能 >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徐旺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书籍编号:30293626

ISBN:9787302405108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254534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人工智能

全书内容: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可穿戴设备”主题,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产业链、类型、投资等方面着手,全面剖析了可穿戴设备行业。从横向案例线看,本书通过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上下40多家企业100多个产品案例,以及600多张精美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可穿戴设备在生活、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从纵向经营线看,通过剖析可穿戴设备的优势亮点、客户定位、类型创新、投资机会等,帮助读者彻底认识和玩转可穿戴设备。


全书分为10章,具体内容包括:可穿戴设备的概论、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分析、运动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类可穿戴设备、社交娱乐类可穿戴设备、宠物类可穿戴设备、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机会。


本书内容全面、详细,适合于想要了解可穿戴行业、进军可穿戴行业以及想从巨头身上学习经验的企业,也适合喜欢高科技设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要通过高科技改变吃、住、行、游、购、娱方式的个人。

前言


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传统制造业生产的硬件设备,更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跨界设备,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生活、认知带来巨大的转变。


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三星、索尼、小米等智能手机巨头,都在纷纷入驻可穿戴设备市场,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正在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必然会与之联动,帮助人们打造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讲解了可穿戴设备的各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让在寻找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汲取经验。


特色一:内容全面。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从出现到如今,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穿戴设备的类型从国外到国内,可穿戴设备的投资从设备到技术,无所不包。


特色二:案例丰富。针对不同类型可穿戴设备的痛点、痒点和难点,结合了126款可穿戴设备,全面分析了可穿戴设备的细分领域,介绍更翔实。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10章,具体章节内容包括:可穿戴设备的历史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运动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类可穿戴设备、社交娱乐类可穿戴设备、宠物类可穿戴设备、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机会等。


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于想要了解可穿戴行业、进军可穿戴行业以及想从巨头身上学习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也适合喜欢高科技设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要通过高科技改变吃、住、行、游、购、娱方式的个人。


本书声明


本书由徐旺编著,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杨侃滢、张瑶、苏高、罗磊、宋金梅、曾杰、周旭阳、袁淑敏、谭俊杰、徐茜、杨瑞阳、谭中阳、张国文、李四华、陈国嘉等人,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咨询和指正。


编者

第1章
前世今生,可穿戴设备一见倾心

学前提示

可穿戴设备是指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衣服或者配件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制造业的硬件设备,更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跨界设备,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生活、认知带来巨大的转变。

要点展示

可穿戴设备是什么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的机遇与挑战

1.1 可穿戴设备是什么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准确地说,是智能可穿戴计算机。“可穿戴式设备之父”——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在1998年的《可穿戴计算机的定义》(Definition of Wearable Computer)中给可穿戴计算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可穿戴计算机应该是持续的,它总是处于工作、待机或可存储状态;可穿戴计算机应该主动提供服务,增强人的感知能力;同时它应该能够过滤掉无用的信息。”


1.1.1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


可穿戴设备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人们日常的穿戴进行智能化配置,将各种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植入到人们的眼镜、手表、手环、服装、鞋袜等日常穿戴中,如图1-1所示,通过这些日常穿戴实现用户感知能力的拓展,而且设备普遍具有外形美观、时尚,且易于佩戴的特点。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可穿戴设备

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产品有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三星Galaxy Gear手表、Apple Watch、Nike Fuelband运动腕带、Nike+Traning智能鞋等,这些产品都集中在头部、手腕和脚部这些容易注意到的地方,不过,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潜力不仅如此,以后人体植入可穿戴设备会是一个新的领域。


1.1.2 可穿戴设备的特征


从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中可以发现,可穿戴式设备是由用户穿戴和控制的,并且能持续运行和交互。而且像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腕带这样的可穿戴式设备,一般都具备了4个基本操作属性和5个基本属性。


1.基本操作属性


可穿戴设备的4个基本操作属性如下。


❶ 持续性(Constancy):可穿戴设备是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的,时刻都在与用户交互。例如,智能腕带会时刻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显示用户的运动进展情况,而同样的运动数据记录,用手机则麻烦得多,大部分手机都需要在解锁之后才能达到交互,所以可穿戴设备真正实现了信号流“从人到设备,从设备到人”。


❷ 增强性(Augmentation):用户在做事时,可穿戴设备可同时运行并为用户服务。例如,Emotient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情绪分析”(Sentiment Analysis)的应用,是利用谷歌眼镜分析人们最细微的表情变化,从而推断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如图1-2所示。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利用可穿戴型设备,可以大大增强用户的感官,还能通过分析提高办事效率。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Google Glass看到的画面

❸ 调解性(Mediation):手机、平板都算是手持设备,而可穿戴式设备是可以成为身体装备的,设备通过与肌肤接触,测量人体生理指标,真正实现人与设备的一体化。另外,可穿戴设备可以过滤掉一些用户不想看到的信号,比如说广告,然后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慢慢地改变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


❹ 隐私性(Privacy):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像用户日常穿着的衣服一样保护我们的隐私,用户使用手机或者电脑的时候,隐私有可能被他人窥探去,但可穿戴设备的隐私是其他人看不到的,而且未经用户的允许,其他人是不能操作的。


2.基本属性


可穿戴设备的5个基本属性如下。


❶ 不霸占用户注意力(Unmonopolizing of The User\'s Attention):很多人对电脑、手机都容易上瘾,所谓上瘾,就是电脑或手机长时间侵占了用户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而且感到不愿离开;而可穿戴设备并不像电脑、手机这些设备,对用户而言,交互是用来调解感官能力的,甚至穿戴一定时间后,用户会忽略设备的存在。


❷ 不限制用户(Unrestrictive to The User):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是不受限制的。例如,用户可以在跑步的时候使用设备,而设备并不会对你的跑步产生影响。另外,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都是防水的,所以也不用像用手机或电脑那样,担心设备进水损坏。


❸ 可被用户控制(Controllable by The User):可穿戴设备在自动化运行的情况下,用户依然可以随时控制这些设备

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智能表

❹ 与他人交流(Communicative to Others):可穿戴设备不仅能满足用户个人与设备的交互,还能作为一种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图1-3所示,智能手表可以通过登录微信与他人交流。


❺ 关注环境(Attentive to The Environment):现在的发展讲究绿色、环保、可持续性,所以可穿戴设备的制造也会更加具备环保意识,不仅选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而且设备的多种模式、多种感觉体验都是与环保并重的。

1.2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
很多人是近几年才开始听说“可穿戴设备”这个词的,以为可穿戴设备是新生事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出现了,经过这几十年的沉淀,这项技术终于在21世纪真正开始壮大,目前它经历了3个大阶段,分别是20世纪60~70年代的雏形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的起步阶段,以及21世纪初至今的发展壮大阶段。
1.2.1 雏形:20世纪60~70年代
你一定想不到,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可穿戴设备的萌芽,是为当时赌场的赌徒服务的。那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年轻一辈的很多价值观都与老一辈的截然不同,而且社会风气也开放得多,这时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最早的可穿戴设备,当然,那个时候是用来卖给赌徒,用来增加赌徒在赌桌旁的胜利率的。
从可穿戴设备萌芽之后,可穿戴技术仍在维持较小规模的研发。虽然在当时,这些生产可穿戴设备发明家的创新与技术值得钦佩,但设备的用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实际作用,甚至是令人厌恶痛恨的,所以20世纪60~70年代,只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小小开始而已。
20世纪60~70年代的主要可穿戴设备如下。
1.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图1-4 Edward O. Thorp发明的可穿戴计算机
爱德华•奥克莱•索普(Edward O. Thorp)博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兼职作家,他也是21点玩家,在他1962年出版的赌博指南《击败庄家》(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使用自己和联合开发者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21点赌局中通过作弊赢了钱,如图1-4所示。这个消息很快就在赌徒之间传开了,大家都渴望能通过这个新的方法赢钱,索普也迅速成为了21点玩家中的名人,并向广大的赌博玩家传播他的研究成果。
2.1972年:George

图1-5 Keith Taft发明的George
在索普之后,一个名叫凯斯•塔夫脱(Keith Taft)的发明者为了在21点的赌局中取得优势,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如图1-5所示。不过,塔夫脱没有索普那么幸运,他携带自己制作的这款设备让他一天内就输掉了4000美元。
3.1975年:计算器腕表

图1-6 计算器腕表
可穿戴设备在那个年代除了出现并被运用于赌场外,1975年,一款名为Pulsar的计算器腕表出现了,人类的手表再也不只是以刻度和指针的形式工作。在这款计算器腕表上,显示屏可以看到红色亮光显示的时间,还有按钮可以操作。尽管在现在看来,当时的显示屏非常原始,不过Pulsar新颖的外表和功能还是让它很快就流行了起来,如图1-6所示。
1.2.2 起步: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仅延续了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器腕表的流行趋势,在其他各个领域也有不少可穿戴设备兴起。
1.1981年:计算机背包
史蒂夫•曼恩是世界上首位“电子人”(cyborg)。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在研究可穿戴式计算机,最初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视力。1981年,史蒂夫•曼恩研究出了计算机背包,他先把背包装上钢架,再把当时的一部6502计算机接到了这个带钢架的背包上,并把相机取景器作为设备的显示屏连接到头盔上,他用制作出来的这个计算机背包控制摄影,如图1-7所示。

图1-7 Steve Mann发明的计算机背包
2.1987年:数字助听器

图1-8 数字助听器
1987年,第一款数字助听器问世,如图1-8所示。不过,由于这款数字助听器的体积过大,续航功能又不太好,因此它并没有取得成功。
3.1994年: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图1-9 Steve Mann发明的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