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摄影 > 艺术杂谈 >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清华大学美学MOOK教程文字版首次公开,肖鹰教授的美学私房话

作者:肖鹰,孙晶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01

书籍编号:30292565

ISBN:9787506089630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360000

版次:1

所属分类:艺术摄影-艺术杂谈

全书内容: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第一节 真像、真实与图像狂欢


在古希腊时代,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曾经这样认为:真正的真实存在并不是我们的现实世界,而是现实世界之上的一个理念的世界,理念世界才是绝对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我们的现实世界不过是模仿理念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实世界是有产生、有变化、有毁灭的。柏拉图认为现实事物是模仿理念而成,即他所说的“现实是理念的影子”,绘画则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他说画家不过就像是一个孩童用一面镜子来映现事物一样,只是模仿了事物的影子。柏拉图的图像观对于我们理解图像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普及、图像生产过剩的时代,即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美国摄影家斯坦梅耶的作品《信号》(图1-1),获得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年度图片奖”(2013)。在这张照片中,以月光明媚的海天景色为远景,近景中的八位男子逆光而立,其中四位高举着手机,与他们暗黑的背景相对的是,他们的手机的荧屏闪着耀眼的光亮。画面此外并无他物。这照片简约的景象背后有一个特殊的现实背景:索马里等中非地区的低层民众为了移民到欧洲,历经艰难跋涉到达非洲之角,也就是照片拍摄地——吉布提市的海岸。这张照片中的索马里人,在这里高举手机是为了搜索来自祖国索马里的微弱的手机信号,用以给家人作离开非洲之前的最后告别,所以这张照片被称为“信号”。在多种意义中,这张摄影表现了我们今天的人类世界对信息技术的普遍需要。“信号”,是定义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标志事物。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1 斯坦梅耶,《信号》,摄于吉布提市海岸,2013年


信息时代的一个普遍文化特征是图像过剩。“图像过剩”,一方面是指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图像生产与传播的高效,另一方面指图像变成了无意义的漂移物。新媒体技术使图像和真实之间关系错位,有真像未必有真相,有真相也未必是真实。


在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载体,我们接受图像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即图像所表现事件的背景通常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相分裂的。我们通过信息传播渠道接受一些图像时,实际上是在没有语境的条件下接受的,由此图像就会因为缺少语境限定而进入一种被随意利用甚至狂欢化的状态中去,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信息时代的图像狂欢。因此,柏拉图对图像与真理关系的古老论述,在今天就具有新的参考意义。

第二节 自然、动物与人艺


在明确了图像与真实和意义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与矛盾之后,我们来进一步理解艺术是什么。


首先来看自然、动物和人艺之间的区别。下图有六张油画作品(图1-2)。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2 猩猩与艺术家图画识别测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史密金(Mikhail Simkin )发布


在这六张油画作品当中,大家能否辨识出哪些作品是人描绘的,哪些作品是猩猩描绘的?正确答案是第一、二、五是大猩猩刚果(Congo)的作品,第三幅是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的作品,第四幅是恩斯特·内(Ernst Wilhelm Nay,1902—1968)的作品,第六幅是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的作品。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3 黑猩猩皮埃尔·布拉索


在猩猩绘画的研究当中,很多人都会发现猩猩的作品跟人的作品有一种接近性,即都比较注重或者比较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对称性的构图。特别是大猩猩刚果的第一幅作品,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而且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注意差异和统一。1964年在瑞典的一个画展上多位画家的绘画作品同时展出,其中有一个画家的名字叫布拉索(Pierre Brassau),很多记者和批评家纷纷赞赏其作品(图1-3)特别有吸引力;一位名为安德伯格(Rolf Anderberg)的记者明确指出,布拉索绘画笔触有力,带有一种清晰的确定性且具强有力的爆发性,认为其作品在审美影响力上远远超过了其他画家的作品。非常戏剧性的是,布拉索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另一只非常有名的猩猩。我们把猩猩的作品、波洛克的作品以及我们随意拍摄的天空飘荡的云(图1-4)相比较,从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来看,猩猩的作品相比于人的作品来说虽然包含一定的随机性,但并不具备一个创造性画家所具有的自主性,而在大自然中,像云朵这种自然产物虽然时常有着非常美妙精彩的图案造型,但它们是靠自然运动形成的,缺少画家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4 天空飘荡的云,四川峨眉山,肖鹰摄于2005年

第三节 艺术与实体


我们下面来进一步分析艺术是怎样呈现的。下图中有两样东西,分别是自行车的龙头,和自行车的坐垫,都是被用旧了的废弃自行车部件。


但在下面这张图中,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形象,由上面的废弃龙头和坐垫组合成了一个图案(图1-5)。组合它的人,就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他将之称为《公牛头》,确实非常像牛头,非常传神。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5 毕加索,《公牛头》,左为分解图,右为原作。原作为现成品装置,高41cm,现藏于路易·雷里美术馆,巴黎


这让我们思考,什么是艺术?当一些物件在生活中只是做一种功能性物件使用时,或者说对我们只具有实用价值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它,而在其实用价值丧失之后,有艺术创意的艺术家对它们进行一种别具匠心的组合,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就可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艺术的感受,这就是从实体到形象构造所产生的艺术变化。


下面的图片是非常著名的现代艺术家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的一个作品(图1-6),被称为《断裂的方尖碑》。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6 《断裂的方尖碑》,于1970年放置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罗斯科教堂前,纽曼


这个作品的构成是:下面一个金字塔造型,上面一个倒立的方尖碑,但它的一部分被折断了,只留下了尖顶部分倒立在金字塔顶上,这是典型的现代抽象表现主义雕塑。我们常常会问这个雕塑究竟表现了什么,按照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我们可能也会质疑,这么简单地把两个既有的造型拼接在一起就是艺术吗?其实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在美学中的判断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同的。从美学来讲,纽曼的这一个雕塑虽然使用的是两个既有的形体——金字塔形体和方尖碑形体,但他对它们进行了断裂、倒置和拼接这样一些组合装置,使其呈现出原有形体所不具备的审美意味。大家可能会进一步追问这个造型究竟表现了什么。对现代艺术来说,它表现什么或说明了什么常常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我认为这个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在于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深刻地展示了一切艺术品都应当具有的一种审美功能,即触发观者的审美感受,启迪我们关于人生与世界的思考,因此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当然也不是能够确定的。

第四节 艺术是不可定义的?


接下来我们谈关于艺术的定义问题,在对艺术下定义之前,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或学者都要面对20世纪以来关于艺术的一些根本的看法,一个是英国已故的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在他的艺术史著作《艺术的故事》中说的: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The Story of Art, 1950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大写的艺术这样一种东西。只存在艺术家。”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怎么理解贡布里希的这句话呢?他认为经过人类几千年文明艺术史的发展,特别是经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全过程的艺术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之后,要给艺术一个统一的定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在贡布里希看来,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写的艺术存在,但人类的的确确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所以根据贡布里希这一观念,我们应该取一种历史发展和文化多元的眼光来看待艺术。所谓历史发展的眼光是指人类的文明艺术已经经历了文明时代以来数千年的发展,其实在文明时代之前,人类的艺术史已经经历了数万年,所以从史前时期的艺术到今天所谓的全球化、信息化,还有消费主义文化背景的艺术,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风格以及对艺术不同的态度。


同样的,我们说文化多元地看待艺术,是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艺术发展路线和艺术手法的采用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同样是绘画,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在空间处理上就完全不同。西方的风景画经过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的写实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定点透视法(图1-7)这种基本的构图原则。而中国的山水画从唐宋到元明清,甚至到西方的透视绘画技巧进入到中国之后都没有改变散点透视法则(图1-8)。至于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我们在后面会进一步探讨,在此只做简单概述,即产生这两种构图原则差异的不是技术水平的先进与落后,而是由两个民族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念决定的。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7 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1689,布面油画,10.3cm×141cm,现藏于国家美术馆,伦敦


艺术在20世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来自分析美学家魏茨(Morris Weitz,1916—1981):


“Art” itself is an open concept.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他说我们总是试图去寻找一个关于艺术的单一定义,这是错误的,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他的这一观点也可以说跟贡布里希所说的“没有一种大写的艺术,只有艺术家”的说法是相联系的。开放的艺术概念,其实就是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化多元性对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想寻求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的艺术概念或定义的想法,应当说不符合艺术史的事实。


关于艺术的第三个值得重视的说法,来自德国哲学家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


It is self-evident that nothing concerning art is self-evident.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他说关于艺术的一切都是有问题的,都不是不言而喻的:艺术的定义、本质、起源、社会功能,甚至关于艺术本身存在的可能性都存在问题。阿多诺这个论断的背景是什么呢?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以来近百年的现代先锋艺术运动,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艺术的美学体系和相应的价值标准,因此关于艺术的一切问题都存在于被瓦解和被质疑的状态当中。


不朽的艺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图1-8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三,明代,纸本设色,53.8cm×31.7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上海


以上介绍了三位重要的艺术理论家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对艺术的三个基本看法。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人类艺术史中,特别是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试图对艺术做出定义始终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这种文化追求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西方文化发展当中有一条明确的脉络。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六种对艺术做定义的说法。


一种就是柏拉图所指出的,艺术是对现实景物的再现或模仿。进入到晚近之后,特别是到了浪漫主义时代,关于艺术有一个新的定义,就是艺术是表现,准确地讲是,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此之后,进入到20世纪时,英国的美学家贝尔(Clive Bell,1881—1964)指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其实是关于艺术是表现的延伸说法。而到了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开始影响世界哲学或者说影响西方哲学时,怀疑主义美学则影响了对艺术的基本判断,因此在维特根斯坦后出现了关于艺术是一种家族相似(family resemblance)的艺术理论,即艺术没有本质,但相互之间就像一个家族的人一样有一种相似性。还有用艺术世界(Art world)来定义艺术的艺术理论,所谓用艺术世界来定义艺术是说,何为艺术并非一种普遍而抽象的定义,而是要依据于一个艺术群体或一批被认可的、卓有影响的艺术家来判断,或者说来给艺术定标准。另外一种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对艺术做鉴定,即历史意图理论。


以上这些观点对初学艺术或初步进入到美学领域的同学来说,可能看到更多的是它们的差异和矛盾,甚至觉得纷乱无序,但这些观点对我们进行艺术史的学习,尤其是试图去深刻领悟人类艺术史上的伟大作品及其创造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