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个性——对话国际高中课程学生与家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赢在个性——对话国际高中课程学生与家长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艳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书籍编号:30205309
ISBN:9787302394877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4226
版次:1
所属分类:外语学习-留学英语
版权信息
书名:赢在个性——对话国际高中课程学生与家长
作者:张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ISBN:978730239487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收集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宾夕法尼亚大学统计专业硕士
曾任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升学办公室主任
Sprouts留学工作室创始人
近10年英语培训和升学指导工作经验
充分了解国际高中课程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辅导的学生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名校。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浅入深地剖析了国外大学申请的准备,而不是简单讲做什么,如何做。本书提供四大主流国际高中课程介绍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分析,详细分析美国大学选才标准、标准化考试、课外活动、大学选择、文书写作和专业选择等重点问题,分享学生学习和申请经验以及升学指导顾问工作经验。本书适合于就读国际高中课程的学生及其家长,也适合于将赴美读本科的学生及其家长。
前言
升学顾问是做什么的
嗨,读者朋友您好,我叫张艳,是一名美国大学升学指导顾问。2010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毕业的时候,狄邦教育集团发现了我这棵充满教育热情的树苗,就把我栽入了国际高中课程的肥沃土壤——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虽然我读过的两个硕士都是理工科,但是我很热爱教育行业,因此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刚开始,我总是需要花一点时间跟新认识的朋友解释我的工作是做什么。大家的结论要么是“哦,你是高中老师”,要么是“哦,你是留学中介”。那时候我也确实谈不出对工作的理解,我是个升学指导的新手。虽然自己曾被宾大和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录取,但是和指导学生进入宾大、哥大是两回事。宾大和其他美国学校,也是两回事。摸索的几年,不如说是被棱角分明的同学们挑战的几年,我对升学顾问这个职业的理解在不断地变化。
一开始,我给高二同学们开了一门叫做升学指导的课程。课堂内容以英国、美国的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各大学的特点、录取条件等为主。每次为了备一堂40分钟的课,我需要查两三天资料。美国的大学有4000多所,我只了解我曾经申请过的和我朋友们就读的学校,理解程度也深浅不一。那时候本科留学相关的咨询渠道很少,所以我查来的这些信息还是蛮有用的。那时候我理解的升学顾问是“信息传递者”。
不过这种干巴巴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趣味有限,还好高一和高三学生的升学指导以一对一的谈话为主。高一学生主要和我探讨三年长期规划、课外活动规划、选课、标准化考试安排、课外学习辅导选择等。高三学生主要和我探讨文书写作、选校选专业等。许多优秀同学都很信任我,工作前两年,帮助他们进入了宾大、杜克、芝加哥、康奈尔、剑桥等名校。那时候我意气风发,与这些知识面广、思想活跃、经历丰富的高三学生们打成一片。被他们的精神面貌感染的同时,也发现了他们在文书写作里容易掉入的陷阱。顶着“名校光环”,当当学生偶像,感觉美好,这时候我理解的升学顾问是“困难解决者和名校申请引领者”。
狄邦和人大附中给了我这棵树苗许多成长的机会。我的工作每年要接待数十上百招生官来访,几年下来,我看到了大学官网、留学书籍和留学资讯平台上看不到的东西:不同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每次去访问大学,参加行业国际大会也是理解大学精神的好机会。虽然学生们看不出来,但是这些见闻让我自己受打击了:“在还算有名的学校待过一段时间,那算得了什么!我又没有把美国所有大学都念一遍!”深知“偶像”和“光环”的时效有限,我还是抓紧做正事比较好。在每所大学访问的时候,我都会沉下心来想谁比较适合这里,并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他。向在读大学的学生请教,请他们帮助我进一步理解大学。我的工作指导思想从“大学需要什么”向“你是谁,你适合什么样的大学”转变。我不再只是以帮谁申请到名校为傲,更是以帮谁进入了适合他的学校为傲。这时候我理解的升学顾问是“学生和大学的红娘”。
要做“红娘”,除了学习大学,我必须去认真“学习”我的小伙伴们。虽然平时每天工作都和他们在一起,寒暑假带队去各式各样的冬夏令营:海外交换、广州农村建房、地球观察科考、各种竞赛。谁和谁谈恋爱了,谁和谁分手了这些事情他们也都和我分享。但做嗨在一起的好朋友还远远不够,我需要理解他们。做升学顾问的第三年,我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身上,认真倾听他们在课堂的经历,课外学习的经历,在各个培训机构和申请机构的经历,还有成长的收获和烦恼。随着经验的增加,家长们也乐于与我一对一地交流,有时一天接待四五个家庭。这一年的几大本谈话笔记不仅记录了学生的困难和收获,也记录了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那是美国优秀大学很重视的东西,希望学生在文书里展示的东西。我与招生官们之间的对话,开始调换方向,更多的是我帮助招生官理解我的学生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我尝过成功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甜头,好些学生低分进入了超过预期的学校,也吃过未成功纠正学生硬要表现“外在成就”的苦头,高分未能获得理想的大学的录取。这时候我理解的升学顾问是“学生优秀品质的代言人”。做“红娘”和学生代言人这样的美差,存在感真是满满哒。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再这么重视存在感,我就进入职业瓶颈了,他们才不需要我代言呢!学生开始不断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老师,我怎样才能去了解每所大学的精神,我想自己去探索这个大学适不适合我”。考验我的时候到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需要开始学习“无为”。一位学生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之后瞒着我去申请了实习。拿到实习录用之后才告诉我,得知这个消息,我比她拿到那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欣慰。因为她不需要我这个拐棍了,我少了个学生但多了个朋友。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学生是我实实在在的职业发展的指导老师。对于主动性高的同学,升学顾问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鼓励他们前进和挑战,做懂得适时进退的“潜力挖掘和挑战者”。
当我带着挖掘潜力和鼓励挑战的热情投入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了新的世界。作升学顾问的第五年,我开始做“Sprouts(豆芽)留学工作室”,有幸遇到几位不断挑战自我的学生。我们进行过许多次有意思的精彩对话。诸如“我发现我很努力去争取学校里的各种名额,可是争取得到后又觉得没什么意义。”“你在乎你这次期末是第一名还是更在乎你是怎样的人?”“十六岁就给自己画好了模子往里钻是不是太早了?”“辩论只是我认识世界的工具,不是目的。”“你要竞选学生会主席,当然要有自己的风格,但也需要去理解你的听众希望听到什么”。我看到了越来越明显的自我意识,也看到了专属于一些高分学生的可怕现象:追求短效外在功名,埋下了申请季或者过几年会引爆的炸弹。
我意识到,我需要用我这一点点对人生的认识,用我对美国大学和大学申请准备的理解,去带领他们思考。学生需要被启发去认识自己,去分析问题,批判地理解大学精神和文书写作,而不是去抄袭“最佳答案”。有位学生家长打电话问我,“老师您跟孩子聊什么了,为什么她写文书到夜里两点还止不住呢?”我笑道:“她在写她自己呢。”对于这样的学生,申请顾问应该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做“启发思考者和状态调试者”。担起启发思考和调适状态的责任后,工作量远大于做个专业顾问。可是,看到他们变得更有创造力、更自知,看到他们进步时,我像吸了精神鸦片一样,欲罢不能!
接下来,奇迹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因为和学生平等、真诚相待,我自己变成了更好的人。我消除了很多偏见和执着,我变得更心平气和。深深感恩我的学生们,我渡了他们一程,他们也渡了我一程。
2013年10月,我带领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升学办公室的同事们,一起向众多美国名校招生官做了“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升学指导工作报告。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挑战自我的基础上追求申请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申请顾问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特别感谢在过去工作中帮助我从树苗变成小树的同事和朋友们,感谢信任我和挑战我的成百上千的家长和学生们,是我报答他们的时候啦!把过去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训总结在这本书中,供后来者参考。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多数学生的姓名和录取大学就略掉了,还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本书纯为个人经验分享,未尽善尽美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多多包涵。若转载引用,也拜托您注明出处。
如果您读到了不错的文字希望分享给朋友,或者想了解更多豆芽教育相关信息,请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
张艳
2015年2月
1 致家长
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家长交谈与大学申请和准备相关的事情。父母之爱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母们的爱之切、思之远常让我感动。只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自我独立意识很强,家长们的爱难免一时无处安放,拿捏不好便带来孩子的逆反,家长越管,孩子越逆反。
但愿接下来分享给家长的文字,能够让您理解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需求,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和大学申请过程中,做凡事与他们商量而不是替他们拿主意的导师和朋友。
有灵性的群体
国际课程的孩子过去常被贴标签,他们被认为成绩不够拔尖,他们被认为家庭条件好,不够努力,这些标签至今都没被撕下来。我接触的大多数国际课程学生,并不是外界评价的那样。
他们有兴趣和想法
一次约见一对父母,父亲非常谦虚,开口便对我讲:“我们家孩子挺平凡的。他学习成绩一直都中等,也没有特别的特长。”母亲接话:“你对儿子要求太高了!”严父慈母的家庭,我心里想。谈话后我请求他们,“让我先跟孩子聊聊吧!”
和这个男孩在学校门口的快餐店见面,他与我打招呼的自信模样告诉我,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学生,开始半小时我们进行着顾问和学生常见的聊天,询问他目前在学校的选课、各科学习状态、标准化考试和课外活动安排。然后我问他“你放松的时候做什么?”“看NBA”。“那你喜欢的篮球明星有谁?”“詹姆斯,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喜欢他。”“那好,如果我现在要成立一个篮球俱乐部,要招募球星,你是詹姆斯的经纪人,你会如何向我推销他?”这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这位同学的话匣子,回答这个问题时他的眼神明显光亮起来,我记不得他的每句话了,只记得他的三个观点:一、詹姆斯是一个极具天分的人,我认为体育明星没有天分是走不长远的;二、他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总能够感召队友;三、他心胸宽阔,作为一个超级巨星眼里能容得下其他人,德行很好。
说那些看法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和打草稿,思路清晰流畅,眼神和语气坚定。我继续问下一个问题:“看得出来你是詹姆斯的忠实支持者,那么如果未来你在我的俱乐部工作,你希望自己是詹姆斯这样的篮球明星还是想当教练?”
他再次不假思索:“我想当教练。”并给出了类似上面的条理清晰坚定的三条理由。与他谈话结束后,我就像发现宝藏一样无比激动,甚至开始了畅想他可以如何发展课外活动和如何写文书。
再次与这对父母见面,我把和他们儿子的对话转述给他们听,你们儿子能够如此有逻辑地独立思考问题,怎叫平凡?
国际课程的学生不需要通过考上好大学来改变命运,这里尤其指的是物质境遇。他们信息通畅,机会遍地,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钻研。这个环境里少见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的孩子,多见不知该干嘛,或者兴趣不被理解而苦闷的孩子。
他们勇于挑战自我
我和很欣赏的一位女孩在高二之前进行过三次大讨论。她对自己要求很高,我也支持鼓励她不断挑战自我。
第一次是IB选课问题,她英语底子好,纠结于选英语的第二语言高阶,还是第一语言普通阶。同时她计划学第三语言,纠结于是选自己有基础的法语,还是未学过的西班牙语。跟她分析了她的具体语言程度和各科难度后,我对她说“这个问题现在很简单,完全取决于你有多想挑战你自己!你绝对有实力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她选择了最挑战的组合:英语第一语言(文学)和未学过的西班牙语,同时在课外班继续学习法语。
第二次我们探讨她社团的发展方向,我和她以及家长一起构想可行的计划和蓝图,以及需要做出的努力,半年后,她的社团已经发展影响到数个国家。
第三次我们探讨学生会竞选,依然是肯定她,她很有风格,我建议她用个人风格赢得同学老师们的支持。最后,她竞选成功。
这个女孩让我欣赏的,除了她爱挑战自我之外,更是她与人交往的态度,帮助她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情。我和她家长也经常沟通,这种个性完全传承于她的父母。我对她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