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短篇小说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俄汉对照) (图文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高尔基短篇小说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俄汉对照) (图文版)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
作者:张建华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01
书籍编号:30199009
ISBN:9787560054001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
版次:
所属分类:外语学习-其他语种
总序
身处新世纪,展望新时代,需要吸取新知识,时尚的阅读是必要的,但这远不应成为阅读的全部。要成为与时俱进的具有高精神品质的文化人,我们是无法不别转身去回眸人类已经取得的灿烂的文化成果的。读书必须以经典为核心,其中当然包括经典文学。
不同民族的文学经典从来就是民族的和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经典的品格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是经历了时间反复淘洗与磨砺的文化结晶。经典文学是民族文化中最为深邃、最为精华的组成部分。它总寄托着作家们深刻而又广博的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怀,总会发掘出人性永恒的光辉,同时也在创造着巨大的审美愉悦。在青年学生的知识汲取、身心成长与思想探秘的过程中,收获文学经典之中的人类发现,实在是一条认识生活、社会与自己的捷径,这正是构成经典文本最具阅读价值的所在。
阅读经典,了解经典,感悟经典,探究经典,认知经典背后隐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人类的生命体验,生存的情感哲理,是让人获取智慧,丰富并完善精神,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文化品质的有效手段。一句话,阅读经典是所有人,特别是青年人提升精神文化品质的重要途径。
外国文学的经典各具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厚重为特点的俄罗斯文学意味着什么?
她意味着包容了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宗教、道德等的一道俄罗斯文化大餐。俄罗斯文化是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化,文学在俄罗斯的文化拼盘中从来就占据着一个核心地位。俄罗斯文学从来就不单单是文学,它蕴含着社会变革、生命沧桑、生存理想、思想睿智、宗教精神、人文情怀、人格操守。
她意味着数不清的熠熠闪光的名字,精英荟萃的文化园地,一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星空。作家从来就兼有史学家、哲学家、美学家、人学家的品格。她意味着历史与现实、拯救与自救、探索与追寻,意味着忧患与感伤、凄苦与无奈、人性与理智,意味着传统与前卫,恪守与神往、传承与创造。
她意味着充满激情的生命,叛逆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合乎人性的生活。俄罗斯文学历来将民族众生的苦难拥进博爱的胸怀,她的艺术世界始终弥漫着对辛酸生活的抚慰温情。作家始终充满着对主流话语的“异见性”,激发着对自由意志的向往,弘扬着圣洁、高尚、幸福与理想。
俄罗斯文学对中国读者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源泉,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曾经起过、并仍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地位也不会因为俄罗斯社会的转型而受到影响。中国中老年读者对于俄罗斯文学始终有着一种难以排遣的“情结”,有着一种梦牵魂萦的神往,而对于人生历练缺乏、亟须建设性人文观照的青年读者来说,她也不啻是珍贵的文化读本之一。俄罗斯文学始终是一种独特的梦幻组合,一方绝妙的艺术圣地。
诚然,厚重的俄罗斯文学并不需要她的读者们在读完之后踏上拯救世界的祭坛,或者成为一个社会的反叛者,但她却能展示一种理想的人生,启发读者如何造就一个善良的自我,寻找自我而又能幸福地生活。
对于渴望提高自己俄语水平的读者来说,俄汉对照译本无疑是一个十分有用和有效的媒介。外语水平的提高是无法单纯通过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的操练获得的。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之后,语言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语言修养来达到的,而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因为此时外语水平的高低已经不取决于语言知识的多寡与言语技能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语言文化水平的高低了。学习经典文学中最纯正的语言、最深邃的思想、最丰富的文化,恰恰是提高语言文化水平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有着很高思想品位和对外语教学与研究有着丰富经验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们,看到了当下并非强势的俄罗斯文学中深厚的人文资源,也力图为俄语教学与研究做出卓有成效的实际贡献,于是在出版社编辑与编者的共同策划下就有了摆在我们面前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名家名篇》(俄汉对照)第一套四本书。
俄汉对照读本为高校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阅读的文本,解决了读者受到外语水平限制可能造成的对原著语义误读和智慧误读的双重难题。丛书既可让读者品尝俄罗斯文学真品原汁原味的全部魅力,又能让读者欣赏到经编者严格选择的译家精品;丛书既为丰富读者的人文精神提供了食粮,又可提高读者的外国文学修养,还为他们外文水平和翻译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绝好的媒介。陆续推出的丛书将精当而又概要地为20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的系统化学习提出一个作家与篇目的范例。
(张建华)
高尔基与他的小说创作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1936),俄罗斯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工;3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不久染坊主外祖父一家破产,年仅11岁的高尔基便开始走上“人间”。他先后当过学徒工、洗碗工、守夜人、搬运工等,并长期在俄罗斯各地浪游飘泊,1889年因与民意党人有牵连被捕。他只念过3年书,自学成才,1892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步入文坛。19世纪90年代进入知识出版社工作。1901年因印刷所事件再次被捕,1902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但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取消他的资格。在1905年莫斯科十二月起义中,他为工人提供武器和资金,同年结识列宁。1906年他秘密出国,先后旅居美、英、法、意等国,侨居意大利喀普里岛时受过马赫主义和造神派的影响。1913年适逢沙皇大赦,他才回到彼得堡。1917至1918年十月革命期间他与布尔什维克发生意见分歧,在《新生活报》上发表了一组题为《不合时宜的思想》的批评文章。此间他参加许多文化活动和刊物出版工作,首倡成立了世界文学出版社。1921年因肺病发作,在列宁的坚持下,他再次移居国外,直至1931年才完全回到苏联并积极投入苏联文化建设工作。
高尔基的文学遗产十分丰厚。早期主要写短篇小说,先后写有短篇、特写、散文诗、小品等二百余篇,最著名的有《马卡尔·楚德拉》、《切尔卡什》、《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之歌》、《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等;后来开始写中长篇小说和剧本。高尔基先后写有十余部剧本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最负盛名的剧作有《小市民》(1901)、《底层》、《仇敌》、《瓦萨·日列兹诺娃》等。重要的中长篇小说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8),《母亲》(1906),奥库罗夫三部曲(《奥库罗夫镇》、《马特维·科热米亚金》、《崇高的爱》1909-1911),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91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四卷本长篇史诗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4-1936)等,此外还著有《俄罗斯童话》、《意大利童话》和《苏联游记》等多种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综观高尔基的创作,博大精深,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具体而生动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半个世纪纷繁复杂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画面。他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即沙俄时代和苏维埃时代,亲眼目睹了俄罗斯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悲惨命运,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旧制度的一切卑鄙龌龊,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变革而呐喊、拼搏,后来又同觉醒了的俄罗斯人民一起踏上新的征途,为建设新的生活、新的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高尔基的一生,他的全部作品都是为俄罗斯人民而写作的,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也是属于整个进步人类的。
本书选取了高尔基的八篇作品,绝大部分是其早期的短篇小说。众所周知,在高尔基丰富的文学遗产中,短篇小说是一块瑰宝。高尔基正是从短篇小说开始其创作并以它的成就一举成名的。他的短篇小说既有浪漫主义的也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作品旨在赞美自由和光明,寄托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战斗的激情,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高尔基步入文坛时,俄国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无产阶级革命前夜,来自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十分敏锐地触摸到了社会生活中新时代的脉搏,从而成了新时代艺术的代言人。高尔基虽然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但是作为文学的革新者,新人的崇拜者和礼赞者,从其创作一开始,就带有迥异于自己前辈作家的鲜明的特点。早在1895年写的《读者》一文里,他就公开提出了新的文学主张:“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人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愧、愤怒和勇气,做一切能使人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的圣洁的精神活跃自己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高尔基这种崭新的文学观和“人学”观与19世纪俄国作家的创作观是有重要区别的。显然,高尔基珍重的是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自信和敢于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他深恶痛绝的就是人的奴性。在《马卡尔·楚德拉》中,高尔基用浓郁、奔放的浪漫主义语言,刻画了两个酷爱自由、坚强不屈的人物——拉达和左巴尔。作品一开头就讨论了自由与奴隶的问题。在主人公们看来,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由,在爱情、自由、生活三者的抉择中,他们宁为自由抛弃爱情乃至生命。在同一时期所写的《少女与死神》和《小仙女与青年牧人》等作品中,作者也同样凸现了人民渴望自由的理想。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高尔基作品中的社会主题和新人形象也有进一步的深化。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两部浪漫主义力作。在《伊则吉尔老婆子》中,作者已不是单纯地突出“自由”问题,而是进一步讨论了人生价值,人如何生活才有意义,如何让自由从理想变为现实等问题。作品塑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一个是大公无私的丹柯的英雄形象,他为拯救人民不惜献出了自己燃烧的心;另一个是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拉腊的市侩形象,他只要“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不愿意任何的付出”。在《鹰之歌》里同样也树立了两个对立的性格:追求自由与光明、勇敢无畏的雄鹰和贪图安逸、庸俗猥琐的黄颔蛇。前者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后者则受到众人的谴责和唾弃。这些作品都充满积极向上、动员人民去建立功勋的浪漫主义激情,作者无疑是从当时的时代精神中汲取了诗情。《时钟》也是这个时期写的一篇美丽的散文,它表达的亦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主题。作者用直接的语言指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每个热爱美好事物的人都明白伟大寓于何处。”“追求进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目的”。
在高尔基的早期创作中,除浪漫主义小说外,还有数量更多的现实主义小说,而且题材广泛,内容深邃,所写多是底层人民的生活。这些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特点是:无情地揭露旧制度的一切罪恶,批判剥削者、私有者、小市民的卑劣灵魂,对劳苦大众寄予深切而真挚的同情。本书所收作品,除上述两篇浪漫主义小说和一篇散文外,其它几乎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凶犯》和《不合群的人》等都是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展现罪恶的制度和非人的社会环境如何导致人性的扭曲,甚至让人走向堕落和犯罪的道路。《因为烦闷无聊》写的是下层妇女的悲惨遭遇。厨娘阿林娜快40岁了,由于性情耿直和其貌不扬,仍没有结婚,后来爱上了扳道员戈莫佐夫,可是车站站长及其一伙因为烦闷无聊,竟残酷地戏弄、取笑,甚至陷害他们,终于逼得阿林娜上吊自尽。作者既对那些灵魂空虚、闲极无聊之徒,也对整个社会提出了血泪的控诉。
在处理人性惨遭灭绝这一社会主题时,高尔基并没有把问题局限在道德的范围里。他没有像托尔斯泰等作家那样,把“道德完善”看作是治世良方。高尔基清楚看到,在现存制度下,人所向往的真、善、美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所表现的就是这个主题。二十六个面包工人像“囚犯”一样成天被关闭在地下室里干活,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在他们的心灵里却仍保持着爱美的天性,他们每天都巴望着能看到那位来向他们讨面包卷的金绣作坊女工——十六岁的塔妮娅,欣赏她那“和善地望着他们、妩媚地笑着的纯洁的少女的脸”。他们把这位美丽的少女视为心目中的“太阳”和女神,视为高尚、美丽、纯洁的象征。可是不久这位圣洁的女神却被一个无耻的大兵勾引上了。于是这二十六个男人的那一点点唯一的可怜的美好情趣也被剥夺了。也就是说,这些劳动者身上保留下来的最后一点美好的人性也被毁灭了。
灵魂被扭曲、人性被毁灭的现象,在非人性的社会条件下是普遍存在的。在《凶犯》和《不合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