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 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书名:后会无期 有趣就好:互联网之一孔之见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跨界创业布道者孔华威倾力打造的一本极具跨界思维的互联网休闲读物
作者:孔华威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书籍编号:30186358
ISBN:9787121247545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04659
版次:1
所属分类: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后会无期 有趣就好
互联网之一孔之见
孔华威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序1 最是那细碎意念的价值
对IT和互联网的关注与研究,这是老孔的专业,也是他的爱好。只是与很多专业技术人士不同的是,老孔在社交状态里分享的专业知识和进行的专业交流,远多于这类专业人士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花的功夫。
所以,我要说,今天大家看到这么多看起来细碎但非常通俗有趣的观察、透视和分析,是很多专业人士不会去做甚至不屑于做的,而老孔却做了,这说明他虽身在浦东张江,但还真不是传说中的张江男。对于很多普通的互联网IT技术外行来说,这样细碎、趣味且形象的内容分享还是很有价值的。
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的意识与表达方式本来就有快节奏和细碎化的倾向。所以,人们都希望能够快速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并且把非系统的想法进行快速的表达。这种状态甚至成了网络、博客的写作风格,因此大家看到的老孔的文章,既说明他“浸淫”网络文化之深,也说明他的文章风格能匹配网络主流群体的交流风格。
看来,老孔还是90后啊!
所以,我也不敢把写在前面的这些话写太长了,免得我与老孔的辈分拉得太开。我要给大家的建议是,想理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这类热词的真义的话,请参考本书,尤其是如果你不是和老孔学同一个专业的话。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2 技术——商业——创新——创业
为老孔大作写序,相当困难。这部书稿中,老孔涉猎了围绕互联网的几乎所有热门话题,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浏览结束,书名我还没有找到。
所幸老孔不时为福布斯中文网等媒体撰稿,我们经常交流,所以不惮提炼总结读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物理学背景、网络世界观,以及一位孔子后人对“礼崩乐坏”与生俱来的警觉所忧患出的社会关怀的混搭。
老孔是创业咖啡馆iTalk的创始人。从2008年开始,每月两期,周三在张江科技园地铁站旁的一家咖啡馆举办,至今已经坚持近200期,成为上海难得的创业者与投资者交流的平台。如果把iTalk六年多来流淌不断的话题,看成老孔写作的源泉,我相信这本书也是老孔多年孜孜不倦地打造科技创业平台的一个结晶。
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是其涉及了当下互联网几乎所有最热门的话题,信息量很大。因为科技和互联网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商业与社会,老孔信手拈出一些现象,从技术的角度加以分析,经常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老孔物理学专业背景加上长期担任计算所的负责人,能够把唬人的科技概念——无论是3D打印还是开源硬件——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通读此书,读者定能熟练把玩各种酷炫的科技与网络名词术语,显著提升科技感段位。
许多话题,不论是智能手机、社交媒体,还是大数据、云计算,几年之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孔在每篇文章中都标注了正文的日期,以及最新材料补充的日期,我更想说这是当下老孔与当年老孔之间的对话,有些时间跨度长达五年,反映了技术与商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读者正好可以看到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
全书形散而神不散。老孔是一位怀揣真金白银的投资人,技术——商业——创新——创业贯穿始终,从中也可以嗅出其投资理念。书中有近一半的篇幅谈创业与创新,无论是分析像“山寨”这样的中国独有又引起争议的创新现象,还是探索各式各样的创业方法论,都很接地气。
最后,我想说,这部著作话题的多样性,也正好反映出这场互联网技术变革所引发的变革的广度与深度,给年轻人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会,他们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从而创造一个属于其未来的新现实。
是为序。
周健工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
推荐序3 科技和时代的后现代人文关怀
我迷恋网络,唯独就是不爱读电子书。
在网上读书的用户体验是很牵强的,因为书已不成书,它缺乏纸质书的那种质感。不仅仅如此,将一本书转成电子版供人网上阅读,这个动作本身就像是个圈套,书的基因里并没有网络,因此网络上本不应该有书。
当在邮箱里收到孔所这本书的电子版后,我竟然一口气将它读完了。是的,这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书。
这是一叠碎片。
读这本书完全不必从头开始读到尾,可以随机跳跃式读、中间插进去读,或从尾读到头……碎片化的时代嘛,我甚至在意识流里冒出了“书是平的”这样的字段,意象中可以将这本书拆散,天女散花似的抛向空中,书页纷纷飘落一地,随手拣起一片来读,片片成章。
这是一部搜索引擎。
埃博拉病毒、Android、ARPU、开源、云、3D打印、偏执、蝴蝶效应、Web3.0、失控、物联网、自适性、比特币、不确定、KPI、高斯分布、大数据、贝叶斯变换、杜拉拉升职记、ARM、C2B、下沉的互联网、增强现实、地球村、平移、遗忘权、静网、梵高、贝多芬、戒微、CPC、CEC、颠覆、石墨烯时代、“挨踢”(IT)、数据之美、RFID、语镜、LBS、FOAF、凤姐、芙蓉姐姐、伪娘、林志玲模式、植物大战僵尸、“晕”(云)计算、按需付费、场景计算、天使投资、感知、可穿戴、电子书、内容为王、K-hop、鸟叔、以物为本、O2O、A=x+y+z、创业无间道、Paul Graham、TESLA、LV、双输、破窗理论、木桶理论、马洛斯、企业家精神、咒语、自我实现、孵化器、新“山寨”、创客星球、元创新、斯诺顿、狗命、产业链、怀特兄弟、bit flow、现金流、百年孤独、哈耶克大战凯恩斯……
这是一系列无始无终的穿越。
把这几十篇因为不同的机缘成文于不同时间的“散发性文章”,在成书的时候,与“当时的我”做了一次笔谈,再把文章的时间拉到现在,对对齐……何等的超然,何等的文豪骨感!
这是对于科技和时代的后现代人文关怀。
不妨把这些文章称为“科技杂文”,因为它们虽然写的都是科技,说的却是哲理;虽然五花八门,但都立意深遂。书中的五个部分涉及了科技进化中最本质的问题——颠覆、创业、创新,观点犀利、文采荡漾,淋漓尽致地阐述了科技中的人文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有幸认识好几位孔夫子后人,其中精通科技并能予以人文深度的,唯有孔所。中国正在演进进入一个奇妙的时代,她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又在寻找自己的独特轨迹;她浸泡在狂潮中并竭力睁开眼睛仰望星空。孔所的这本书想必能使广大读者朋友和每一个正奋斗在创新和创业历程中的年轻人,感受到其中所积淀的一股强大气场,它正在逼迫你跳入“科技与人文交汇的奇点上”,去体察时代的脉冲,去思索与升华。
查立
《给你一个亿》作者
推荐序4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会有更多的快乐
当前是一个足以让我们兴奋起来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我们都会有更多的快乐!
非常荣幸,能得到著名互联网产业专家、本家孔华威先生的赏识而应邀为他的最新大作作序,由此得以先期拜读了《后会无期 有趣就好》。有趣,可能是我们生命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汇,只是在常态下如果没细嚼慢咽的话不易觉察。有趣了自会有乐,而要想有趣就得有美感、不招人嫌、不惹人烦,这些说来容易但很可能是要花费一生心血、不易得到的人生境界。本书集七十篇文,读来酣畅过瘾,文风简洁但不失风范,深入浅出论点清晰,逻辑严谨说服力强。可解答人们当前急于求知的互联网相关疑问,一书在手即可跃入属于自己的信息时代。
快乐是不分家的,但是人首先要有获得快乐的冲动;知识是共享的,但是人首先要有获得知识升华自己的意愿。藉此机会,表述自己对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辨识——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恢宏的变革运动,有人称之为“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个人的潜在意识和能力都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无所不能。
其实,Internet真正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人类大同。这样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时代,让我们都有机会以冲浪运动者的状态,驾驭起这一波波迎面而来的巨浪,玩酷出自己人生的一幕幕精彩和靓丽景观,给人间和后代留下一个个传奇。
孔祥东
钢琴家
自序
上了北大物理系,惹了俩病:一是批判性思维,凡事会问“为什么不”;二是找寻基本规律,凡事要揪为什么,以及为什么的为什么。
学非所用地遭遇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后,毛病依旧,所以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化、Web1.0及3D打印等很多诸如此类让人云里雾里的概念,有了很多的“一孔之见”,而且为自己这些所谓“见解”,定下三原则:第一原则是技术上要专业,别贻笑大方;第二原则是商业上要洞见和预见,别人云亦云;第三原则是“必须有趣”。
实际上第三个原则对前面两个原则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或者说变成了前两个原则的原则,“必须有趣”见诸于文章,就是内容和形式。形式的有趣,是强调发散,是散文的、杂文的、嬉笑怒骂的,每篇文章是一次Brainstorming;内容的有趣,是有犀利的观点,不求四平八稳,但求“霸气侧漏”。
观点要犀利,又能站得住脚,就必须有坚强而自洽的支撑,就像经典物理有牛顿的三大定律做支撑,我也有“孔氏三观”做支撑。
世界观:“一孔之见”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生态网络,网络上的点是人、老虎、狗尾巴草、埃博拉病毒、Android软件、变形金刚。链接他们的是食物链,是无限网络,是数据流量。
价值观:法律解决了“是非分明”,所以谈价值观只局限在合法的“是”的范围。价值观体系是价值的排序,计算价值的公式是“用户数×ARPU”,也即你提供的东西有多少人享用或消费了,他们每个人获得的好处几何。
人生观:人生苦短,所以必须及时提供独特的价值。比如,看完别人的文章,“点赞”;“一孔之见”的“千字文”,要邮件给尽量多的朋友;开公司多雇人,提供肩膀让人踩,让他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生产有用的产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这三观,有儒家思想在里面,谁让我有孔家血缘。小小的浙江省新昌县井塘村——家谱里有记载——是第51代孔万忠的小儿子孔千义开始繁衍的。提供这样的背景,也是为了您的“有趣”。
还有一个有趣的提示,就是有关小孔成像的有趣实验:一边是一个白色屏幕,一边是一支点燃的蜡烛,中间用一个带圆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蜡烛之间。当这个孔直径为1厘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圆的光斑,形状就是圆孔的样子。当这个孔直径为1毫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倒的蜡烛火焰形状,这就是小孔成像,其解析原理是:光是线,或者更深一点,光是由一颗颗的光子组成;当这个孔直径变成零点几毫米的时候,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正的蜡烛火焰形状,这是光的衍射,其解析原理是:光是波。就是这一张有一个小孔的纸片,居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这些物理啊,三观啊的“高大上”,就是为了铺垫这本小书中七十篇“千字文”的出场。这七十篇小文,因为不同的机缘成文于不同的时间,我集中两天时间,与“当时的我”做了一次笔谈,因此每一篇文字上续了一段“貂尾”,一是把文章的时间拉到现在,对对齐;同时也用上述的“孔氏三观”,把他们串成了五辑。
如果允许,我倒是希望出版社在书中间打个“小孔”。这样会更加有趣。
孔华威
2014/8/11
微信konghuawei0006
第一辑 颠覆
不确定的后会有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第十一》
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至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我”。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无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种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KK(凯文·凯利)《失控》
01 网络是一种世界观
2010/8/14
什么是世界观?
百度百科里这样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
网络,对我来说,是一个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而且越来越觉得这个方法论很好用,很多原来的疑惑豁然开朗,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网络作为世界观有以下几个要点。
1.Web2.0让我们深切体验到“世界是网状的”
世间万物,无不关联,而且只有关联才有价值。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蝴蝶效应,以及老子2500年前都说的是“关联的普遍性”。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结果,从Web1.0到Web2.0及最近提到的Web3.0,使得我们对网络的理解,尤其是全局性的理解,对我们生活在网状世界中,有了切身的感受和经验。因此我们甚至可以用Web2.0来体验农耕社会,体验社区生活,体验民主或者独裁。
2.网络就是一个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