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读物 > 翻译辨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翻译辨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翻译辨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书名:翻译辨误pdf/doc/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推荐语:北外教授陈德彰为你指点翻译迷津

作者:陈德彰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01

书籍编号:30169785

ISBN:9787560067582

正文语种:中文

字数:117251

版次:1

所属分类:外语学习-英语读物

全书内容:

翻译辨误


陈德彰 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前言


笔者从事翻译教学多年,也搞了不少翻译实践,虽说未能得到翻译之真谛,却也领略了翻译的酸甜苦辣,颇有些体会心得。有人以为,翻译没有什么难处,只要懂一门外语的语法,再有本词典可查,就万事俱备了。可是实际上,翻译远非那么容易,看看坊间出版的大量翻译作品,有许多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不用笔者赘述,进行高质量的翻译可以说是当务之急,社会和形势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


几乎所有高等学校的外语专业都开设了翻译课。但是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并不理想。有人说,翻译家不是靠课堂能培养出来的。这是事实。同样,恐怕也没有几个真正的作家是写作课教出来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写作课没有用。西方许多大学都设有写作专业,其宗旨并不是要培养作家。同样,翻译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出“翻译家”来,而在于提高学生实际翻译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翻译工作者,翻译课可以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所以,翻译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翻译实践、讲评,尤其是通过对大量译例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外语言的异同,从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得出一些实用的翻译方法,这样才会对指导翻译实践有所裨益。教授翻译尤其要指出翻译中的一些陷阱,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本人多年的翻译教学实践证明(笔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专业已有二十余载),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历届毕业生的反馈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好。现在许多高校本科开设了翻译专业,不少学校建立了翻译系。这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但不等于说有了翻译系,翻译教学的质量便会自动提高,而是要下大力气改进翻译教学本身。同时,对于社会上的翻译实践现状也应该下大力气抓好,可以把这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方面。


2003年初,《环球时报》约我开辟了一个“翻译辨误”专栏,分析常见的翻译错误,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欣然接受。陆续写来已有不少,分析了不少错译、误译和尚需要改进的译文:有的是学生常犯的错误,有的是报刊所见,也有名家的笔误乃至字典上出现的错误。分析时尽可能举一反三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同时适当提及翻译方面有用的理论,如翻译的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句子结构、工具书的使用、文化习惯等,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这些小文章既强调针对性,解决初学翻译者的一些实际问题,又注意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各篇风格也不一样。“辨析”时尽量不“空对空”,一是要言之有理,二是要言之有用。所谈诸方面也不从某一家权威,有的也许只是根据笔者观察得出的一家之见(也许还是“一孔之见”),但求能对读者有一点启发作用。


《环球时报》开辟“翻译辨误”专栏以来,读者的反映也还不错,国内有几十家网站转载,许多教翻译的老师收集起来作为教学参考材料,还有不少读者呼吁积集出书。现将报上已刊过的短文收集起来,稍加修改,加上尚未发表的和因为要出此书而专门写的若干篇,共得259则,加上索引,交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希望对广大有志从事翻译的同志能有所帮助,并可供学翻译的学生阅读和教翻译的教师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系统的翻译教材。想要系统学习翻译的读者可以参阅国内出版的各种翻译教材(有几百种,本人编著的《英汉翻译入门》也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但是本书也是本人多年翻译教学的成果,遵循的是我在教学中的路子,即尽可能由浅入深探讨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中国翻译界非常活跃,翻译研究也有很多成果,翻译书籍层出不穷,不少出版社还推出了翻译系列丛书。其中有不少“翻译学”著作,有不少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将我国的翻译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但是有些著作对广大想学翻译的人不见得有太多直接的帮助。本书也适当引介了一些理论,但以实践为主。


大家都知道,翻译包括阅读和理解两个阶段。就外译汉而言,主要在于理解。不少翻译书籍侧重在分析复杂的语法,讲解各种修辞手段。这些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翻译的难处常常在于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一个连接词、一个介词,都可能成为翻译的拦路虎,就是查词典,也要讲究个方法。本书对这些都有所涉及。而且,许多学生说,有不少时候理解了原文,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措辞,尤其既要掌握一个“度”字,又要翻译出地道而确切的译文,远非易事。通过学习好的译例,借鉴别人的翻译也不失为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所以本书在“辨析”时列举了许多可供学习的佳译。


本书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资金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陈德彰


2006年10月

1 “成家”与“有孩子”


原文:


Do you have a family?


原译1:


你有家庭吗?


原译2:


你成家了吗?


辨析:


原译1完全照字面搬过来,大概不会有多少人认为是好译文,但不少人会认为原译2是对的,将have a family译成“成家了”似乎很贴切。但原译2也是不对的。


学过一段时间英语后,许多人往往会把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词一个个对等起来,例如认为family等于汉语中的“家庭”。事实上,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种语言中所谓的“对等词”的意义其实并不相等,尤其是在词义范围和侧重面,在含义、文化色彩、用法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不错,family一词指的是“家庭中的成员”,但在这里原句中则强调孩子,全句意思是:你有孩子了吗?(重点在于强调负有养育孩子的责任。)不少国内英语会话教科书中有这样的内容:I have a big family.原意是想说“我有一个大家庭”,即“我家人很多”,后边一般会接There are seven members in my family.They are my grandparents,my parents,my elder brother,my younger sister,and I.之类的话。可是,如果你对英美人介绍自己时说I have a big family,对方会奇怪:这个人年纪轻轻,怎么有了一大帮孩子了呢?你们不是讲计划生育吗?这恐怕不是你的原意吧?


顺便提一下,英美人所说的family一般不包括祖辈,也不包括已成婚的子女。

2 “许多朋友”还是“不一样的朋友”?


原文:


There are friends and friends.


原译1:


到处都是朋友。


原译2: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辨析:


尽管原译2看上去比原译1要美,可是两个译文都是望文生义的错译。这是一句英语谚语,这里强调的不是数量上的多,而是性质上的大不相同。原句的意思是:朋友跟朋友不一样,有真朋友,也有所谓的朋友。原句的句型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习惯说法,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and词条下的第5个释义中讲得很清楚:“表示……同一事物质地的优劣不同”,提供的例句是:There is coffee and coffee.(咖啡有这种那种之分。)如果有人请你喝咖啡,你觉得他的咖啡特别好(或特别差),而你尝过完全不同的咖啡,你便可以用这句英文。又如:There are books and books.(书跟书不一样。)(有好书,也有坏书;有的书值得一读,有的书毫无价值。)There are ways and ways of doing it.(做此事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言外之意很可能是:你这个办法不好,完全有更好的办法。)


这里还要提一下,and的含义和用法要远远多于汉语的“和”字,原句and前后的两个friends,从语法结构上讲是并列的,但从语义上看是不对等的。

3 and总表示“和”吗?


原文: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原译:


时光和潮流不等人。


辨析:


这是一条勉励大家珍惜时间的谚语,但原译照字面译,却未能译出原来的含义。这里and并不只是将time和tide连接成一个并列结构,而是构成一种比喻,即将time比做tide:tide(潮汐: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每天往后推约40多分钟)不等人,time(时间)同样也不等人。所以正确的译法应为:时光像/如同潮流一样不等人。亦可译为:时光如流水,岁月不待人。当然,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不必强调原文的比喻,简单地译作“时不我待”也可以。类似的句子很多,比如:


Truth and roses have thorns about them.真理和玫瑰一样,都带有刺。


Kings and bears worry their keepers.伴君如伴虎。(原意为“国王像狗熊一样,不好伺候”。)


Love and cough cannot be hid.谈恋爱和咳嗽一样,是瞒不了人的。


Guests and fish stink within three days.鱼放三天会发臭,客呆三天讨人嫌。


Of painting and fighting look aloof.看绘画就像看打架,都得保持一定距离。


A word spoken and an arrow let fly can\'t be recalled.说过的话犹如射出的箭,是追不回来的。(类似汉语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Of soup and love,the first is the best.喝汤第一口最鲜美,恋爱时初恋最甜美。


顺便提一下,有人认为原句中的tide是古意,意为“时间”、“时节”。

4 到底是怎么死的?


原文:


His mother died of difficult labor.


原译1:


他妈妈做苦工累死了。


原译2:


他母亲劳累而死。


辨析:


两种译法只是文体不同,都是错的,其原因是误译了labor一词。我们说过,英语和汉语的所谓的“对应词”意思并不一一对等。这一句中labor的意思可见《英汉大词典》给出的释义6:“分娩,生产”,是“生孩子”的意思,difficult labor的意思是“难产”,所以这一句正确的译文是:他母亲死于难产。又如:First labor is often slow.(初产的过程往往比较慢。)而“苦工”、“累活”的英文是hard labor。


一般而言,英语单词的词义往往比较灵活,翻译时经常要取决于上下文。在不同的语境里,labor一词的译法可以大不一样,如:


Labor is the father of happiness.勤劳是幸福之父。


He soon learned to do a newlabor.他很快学会了一个新的行当。


At last I woke him after muchlabor.我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将他叫醒。


You can hear hislabored breathing.你能听到他费力的呼吸声。


Prices are much lower there because of the cheaperlabor.因为那里的劳动力便宜,价格要低得多。


莎士比亚的名剧Love\'s Labour\'s Lost一般译做《爱的徒劳》。

5 是“睡得晚”还是“起得晚”?


原文:


Many people sleep late at weekends.


原译:


周末许多人睡得很晚。


辨析:


此译错在没有弄懂sleep的真正含义,而将其等同于汉语的“睡觉”。英语的动词有短暂动词和持续动词之分,分别表示短暂的动作和持续的动作(或状态)。sleep是一个典型的持续动词,表示“在睡觉”。而汉语的“睡(觉)”既可以表示短暂动作“上床睡觉”之意(如:我昨天11点才睡),也可以表示“在睡觉”的持续动作之意(如:他睡了整整十个小时)。所以原句的意思实际上是说“许多人睡觉一直睡到很晚”,按汉语习惯应译为:周末许多人睡懒觉。如果是晚上很晚才上床睡觉,英文应该说go to bed late。所以,相对于原译的英语应该是Many people go to bed very late at weekends.或Many people don\'t go to bed until very late at weekends.当然还可以说Many people stay up late at weekends.


汉译英时注意区分英语的短暂动词和持续动词也很重要。英语有一条规则:短暂动词的完成形式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下面两句的英译都是错误的:例1:这件衣服我穿了三天了。(I have put on this jacket

....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本站仅展示书籍部分内容
如有任何咨询

请加微信10090337咨询

再显示